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时间:
分享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

  终于读完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被震撼了。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回想起考试前班上一个小东西调皮地跟我说:“老师,我喜欢看见你的酒窝,要是你能像从前一样多点smile,那就太好了!”我汗颜!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我们平时除了大堆的说叫,让孩子们烦透了,就是用强制的手段——卡学生。把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限制得和木头人似的。我们看到现在的报纸上又不断的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就如:某某学校的学生又把老师给杀了,某某学校的学生把退休的反聘的老教师羞辱了一番……这些都是上了报纸的,而那些还没有透露出来的就更多了。我们的教师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家长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子方法了?

  当然从大环境看,这不是某一个学校的问题,更不是社会上所说的教师素质底下等等简单问题所能解释得了的,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整个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

  我现在越来越怀疑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不是靠每周上两节“品德与生活”课就行了呢?或者让每一科的老师在教他们的课时都给学生们渗透“思想教育”就可以教育好学生了?教数学的我们经常在为难,怎么了?因为1+1=2、什么是三角形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很难挂起钩来啊!既是这样能教育好,那学生们天天在“矛盾”教育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什么是“矛盾”教育呢?这是我暂且用的一个说法,实际就是: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天天在喊“要给学生减轻负担,不允许给学生补课”,规定了一二年级学生不允许留书面作业,可我们又是怎么做呢?学校在查我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而我们得给学生讲了很多无奈:两套书即使是在选做,光在校的时间也还是不能完成的,这样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教育学生,我真的在担心我们的孩子们是在接受“教育”还是在接受“教唆”?怪老师吗?老师喊冤枉。那是要怪谁呢?答曰:不知道。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2

  人类语言的诞生使人类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相比,显得更文明,更有智慧。对从事教育的老师来说,出色的口才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更是必备素质和能力之一。这本书,没有单纯的说教,没有罗列一些如何与学生说话的方法;这本书,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人本主义情感:关注孩子,关爱孩子,要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并不是来自我们对法令的畏惧,而应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作者在“难忘的教师”一节中自然而然的写到:“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这种叙述方式,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它既没有象一些世俗一样抹煞教师的巨大作用:教师只是一个饭碗;也不像有的人那样,把教育抬上万能的神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的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但也不要成功则喜,失利则痛,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没有万能的方法保证这种传递没有风险,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有效的最基本措施。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多么贴心的老师,尽力呵护着孩子脆弱的心灵。反观那些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挥、嘲讽奚落、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这样的环境,怎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通过恰当的`交流,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

  怎样有效地表扬学生?作者对此的论述是非常独特、非常全面、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认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它实际上暗示着一种地位差别,表扬者爬到了价值判断的高处,常被看作是种威胁。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尽量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表扬,双方是平等的。从中,可以再次感受到作者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反观实践,教师习惯于站在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对某学生进行表扬,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不够真诚、还让人感觉到这是为其他同学树立表率?当我们习惯用说“好”、“太棒了”之类的语言进行随意表扬时,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有没有效果,还有没有更生动积极地表示肯定的语言呢?

  我们看到,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看到作者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只是通过各种实例和方法,不厌其烦的告知我们:怎样做是最佳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更是打开了反思的一扇扇窗户,感受着心灵的震撼。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尊严的平等,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言语是否伤害了孩子?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探讨如何与孩子说话,自觉的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1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