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1
读了《儒林外史》,游了一趟“儒林”,见了众多“士人”——那些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们,以及众多官绅百姓,只觉得他们可笑又可悲。
想做官,五十四岁,仍然去考秀才的范进;年老,饱受屈辱的老童生周进等等一群被功名利禄冲昏了头脑,被腐儒呆气所侵蚀的读书人。在他们眼里仅仅只有博取功名这一条道路,逐渐迷失自我。
在这等风气之下,身处市井之人也被污染,大多数成为腐败的科举取士制度的帮凶。
胡屠户,一个杀猪卖肉之人,本是平稳生活,却趋炎附势。对于中举前的范进,一口一个“穷鬼”、“现世宝”,贬低至极。直至范进中举,直称“贤婿”。我们看到的是胡屠户滑稽的样貌,但他却是迫不得已,在当时没有一点点能力,也不能去博取功名,为了能在市井安下身来,只有如此,他看不起人,是个墙头草,为了生存仅能这样。这便是可悲之处,没有丝毫权利与保障让自己享有,仅能投靠他人,做一个趋炎附势之人。还有他的邻居,一听到范进中了,送米送鸡,送鱼送肉,大家都是盼着身边的人博得官位,好让自己有一席之地。
风水先生余敷、余殷二人,作者用“拿出一块土,放在面前,把头歪在右边看了一会,把头歪在左边又看了一会,然后手指头掐下一块土来送在嘴里歪着嘴,乱嚼了半天。”这一滑稽动作描写让人忍俊不禁,他们夸张的演绎让主人信服,从而达到骗钱的效果。在这个世道,虽然他们不去做正经事却用着坑蒙拐骗的方法来赚钱,但他们都是为了生存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生存。
那位带着两个丫头嫁到鲍延玺家的王太太,使唤丫头如呼风唤雨一般“叫的太太一片声响”;聪明的鲁小姐虽是十一二岁讲书读文记得三千篇考卷,但还是被四书五经封锁思想,不读千家诗,解学士诗,只读四书五经,禁锢了自己的思想,成为了现实中的呆儒;还有胡闹的方巾,被打的“磕头如捣蒜”,两人交易从中获利的成老爹,贪婪无耻、不要脸面的卖权婆等等新的卑劣肮脏的市民形象出现在当时的社会中,让人愤慨。
还有那见钱眼开,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王德王仁,临死之前还心疼那两支灯芯的严监生,虽是大户人家,但还是吝啬,势利。让人不得不服思考的'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但在这样虚伪刻薄的社会中,总还是有善良正直的人。
家庭贫困,卖画放牛为生的王冕,听取母亲的建议,忠孝两全,隐居会稽山,不愿为官。虽然致力于科举,但不同于范进周进那种尖酸虚伪、痴迷官位的马二先生,找一个寄生的职业,乐观向上,不被科举制度迫害,坚守自我磊落正义。不谈及这些知识分子,也还有一些平民百姓,认识到科举制度的黑暗,看清世道。
像王冕的母亲,匡超人的父亲,都劝他们的儿子,放弃名利,不要继续被四书五经所迫害。可悲可悲,但最终匡超人还是背弃父亲的遗嘱,成为一个追求名利的人,迷失了自我。
可能《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缘故,作者还是把重点放在那些反面人物的面上,而正面人物就少了很多。但在正面人物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正直君子,所有的秉性,在黑暗的风气中,仍保留自己的气魄。
《儒林外史》中描写的儒林世态,万千变化,儒生们往往可能因为滑稽的行动惹我们哄然大笑,但他们所做,可能是迫不得已,有自己的难处,以百种态度生活在黑暗的世道中。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2
读儒林外史,品世态炎凉。
五十六话故事,道尽万千辛愁。
才子风流,千古佳话。腐儒恶绅,粉墨登场。百年之后,归为黄土,不胜唏嘘。
这是一部漫长的白话文小说,以王冕不愿入仕为开端引出一出出或风流或心酸或快意恩仇的精彩故事,最后又以万历封儒为结尾,一笔亲封这儒林佳话。
整部小说,登场人物千百人,乡绅纷争仕途坎坷接踵而来。如周进范进一生求举业,晚来如愿以偿的心酸。再如严监生视财如命却又恩情并重的可爱。又或如凤四老爷武艺高强打抱不平堪称游侠典范。再或如王老爹迂腐不堪鼓励女儿以死殉节而后伤心不已追悔不及。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跃然纸上,使读者犹如身临其时一般感受冷暖人情。
而这其中又以萧云仙和杜少卿实数笔者最爱。
萧采,字云仙,以字行,四川人。 自幼随父学艺,出场便救助了甘露僧打瞎恶僧双眼,使人在习惯劳民才子的琐事之后眼前一亮,忍不住大喊一声,好一个英雄少年郎。后得郭孝子点悟,随军出征平定边城,青衫赤马一战成名。 功成后招流民定居,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大办学堂。花三年之久重新修固青枫边城,堪称武能提枪戮金甲,文能挥笔定天下。 就着这么一位令人着迷的人物却得了个“任意浮开”的'罪名,并追银七千五百二十五两有零。实在让人愤愤不平!可是如果单单这样,萧云仙充其量是个能人,在这儒林林立的外史中也不甚突出。然则,萧云仙在功劳赫赫时候被追罪非但没有自艾自怜,反倒被父亲开导变卖产业,一总呈出。这一对父子的深明大义一身正气使多少通读四书五经将忠孝礼仪长挂嘴边的文人官宦羞愧!此等人,佩服!
杜仪,字少卿。天长杜家共是七大房,五房的太老爷是礼部尚书,七房的太老爷中过状元。
杜仪的父亲,做过江西赣州府知府,为官清廉,所以做了一辈子官,只是守着祖宗留下的田产。
父亲去世后,杜仪继承的,便是这一点产业,计值几万银子。
初识杜仪,善恶不分,凡有人来求,一掷千金。文人傲骨不屑与官宦为流,让人又爱又恨。娄管家在世时尚能让偌大产业收支均衡,管家不在之后几年之内变卖家产一贫如洗。
后迁居南京,清风明月淡如水,品茗咏诗游山玩水,好不快活。世人皆笑,不可学天长杜仪。 照我说确实学不得,有些风骨情怀不是模仿就能得来的。
普遍的读者对杜少卿褒贬不一,其中大抵不过批之善恶不分或纨绔败家。这是普世的价值观,用于杜少卿这样有趣之人的身上,实在让人可笑。
重上司,只是一味希图着百姓说好,说杜少卿败光家业不求上进。还言道,教子侄们读书,就以他为戒。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着,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 要说这高老爷进士出身,一生功名利禄也无他错,却全然不晓得你是你,万千翰林之一,他是他,千古少卿独一。 亏得他在说这段话之前还叹息“没趣!没趣!今日满座欠雅矣!”当真讽刺至极!
不知杜少卿听到那句,不可学天长杜仪 会是怎样的笑态。不可不谓,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世上多的高翰林这样追求仕途只为升官发财之人,多的是匡超人这样忘恩负义的卑鄙之人,多的是牛浦郎这种欺世盗名之辈,多的是严贡生这样欺善霸民之徒。你可以迫于生计贪图私欲的为非作歹,但是别忘了这世上还是有萧云仙 杜少卿不可不谓这红尘乱事之中不可多得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