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读书》。这本书里并没有讲什么晦涩难懂的教育原理,都是吴非老师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感受。而读完此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此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开篇第一章《永不凋零的玫瑰》,吴非老师谈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个教育故事——苏霍梅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校园里摘花,就问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小女孩回答说,她要把玫瑰给她的奶奶。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非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是帮小女孩摘了两朵最大的玫瑰,奖励这个孩子。因为他认为这个小孩懂得爱。
吴非老师在这文章中写到他把这个故事的前半段选出来让学生去续写,学生都续写成教育家去教育孩子不要采摘花朵,要爱护公物。吴非这个时候,感到我们的教育缺乏爱,都是在进行道德教育,反而让学生内心中的花朵已经凋零。想想,我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在告诉学生不要去损害公物,好像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虽然我们种种禁令,虽然我们种种惩罚措施,但学生依然会去踩草坪,依然会去摁走廊的开关。我想正如吴非老师所说,“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花”。这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了很多关于教师成长的事例。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篇就是《只要肯读书》。吴非老师在书中说到教师的成长,讲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讲到现在的老师很少去读书,这个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是经常见到的。
就在我读《不跪着读书》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看到之后,说,你还真当回事呢?意思就是,你还把教书当回事。我想,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教师如何能成长呢?一个教师都不把读书当回事,学生又怎么可能把读书当回事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我想读书更多的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修养。如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去读书,我想我也没什么前途了。我相信吴非老师这句话,“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掩卷深思,吴非老师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教育专家,为什么成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我想他大概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是一个愿意去读书,愿意去反思身边的教育现象。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人生道路还很漫长,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去阅读,也更加需要去反思,去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钻研,自己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铭记吴非老师的这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做一个博学多识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做一个挺起脊梁的老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2
我一直觉得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先要保持一个顶天立地的独立的灵魂。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首先在做人品格上要站着。
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后受益匪浅。“在读的时候,我也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就像吴老师说的,也许这些资料除了自己以外,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感兴趣,但这是自己读书的经过。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个别家长看我是一个年轻老师,有些想法,每次考完试就给我打电话说:“郑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考的这么不好啊?”还有的家长直接到学校找我,一学年结束后和我说:“哎呀,郑老师啊,我孩子的数学怎么从来都没考好过”。我们校长吃到这件事后找我谈话,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校长说:“我们当老师要不卑不亢”。是啊,我尽心尽力的去教每一个孩子,那些考不好的孩子习惯不好,家长也没有用心去辅导他们,考得不好了就埋怨老师,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以后再有这样的家长就要反问她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好的评价标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用这三点约束自己,即使这不是自己学校的评价标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了,学生和我们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罗素曾经说过: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这里的“怀疑”内涵是“思考”,并不等同于“什么也不相信”。在分析中展现独到的推理,新颖独到的见解,常在于对事物的大胆怀疑。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怀疑”精神。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追求高远,内涵丰厚,人格高尚。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3
最近有幸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还没正式读时就被作者的自序所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跪着和教书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这份疑惑我阅读了吴老师的这本书。此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各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吴非老师见到或听到的教育现象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每一篇观点鲜明新颖,作者针对这些教育现象分析得一针见血,书中并不是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高深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一线教学生活可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读后获益匪浅。
吴非老师书中所说的“跪着”,是指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那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反复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教师是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能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模仿的人,所以首先教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多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我做到博览群书了吗,我能够带领学生找到知识的涌泉吗?教师这份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是学习者,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站直了”教书。教师如果不读书不学习,就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没有教育创新。所以这点醒了我,平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做学识渊博的教师,还要向新的高度攀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不断思考,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保持自己的教学主见,做智慧型的教师,唯有这样,才能开拓思维,站在教学的前沿,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不跪着教书,意味着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是堂堂正正“站着”的人,才能教出“站着”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渐形成,这就要求从教者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细心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我们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平时工作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准确传承文明科学、启迪智慧,真挚地感悟人生,引导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是呀,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严谨务实,恪尽职守、终身学习、精益求精,做教人求真的真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着”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
最近有幸读了吴非老是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能感受到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有个性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习。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体验?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比不上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如果教师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有学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你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绚丽绽放,使自己的风格之树悄然生长。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还要善于思考。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们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同样我们教师自己也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如果教师是跪着,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复兴伟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他要对教育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一个不愿思考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庸师,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习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习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中国人已经有几千年“跪”的历史了,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学会“站立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持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养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5
最近读了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要站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我想了很多。
第一:情商培养是保证学生静心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未来做大事的必须基础能力。不要用一件事情或一个阶段决定人生的全部。从“好人”一词的出处及六尺巷的故事讲起,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个人因为多大的事开始发脾气,他的心胸就那么大。做大事的人不会和小事计较,有能力的人不会和能力小的人计较。包容一切不合理,世界才精彩。做宽容大气的中国人。有大气的老师才有大气的学生。
第二:老师从各个方面详细地分了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要站着教书,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四会”老师,会教书,会带班,会教科研,会协调沟通,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第三: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所以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6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绝不放弃。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7
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让我受益匪浅。
翻开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在“序”中他如是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对于这句话,相信很多教师都是认同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小学生的眼里,甚至于“神”一样的存在。孩子的眼睛都是紧随教师而移动的,我们必须站直了,孩子才会跟着勇敢地站起来,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跪着教书”。
慢慢品读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里面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对照现实,这情况确实存在。曾几何时,我们都有着一样的经历。我们既想改变,但又怕因为改变而耽误了孩子的成绩。结果就是,为保万无一失,我们继续沿着老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从这本书里我意会到了教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还有“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思想、不盲从且很自信的人,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一步步迈向更高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否则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我常常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思想必将会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算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说得很好!读书能增长见闻、积累知识。有了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常言道:“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们必须时刻能为孩子续上“一杯水”,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要“不跪着教书”,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所以,就算我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依然会坚持读书和不断学习。有了知识,我们还要有勇于创新的胆量。顺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东风,我要学会稳中求变,勇于创新,做一个有思想、有个人风格的教师。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也要不断改变,顺应时势,适应潮流。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吴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我明白了:教师应是灯塔,引领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应是阳光,照耀着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教师应是自己,活成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8
人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对于教师更是重要。有了忧患意识,人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清醒才能觉醒,觉醒的人多了,旧的体制才会被打破,新的法则才会应运而生。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直面现实,教人冷静、沉默、深思、批判、反省的好书。好在哪里?尽管揭露的丑的东西太多;尽管作者的笔端太严肃和冷峻了;尽管都是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除了叹气还是叹气,但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多叹叹气则少一些麻木,多一些清醒;少一些应付,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太应该叹气了!来一次心灵的吐旧纳新吧!
作者无非强调,作为教师是应该有思想的,不应该“跪”着教书。实际上他所强调的是教师自身思想上、人格上的独立。然而,改“跪”为“站”,谈何容易啊!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喜欢“跪”着做人的,更何况教书了。
古代知识分子对待且凶且恶的世俗现状,既不想合于污淖,又想积极入世施展抱负,结果往往难遂人愿,于是有了“一生好入名山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太白,有了“采菊东离下”的陶渊明和“流觞曲水”的王羲之。终归是曲高和寡不为世俗所容,除了留下千古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格及思想的高标,乃至于对后世知识分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闷的事太多,诚如作者所言:教师的功利主义思想;社会对权力的过分崇拜;学生人文情怀的丧失;学校领导的官僚化;假、丑、恶的肆虐,真、善、美的黯谈;教师利益分争的尔虞我诈。
“当年,我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唯一可‘静’下来的可能只有人的心境了。”作者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而情感核心是缘于他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热爱。
像吴非的这种失落感,非彼独有,凡具有良知的教师都会有此共鸣。因为我始终相信,教育队伍中人性的、思想的火光仍是熠熠不止的。面对失落、彷徨乃至于与世俗的格格不入,我们如何抉择呢?我们无法“归隐田园”,也无法“放浪形骸”,因为现实的责任远远重于心中的不痛快。由此想到了“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清醒”的自白,想到了他“与世推移”和“深思高举,自令为放”的困境抉择。
历史告诉我们,做精神上的富足者远比做物质上的蠹虫要有意义得多。“要让学生站着做人,我们就绝不能跪着教书”,这就是作者的心灵告白。尽管“站”着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会招致非议和蔑视,甚至会吃“大亏”,但只要信念不倒,希望也总是会有的。世上“跪”着的人太多,但唯独教师不能轻易言“跪”,只有站直了身板,学生才有希望,教育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9
有幸从工作室获赠此书,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打量一番。初次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甚是迷惑,不知其意。“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不由地陷入思考,什么叫跪着教书?带着疑问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这本教育随笔,看完之后才明白,这里的跪着教书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考试的奴隶。看完以后,我慢慢明白吴老师在书中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它使我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要教书育人,首先就应该自己站直了。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通过深入的观察来了解学生,让他们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中不断地发现人性的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不一厢情愿的教书”表明了一种基本态度,就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行为,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是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中产生,需要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才有可能提高一个高层次。“以生为本,敬业求实”就是要求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就是人性和爱心。没有爱心的教育将导致青少年丧失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同样,没有爱就谈不上尊重人的生命。爱是教育的永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吴老师批判昏庸,不思进取的教师,从内心深处呼唤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他批判一切有悖文明、破坏社会和谐的人与事;他更是毫不留情地批判教育腐败现象。但无论社会的风气多么不正,学校的问题多么令人痛心;也无论自己曾有多么的痛心疾首,他始终保持自己的一份冷静,一份乐观,一份豁达。
《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我真的佩服吴非老师的勇气和魄力,一种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一串串铮铮然掷地有声的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思想。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那么,我们的民族真的就有希望了。当然,《不跪着教书》一书的本身,就告诉人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中国的教育还有希望,因为,我们的面前还有这样站着写作的人,铁骨铮铮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我要学习吴老师,做吴老师那样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0
科组推荐了一本书,要求我们继续读书学习,我被《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吸引了。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教师怎么不跪着教书呢?可能吗?身为教师,我仅从标题就能感觉到这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教师的尴尬,凭直觉,这是本好书。
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拿起此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和遐想,书中平实朴素的文字浸满了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的爱,亲切而感人。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参加教育工作几年了,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感觉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要求太高,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激情难以燃烧,身心疲惫,表现出对职业倦怠。但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后,给了我很好的启迪,特别是教师如何获得幸福感,对我的触动很大。
记得上学期高二级举行男女子毽球比赛,比赛前要组织学生参赛,但我们班学生一直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在动员会议上,全成了我的独角戏。最后,我不得不强硬点名参赛。下午男子比赛时,我来到赛场,居然不见我们班一位男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于是,我叫他去找别的同学,谁知,那个同学走后,就一去不复返。等着等着,我开始怒火攻心,一气之下,我说:“我们班弃权啦!”于是我就兴冲冲地走了。一段很长时间里,我很郁闷,很难过。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更让我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平时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教书,更重要在于育人,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约束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由地思考和自觉地自我约束。此后,当学生犯了错误,出现问题时,我先使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行之有效、既不损害师生关系、学生又乐于接受的办法,而不是与学生为敌。事实上,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就不至于弄到如此地步。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1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师》。读了很有感触,怎样才能成为最出色的教师呢?我根据作者的观点,总结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书近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所幸的是,这本书让我彻底清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正如书中序言所写:“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二、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教师本身就要有让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较高的业务水平。这些素质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只有不断地进修,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师自己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让你的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师还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生活,需要关爱,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充溢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样需要有仁爱,需要有爱心的教师。爱孩子首先要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个孩子的悲哀与欢乐。爱孩子,必须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爱孩子,就必须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潜在能力。在师生之间,只有架起“爱”的桥梁,才能到达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关爱与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绽放,教育之树才能永远长青。
吴非书中说到,好教师的最高追求不是成绩,而是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但愿我们都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争取做一名最出色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2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习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
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真善美,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
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3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推荐我们看一本书《不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还没完全内化,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原来“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随波逐流。书中有一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4
《不跪着教书》,听到这么一个名字,我很惊诧,也很迷惑,不知是什么意思,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文章对当前教育界的一些问题所作的深入的剖析与抨击,深深地吸引我。读完之后更是受益匪浅!
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会上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加上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这样一来,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当我们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对学生身心产生影响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教师的思想,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勇气在哪里?许多中国的教师都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领导要检查,压力太大,所以只好为了教而教。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教师应该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最后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里传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教育。看完这本书,我想说的是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这么去刻意证明自己;因为你无需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真实的你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尽管你不潇洒漂亮,但是那时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一个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鉴定的信念,我们还用得着跪着吗?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
这学期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吴老师好像用跟你聊天一样的方式把这一个个道理说给我们听,虽然平平和和,但句句都说到老师们的心坎上,让我受益匪浅。
不跪着教书,那应该怎样教书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翻开这本书,吴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跪着,意味着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趋炎附势,为名利失去了身为教师的责任,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随波逐流。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算不上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老师。
那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像吴老师说的,一味合格的教师,只要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多读书,自觉读书”,我也希望我能成为吴老师口中说的老师,受到学生尊敬,让学生忘不了的老师。那我只能增加自己的阅读,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想让学生多出色,教师就必须出色。学生赶超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这些话都深深地出动了我,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太少太浅。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水源。书中讲到了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会“埋头苦干”,不能“及时反思”。想想我自己也是一样,有时其实是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因为忙,没有及时去反思,过段时间也就忘记了。久而久之,问题依然存在,而我也没有多少进步。所以除了多读书,我还要学会多反思。让反思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读了《不跪着教书》,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要堂堂正正的,不趋炎附势,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意见。经常低头看看学生的优缺点,放低身子与学生平等的贴心交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在为了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