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怒放》观后感

时间:
分享

《花儿怒放》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儿怒放》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花儿怒放》观后感

《花儿怒放》观后感1

  教育学课上,老师安排我们观看了电影《花儿怒放》。这个电影曾经在网上看过,但是通过大屏幕看又是一个感觉,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正如电影介绍中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便会开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

  刚刚大学毕业的丁天带着一份赤诚走进一所初中成为初三(4)班的班主任。上任的第一天,就发现班级的两名问题学生在间操的时候跑到学校顶楼上玩耍。他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爬上了楼去叫他们下来,谁知道两个孩子却把他扔在顶楼上跑了。

  影片中的马俊是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连家长都认为他很笨,而带他去做智商测试。这个孩子懦弱自卑,已经完全丧失了学习和做人信心。然而丁天却始终坚持马俊并不笨,他发现马俊很爱好画画,就鼓励马俊继续学画画,还帮助马俊把画送去参加画展,不久马俊的画获了奖,这极大的鼓励了马俊,让他找到了自信,从前什么都不敢做的他终于在课堂上举起了手。而在最后丁天老师要离开学校的时候,还是马俊挺身而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说服校长让丁老师留下。从这个教育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可以挖掘的优点,只要我们找到他的闪光点,就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信心和进取心。

  影片中还探讨了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教育问题,是抓学生成绩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丁天带领学生搞研究性课题,但校长要求他在搞课题的同时也要把学生的成绩抓上去,摸底考试必须是全区第一名!其中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是“考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比喻:进行素质教育是让教师带着升学考试的枷锁跳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面对观念陈旧的升学考试,最终的结果还是用分数来衡量一切。这实际上是强人所难了。难免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行了五年之后,绝大多数老师又走回到抓成绩教学老路上来了,升学和评价的机制不改变,光转变教师的观念又有什么用?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光凭我们的爱心和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的!我们的教育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大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摆脱单纯为了升学而教和学的压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各种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尽管影片并没有为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的矛盾做一个合理的解答,但影片却借这样一个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满怀热情的丁天因为在全年级摸底考试中没有完成校长的规定成绩指标而受到打击决定离开学校,就在这时候,他的学生们以一场精彩的演出为他赢得了继续任教的机会,最终他以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花儿怒放》,而且和他的孩子们一起把它拍成了电影。他的学生们最终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开始了花儿新的人生。

  这是一个只能出现在电影当中的完美结局,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包括学生和家长所共同期待的结局。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真的到来吧!

  也许,所有那些经历过学生时代并对这段经历充满回忆的人,所有那些将这段时光仍然作为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都应该来看这部电影。

《花儿怒放》观后感2

  青年导演毛小睿希望,影片能“透过最简单的动作尽量深地刻画人物”,为此,他找来了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刘烨担纲主演,使影片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浪漫气息。

  刘烨在影片中的教师造型很有个性,不是黑衣黑衫,就是牛仔裤白衬衣,还理着一个板寸头,但他教育学生的方式也颇具新意:让学生在课堂里倾听大海的涛声;带领学生到大街上去观察社会;把胆小学生的画托女朋友在画刊上发表……他的行为举止获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拥戴,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用心呵护他们,都会成为花儿怒放。”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都会回报你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丁天刚就任初三(4)班的班主任,就被他的'学生来了个下马威。可是他并没有计较,相反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带领大家开展课外活动,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生性调皮而聪明的施皓;学习成绩不理想却在绘画上有一技之长的马骏;因失去母爱而性格孤僻的韩冰;还有唧唧喳喳却乐于助人的李晶……这些性格迥异的孩子们与丁天一起度过了他们人生路上一段至关重要的成长历程。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消除了彼此的误解,共同面对挑战,度过难关,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不使这两个问题尖锐对立,因此就无从纠缠撕打,筋疲力尽。他只是旨在塑造一个另类教师,让你回味,让你不忘,让你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或者是年轻时代——轻轻松松、颇为愉快的拍成青春故事然后成为光阴的故事。

  与其说绕开,不如说缺乏力量探讨。而且探讨的结果一定是吃力不讨好,因为这个问题社会本身就没有定论。在校长教育新来的麻辣教师丁天“考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时我们就知道了,导演观念是妥协的,含混不清的,他只要抓表面的流光泛彩、他只管拍他的麻辣教师,只管打倒70年代、80年代那些中生代、新生代的家伙好了。潇洒一点没什么不好,但有力度、哪怕是失败的思考也许会使片子更具有评论价值。

  所以在《花》里,表面上不但学生们因材施教了——教师也因材施“教”(第一音)了——擅长应试的就教学生怎么应付考试,丁天呢,擅长素质教育就教学生搞戏剧啊、写作啊、舞蹈、绘画一切丰富多采的东西——这倒是个好办法。其实严重可笑,不切实际。我保证学校里没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校长在花棚里的那翻话最值得深思。她说的是怎么养花——仙人掌要少浇水、兰花要阴凉、某某花要在阳光下,说的是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可是应试教育是这样一种怪东西——你所有的花木都茁壮,它偏要你全开花;你所有的花全盛开,它偏要你全开成红色。所以校长最后还是说:成绩!成绩!

  而且是愚蠢的标准答案的成绩!“没有人”你就不能写成“没人”,否则就“没有分”(就是“没分”啦)。这种悲哀被掩饰在“麻辣”中,可还是有自己的苦涩味道。

  《花儿怒放》带给我们丝丝甜蜜的青春感觉,正如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花儿怒放》影片主题歌)10年前打倒了我们一样,我们又糊里糊涂被打倒了一次!

2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