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房子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房子观后感1
看了电影《草房子》后,我认为它在以下几处与书中有所不同。
首先,在电影故事情节中侧重表现了杜小康的红门生活;而在小说里则重点描写了杜小康芦荡放鸭的生活。其次,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电影中的那个转学来的女孩儿——纸月,做自我介绍时,在黑板上写的名字令人大跌眼镜,看上去歪歪扭扭;而书中作者的描写却是“这孩子的字写得很秀丽,不骄不躁,是有来头的”……
还有,电影中没有表现艾地,而书中却是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包括书中细马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电影中也给省略掉了。我想,电影毕竟是时间有限,人物不能一一演绎出来,否则就会拍成电视剧了,因为电影是浓缩的精华,所以只能摘些主要的'故事情节来演。
另外,电影在叙述时,是按时间顺序将每个人的故事,按照时间串联了起来;而书中的描写却是分人物来写的。
书中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描写的很详细;电影则是把人物事情概括在一起,它是比较直观的,让人直接就能看得懂,比如:故事主人公是谁,什么形象,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事件等等。
不管是书还是电影,虽然他们有些不同,但是两者看完后,感触颇深,从几个小孩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成人身上难有的可贵的友谊。那种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待困难的态度和以独特的方式,为自己赢得尊重!
草房子观后感2
《草房子》十分打动人心,经常会看得入了迷,身临其境,但那毕竟只是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画面,但今天看了《草房子》这部电影,不仅让我对《草房子》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让我对一些人物印象更为了解,
这部电影讲了白雀与蒋一轮、桑桑、桑乔、纸月、秃鹤、杜小康等一些人物的经历。这部电影中少了两个主人公。但是电影的结局却让人难以忘记,那就是桑桑康复了,他的`爸爸万分高兴。看了这部电影,最令我深有感触的人是一丝不苟、小气、视荣誉为命的桑乔校长,由于他的孩子得了一种病——鼠疮,便开始了“寻医风波”,几乎每天桑乔都背着桑桑走南闯北,不放过一丝生的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位老神医,并将此病治好了,在寻医之时,还看到了一件令人兴奋的事,那就是原本没有爸爸的纸月有了一名身材魁梧、幽默风趣的父亲,他们俩在一起笑得很开心,
还有陆鹤,因为他没有头发,受到很多人的嘲笑与讥讽,但是他却从不放弃对尊严的保守,担当了汇演中的秃子角色,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仅陆鹤能出色完成任务,桑桑这个“小小通报员”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蒋一轮老师和白雀暗中相会,其信都是有桑桑这位快递员所办的。还有杜小康,在错误当头之时,他便把所有责任包在自己身上,他家也十分富裕,但后来却变得一贫如洗,但他依然忘不了桑桑,忘不了他的同学们,伙伴们,忘不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切一切......让我们一起学习这几位伙伴吧!
草房子观后感3
在油麻地里有着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这就是曹伯伯写的《草房子》。
油麻地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文弱聪慧的纸月,顽皮聪明的桑桑,困苦中奋斗的杜小康,可爱乖巧的柳柳,秃顶的陆鹤……他们都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韧性,一种厚实深刻的自尊心,我也觉得油麻地也像一个人,有着一颗柔和、干净、纯真的心。
《草房子》中最让我感动的事情秦大奶奶,她是一个很执着顽固的一个人,她住在学校的西北角,学校想把她赶出校园,但她还是不走,在别人的眼眼里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是在学校搞破坏。
有一天,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的照顾下,半个多月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离开校园赶走校园里的鸭子、为了学校里的南瓜不小心落水离开了人世。
我也在想她为什么要得到那个南瓜,而不顾眼前的河水,我看是爱,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那是他对人们感恩的心。
曹伯伯的故事里,油麻地这个地方,总是寄托着人们所有的欢乐和悲伤。
《草房子》记录了每个人的故事,我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一切都散发着纯真的爱。
草房子观后感4
草房子的拍摄简单,人物也没有很突出的,剧情也很平淡,但却让人非常感动,以油麻地小学为场景,向观众展示了友情,爱情,亲情,讴歌了人的坚韧和美好的人性。看点一:友情:杜小康和桑桑 ;看点二:小孩懵懂的爱情:纸月和桑桑;看点三:尊严:秃鹤;看点四:爱情:白雀和蒋老师;看点四:人性的坚韧:杜小康和桑乔;人生的不可预测性:杜小康,桑桑,白雀。
影片最耀眼的部分是桑乔看到儿子的尿液变清了,那种兴奋,那种难以言表的兴奋,他用双手将尿液捧住又让尿液浇个痛快,儿子的尿是他梦寐以求的甘霖。影片最养眼也是最甜蜜的部分当是蒋老师和白雀姐谈恋爱的部分,白雀姐的颜值很高,朴素,清新,温暖,像烂漫的春天般能一掐出水,而且演技很好,演的很真实可感,仿佛如真人般从电影里呼之欲出。油麻地小学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场景上演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有命运无情的连串打击,又有枯木逢春的强烈欢欣。影片风格温暖,场景淳朴自然,一去当代电影的功利与造作,一件粗糙而富有灵性的雕塑远胜一堆打磨精细的复制工艺品。
影片还竭力讴歌了人性的美好和不屈精神,虽然屡经磨难未来仍然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生难题,就像一条行驶在大海中的小船,但凭借人的一种不屈精神总能挨得漫漫寒冬,迎来鲜花恒流,莺啼燕舞的春天!
最后我想以舒婷的一句诗来结尾“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
草房子观后感5
今天,我们观看了《草房子》话剧表演,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给我的感受很深。
我们班级一共分了八个小组表演,其中有两个组演的都是艾地第二段,表演的内容虽然相同,但演员不一样。夏英杰扮演的黄鼠狼和于毅扮演的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还有一组演的是红门1,讲的是蒋一轮让孩子们带镰刀,但是带镰刀的太少了,杜小康急忙跑回家让爸爸拿出了十几把镰刀。扮演杜小康的是牟银桥,他演的活灵活现,虽然他实际跑了还不到一米,但是他气喘嘘嘘,像是跑了几百米,特别真实。还有蒋一轮的扮演者李相翰,他的声音很像男子汉,面带威仪,真像个老师。就连孙老师都说:“你演的太像了,真应该让你当一天的老师。”
孙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的表演做了点评,说我们在表演时也有点小遗憾,比如在演林子里喊话时,可以多加点动作,用双手做出个喊话的喇叭,演员可以演的再夸张一点 。
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大家都很高兴,表演时演的很认真,观看时也很投入,我们都非常喜欢这种表演形式,真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一点。
草房子观后感6
在《草房子》一书中,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对我们来说越来越远的童年生活。陆鹤对尊严的坚守,杜小康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迅速成长,桑桑对纸月的纯真感情,以及他与病魔抗争的故事,无不令我们动容。作者对每一章内容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刻画都让我产生了很强的画面感与无限的想象。
《草房子》电影是在原著发行一年后拍摄的,作者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原著共有九章:秃鹤、纸月、白雀、艾地、红门、细马、药寮,其中白雀和红门分为上下两章。而电影却只提到了秃鹤、纸月、白雀、红门和药寮。影片以纸月转来油麻地小学读书为开端和书中顺序不同,且为了保持故事的连贯性,电影没有像书中那样把每个人物分成不同章节,而是编排在了一起。
除了剧情与原著稍有不同,人物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原著中侧重于描写杜小康的'放鸭生活和他的迅速成长,影片中则讲述了他的红门生活。对于那主角桑桑,很大的不同是电影里没有提到他与细马的故事。
尽管电影与原著稍有不同,但还是满足我们无限的想象。“还记得童年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童年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生活与过去,存在于现在,却能影响未来。我们在书中和影片中看到别人的童年,勾勒的是自己的回忆。
草房子观后感7
星期四那天,我们学校全体师生观看了由曹文轩爷爷的作品拍成的电影《草房子》。
电影的主人叫桑桑,他很活泼、调皮。有一次,他跟他的“死对头”杜小康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在草房子旁边骑自行车,烧东西吃,结果把全部的草房子都烧光了。()校长问起这件事时,杜小康勇于承认错误,而桑桑不敢作声。校长问:“还有谁?” 杜小康知道桑桑是校长的儿子,但他为了维护朋友没有说出来。
当桑桑11岁时,患了一场大病,爸爸每天背着他四处寻医,结果没有一个医生能治好桑桑的病。后来,他们遇见一位老人,对他们说:“这种病要喝七七四十九天的苦药才能治好。”他们按照老人的'药方,喝了四十九天的苦药,终于把病治好了。爸爸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我欣赏杜小康的品格,因为他犯了错误能勇于承担责任。这种品格在人生当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它,我们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而桑桑得了病后,很有决心、毅力,非常值得我学习。他的爸爸也让我深深感动,他是多么爱他的孩子啊!
这部电影真好看,而且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要有毅力,才会成为有用的人。以后,我还要多读曹爷爷的作品。
草房子观后感8
影片后来,说到桑桑身患重病,停学休息。桑校长背着他四处求医,却一一失败,直到后来被一位卖茶的老医生发现,给他看了病,配了药,并告诉桑校长等他小便变清了便好了。
后来桑桑的病好了,全片完。
文中的一次不经意的意外,使桑桑染上了重病,身子十分虚弱。本来格外严厉的桑校长,瞬间变为慈父,背着他不辞辛苦的寻医,四处寻求桑桑康复的可能。可见,校长的内心深处还是十分疼爱桑桑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时候,桑校长都是极爱桑桑的。只不过当病魔突袭而来时,桑乔原本严苛的父爱变得柔软了。我们的父母其实也是如此,平日里,他们勒令我们按时吃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甚至帮我们报这个补习班、报那个兴趣班,都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长大以后可以有所成就。从小严格要求我们,也不过想让我们拥有端正的品行、良好的成绩罢了。可是我们常常不够懂事,时不时还顶撞父母,抱怨他们。仔细想想,每一次做作业做到深更半夜,不辞辛苦陪伴你的是他们;每一次感冒发烧身体虚弱,最着急的最辛苦的是他们;在你有困难时,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帮助你的也是他们;在你急切渴望邻居家孩子有的玩具时,四处搜寻的'还是你的父母。当你看到,别人的父母对他百依百顺时,不用向往,你的父母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所以不论严厉与否,爱始终都在那里。严父严母,亦或是慈父慈母,其实都是爱你的。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世界上最疼爱你的,永远是你的父母亲。
草房子观后感9
《草房子》一共写了9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虽然这9个故事十分的散乱,没有一点头绪,但是却又十分集中。这个故事全都是在写一位叫桑桑的男孩子。身边的小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杜小康家破产这件事:杜小康的爸爸是一家杂货店的老板,但是有一天被一个人发现他在酱油、醋、酒中加水而被迫破产,可是杜小康却依然在坚持读书。当他家里没钱,读不起书时,就偷别人的书去看。后来他的爸爸四处借钱,买了一批鸭子,逼迫杜小康和他一起去放鸭子,但是杜小康不愿意放鸭,而想待在油麻地继续读书,一向溺爱他的爸爸第一次挥起了手向杜小康打去。几天后他们爷俩儿乘上一艘设备齐全的木船,向300里处的芦苇荡前进,因为那里的.鱼虾十分大,鸭子吃了会尽早下蛋。几个月后油麻地传来消息:杜小康他们回来了,但是杜小康的爸爸是被亲戚抬回来的,因为有一天他们在那里误闯了一个大鱼塘,鸭子把那鱼塘里的70000多条鱼苗全吃了,主人急了把鸭子和船全押了下来,杜小康的爸爸火急攻心晕了过去了,后来在桑桑的帮助下,杜小康在学校门口做起了小买卖……
生活就是这样,有喜,有悲,有苦,有乐。
草房子观后感10
在一些以教育题材为背景的电影中,常常在电影中会体现出一些特殊的道理,当时这些特殊的道理,往往都“埋藏”在电影的深处,必须需要用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去体会,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而另一部分以教育题材为背景的电影,则大多都是带有一定的讽刺意义,并且直言不讳的'指出应当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20xx年3月16日,我校组织3—6年级的同学到影剧院去看电影,我班的同学听了,都一蹦三尺高。下午,联想到第二节课下课就要去看电影,同学们纷纷激动不已,觉得好像度“分”如年,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了,终于下课铃打响了,我们如一群刚飞出笼子的小鸟,跑到操场上准备被出发。下午看完了电影,我心中有一番感叹:个叫作油麻地的乡村小学校给男孩桑桑留下了快乐又难忘的童年记忆——天生秃顶的秃鹤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在孩子眼中显得扑朔迷离的少女纸月的身世之谜;猝然跌落到最底层的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艰难历程;当校长的严父终于流露出来的舐犊之情和初涉人生的桑桑对生与死的最初体验。本剧把主人公桑桑童年亲历的几个平常又动人的小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真诚又富于诗意地歌颂了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展示了富有独特风情的人生画卷。
啊!在这种艰苦环境中成长学习,是何等的艰苦。再看看我们,有着优越的条件,反而不知道珍惜,浪费着钱财。啊!同学们,让我们从“小皇帝”“小少爷”中走出来吧。
草房子观后感11
这个星期我读了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它令我颇受感动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我很喜欢故事中那个“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小主人公桑桑。
当桑桑为了引人注意,在酷热的夏天穿着棉袄拖着竹竿的动作,,但又被戴着白帽子的秃鹤产生“敌意”。让我觉得桑桑和许多人一样喜欢出风头,想讨人喜欢。
当桑桑无偿的为蒋老师和白雀送信,传达美好,纯洁的友谊,差点成为牵红线的媒人,我觉得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当秦大奶奶眷恋艾地时,桑桑第一个同情秦大奶奶,我又感受到了桑桑脆弱的情感;当桑桑在下面传纸条不让杜小康当班长,事后又觉得自己是大坏蛋时,我又看到了他敢于承担错误的一面........
《草房子》在我的记忆里成了永久的定格,我将会永远记得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