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奉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例子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基础信息
拼音kè jǐ fèng gōng
注音ㄎㄜˋ ㄐ一ˇ ㄈㄥˋ ㄍㄨㄥ
繁体剋己奉公
正音“克”,不能读作“kē”。
感情克己奉公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辨形“己”,不能写作“已”、“巳”;“公”,不能写作“工”。
辨析克己奉公和“奉公守法”、“大公无私”;都含有“以公事为重”的意思。但克己奉公偏重在“克己”;“奉公守法”偏重在“守法”;“大公无私”偏重在“无私”。
谜语最大公无私的人
近义词奉公守法、公而忘私、廉政无私
反义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
英语work selflessly for the public interest
俄语жéртвовать собóй рáди óбщего дéла
德语hingebungsvoll seine Pflicht tu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挑三拣四(意思解释)
- 初出茅庐(意思解释)
- 支支吾吾(意思解释)
- 春风化雨(意思解释)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解释)
- 背腹受敌(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释)
- 穷家富路(意思解释)
- 秣马厉兵(意思解释)
- 掉以轻心(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释)
- 擦肩而过(意思解释)
- 暴取豪夺(意思解释)
- 敲诈勒索(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雷霆万钧(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白云苍狗(意思解释)
- 天网恢恢(意思解释)
- 双柑斗酒(意思解释)
- 形影相随(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克己奉公的意思解释、克己奉公是什么意思由查查文库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朝思暮想 | 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恋情。 |
绰有余裕 |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材轻德薄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肝胆过人 | 胆量超过一般人。比喻有勇气,有血性。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结驷连骑 |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