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举是什么意思?

词条 制举(制舉)

拼音 zhì jǔ

注音 ㄓˋ ㄐㄩˇ

制举是什么意思

制举
基本解释
1.制订选拔贤才的方法。 2.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为"制举科"。简称"制举"或"制科"。宋代因之,如南宋绍兴年间开博学鸿词科。清代如康熙十七年﹑乾隆元年的两次博学鸿词科及清末的经济特科等,亦皆属制举性质。 3.后皇帝殿试进士亦称"制举"。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制科》。
-----------------
国语辞典
制举zhì jǔㄓˋ ㄐㄩˇ
  1. 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2. 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 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

制举的造句

1、赵蕤深知李白非“池中之物”,力劝他不走科举路,在荐举或制举上找门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大鹏飞举。

2、就国家未来的政府体制举行公民投票。

3、在海峡的那一端,台湾各地40多座孔庙早早准备,将于28日循古制举行祭孔典礼。

4、甲戌,上亲策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谓曰:古有三道,今减二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