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三十的内容。
带有三十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世
[相关解释]
1.犹一代。 2.三十年。 3.一生;一辈子。 4.举世;全天下。
1.犹一代。 2.三十年。 3.一生;一辈子。 4.举世;全天下。
一世异朝市
[相关解释]
1.谓经过三十年,国家政情与市面的面目全非。比喻变化很快,使人有沧桑之感。
1.谓经过三十年,国家政情与市面的面目全非。比喻变化很快,使人有沧桑之感。
一会
[相关解释]
1.一次集合;一次会聚。 2.特指一次宴会。 3.会见一次。 4.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5.叠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6.三十运为一会。
1.一次集合;一次会聚。 2.特指一次宴会。 3.会见一次。 4.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5.叠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6.三十运为一会。
一元
[相关解释]
1.事物的开始。 2.汉《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 3.宋邵雍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 4.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一元化"﹑"一元论"。 5.指天下。 6.一头。参见"一元大武"。 7.清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8.清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1.事物的开始。 2.汉《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 3.宋邵雍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 4.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一元化"﹑"一元论"。 5.指天下。 6.一头。参见"一元大武"。 7.清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8.清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一天星斗
[相关解释]
1.满天星星。 2.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后以"一天星斗"形容文章华美。 3.方言。谓事情杂乱难理,见清范寅《越谚》卷上。 4.犹言满城风雨。
1.满天星星。 2.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后以"一天星斗"形容文章华美。 3.方言。谓事情杂乱难理,见清范寅《越谚》卷上。 4.犹言满城风雨。
一宫
[相关解释]
1.古代历法以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十二分之一,即三十度为一宫。
1.古代历法以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十二分之一,即三十度为一宫。
一层楼
[相关解释]
蒙古文长篇小说。清代尹湛纳希作。三十二回。以一个蒙古贵族的家庭生活为背景,描写贵族公子贲璞玉与三位表姐的爱情、婚姻悲剧。小说明显受《红楼梦》影响。另有续书名《泣红亭》。
蒙古文长篇小说。清代尹湛纳希作。三十二回。以一个蒙古贵族的家庭生活为背景,描写贵族公子贲璞玉与三位表姐的爱情、婚姻悲剧。小说明显受《红楼梦》影响。另有续书名《泣红亭》。
一弹指
[相关解释]
1.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
1.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
一折书
[相关解释]
1.按定价一折出售的廉价书籍。一折,指原价的十分之一。三十年代行销甚广,但失于粗制滥造。
1.按定价一折出售的廉价书籍。一折,指原价的十分之一。三十年代行销甚广,但失于粗制滥造。
一石几钟
[相关解释]
1.《汉书·主父偃传》"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膁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颜师古注"六斛四斗为钟,计其道路所费,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至。"后因以"一石几钟"谓运输漕粮时沿途损耗侵吞惊人。
1.《汉书·主父偃传》"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膁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颜师古注"六斛四斗为钟,计其道路所费,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至。"后因以"一石几钟"谓运输漕粮时沿途损耗侵吞惊人。
一纪
[相关解释]
1.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唐柳宗元?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清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干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我患驼折 2.
1.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唐柳宗元?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清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干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我患驼折 2.
一统
[相关解释]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 2.犹一并,一齐。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5.汉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 2.犹一并,一齐。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5.汉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一鼓
[相关解释]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
七百
[相关解释]
1.《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1.《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七觉分
[相关解释]
1.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舍觉分(舍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1.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舍觉分(舍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丈人峯
[相关解释]
1.亦作"丈人山"。山峰名。在四川省青城山。唐杜甫有《丈人山》诗,仇兆鳌题解引《寰宇记》"山在青城县西北三十二里。" 2.山峰名。在山东省泰山。
1.亦作"丈人山"。山峰名。在四川省青城山。唐杜甫有《丈人山》诗,仇兆鳌题解引《寰宇记》"山在青城县西北三十二里。" 2.山峰名。在山东省泰山。
三一三十一
[相关解释]
1.珠算口诀之一。俗用以表示三者平均分配之意。
1.珠算口诀之一。俗用以表示三者平均分配之意。
三五
[相关解释]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三十
[相关解释]
1.数词。十的三倍。 2.指三十岁。 3.指三十年。
1.数词。十的三倍。 2.指三十岁。 3.指三十年。
三十三天
[相关解释]
1.梵语忉利天的意译。即欲界六天之二。小乘有部认为是欲界十天中的第六天。《法苑珠林》卷五"欲界十天者一名于手天,二名持华鬾,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乐天,十名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俗称极高处为三十三天。
1.梵语忉利天的意译。即欲界六天之二。小乘有部认为是欲界十天中的第六天。《法苑珠林》卷五"欲界十天者一名于手天,二名持华鬾,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乐天,十名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俗称极高处为三十三天。
三十二名臣
[相关解释]
1.指汉明帝图画于南宫云台的东汉开国名臣邓禹﹑吴汉﹑冯异﹑卓茂等三十二人。
1.指汉明帝图画于南宫云台的东汉开国名臣邓禹﹑吴汉﹑冯异﹑卓茂等三十二人。
三十二天
[相关解释]
1.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 2.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1.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 2.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三十二相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着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1.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着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三十六
[相关解释]
1.约计之词,极言其多。
1.约计之词,极言其多。
三十六书
[相关解释]
1.三十六封有关隋兵渡江的告警文书。宋范成大《胭脂井》诗"三十六书都莫恨,烦将歌舞过扬州。"沈钦韩注"《大业拾遗録》炀帝梦见陈后主,语云'三十六封书,使人恨恨。'前人莫解何谓。盖隋兵渡江警书为张贵妃所沈阁者。"一说三十六非实数,极言其多。
1.三十六封有关隋兵渡江的告警文书。宋范成大《胭脂井》诗"三十六书都莫恨,烦将歌舞过扬州。"沈钦韩注"《大业拾遗録》炀帝梦见陈后主,语云'三十六封书,使人恨恨。'前人莫解何谓。盖隋兵渡江警书为张贵妃所沈阁者。"一说三十六非实数,极言其多。
三十六体
[相关解释]
1.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1.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三十六国
[相关解释]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媠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抔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j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媠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抔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j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
三十六天
[相关解释]
1.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签》卷二一。
1.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签》卷二一。
三十六天罡
[相关解释]
1.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即以附会于梁山泊中的三十六位头领。《宣和遗事》前集"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水浒传》第七十回"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后亦以喻不畏艰险的英雄人物。
1.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即以附会于梁山泊中的三十六位头领。《宣和遗事》前集"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水浒传》第七十回"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后亦以喻不畏艰险的英雄人物。
三十六字母
[相关解释]
1.宋代汉语语音三十六个声母的代表字,初由唐末守温定为三十个字母,宋代等韵学家又增非﹑敷﹑奉﹑微﹑床﹑娘六母,合称"三十六字母"。
1.宋代汉语语音三十六个声母的代表字,初由唐末守温定为三十个字母,宋代等韵学家又增非﹑敷﹑奉﹑微﹑床﹑娘六母,合称"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宫
[相关解释]
1.极言宫殿之多。
1.极言宫殿之多。
三十六峰
[相关解释]
1.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2.指福建省崇安县的武夷山。
1.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2.指福建省崇安县的武夷山。
三十六洞天
[相关解释]
1.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
1.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
三十六物
[相关解释]
1.佛教称人身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如毛﹑发﹑爪﹑齿﹑泪﹑液﹑唾﹑屎﹑溺等。
1.佛教称人身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如毛﹑发﹑爪﹑齿﹑泪﹑液﹑唾﹑屎﹑溺等。
三十六玉皇
[相关解释]
1.道教所称的三十六天帝。
1.道教所称的三十六天帝。
三十六界
[相关解释]
1.见"三十六天"。
1.见"三十六天"。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相关解释]
1.同"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1.同"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三十六策
[相关解释]
1.犹言三十六计。
1.犹言三十六计。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相关解释]
1.谓局面已无可挽回,别无良策,只能一走了事。
1.谓局面已无可挽回,别无良策,只能一走了事。
三十六苑
[相关解释]
1.汉代在北边﹑西边设养马场三十六所,号三十六苑。
1.汉代在北边﹑西边设养马场三十六所,号三十六苑。
三十六英雄
[相关解释]
1.指五代杨行密部下三十六员大将。 2.泛指南朝称名一时的豪杰,非实数。
1.指五代杨行密部下三十六员大将。 2.泛指南朝称名一时的豪杰,非实数。
三十六行
[相关解释]
1.泛指各行各业。一倍则称"七十二行",十倍则称"三百六十行"。
1.泛指各行各业。一倍则称"七十二行",十倍则称"三百六十行"。
三十六郡
[相关解释]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髎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十九郡。至秦亡时,或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髎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十九郡。至秦亡时,或
三十六陂
[相关解释]
1.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
1.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
三十六雨
[相关解释]
1.形容风调雨顺。谓每十日一雨,一年下雨三十六次。
1.形容风调雨顺。谓每十日一雨,一年下雨三十六次。
三十六鳞
[相关解释]
1.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因以"三十六鳞"为鲤鱼的别称。
1.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因以"三十六鳞"为鲤鱼的别称。
三十哥
[相关解释]
1.犹王兄。三十为"王"字的拆白语。
1.犹王兄。三十为"王"字的拆白语。
三十子
[相关解释]
1.《梁书。元帝纪》"大宝元年正月辛亥朔,左卫将军王僧辩获橘三十子共蒂以献。"后因以"三十子"为橘的别称。
1.《梁书。元帝纪》"大宝元年正月辛亥朔,左卫将军王僧辩获橘三十子共蒂以献。"后因以"三十子"为橘的别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相关解释]
1.谓盛衰不常。
1.谓盛衰不常。
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
[相关解释]
1.比喻对素所熟习之事一时失手,犯了不该有的错误。
1.比喻对素所熟习之事一时失手,犯了不该有的错误。
三十晩上
[相关解释]
1.即农历除夕。
1.即农历除夕。
三十有室
[相关解释]
1.谓男子三十岁娶妻。
1.谓男子三十岁娶妻。
三十而立
[相关解释]
1.《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以"三十而立"谓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1.《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以"三十而立"谓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变
[相关解释]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唐初王勃﹑杨炯为一变,玄宗时张说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唐初王勃﹑杨炯为一变,玄宗时张说
三后
[相关解释]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
三四五
[相关解释]
1.三十四﹑五之略语。
1.三十四﹑五之略语。
三娘子
[相关解释]
1.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之妻。俺答汗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蒙汉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之妻。俺答汗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蒙汉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寿
[相关解释]
1.犹三老。 2.古称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唐孔颖达疏◇泛指高寿。
1.犹三老。 2.古称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唐孔颖达疏◇泛指高寿。
三舍
[相关解释]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 2.泛指距离远。 3.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 4.宋代元丰以后,太学分三舍;上舍﹑内舍﹑外舍。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 2.泛指距离远。 3.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 4.宋代元丰以后,太学分三舍;上舍﹑内舍﹑外舍。
上士
[相关解释]
1.道德高尚的人。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1.道德高尚的人。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上年
[相关解释]
1.犹上岁。指丰收年。 2.道家以二十﹑三十为上年,认为是修道最佳的年岁。 3.去年;前几年。
1.犹上岁。指丰收年。 2.道家以二十﹑三十为上年,认为是修道最佳的年岁。 3.去年;前几年。
上江
[相关解释]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上竿鱼
[相关解释]
1.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晩年与修《唐书》……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后以"上竿鱼"比喻羁身仕途﹑难以自脱的人。
1.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晩年与修《唐书》……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后以"上竿鱼"比喻羁身仕途﹑难以自脱的人。
不列颠百科全书
[相关解释]
旧译《大英百科全书》。1771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后不断修订出版。1941年版权归美国芝加哥大学所有。1974年出版第十五版,共三十卷。分三部分百科类目、百科简编及百科详编。1986年本又增至三十二卷。
旧译《大英百科全书》。1771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后不断修订出版。1941年版权归美国芝加哥大学所有。1974年出版第十五版,共三十卷。分三部分百科类目、百科简编及百科详编。1986年本又增至三十二卷。
世说新语
[相关解释]
一名《世说》、《世说新书》。志人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作。原本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展现出当时清谈放诞的士风及贵戚豪族倾轧争斗的现实。语言精练隽永,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对后世笔记小说、戏曲影响颇大。
一名《世说》、《世说新书》。志人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作。原本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展现出当时清谈放诞的士风及贵戚豪族倾轧争斗的现实。语言精练隽永,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对后世笔记小说、戏曲影响颇大。
东平之树
[相关解释]
1.《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东平思王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引三国魏刘劭王象《皇览》"东平思王冢在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
1.《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东平思王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引三国魏刘劭王象《皇览》"东平思王冢在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
东都
[相关解释]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两生
[相关解释]
1.汉初,叔孙通为刘邦定朝仪,使征鲁地诸生三十余人,有两生不肯行,谓叔孙通所为不合于古。叔孙通笑其为真鄙儒,不知时变◇以"两生"喻指熟谙礼乐典籍而不知权变的人。
1.汉初,叔孙通为刘邦定朝仪,使征鲁地诸生三十余人,有两生不肯行,谓叔孙通所为不合于古。叔孙通笑其为真鄙儒,不知时变◇以"两生"喻指熟谙礼乐典籍而不知权变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关解释]
我国的根本法。从1954年至1982年,我国共颁布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有序言和四章一百三十八条。宪法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总的指导思想,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求所有公民和社会组织都以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承担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责任。1988年和1993年全国人大又分别对1982年宪法作了两次修正。
我国的根本法。从1954年至1982年,我国共颁布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有序言和四章一百三十八条。宪法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总的指导思想,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求所有公民和社会组织都以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承担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责任。1988年和1993年全国人大又分别对1982年宪法作了两次修正。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相关解释]
简称《中图法》。北京图书馆等三十六个单位编制。1975年出版,1980年修订重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部类基础上,列编二十二大类。标记符号采用拼音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专著。
简称《中图法》。北京图书馆等三十六个单位编制。1975年出版,1980年修订重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部类基础上,列编二十二大类。标记符号采用拼音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专著。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相关解释]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7月始先后由红军第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组成∝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Α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7月始先后由红军第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组成∝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Α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相关解释]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主力绕道千里,在敌军主力背后发动攻击。敌军始终无法与红军主力决战,在往来奔波中饥疲沮丧,被迫退却§军乘势追击,共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主力绕道千里,在敌军主力背后发动攻击。敌军始终无法与红军主力决战,在往来奔波中饥疲沮丧,被迫退却§军乘势追击,共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相关解释]
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三十多个师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1933年2、3月间,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两次设伏,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三十多个师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1933年2、3月间,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两次设伏,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法黄埔条约
[相关解释]
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在广州黄埔的法舰上签订。共三十六款。规定法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在广州黄埔的法舰上签订。共三十六款。规定法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中秋帖
[相关解释]
1.又名《十二月帖》。晋王献之尺牍,草书。原五行三十二字,后裁去二行,现三行二十二字。明董其昌刻入《戏鸿堂法帖》,所佚二行以《淳化阁帖》补入。此帖运笔爽利,如公箸画灰,连续无端末。清代作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1.又名《十二月帖》。晋王献之尺牍,草书。原五行三十二字,后裁去二行,现三行二十二字。明董其昌刻入《戏鸿堂法帖》,所佚二行以《淳化阁帖》补入。此帖运笔爽利,如公箸画灰,连续无端末。清代作为"三希"之一,刻入《三希堂法帖》。
中美望厦条约
[相关解释]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并准许美国军舰可以任意出入中国沿海各港口,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设立教堂、医院。
九九
[相关解释]
①节令名称。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成九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九天,即为夏九九”和冬九九”。并依次定名为头九、二九、…九九。通常所指的九九天”是指冬九九,三九和四九期间,是中国最冷时期,而最末一个九天即九九期间已是3月惊蛰”时节,气候转暖,是九九艳阳天”了。②乘法口诀。以一到九每两数相乘而成,如七八五十六”、二四得八”等。古时由九九八十一”开始,共三十六句,故称九九”。起源很早,在春秋齐桓公时,已有明确记载。
①节令名称。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成九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九天,即为夏九九”和冬九九”。并依次定名为头九、二九、…九九。通常所指的九九天”是指冬九九,三九和四九期间,是中国最冷时期,而最末一个九天即九九期间已是3月惊蛰”时节,气候转暖,是九九艳阳天”了。②乘法口诀。以一到九每两数相乘而成,如七八五十六”、二四得八”等。古时由九九八十一”开始,共三十六句,故称九九”。起源很早,在春秋齐桓公时,已有明确记载。
九成宫
[相关解释]
1.唐代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本为隋仁寿宫,系皇帝避暑处。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以所在山有九重,改名九成。永徽二年九月改名万年。干封二年,复为九成。宫垣周千八百步,中有碧城殿﹑排云殿,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唐王勃有《九成宫颂》,杜甫﹑李商隐均有《九成宫》诗。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唐会要》卷三十。 2.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省称。
1.唐代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本为隋仁寿宫,系皇帝避暑处。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以所在山有九重,改名九成。永徽二年九月改名万年。干封二年,复为九成。宫垣周千八百步,中有碧城殿﹑排云殿,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唐王勃有《九成宫颂》,杜甫﹑李商隐均有《九成宫》诗。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唐会要》卷三十。 2.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省称。
事略
[相关解释]
1.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宋王偁有《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记北宋九朝事迹。 2.指人的事迹大略。
1.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宋王偁有《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记北宋九朝事迹。 2.指人的事迹大略。
二十四桥
[相关解释]
1.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
1.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
二十四考中书令
[相关解释]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云洞
[相关解释]
1.洞名。在江西省上饶县西。天欲雨时先有云出﹐故名。宋辛弃疾有《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涧尚书韵》词。邓广铭笺注"《上饶县志》卷五﹐《山川志》'云洞在县西三十里开化乡天欲雨则兴云。'" 2.云雾缭绕之山洞。 3.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1.洞名。在江西省上饶县西。天欲雨时先有云出﹐故名。宋辛弃疾有《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涧尚书韵》词。邓广铭笺注"《上饶县志》卷五﹐《山川志》'云洞在县西三十里开化乡天欲雨则兴云。'" 2.云雾缭绕之山洞。 3.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五四运动
[相关解释]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战胜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签字承认。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示威队伍还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痛打在曹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军阀政府逮捕学生三十余人。学生立即罢课。6月3日后,上海工人发动罢工声援,全国响应,掀起六三运动”,形成了以学生斗争为先导,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战胜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签字承认。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示威队伍还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痛打在曹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军阀政府逮捕学生三十余人。学生立即罢课。6月3日后,上海工人发动罢工声援,全国响应,掀起六三运动”,形成了以学生斗争为先导,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
五斗米道
[相关解释]
1.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死后,传子衡,衡死传子鲁。张鲁雄踞汉中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西晋后开始分化。至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1.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死后,传子衡,衡死传子鲁。张鲁雄踞汉中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西晋后开始分化。至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五胡十六国
[相关解释]
1.旧史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1.旧史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关解释]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在井冈山坚持斗争。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在井冈山坚持斗争。
井原西鹤(1642-1693)
[相关解释]
日本江户时代诗人、小说家。十五岁始习俳谐,二十一岁成为俳谐名家。三十四岁削发修行。是日本浮世草子(社会小说)的创始人。著有小说《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日本永代藏》等。
日本江户时代诗人、小说家。十五岁始习俳谐,二十一岁成为俳谐名家。三十四岁削发修行。是日本浮世草子(社会小说)的创始人。著有小说《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日本永代藏》等。
交趾
[相关解释]
1.亦作"交址"。 2.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汉末改为交州。越南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亦称其国为交趾。
1.亦作"交址"。 2.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汉末改为交州。越南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亦称其国为交趾。
人丁
[相关解释]
①成年男子;能服役的人悉发人丁,运租米三十万斛。②家丁;男仆添派人丁上夜。③人口;家口人丁兴旺。
①成年男子;能服役的人悉发人丁,运租米三十万斛。②家丁;男仆添派人丁上夜。③人口;家口人丁兴旺。
仙人柱
[相关解释]
旧时鄂伦春族住房。流行于今内蒙古等地。用三十多根木杆搭成半张开的雨伞架子状,上盖桦树皮、狍皮或布匹。室内三面炕床,一面置门,当中有一火炕,供煮肉用。内正面是客人席,只准男人坐卧,右侧是老人席位,左侧是年轻夫妇席位。
旧时鄂伦春族住房。流行于今内蒙古等地。用三十多根木杆搭成半张开的雨伞架子状,上盖桦树皮、狍皮或布匹。室内三面炕床,一面置门,当中有一火炕,供煮肉用。内正面是客人席,只准男人坐卧,右侧是老人席位,左侧是年轻夫妇席位。
以日易月
[相关解释]
1.古代礼制帝王去世,太子继位得服丧三年(三十六月),后来汉文帝改为三十六日即释服终丧,因称"以日易月"。一说谓二十七日释服。
1.古代礼制帝王去世,太子继位得服丧三年(三十六月),后来汉文帝改为三十六日即释服终丧,因称"以日易月"。一说谓二十七日释服。
休止符
[相关解释]
音乐术语。乐谱中用以表示音乐停顿时值的符号。常用的有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休止符六种。整个小节休止时,亦用全休止符表示。
音乐术语。乐谱中用以表示音乐停顿时值的符号。常用的有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休止符六种。整个小节休止时,亦用全休止符表示。
伤锦
[相关解释]
1.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后因以"伤锦"谓不熟习政事而出任职官必将贻误公务。
1.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后因以"伤锦"谓不熟习政事而出任职官必将贻误公务。
何满子
[相关解释]
1.唐玄宗时著名歌者。又名何满。 2.舞曲名∥,也写作"河"。以歌者何满子而得名。 3.词牌名。单调六言六句,共三十六字,或第三句多一字;又双调七十四字。均平韵。见清万树《词律》卷二。
1.唐玄宗时著名歌者。又名何满。 2.舞曲名∥,也写作"河"。以歌者何满子而得名。 3.词牌名。单调六言六句,共三十六字,或第三句多一字;又双调七十四字。均平韵。见清万树《词律》卷二。
余一余三
[相关解释]
1.《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孔颖达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搆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三考黜陟,余三年食。"后遂以"余一余三"谓连年丰收,家有储粮,国库充盈。
1.《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孔颖达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搆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三考黜陟,余三年食。"后遂以"余一余三"谓连年丰收,家有储粮,国库充盈。
余栋臣(约1842-1912)
[相关解释]
清末农民起义首领。四川大足人。1890年在家乡率众起义,反抗外国教会侵略,不久失败。1898年再度起义,攻打重庆、永川、安岳等地,远近三十余州县纷纷响应◇在清军围困下求降,被囚于成都。辛亥革命后获释。
清末农民起义首领。四川大足人。1890年在家乡率众起义,反抗外国教会侵略,不久失败。1898年再度起义,攻打重庆、永川、安岳等地,远近三十余州县纷纷响应◇在清军围困下求降,被囚于成都。辛亥革命后获释。
作东
[相关解释]
1.作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后泛称请客。
1.作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后泛称请客。
侍生
[相关解释]
1.明清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2.旧时对于同辈或晩辈的妇人,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侍生"。《称谓录》卷三十二"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
1.明清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 2.旧时对于同辈或晩辈的妇人,在名帖和联幛上都称"侍生"。《称谓录》卷三十二"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当面口头也可称侍生。
俅俅
[相关解释]
1.恭顺貌。《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毛传"俅俅,恭顺貌。"一说为冠饰华美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三十﹑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卷三。
1.恭顺貌。《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毛传"俅俅,恭顺貌。"一说为冠饰华美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三十﹑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卷三。
倦勤
[相关解释]
1.谓帝王厌倦于政事的辛劳。语出《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孔传"言已年老,厌倦万机。"
1.谓帝王厌倦于政事的辛劳。语出《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孔传"言已年老,厌倦万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