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三王的内容。
带有三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五
[相关解释]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三恪
[相关解释]
1.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杜预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诗.陈风谱》唐孔颖达疏"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
1.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杜预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诗.陈风谱》唐孔颖达疏"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
三王
[相关解释]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
三王城
[相关解释]
1.在今湖北京山东北。为西汉末王匡﹑王凤﹑王常屯兵之处,故谓三王城。
1.在今湖北京山东北。为西汉末王匡﹑王凤﹑王常屯兵之处,故谓三王城。
三王墓
[相关解释]
1.相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楚王杀莫邪。莫邪子为报父仇计,自刎死,以头付客献之楚王。楚王令煮之,不烂;客请王往观之。至,客剑斩王,头堕锅中;客自杀,头亦堕锅中,"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1.相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楚王杀莫邪。莫邪子为报父仇计,自刎死,以头付客献之楚王。楚王令煮之,不烂;客请王往观之。至,客剑斩王,头堕锅中;客自杀,头亦堕锅中,"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三辟
[相关解释]
1.谓夏﹑商﹑周三代之刑法。 2.泛称刑法。 3.三王。 4.指被征聘的隐士。
1.谓夏﹑商﹑周三代之刑法。 2.泛称刑法。 3.三王。 4.指被征聘的隐士。
三重
[相关解释]
1.三种隆重的礼仪。指祭祀仪式中献用祼﹑声用升歌﹑舞用《武宿夜》。 2.三种隆重的礼仪。指夏﹑商﹑周三王之礼。
1.三种隆重的礼仪。指祭祀仪式中献用祼﹑声用升歌﹑舞用《武宿夜》。 2.三种隆重的礼仪。指夏﹑商﹑周三王之礼。
上咸五,下登三
[相关解释]
1.意谓汉德浩荡,等同五帝,而居三王之上。或谓汉德不及五帝而胜于三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裴髎集解引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1.意谓汉德浩荡,等同五帝,而居三王之上。或谓汉德不及五帝而胜于三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裴髎集解引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二帝三王
[相关解释]
1.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1.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五三
[相关解释]
1.五帝三王。 2.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
1.五帝三王。 2.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
仰思
[相关解释]
1.追思。语本《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焦循正义"自后观前亦为仰,此仰思,盖即谓仰举三王之事而思其合。"
1.追思。语本《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焦循正义"自后观前亦为仰,此仰思,盖即谓仰举三王之事而思其合。"
先河
[相关解释]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古代认为黄河是海的本源,帝王祭祀时,先祭黄河而后祭海◇用先河”称首先创导的事物唐代传奇开后代小说的先河。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古代认为黄河是海的本源,帝王祭祀时,先祭黄河而后祭海◇用先河”称首先创导的事物唐代传奇开后代小说的先河。
兼施
[相关解释]
1.《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言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之王而施行禹﹑汤﹑文﹑武之政◇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 2.犹并举。
1.《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言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之王而施行禹﹑汤﹑文﹑武之政◇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 2.犹并举。
咸五登三
[相关解释]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源委
[相关解释]
1.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郑玄注"源,泉所出也;委,流所聚也。"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
1.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郑玄注"源,泉所出也;委,流所聚也。"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
猗伟
[相关解释]
1.《汉书.武帝纪》"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颜师古注"猗,美也。伟,大也。与,辞也。言美而且大也。"后以"猗伟"为美伟赞叹之辞。
1.《汉书.武帝纪》"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颜师古注"猗,美也。伟,大也。与,辞也。言美而且大也。"后以"猗伟"为美伟赞叹之辞。
离坚合异
[相关解释]
1.先秦"离坚白"和"合异同"两大哲学命题的并称。比喻善辩﹑诡辩。语出《鲁连子》﹕"齐辩士田巴﹐服徂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霸﹐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
1.先秦"离坚白"和"合异同"两大哲学命题的并称。比喻善辩﹑诡辩。语出《鲁连子》﹕"齐辩士田巴﹐服徂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霸﹐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
穷原竟委
[相关解释]
1.《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孔颖达疏"言三王祭百川之时﹐皆先祭河而后祭海也。或先祭其源﹐或后祭其委∮为海本﹐源为委本。"后因以"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1.《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孔颖达疏"言三王祭百川之时﹐皆先祭河而后祭海也。或先祭其源﹐或后祭其委∮为海本﹐源为委本。"后因以"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赤社
[相关解释]
1.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赤色象南方,因以赤社分赐南方诸侯,使归而立社建国。《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胥为广陵王。曰'于戏,小子胥,受兹赤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世为汉藩辅。'"后用作出任南方封疆大吏之典。
1.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赤色象南方,因以赤社分赐南方诸侯,使归而立社建国。《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胥为广陵王。曰'于戏,小子胥,受兹赤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世为汉藩辅。'"后用作出任南方封疆大吏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