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8 查到相关上书的内容。
带有上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日九迁
[相关解释]
1.形容升迁极快『焦赣《易林.履之节》"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原注"汉车千秋一日九迁其官。"汉蔡邕《让尚书乞在闲冗表》"臣闻世宗之时﹐田千秋有神明感动﹐贞梦至言﹐以寤圣听﹐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南朝梁任昿《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虽千秋之一日九迁﹐荀爽之十旬远至﹐方之微臣﹐未为速达。"亦作"一月九迁"。《东观汉纪.马援传》"援与杨广书曰'车丞相高祖园寝郎﹐@月九迁为丞相者﹐知武帝恨诛卫太子﹐上书讼之。'"一说﹐车千秋实无一月九迁为相之事﹐参阅宋王楙《野客丛书.千秋一日九迁》。
1.形容升迁极快『焦赣《易林.履之节》"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原注"汉车千秋一日九迁其官。"汉蔡邕《让尚书乞在闲冗表》"臣闻世宗之时﹐田千秋有神明感动﹐贞梦至言﹐以寤圣听﹐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南朝梁任昿《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虽千秋之一日九迁﹐荀爽之十旬远至﹐方之微臣﹐未为速达。"亦作"一月九迁"。《东观汉纪.马援传》"援与杨广书曰'车丞相高祖园寝郎﹐@月九迁为丞相者﹐知武帝恨诛卫太子﹐上书讼之。'"一说﹐车千秋实无一月九迁为相之事﹐参阅宋王楙《野客丛书.千秋一日九迁》。
万民伞
[相关解释]
1.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1.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三千牍
[相关解释]
1.《史记.滑稽列传》"朔(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1.《史记.滑稽列传》"朔(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三期贤佞
[相关解释]
1.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着,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1.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着,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上书
[相关解释]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上书房
[相关解释]
1.清代皇子读书之处。
1.清代皇子读书之处。
上奏
[相关解释]
1.向君主进言,上书。
1.向君主进言,上书。
上封
[相关解释]
1.谓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1.谓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严徐
[相关解释]
1.严安﹑徐乐的并称『武帝时二人上书言事,皆拜郎中。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泛指有才识之士。
1.严安﹑徐乐的并称『武帝时二人上书言事,皆拜郎中。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泛指有才识之士。
买灯
[相关解释]
1.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正月,宋神宗赵顼要买浙灯四千馀盏,并令减价收买;因此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禁止私卖。苏轼上书切谏,指出"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并说"内帑所储,孰非民力",希望神宗于放灯﹑游观苑圃﹑宴好赐予之类,务从俭约。见苏轼《谏买浙灯状》。
1.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正月,宋神宗赵顼要买浙灯四千馀盏,并令减价收买;因此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禁止私卖。苏轼上书切谏,指出"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并说"内帑所储,孰非民力",希望神宗于放灯﹑游观苑圃﹑宴好赐予之类,务从俭约。见苏轼《谏买浙灯状》。
五曹
[相关解释]
1.指尚书省下分职治事的五个官署『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主庶人上书事;主客曹主外国事。成帝时置五人,设三公曹主断狱事。 2.谓秤﹑尺﹑地﹑仓﹑金。
1.指尚书省下分职治事的五个官署『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主庶人上书事;主客曹主外国事。成帝时置五人,设三公曹主断狱事。 2.谓秤﹑尺﹑地﹑仓﹑金。
五步成诗
[相关解释]
1.唐史青能五步成诗◇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1.唐史青能五步成诗◇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交章
[相关解释]
1.谓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
1.谓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
仗马
[相关解释]
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琿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絶。"
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琿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絶。"
伏阙
[相关解释]
1.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1.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入奏
[相关解释]
1.谓入朝向君主进言或上书。
1.谓入朝向君主进言或上书。
公车上书
[相关解释]
1.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1.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六君子
[相关解释]
1.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廳﹐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秅《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傅﹑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被屏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忠义传.杨宏中》。 2
1.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廳﹐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秅《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傅﹑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被屏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忠义传.杨宏中》。 2
凤字牌
[相关解释]
1.古代殡葬时的器仗。犹招魂牌。因牌上书有凤文,故称。
1.古代殡葬时的器仗。犹招魂牌。因牌上书有凤文,故称。
刺股
[相关解释]
1.战国时魏人苏秦说秦王,十次上书不用,资用乏绝,归家发愤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见《战国策.秦策一》◇因以刺股指勤学苦读。
1.战国时魏人苏秦说秦王,十次上书不用,资用乏绝,归家发愤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见《战国策.秦策一》◇因以刺股指勤学苦读。
削草
[相关解释]
1.古时大臣上书封事草定奏稿,成辄销毁,以示慎密。 2.除草。
1.古时大臣上书封事草定奏稿,成辄销毁,以示慎密。 2.除草。
剡奏
[相关解释]
1.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1.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剡荐
[相关解释]
1.上书举荐。
1.上书举荐。
动本
[相关解释]
1.谓向皇帝上书。本,奏本。
1.谓向皇帝上书。本,奏本。
合符
[相关解释]
1.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 2.相符合。 3.指符信。
1.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 2.相符合。 3.指符信。
合词
[相关解释]
1.理应呈词。 2.联名上书。
1.理应呈词。 2.联名上书。
同甫
[相关解释]
1.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字。他数度上书言事,力主恢复中原,虽几陷于死,而毫不退缩。
1.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字。他数度上书言事,力主恢复中原,虽几陷于死,而毫不退缩。
启奏
[相关解释]
1.向帝王进言﹑上书。
1.向帝王进言﹑上书。
圯上书
[相关解释]
1.见"圯桥书"。
1.见"圯桥书"。
圯桥书
[相关解释]
1.亦称"圯上书"。亦称"圯下兵法"。 2.指秦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张良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1.亦称"圯上书"。亦称"圯下兵法"。 2.指秦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张良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埋轮
[相关解释]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3.比喻月落。轮,喻月。 4.比喻停留。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3.比喻月落。轮,喻月。 4.比喻停留。
奏参
[相关解释]
1.向帝王上书弹劾官吏的过失。
1.向帝王上书弹劾官吏的过失。
奏疏
[相关解释]
1.奏章。 2.向帝王上书言事。
1.奏章。 2.向帝王上书言事。
奏议
[相关解释]
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宗泽(1060-1128)
[相关解释]
宋代抗金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进士出身。1126年在磁州(今河北磁县)募集军队,抗击金兵。北宋灭亡后,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联络河北八字军,重用岳飞,屡败金兵。多次上书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不被采纳,忧愤成疾,临死前连呼三声过河”。
宋代抗金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进士出身。1126年在磁州(今河北磁县)募集军队,抗击金兵。北宋灭亡后,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联络河北八字军,重用岳飞,屡败金兵。多次上书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不被采纳,忧愤成疾,临死前连呼三声过河”。
客难
[相关解释]
1.宾客的问难。亦为文体名。假设客人向自己诘问而进行答辩以申述己见的一种文体。始于汉东方朔的《答客难》。事见《汉书.东方朔传》"﹝朔上书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着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
1.宾客的问难。亦为文体名。假设客人向自己诘问而进行答辩以申述己见的一种文体。始于汉东方朔的《答客难》。事见《汉书.东方朔传》"﹝朔上书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着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
封事
[相关解释]
1.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2.封禅。
1.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2.封禅。
左冲
[相关解释]
1.古人上书于尊者的信末用语。谓空着信纸的左边,以待批答。
1.古人上书于尊者的信末用语。谓空着信纸的左边,以待批答。
康有为(1858-1927)
[相关解释]
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广东南海人。光绪进士。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在北京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要求拒和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与梁启超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保国会,宣传变法。1898年受到光绪皇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组织保皇会。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广东南海人。光绪进士。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在北京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要求拒和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与梁启超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保国会,宣传变法。1898年受到光绪皇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组织保皇会。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徙薪曲突
[相关解释]
1.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1.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戊戌变法
[相关解释]
又称戊戌维新”。1898年(旧历戊戌年)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图强,并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并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推行新政。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参见百日维新”(1081页)。
又称戊戌维新”。1898年(旧历戊戌年)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图强,并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并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推行新政。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参见百日维新”(1081页)。
战越
[相关解释]
1.因惶恐而战栗。越,殒越,惶恐。多用于章表或上书。
1.因惶恐而战栗。越,殒越,惶恐。多用于章表或上书。
批鳞请剑
[相关解释]
1.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1.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投匦
[相关解释]
1.亦作"投匮"。 2.唐武则天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见《新唐书.百官志二》◇以"投匦"谓臣民向皇帝上书。 3.借指投票。
1.亦作"投匮"。 2.唐武则天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见《新唐书.百官志二》◇以"投匦"谓臣民向皇帝上书。 3.借指投票。
抗疏
[相关解释]
1.亦作"抗?"。 2.谓向皇帝上书直言。
1.亦作"抗?"。 2.谓向皇帝上书直言。
掩卷
[相关解释]
1.合上书本。多为阅读中有所感触的举动。
1.合上书本。多为阅读中有所感触的举动。
攀朱槛
[相关解释]
1.汉槐里令朱云上书成帝﹐请赐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命斩朱。朱云被拉下殿时抗声不止﹐攀住殿槛不放﹐把槛柱也拉断了。经人说情﹐朱云得以不死◇来修槛时﹐成帝命令保留折槛的原样﹐以表彰朱云的直谏。事见《汉书.朱云传》◇以"攀朱槛"为直言进谏的典故。
1.汉槐里令朱云上书成帝﹐请赐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命斩朱。朱云被拉下殿时抗声不止﹐攀住殿槛不放﹐把槛柱也拉断了。经人说情﹐朱云得以不死◇来修槛时﹐成帝命令保留折槛的原样﹐以表彰朱云的直谏。事见《汉书.朱云传》◇以"攀朱槛"为直言进谏的典故。
敕符
[相关解释]
1.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1.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昧死
[相关解释]
冒死。古代臣下上书帝王用语,表示敬畏臣昧死愿望见大王。
冒死。古代臣下上书帝王用语,表示敬畏臣昧死愿望见大王。
木主
[相关解释]
1.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俗称牌位。 2.指木制的社神神位。
1.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俗称牌位。 2.指木制的社神神位。
朱云折槛
[相关解释]
1.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曾上书切谏,指斥朝臣尸位素餐,请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的师傅)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欲诛云,云攀折殿槛(殿堂上栏杆)◇来成帝觉悟,命保留折坏的殿槛,以旌直臣。事见《汉书.朱云传》◇以"朱云折槛"为直臣诤谏的事典。
1.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曾上书切谏,指斥朝臣尸位素餐,请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的师傅)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欲诛云,云攀折殿槛(殿堂上栏杆)◇来成帝觉悟,命保留折坏的殿槛,以旌直臣。事见《汉书.朱云传》◇以"朱云折槛"为直臣诤谏的事典。
朱游和药
[相关解释]
1.《汉书·萧望之传》载萧望之因其子上书得祸,不忍年迈时入狱。当使者来召时,对门生朱云说"游,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遂饮鸩酒自杀。游,朱云的字⊥药,将毒药调入酒中◇用作自裁的典故。
1.《汉书·萧望之传》载萧望之因其子上书得祸,不忍年迈时入狱。当使者来召时,对门生朱云说"游,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遂饮鸩酒自杀。游,朱云的字⊥药,将毒药调入酒中◇用作自裁的典故。
板官
[相关解释]
1.晋﹑南北朝时,诸王及大臣得自委任属官,在板上书授官之辞,谓之"板官"。
1.晋﹑南北朝时,诸王及大臣得自委任属官,在板上书授官之辞,谓之"板官"。
枉记
[相关解释]
1.屈尊上书。称人对己上书的敬辞。
1.屈尊上书。称人对己上书的敬辞。
梁启超(1873-1929)
[相关解释]
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协助其师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起兵反袁。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协助其师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起兵反袁。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狱
[相关解释]
1.汉邹阳受诬陷系狱,自狱中上书梁孝王辩白,终获释。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以"梁狱"代指冤狱。
1.汉邹阳受诬陷系狱,自狱中上书梁孝王辩白,终获释。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以"梁狱"代指冤狱。
求言
[相关解释]
1.指君主要求臣民上书言事。
1.指君主要求臣民上书言事。
海瑞(1514-1587)
[相关解释]
明代大臣。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嘉靖举人。为官清廉耿直。嘉靖末年因上书批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不理朝政,被捕入狱。嘉靖死后获释。1569年任应天巡抚,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曾迫使大官僚徐阶退出所占民田◇因受排挤,被革职闲居十六年。重被起用后,力主严惩贪污。病死于任上。
明代大臣。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嘉靖举人。为官清廉耿直。嘉靖末年因上书批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不理朝政,被捕入狱。嘉靖死后获释。1569年任应天巡抚,疏浚吴淞江,推行一条鞭法,曾迫使大官僚徐阶退出所占民田◇因受排挤,被革职闲居十六年。重被起用后,力主严惩贪污。病死于任上。
灵位
[相关解释]
祭祀时为死者设立的牌位,用素绫或纸做成,上书死者职位、姓名及主祀者对死者的称谓等设个灵位,守孝过日|我安了灵位,排了果桌,向大门外将纸钱忙烧。
祭祀时为死者设立的牌位,用素绫或纸做成,上书死者职位、姓名及主祀者对死者的称谓等设个灵位,守孝过日|我安了灵位,排了果桌,向大门外将纸钱忙烧。
牒举
[相关解释]
1.上书陈述。
1.上书陈述。
献书
[相关解释]
1.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 2.指把自己着的书题献给别人。 3.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1.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 2.指把自己着的书题献给别人。 3.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珠簪
[相关解释]
1.缀珠之簪。语出秦李斯《上书谏逐客》"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不进于前。"
1.缀珠之簪。语出秦李斯《上书谏逐客》"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不进于前。"
瑕头
[相关解释]
1.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的姓名,以资识别。也称霞头。
1.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的姓名,以资识别。也称霞头。
百日维新
[相关解释]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提倡官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方面,倡办各种实业,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方面,普遍设立学堂,准许创立报馆、学会,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至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提倡官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方面,倡办各种实业,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方面,普遍设立学堂,准许创立报馆、学会,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至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
神仙尉
[相关解释]
1.汉梅福曾补任南昌县尉,后去官归里。屡上书讥刺外戚王凤专权,终不纳。王莽专政时弃家出走,不知所终。相传已成仙。见《汉书.梅福传》◇诗文中因以"神仙尉"作为县尉的美称。
1.汉梅福曾补任南昌县尉,后去官归里。屡上书讥刺外戚王凤专权,终不纳。王莽专政时弃家出走,不知所终。相传已成仙。见《汉书.梅福传》◇诗文中因以"神仙尉"作为县尉的美称。
神武门
[相关解释]
1.古宫门名。即南朝时建康皇宫西首之神虎门。唐初因避太祖李虎讳而改"虎"为"武"或"兽"。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见《南史.陶弘景传》。
1.古宫门名。即南朝时建康皇宫西首之神虎门。唐初因避太祖李虎讳而改"虎"为"武"或"兽"。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见《南史.陶弘景传》。
神虎
[相关解释]
1.即神虎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宫门名。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
1.即神虎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宫门名。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
禀词
[相关解释]
1.亦作"禀词"。 2.旧时称向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言词。
1.亦作"禀词"。 2.旧时称向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言词。
秘狱
[相关解释]
1.也称掖庭狱『代专指幽囚罪人于皇宫掖庭而不作公开审理的监狱。据《汉书.刘辅传》载成帝欲立赵倢伃为皇后,先下诏封倢伃父临为列侯。辅上书谏止。"书奏,上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秘狱,群臣莫知其故。"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保辅,极言"旬日之之间,收下秘狱"之不当,"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于是"上乃徙系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于家"。
1.也称掖庭狱『代专指幽囚罪人于皇宫掖庭而不作公开审理的监狱。据《汉书.刘辅传》载成帝欲立赵倢伃为皇后,先下诏封倢伃父临为列侯。辅上书谏止。"书奏,上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秘狱,群臣莫知其故。"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保辅,极言"旬日之之间,收下秘狱"之不当,"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于是"上乃徙系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于家"。
移病
[相关解释]
1.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1.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章满公车
[相关解释]
1.《史记.滑稽列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章﹐奏章;公车﹐汉代接待臣民上书的官署◇以"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1.《史记.滑稽列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章﹐奏章;公车﹐汉代接待臣民上书的官署◇以"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红签
[相关解释]
1.旧式信封上书写收信人姓名的红纸条。
1.旧式信封上书写收信人姓名的红纸条。
纸幡
[相关解释]
1.亦称"纸引"。 2.纸制的招魂幡。旧时丧家用纸作旗幡,上书死者名讳及生卒年月日,谓之招魂幡。
1.亦称"纸引"。 2.纸制的招魂幡。旧时丧家用纸作旗幡,上书死者名讳及生卒年月日,谓之招魂幡。
缇萦
[相关解释]
1.人名,汉代孝女『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系长安狱。其少女缇萦随父至长安,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意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汉刘向《列女传.齐太仓女》◇代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
1.人名,汉代孝女『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系长安狱。其少女缇萦随父至长安,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意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汉刘向《列女传.齐太仓女》◇代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
署议
[相关解释]
1.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
1.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
肃函
[相关解释]
1.恭敬地上书。旧时致函尊长或朋辈较尊者之用语。
1.恭敬地上书。旧时致函尊长或朋辈较尊者之用语。
薏苡
[相关解释]
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系强大,茎秆直立粗壮,叶披针形。中国分布较广。种仁称米仁”,可食用或酿酒。茎、叶可造纸。根和种仁能入药根可清热利尿;种仁可清热利湿。②《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马援从南方带回一车薏苡,欲以其d035J荡蠖为种。既死,有人上书谮之,说马援前载皆明珠文犀◇因以薏苡之谤”、薏苡明珠”等为蒙冤遭谤之典。
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系强大,茎秆直立粗壮,叶披针形。中国分布较广。种仁称米仁”,可食用或酿酒。茎、叶可造纸。根和种仁能入药根可清热利尿;种仁可清热利湿。②《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马援从南方带回一车薏苡,欲以其d035J荡蠖为种。既死,有人上书谮之,说马援前载皆明珠文犀◇因以薏苡之谤”、薏苡明珠”等为蒙冤遭谤之典。
薏苡之谤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址,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
1.《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址,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
蚀昴
[相关解释]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邹阳从狱中上书云"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裴髎集解引苏林曰"白起为秦伐赵﹐破长平军﹐欲遂灭赵﹐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乃为应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诚上达于天﹐故太白为之蚀昴。昴﹐赵地分野。将有兵﹐故太白食昴。食﹐干历之也。"后因以指精诚感天而出现的天象。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邹阳从狱中上书云"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裴髎集解引苏林曰"白起为秦伐赵﹐破长平军﹐欲遂灭赵﹐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乃为应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诚上达于天﹐故太白为之蚀昴。昴﹐赵地分野。将有兵﹐故太白食昴。食﹐干历之也。"后因以指精诚感天而出现的天象。
蠒卜
[相关解释]
1.古代风俗﹐上元日﹐以面作茧形﹐馅中置纸签或木片﹐上书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异日官品高下﹐名为"蠒卜"。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1.古代风俗﹐上元日﹐以面作茧形﹐馅中置纸签或木片﹐上书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异日官品高下﹐名为"蠒卜"。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要离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吴国刺客。相传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王僚后﹐又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王子庆忌。要离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卫国﹐见庆忌﹐庆忌喜﹐与之谋。当同舟渡江时﹐庆忌被他刺中要害。庆忌释令归吴﹐他行至江陵﹐也伏剑自杀。事见《吕氏春秋.忠廉》﹑汉袁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要离灭家以效功。"清杨焯《庆忌塔铁棺》诗"误识要离死不难,石潭风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1.春秋末吴国刺客。相传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王僚后﹐又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王子庆忌。要离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卫国﹐见庆忌﹐庆忌喜﹐与之谋。当同舟渡江时﹐庆忌被他刺中要害。庆忌释令归吴﹐他行至江陵﹐也伏剑自杀。事见《吕氏春秋.忠廉》﹑汉袁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要离灭家以效功。"清杨焯《庆忌塔铁棺》诗"误识要离死不难,石潭风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记奏
[相关解释]
1.古代州郡僚佐向长官或百姓向州郡上书陈事。
1.古代州郡僚佐向长官或百姓向州郡上书陈事。
论列
[相关解释]
1.一一论述。 2.指言官上书检举弹劾。 3.议论的范围。
1.一一论述。 2.指言官上书检举弹劾。 3.议论的范围。
论救
[相关解释]
1.谓上书皇帝论事救人。
1.谓上书皇帝论事救人。
诣匦
[相关解释]
1.指上书言事或谏诤。唐宋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2.指收纳谏书的机构。
1.指上书言事或谏诤。唐宋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2.指收纳谏书的机构。
请剑
[相关解释]
1.《汉书.朱云传》﹕"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1.《汉书.朱云传》﹕"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谭震林(1902-1983)
[相关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南攸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二军政委、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副政委。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皖南抗日根据地,并参与指挥济南、淮海战役。建国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顾委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曾直言上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坚决斗争。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南攸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二军政委、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副政委。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皖南抗日根据地,并参与指挥济南、淮海战役。建国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顾委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曾直言上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坚决斗争。
谷笔
[相关解释]
1.《汉书.游侠传.楼护》"﹝楼护﹞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永党于王氏。成帝时,前后上书四十余事。护为人短小精辩,议论常依名节。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后即以"谷笔"为擅长书札的典实。
1.《汉书.游侠传.楼护》"﹝楼护﹞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永党于王氏。成帝时,前后上书四十余事。护为人短小精辩,议论常依名节。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后即以"谷笔"为擅长书札的典实。
赵母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赵国大将赵括的母亲。战国时,名将赵奢子赵括少学兵法,尝与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代廉颇为将,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又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兵败身死,赵母因有先言,得免诛全宗。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为贤母知子之典。
1.指战国时赵国大将赵括的母亲。战国时,名将赵奢子赵括少学兵法,尝与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代廉颇为将,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又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兵败身死,赵母因有先言,得免诛全宗。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为贤母知子之典。
辨颠帖
[相关解释]
1.宋代书法家米芾被人以颠狂为由弹劾﹐米芾乃上书自辩。辨﹐通"辩"。世称"辨颠帖"。
1.宋代书法家米芾被人以颠狂为由弹劾﹐米芾乃上书自辩。辨﹐通"辩"。世称"辨颠帖"。
遣虱
[相关解释]
1.典出《东观汉记.马援传》"击寻阳山贼,上书曰'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然虮虱无所复依。'"后称剃去头发为"遣虱"。
1.典出《东观汉记.马援传》"击寻阳山贼,上书曰'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然虮虱无所复依。'"后称剃去头发为"遣虱"。
邹书
[相关解释]
1.西汉邹阳为梁孝王门客时,被谗下狱,于狱中上梁王书申冤,因而获释。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以"邹书"为上书鸣冤的典故。
1.西汉邹阳为梁孝王门客时,被谗下狱,于狱中上梁王书申冤,因而获释。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以"邹书"为上书鸣冤的典故。
金骨
[相关解释]
1.金和骨。比喻坚固的事物。语本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佛骨﹐仙骨。
1.金和骨。比喻坚固的事物。语本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佛骨﹐仙骨。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陈奏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臣下向君王进言﹑上书。
1.封建时代臣下向君王进言﹑上书。
霞头
[相关解释]
1.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姓名以资识别。
1.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姓名以资识别。
马慵立仗
[相关解释]
1.据《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载,李专权阻塞言路,"补阙杜琿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絶。"后因以"马慵立仗"为贪恋禄位﹑不敢直言之典。
1.据《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载,李专权阻塞言路,"补阙杜琿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絶。"后因以"马慵立仗"为贪恋禄位﹑不敢直言之典。
髹牌
[相关解释]
1.涂上漆的木牌。上书官府告示﹑禁令等。
1.涂上漆的木牌。上书官府告示﹑禁令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