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2 查到相关不厌的内容。
带有不厌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不厌
[相关解释]
1.不嫌;不加以排斥。 2.不合。 3.不满足;不饱。厌,通"餍"。 4.不服。
1.不嫌;不加以排斥。 2.不合。 3.不满足;不饱。厌,通"餍"。 4.不服。
不厌其烦
[相关解释]
1.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1.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不厌其繁
[相关解释]
1.同"不厌其烦"。
1.同"不厌其烦"。
乐而不厌
[相关解释]
1.喜爱而不厌倦。
1.喜爱而不厌倦。
兵不厌诈
[相关解释]
1.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闲﹐不厌诈伪。"《后汉书.虞诩传》亦有"兵不猒权"之语﹐后以"兵不厌诈"谓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1.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闲﹐不厌诈伪。"《后汉书.虞诩传》亦有"兵不猒权"之语﹐后以"兵不厌诈"谓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
奈心
[相关解释]
1.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奈﹐通"耐"。
1.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奈﹐通"耐"。
奈烦
[相关解释]
1.耐烦。不急躁﹐不厌烦。奈﹐通"耐"。
1.耐烦。不急躁﹐不厌烦。奈﹐通"耐"。
支许
[相关解释]
1.晋高僧支遁和高士许询的并称。两人友善,皆善谈佛经与玄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后以喻僧人和文士的交谊。
1.晋高僧支遁和高士许询的并称。两人友善,皆善谈佛经与玄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后以喻僧人和文士的交谊。
无倦
[相关解释]
1.亦作"无倦"。 2.不懈怠;不厌烦。
1.亦作"无倦"。 2.不懈怠;不厌烦。
无厌
[相关解释]
1.不满足;没有限止。 2.不厌倦;不厌烦。
1.不满足;没有限止。 2.不厌倦;不厌烦。
无射
[相关解释]
1.不厌。 2.古十二律之一。位于戌,故亦指阴历九月。 3.周景王所铸钟名◇亦泛指大钟。
1.不厌。 2.古十二律之一。位于戌,故亦指阴历九月。 3.周景王所铸钟名◇亦泛指大钟。
无斁
[相关解释]
1.不厌恶;不厌倦。 2.犹无终,无尽。
1.不厌恶;不厌倦。 2.犹无终,无尽。
无猒
[相关解释]
1.不能满足。亦指贪心不足。 2.不厌倦。
1.不能满足。亦指贪心不足。 2.不厌倦。
犗饵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錮没而下,鹜扬而奋鬵,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
1.《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錮没而下,鹜扬而奋鬵,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
百读不厌
[相关解释]
1.诵读多遍﹐不感厌倦。语出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后因以"百读不厌"形容文章高超。
1.诵读多遍﹐不感厌倦。语出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后因以"百读不厌"形容文章高超。
稍黩筐篚
[相关解释]
1.谓颇贪财物。黩﹐贪黩不厌;筐篚﹐盛器﹐用以比喻财礼。
1.谓颇贪财物。黩﹐贪黩不厌;筐篚﹐盛器﹐用以比喻财礼。
耐心
[相关解释]
1.不急躁﹐不厌烦。 2.指不急躁﹑不厌烦的性格。
1.不急躁﹐不厌烦。 2.指不急躁﹑不厌烦的性格。
耐心烦儿
[相关解释]
1.耐性。 2.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1.耐性。 2.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耐性
[相关解释]
1.不急躁﹐不厌烦。 2.能忍耐的性格。
1.不急躁﹐不厌烦。 2.能忍耐的性格。
衽金革
[相关解释]
1.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敌。《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孔颖达疏"衽,卧席也;金革,谓军戎器械也……以甲铠为席,寝宿于中。"明陆采《怀香记.受诏安边》"念衰龄出镇西陲,衽金革身罹惊恐。"一说,犹言披坚执锐。
1.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敌。《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孔颖达疏"衽,卧席也;金革,谓军戎器械也……以甲铠为席,寝宿于中。"明陆采《怀香记.受诏安边》"念衰龄出镇西陲,衽金革身罹惊恐。"一说,犹言披坚执锐。
讼鹿
[相关解释]
1.《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1.《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相关解释]
1.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用以形容饮食极其讲究。
1.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用以形容饮食极其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