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2 查到相关东都的内容。
带有东都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七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谱为词,即以《一七令》为词牌名。另一体,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参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词谱》卷十一。
万羊 [相关解释]
1.唐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三都 [相关解释]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郼,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
下都 [相关解释]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北宋都开封,以洛阳
东主 [相关解释]
1.汉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后因以"东主"为东都主人的省称。 2.东家;店主;房东。
东国 [相关解释]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东洛 [相关解释]
1.指洛阳『唐时以洛阳为东都,故称。
东生 [相关解释]
1.指唐代东都洛阳国子监中的生徒。
东郊 [相关解释]
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
东都 [相关解释]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班固有《东都赋》。(4)隋唐
东都门 [相关解释]
1.汉代长安城东门之一,即宣平门。
事略 [相关解释]
1.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宋王偁有《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记北宋九朝事迹。 2.指人的事迹大略。
二都 [相关解释]
1.西周都城镐京与东周都城洛邑的合称。《诗.王风.王城谱》孔颖达疏"《车攻序》云'复会诸侯于东都',谓王城也。周以镐京为西都,故谓王城为东都。王城即洛邑。"后因沿以称长安和洛阳。长安为西汉都城,镐京在其西南;洛阳为东汉都城,即东周的洛邑。 2.两个都邑。
作洛 [相关解释]
1.语出《书.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周都于镐京,周成王时,周公又建洛邑为东都◇世因以"作洛"指另建新都。
刘晏粟 [相关解释]
1.唐理财家刘晏,曾任吏部尚书,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江淮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周公 [相关解释]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春秋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堕驴 [相关解释]
1.宋王偁《东都事略.隐逸传.陈抟》"﹝陈抟﹞尝乘白驴欲入汴,中涂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于是定矣!'"后因以"堕驴"为典。
妙楷台 [相关解释]
1.隋炀帝聚藏古书家墨迹之台,建在东都观文殿后。
定鼎门 [相关解释]
1.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宣平门 [相关解释]
1.汉代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名宣平门,也叫东都门或都门,省称宣平。
居东 [相关解释]
1.《书.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
山棚 [相关解释]
1.为庆祝节日而搭建的彩棚,其状如山高耸,故名。 2.唐代东都西南山区的民户。以射猎为生,无定居。俗称山棚。
嵩洛 [相关解释]
1.嵩山和洛水的并称。两者均近东都洛阳。
府尹 [相关解释]
1.官名。始于汉代之京兆尹。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唐代之东都﹑西都﹑北都及州郡之升府者,皆置府尹。宋代开封之府尹不常置。明代之应天﹑顺天,清代之顺天﹑奉天,均置府尹◇亦用以泛称太守。
握符 [相关解释]
1.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汉班固《东都赋》"圣皇乃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曾几何时 [相关解释]
1.谓时间过去没多久。语本唐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
洛食 [相关解释]
1.原指周公营东都,先卜地,洛得吉兆。引申为定都。
滕公佳城 [相关解释]
1.指西汉夏侯婴墓地。《西京杂记》卷四"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局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縢公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地三尺所﹐得石椁。縢公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叔孙通﹐通曰'科斗书也﹐以今文写之﹐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叹縢公居此室。'縢公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縢公即西汉夏侯婴﹐官至太仆﹐初为縢令奉车﹐故号縢公◇即用以为典。
熙洽 [相关解释]
1.清明和乐;安乐和睦。语本汉班固《东都赋》"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 2.谓兴盛普及。
献说 [相关解释]
1.进献意见。语出汉班固《东都赋》"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
留司 [相关解释]
1.唐人称分司东都洛阳者为留司。宋因之。
神都 [相关解释]
1.犹神州。 2.犹言神京。谓京城。 3.指洛阳。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旧号东都,至是改称神都,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称东都。参阅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四。
薛仁贵(614-683) [相关解释]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又率军战胜西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在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
西京 [相关解释]
1.古都名。(1)西汉都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2)隋炀帝建洛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3)唐显庆二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一称西京﹐天宝元年﹐定称西京﹐至德二载﹐改称中京。(4)唐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凤翔是两京未复时肃宗之驻地﹐改凤翔郡为凤翔府﹐建号西京﹐上元元年﹐废京号。(5)南诏王寻阁劝时﹐以太和(指羊苴咩城)为西京﹐至世隆称帝﹐改称中都。(6)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即帝位于魏州﹐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以即位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为西京﹐十一月复唐旧制改
西都 [相关解释]
1.古都名。(1)周武王都镐﹐至成王时别营洛邑为东都﹐因称镐京为西都。《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2)新莽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建洛阳为东都﹐因称常安(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为西都。(3)东汉都洛阳﹐因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都『班固《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惟长安。"(4)唐显庆二年(657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5)唐宝应元年(762年)以凤翔府为西都﹐不久罢。(6)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建都开封府﹐号东都﹐因改唐东都河南府为西都。(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
解冠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逸民传.逢萌》"﹝逢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以"解冠"谓辞去官职。
踠足 [相关解释]
1.谓马曲腿举蹄,意欲奔驰。语本汉班固《东都赋》"马踠余足。" 2.比喻贤士隐居,意在待时。
郏鄏 [相关解释]
1.周朝东都。故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金声玉润 [相关解释]
1.喻文章气韵优美。语出汉班固《东都赋》﹕"玉润而金声。"
隋炀帝(569-618) [相关解释]
即杨广”。隋朝皇帝。初封晋王。公元600年,以阴谋取代兄杨勇为太子。604年杀父(文帝)即位。征发几百万民工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又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农民大起义,致使隋朝统治土崩瓦解◇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缢死。
食万羊 [相关解释]
1.传说唐武宗宰相李德裕,宣宗时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召一善知祸福僧人问前程,僧告以将遭贬南行万里﹐不久当还,因命中注定食羊万口,有五百未满◇十余日,振武节度使遣使送米并馈羊五百,李大惊,召僧告其事,且欲还之。僧人说羊至此,是已为相国有矣,还之无益,南行其不返乎!事见唐张读《宣室志》卷九﹑《太平广记》卷九八◇遂以"食万羊"表示听天由命﹐不必强求富贵。
鲸铿 [相关解释]
1.语本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后因以"鲸铿"形容铿锵如击巨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