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2 查到相关中丞的内容。
带有中丞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独坐 [相关解释]
1.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朝会时坐皆专席,故号"三独坐"。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三独"。
三院 [相关解释]
1.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中丞 [相关解释]
1.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东汉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明清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 2.指宫官,内官。
中司 [相关解释]
1.御史中丞的俗称。
中执法 [相关解释]
1.即中丞。
中赞 [相关解释]
1.即中丞。
五院 [相关解释]
1.唐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五官之署为五院◇代沿用其称。 2.民国时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
仪囊 [相关解释]
1.隋代御史中丞前,仪卫所执,接受弹章﹑诉辞的袋子。
僚故 [相关解释]
1.故吏。 2.指同官旧友。唐刘禹锡有《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诗。
兰台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 2.汉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 3.泛指宫廷藏书处。 4.指御史台『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 5.唐代指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 7.道教指肝脏。
南司 [相关解释]
1.南北朝时南朝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 2.唐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
四入头 [相关解释]
1.宋时任用执政大臣,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中挑选,俗呼为四入头。见宋洪迈《容斋续笔.执政四入头》。
太太 [相关解释]
1.汉哀帝尊祖母定陶恭王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后又尊为皇太太后。梁绍壬谓"此妇人称太太之始。"见《两般秋雨眖随笔.太太》。明代中丞以上官吏之妻得称太太。见明胡应麟《甲乙剩言.边道诗》◇凡官僚士大夫之妻﹐通称太太。 2.对长辈妇女的尊称。明史可法家书﹐称其母及其他尊长女眷曰太太﹑某太太。见《史忠正公集》卷三。 3.旧社会的仆人等常称女主人为"太太"。 4.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多带丈夫的姓)。 5.称某人的妻子或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宪长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首长。如秦汉以来御史台中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明清都察院的都御史。
寻花问柳 [相关解释]
1.亦作"寻花觅柳"。 2.游赏风景。语本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垧﹐问柳寻花到野亭。" 3.喻狎妓。
张养浩(1270-1329) [相关解释]
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曾任监察御史,因直言时政被罢官◇复出,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还乡,隐居多年。因陕西关中大灾,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不久积劳病卒。作品格调高远,语言流畅,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名作。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彝宪 [相关解释]
1.常法。 2.指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 [相关解释]
1.官名『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北魏一度改称御史中尉。唐宋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枌邑 [相关解释]
1.指汉高祖故里。 2.南朝宋袁淑为御史中丞时,尝从刘裕拜汉高祖^◇亦泛指故里。
水丞 [相关解释]
1.见"水中丞"。 2.汉代郡县属官名。
水中丞 [相关解释]
1.亦称"水丞"。 2.文具名。供磨墨用的盛水器。以玉石或陶瓷制成。
泥饮 [相关解释]
1.强留饮酒。唐杜甫有《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 2.犹痛饮。
滥尸 [相关解释]
1.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原谓乖妄地担任了御史中丞之职。滥,滥竽充数;尸,尸位素餐◇因以"滥尸"谓占居其位而不尽其责。
独坐 [相关解释]
1.一个人坐着。 2.专席而坐。亦谓骄贵无匹。 3.唐人因《后汉书.宣秉传》中"三独坐"之事,遂以"独坐"为御史中丞别名。
理匦使 [相关解释]
1.唐代于垂拱二年(一说垂拱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
识面台官 [相关解释]
1.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吴龙图中复性谨约﹐详于吏治﹐自潭州通判代还。孙文懿公为中丞﹐闻其名﹐初不之识﹐即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或问文懿﹕'何以不相识而荐之?'文懿笑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吾岂荐识面台官耶?'当时服其公。"后以"识面台官"为徇私荐人之典。
赵高(?-前207) [相关解释]
秦朝宦官。原为赵国人。进入秦宫后任中车府令兼掌皇帝的符玺(大印)。亲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伪造遗诏,逼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任郎中令,控制朝政,掌握大权◇杀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杀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终被子婴设计杀死。
隔品致敬 [相关解释]
1.唐玄宗尊崇张说﹐命仆射视事﹐坐受御史中丞﹑左右丞﹑吏部侍郎四品官廷拜之礼﹐以后成为故事﹐称"隔品致敬"。至武宗时陈夷行为左仆射﹐乃奏罢。
青仪囊 [相关解释]
1.隋代御史中丞等风宪官接受弹章﹑诉词的青色袋子。
食不下咽 [相关解释]
1.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语出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鸷击 [相关解释]
1.击搏。 2.鹰鹯之类猛禽的代称。 3.比喻猛烈。 4.古代借指御史中丞的职权。
鼎铛耳 [相关解释]
1.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后以"鼎铛耳"为责人有耳不闻的典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