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中原的内容。
带有中原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发
[相关解释]
①发射一次一发中的。②更加;越发她两眼水灵灵的,一发长得好看了。③一同这钱就记在我账上,以后一发结算。④索性反正去不了北京,你就一发搬来咨。⑤(-fà)比喻极微小的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⑥(-fà)一线青山一发是中原。
①发射一次一发中的。②更加;越发她两眼水灵灵的,一发长得好看了。③一同这钱就记在我账上,以后一发结算。④索性反正去不了北京,你就一发搬来咨。⑤(-fà)比喻极微小的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⑥(-fà)一线青山一发是中原。
三十六天罡
[相关解释]
1.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即以附会于梁山泊中的三十六位头领。《宣和遗事》前集"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水浒传》第七十回"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后亦以喻不畏艰险的英雄人物。
1.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即以附会于梁山泊中的三十六位头领。《宣和遗事》前集"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水浒传》第七十回"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后亦以喻不畏艰险的英雄人物。
三娘子
[相关解释]
1.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之妻。俺答汗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蒙汉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之妻。俺答汗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蒙汉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上党之国
[相关解释]
1.指中原诸国。
1.指中原诸国。
上国
[相关解释]
①春秋时对齐、晋等中原诸侯国的称呼,相对于吴、楚诸国而言上征上国|抗衡上国。②诸侯对帝室的称呼戮力上国,流惠下民。③指京师;国都忆上国之绮树|游览上国风光。
①春秋时对齐、晋等中原诸侯国的称呼,相对于吴、楚诸国而言上征上国|抗衡上国。②诸侯对帝室的称呼戮力上国,流惠下民。③指京师;国都忆上国之绮树|游览上国风光。
上征
[相关解释]
1.上升。 2.引申为向前发展。 3.谓溯流而上。 4.指春秋时吴﹑越﹑楚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
1.上升。 2.引申为向前发展。 3.谓溯流而上。 4.指春秋时吴﹑越﹑楚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
下国
[相关解释]
1.天下;下界。 2.诸侯国。 3.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 4.指京师以外的地方。 5.谦称本国。
1.天下;下界。 2.诸侯国。 3.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 4.指京师以外的地方。 5.谦称本国。
东夷
[相关解释]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 2.指三国吴。 3.特指清朝统治者。 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 2.指三国吴。 3.特指清朝统治者。 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东归
[相关解释]
1.指回故乡。因汉唐皆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1.指回故乡。因汉唐皆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中区
[相关解释]
1.区中,人世间。 2.中心区域。 3.指中原地区。 4.指心胸之中。
1.区中,人世间。 2.中心区域。 3.指中原地区。 4.指心胸之中。
中华
[相关解释]
1.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2.指中原。 3.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1.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2.指中原。 3.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中原
[相关解释]
①平原;原野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②地区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①平原;原野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②地区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中原大战
[相关解释]
见蒋冯阎战争”(367页)。
见蒋冯阎战争”(367页)。
中原油田
[相关解释]
河南和山东交界处黄河两岸油田的统称,以河南濮阳为中心。1979年投产‖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河南和山东交界处黄河两岸油田的统称,以河南濮阳为中心。1979年投产‖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中原逐鹿
[相关解释]
1.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1.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中原麟凤
[相关解释]
1.喻中原的杰出人物。语出五代陈陶《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1.喻中原的杰出人物。语出五代陈陶《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中县
[相关解释]
1.指中原。 2.中等规模的县。唐代诸州分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诸等。宋诸路所属亦有中县﹑中下县之分。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地理志》。
1.指中原。 2.中等规模的县。唐代诸州分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诸等。宋诸路所属亦有中县﹑中下县之分。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地理志》。
中国
[相关解释]
①古时含义不一。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以其在四夷之中)。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19世纪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①古时含义不一。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以其在四夷之中)。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19世纪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中土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土壤。 2.指冀州。 3.指中原地区。 4.指中国。
1.中等的土壤。 2.指冀州。 3.指中原地区。 4.指中国。
中地
[相关解释]
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 2.中原;中国。 3.中心;中央。 4.指中部地区。
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 2.中原;中国。 3.中心;中央。 4.指中部地区。
中域
[相关解释]
1.宇内,国中。 2.犹言中原地区。
1.宇内,国中。 2.犹言中原地区。
中境
[相关解释]
1.犹中土,指中原地区。 2.心境。
1.犹中土,指中原地区。 2.心境。
中壤
[相关解释]
1.泛指中原地区。
1.泛指中原地区。
中夏
[相关解释]
1.指华夏;中国。 2.指中原地区。 3.夏季之中,指农历五月◇亦指盛夏。
1.指华夏;中国。 2.指中原地区。 3.夏季之中,指农历五月◇亦指盛夏。
中外
[相关解释]
1.表里,内心与外表。 2.宫内和宫外。 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 4.犹里外。 5.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 6.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7.指中表之亲。
1.表里,内心与外表。 2.宫内和宫外。 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 4.犹里外。 5.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 6.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7.指中表之亲。
中宇
[相关解释]
1.天宇,天空。 2.堂屋。 3.中土,中原。
1.天宇,天空。 2.堂屋。 3.中土,中原。
中州
[相关解释]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
中州韵
[相关解释]
1.我国许多戏曲剧种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一种字音标准。根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等书所载,中州韵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无入声,字音归为十九韵类。最早使用中州韵的是元代的北曲。元明以来许多剧种都继承了这个字音传统,但又都参酌本地语音加以变化发展。目前表现在舞台上的共同特征已不甚明显,大致还共同遵守着某些读音咬字的方法,在念白中还保留着一种抑扬顿挫﹑节奏感特别鲜明的声调。一般称这种用中州韵的念白为"韵白"或"上韵",以区别于用本地方言的念白,如"京白"﹑"苏白"等。
1.我国许多戏曲剧种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一种字音标准。根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等书所载,中州韵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无入声,字音归为十九韵类。最早使用中州韵的是元代的北曲。元明以来许多剧种都继承了这个字音传统,但又都参酌本地语音加以变化发展。目前表现在舞台上的共同特征已不甚明显,大致还共同遵守着某些读音咬字的方法,在念白中还保留着一种抑扬顿挫﹑节奏感特别鲜明的声调。一般称这种用中州韵的念白为"韵白"或"上韵",以区别于用本地方言的念白,如"京白"﹑"苏白"等。
中方
[相关解释]
1.指中原地区。 2.中国方面。
1.指中原地区。 2.中国方面。
中朝
[相关解释]
1.临朝之时。 2.汉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员。 5.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时亦指中国。
1.临朝之时。 2.汉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员。 5.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时亦指中国。
中流击楫
[相关解释]
1.亦作"中流击枻"。 2.指晋祖逖渡江击楫事。《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概。
1.亦作"中流击枻"。 2.指晋祖逖渡江击楫事。《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概。
中甸
[相关解释]
1.指京都。 2.指中原。
1.指京都。 2.指中原。
中畿
[相关解释]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 2.泛指中原地区。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 2.泛指中原地区。
中邦
[相关解释]
1.中原;中国。
1.中原;中国。
乌桓
[相关解释]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五原誓师
[相关解释]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人刘伯坚、邓小平等帮助下,决定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从北方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同年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誓师,宣布将部队改编为国民联军,冯自任总司令。随后冯率部经宁夏入甘、陕,与北伐军会师于中原。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人刘伯坚、邓小平等帮助下,决定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从北方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同年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誓师,宣布将部队改编为国民联军,冯自任总司令。随后冯率部经宁夏入甘、陕,与北伐军会师于中原。
五方
[相关解释]
指东、南、西、北和中央。也泛指四面八方五方之民|五方之色|五方杂处|五方风气异中原。
指东、南、西、北和中央。也泛指四面八方五方之民|五方之色|五方杂处|五方风气异中原。
借宫
[相关解释]
1.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刷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1.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刷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入主
[相关解释]
1.谓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
1.谓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
入草物
[相关解释]
1.五代前蜀禁止珍奇之物出口,其粗劣之物入中原,谓之"入草物"。
1.五代前蜀禁止珍奇之物出口,其粗劣之物入中原,谓之"入草物"。
内乡
[相关解释]
1.谓向往中原或向慕中央政权。乡,向。
1.谓向往中原或向慕中央政权。乡,向。
内原
[相关解释]
1.指中原地区。
1.指中原地区。
内国
[相关解释]
1.中原之国。
1.中原之国。
内朝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对外朝而言。"内朝"有二一在路门外,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之处,亦谓之"治朝";一在路门内之路寝,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后休息之所,亦谓之"燕朝"。卿﹑大夫治其邑事之处也称"内朝"。 2.指中宫。皇后住处。 3.指中原朝廷。
1.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对外朝而言。"内朝"有二一在路门外,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之处,亦谓之"治朝";一在路门内之路寝,为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后休息之所,亦谓之"燕朝"。卿﹑大夫治其邑事之处也称"内朝"。 2.指中宫。皇后住处。 3.指中原朝廷。
内藩
[相关解释]
1.指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
1.指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
击楫
[相关解释]
敲拍船桨。《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带兵北伐时,渡江到中流,他击楫立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用击楫”或击楫中流”表示慷慨激昂的报国壮志长江不限天南北,击楫中流看誓师。
敲拍船桨。《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带兵北伐时,渡江到中流,他击楫立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用击楫”或击楫中流”表示慷慨激昂的报国壮志长江不限天南北,击楫中流看誓师。
前身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犹前生。 2.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 3.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
1.佛教语。犹前生。 2.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 3.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
区夏
[相关解释]
1.诸夏之地,指华夏﹑中国。 2.指中原地区。
1.诸夏之地,指华夏﹑中国。 2.指中原地区。
十州
[相关解释]
1.泛指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
1.泛指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
华壤
[相关解释]
1.华夏之区。指中原。
1.华夏之区。指中原。
华甸
[相关解释]
1.精华荟聚之区。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
1.精华荟聚之区。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
华风
[相关解释]
1.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 2.浮华的文风。 3.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1.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 2.浮华的文风。 3.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南极
[相关解释]
1.南方极远之地。 2.星名。即南极老人星。 3.到南方极远之地。 4.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浑天说认为,天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就观察的星象范围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谓之"南极"。近南极的星中原地区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极"指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1.南方极远之地。 2.星名。即南极老人星。 3.到南方极远之地。 4.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浑天说认为,天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就观察的星象范围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谓之"南极"。近南极的星中原地区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极"指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南楚
[相关解释]
1.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在中原南面,后世称南楚,为三楚之一。北起淮汉,南至江南,约包括今安徽中部﹑西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南﹑湖北东部及江西等地区。
1.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在中原南面,后世称南楚,为三楚之一。北起淮汉,南至江南,约包括今安徽中部﹑西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南﹑湖北东部及江西等地区。
南燕
[相关解释]
1.春秋诸侯国名。 2.晋时十六国之一。北魏兵破后燕国都中山(今河北定县),承相慕容德率众迁到滑台(今河南滑县),于公元398年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是鲜卑慕容氏在中原的最后一个政权。有今山东东部及河南的一部分。公元410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1.春秋诸侯国名。 2.晋时十六国之一。北魏兵破后燕国都中山(今河北定县),承相慕容德率众迁到滑台(今河南滑县),于公元398年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是鲜卑慕容氏在中原的最后一个政权。有今山东东部及河南的一部分。公元410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南道
[相关解释]
1.指南方。 2.南面或南方的道路。 3.专指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南北二道中的南道。
1.指南方。 2.南面或南方的道路。 3.专指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南北二道中的南道。
右衽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因以"右衽"谓中夏风习。 2.泛指衣襟。
1.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因以"右衽"谓中夏风习。 2.泛指衣襟。
同甫
[相关解释]
1.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字。他数度上书言事,力主恢复中原,虽几陷于死,而毫不退缩。
1.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字。他数度上书言事,力主恢复中原,虽几陷于死,而毫不退缩。
周公
[相关解释]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春秋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春秋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周德清
[相关解释]
元代音韵学家∨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生平不详。1324年作《中原音韵》,为元代重要曲学著作,按照当时北曲的实际用韵,建立了新的韵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元代音韵学家∨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生平不详。1324年作《中原音韵》,为元代重要曲学著作,按照当时北曲的实际用韵,建立了新的韵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和番
[相关解释]
1.亦作"和蕃"。 2.古指中原王朝与外族﹑外国修好。 3.犹和亲。
1.亦作"和蕃"。 2.古指中原王朝与外族﹑外国修好。 3.犹和亲。
咸夏
[相关解释]
1.函夏。指中原,全国。
1.函夏。指中原,全国。
唐玄宗(685-762)
[相关解释]
即李隆基”,也称唐明皇”。唐朝皇帝。公元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712年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前期任用姚崇、宋fd735任相,革除武周后期的弊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仓储丰实。丝绸之路”畅通,亚洲各国访唐使者络绎不绝,史称开元盛世”◇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政治腐败,奢侈荒淫。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和北方各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肃宗)于灵武即位,他被尊为太上皇◇回长安,抑郁而死。
即李隆基”,也称唐明皇”。唐朝皇帝。公元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712年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前期任用姚崇、宋fd735任相,革除武周后期的弊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仓储丰实。丝绸之路”畅通,亚洲各国访唐使者络绎不绝,史称开元盛世”◇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政治腐败,奢侈荒淫。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和北方各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肃宗)于灵武即位,他被尊为太上皇◇回长安,抑郁而死。
喀什市
[相关解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噶尔河上游。1952年设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口248万(1995年)。南疆第一大城。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为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要站。名胜古迹有三仙洞、艾提尕清真寺、阿巴和加麻扎(墓)等。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噶尔河上游。1952年设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口248万(1995年)。南疆第一大城。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为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要站。名胜古迹有三仙洞、艾提尕清真寺、阿巴和加麻扎(墓)等。
回图使
[相关解释]
1.五代和北宋时契丹设置的掌管同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事宜的官。
1.五代和北宋时契丹设置的掌管同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事宜的官。
土断
[相关解释]
1.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江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东晋哀帝时,桓温推行土断法,裁并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
1.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江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东晋哀帝时,桓温推行土断法,裁并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
塞南
[相关解释]
1.边塞以南的地区,指中原。
1.边塞以南的地区,指中原。
墓门
[相关解释]
1.墓道之门。《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郑玄笺"墓门,墓道之门。"晋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修垄兮峨峨。"文斐《哭太一次狱中原韵》"国魂未返人先逝,空听寒鸦悲墓门。"一说,墓门为陈国城门名。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春秋时郑国城门名。
1.墓道之门。《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郑玄笺"墓门,墓道之门。"晋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修垄兮峨峨。"文斐《哭太一次狱中原韵》"国魂未返人先逝,空听寒鸦悲墓门。"一说,墓门为陈国城门名。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春秋时郑国城门名。
夏声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1.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大弦子戏
[相关解释]
1.亦称"大弦戏"。 2.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西南部和河南滑县一带。渊源于元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
1.亦称"大弦戏"。 2.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西南部和河南滑县一带。渊源于元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
孙武
[相关解释]
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参加组织共进会,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联合文学社准备起义,被举为参谋长〓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拥护黎元洪
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参加组织共进会,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联合文学社准备起义,被举为参谋长〓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拥护黎元洪
室韦
[相关解释]
1.古族名。一译"失韦"。北魏时始见于史书记载,有五部,分布于嫩江及黑龙江南北岸地区。唐代包括二十部,其中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的蒙兀室韦是蒙古部的祖先。各部发展不平衡。部落由千户或几千户组成,首领号"莫贺咄"。自北朝以来,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后曾服属突厥。契丹在建立辽国的过程中,室韦的一部分被合并入辽。参阅《北史.室韦传》﹑《旧唐书.室韦传》及《文献通考》卷三四七。
1.古族名。一译"失韦"。北魏时始见于史书记载,有五部,分布于嫩江及黑龙江南北岸地区。唐代包括二十部,其中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的蒙兀室韦是蒙古部的祖先。各部发展不平衡。部落由千户或几千户组成,首领号"莫贺咄"。自北朝以来,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后曾服属突厥。契丹在建立辽国的过程中,室韦的一部分被合并入辽。参阅《北史.室韦传》﹑《旧唐书.室韦传》及《文献通考》卷三四七。
寺洼文化
[相关解释]
1.中国原始社会晩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故名。主要分布在甘肃临洮以南至会川之间洮河两岸一带。以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为基本特征,已出现铜器。年代约当于中原的周代,可能是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1.中国原始社会晩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故名。主要分布在甘肃临洮以南至会川之间洮河两岸一带。以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为基本特征,已出现铜器。年代约当于中原的周代,可能是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尊王攘夷
[相关解释]
1.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春秋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
1.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春秋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
巢燧
[相关解释]
1.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称。
1.传说中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并称。
幂篱
[相关解释]
1.亦作"幂?"。 2.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头巾。亦可障蔽全身◇传入中原。
1.亦作"幂?"。 2.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头巾。亦可障蔽全身◇传入中原。
张骞(?-前114)
[相关解释]
西汉外交家『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到前126年归国,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的交往。
西汉外交家『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到前126年归国,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的交往。
弭兵大会
[相关解释]
春秋后期晋、楚协调霸权之争的会盟。公元前579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在宋结盟,约定彼此互不交兵等。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再约合晋、楚等国在宋结盟,规定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此后数十年中原战事减少。
春秋后期晋、楚协调霸权之争的会盟。公元前579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在宋结盟,约定彼此互不交兵等。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再约合晋、楚等国在宋结盟,规定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此后数十年中原战事减少。
户等
[相关解释]
1.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北魏献文帝天安﹑皇兴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北齐再施行。唐高祖武德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武德九年,又改为九等。宋太祖建隆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宋仁宗至和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元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明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遂废止。参阅《史记.平准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上五》﹑《明史.食货志一
1.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北魏献文帝天安﹑皇兴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北齐再施行。唐高祖武德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武德九年,又改为九等。宋太祖建隆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宋仁宗至和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元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明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遂废止。参阅《史记.平准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上五》﹑《明史.食货志一
投下
[相关解释]
1.元朝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源于辽,蒙古语称爱马。元太祖建蒙古国,将被征服民分赐给诸弟﹑诸子﹑驸马﹑功臣;他们用兵中原和西域,又将俘虏带回草原,作为各自的私属,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由领主率领出外作战。由于中原人不适应草原的生产和生活,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寄留于各州县,派人管理。元朝陆续专设官府。无论是漠南北﹑中原﹑江南的人户,凡属某领主所有者,通称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领主世袭继承。漠南北投下事由领主自理;中原投下事由朝廷派官治理,由领主派达鲁花赤监收应纳五户丝(即每五户应向领主缴
1.元朝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源于辽,蒙古语称爱马。元太祖建蒙古国,将被征服民分赐给诸弟﹑诸子﹑驸马﹑功臣;他们用兵中原和西域,又将俘虏带回草原,作为各自的私属,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由领主率领出外作战。由于中原人不适应草原的生产和生活,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寄留于各州县,派人管理。元朝陆续专设官府。无论是漠南北﹑中原﹑江南的人户,凡属某领主所有者,通称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领主世袭继承。漠南北投下事由领主自理;中原投下事由朝廷派官治理,由领主派达鲁花赤监收应纳五户丝(即每五户应向领主缴
揽辔中原
[相关解释]
1.见"揽辔澄清"。
1.见"揽辔澄清"。
摩罗
[相关解释]
1.百合的别名。 2.鳄鱼。 3.梵语m?ra的译音。即魔。意为扰乱﹐障碍。佛经中原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波旬◇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1.百合的别名。 2.鳄鱼。 3.梵语m?ra的译音。即魔。意为扰乱﹐障碍。佛经中原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波旬◇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月支藤
[相关解释]
1.葡萄的别称。葡萄原产于欧洲和亚洲西部﹐经西域传入中原﹐故称。
1.葡萄的别称。葡萄原产于欧洲和亚洲西部﹐经西域传入中原﹐故称。
朱温(852-912)
[相关解释]
即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的建立者。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叛变降唐,赐名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并乘机扩大势力,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军阀◇被进封为梁王。公元907年代唐称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被其子朱友fdcaK杀。
即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的建立者。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叛变降唐,赐名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并乘机扩大势力,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军阀◇被进封为梁王。公元907年代唐称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被其子朱友fdcaK杀。
李先念(1909-1992)
[相关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原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建国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协助周恩来主持全国经济工作。1976年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编为《李先念文选》。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原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建国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协助周恩来主持全国经济工作。1976年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编为《李先念文选》。
板升
[相关解释]
1.蒙语"房舍"之意。源于汉语。明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俺答汗统治的土默特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俺答汗等领主交纳租税。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亦泛指土木建筑的房舍﹑城堡及周围的园田。明末,后金与明交接地带汉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称作"板升"。
1.蒙语"房舍"之意。源于汉语。明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俺答汗统治的土默特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俺答汗等领主交纳租税。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亦泛指土木建筑的房舍﹑城堡及周围的园田。明末,后金与明交接地带汉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称作"板升"。
楚南
[相关解释]
1.南楚。因楚在中原之南,故称。
1.南楚。因楚在中原之南,故称。
江西
[相关解释]
1.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有时又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
1.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有时又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
泄泄
[相关解释]
1.鼓翼貌。一说缓飞貌。 2.闲散自得貌;和乐貌。 3.弛缓;懈怠。《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朱熹集传"泄泄﹐犹沓沓也;盖弛缓之意。"《明史.方从哲传》"四十六年四月﹐大清兵克抚顺﹐朝野震惊。帝初颇忧惧﹐章奏时下﹐不数月泄泄如故。"清钱谦益《跋》"今之边镇﹐只恃一辽﹐一旦有事﹐内虚外弱……金再举而宋虏者﹐以不听李纲﹐散遣勤王诸将之故﹐今可泄泄不早为之所乎?"清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一说竞进貌。见《
1.鼓翼貌。一说缓飞貌。 2.闲散自得貌;和乐貌。 3.弛缓;懈怠。《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朱熹集传"泄泄﹐犹沓沓也;盖弛缓之意。"《明史.方从哲传》"四十六年四月﹐大清兵克抚顺﹐朝野震惊。帝初颇忧惧﹐章奏时下﹐不数月泄泄如故。"清钱谦益《跋》"今之边镇﹐只恃一辽﹐一旦有事﹐内虚外弱……金再举而宋虏者﹐以不听李纲﹐散遣勤王诸将之故﹐今可泄泄不早为之所乎?"清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一说竞进貌。见《
洛生咏
[相关解释]
1.指洛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东晋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1.指洛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东晋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清商乐
[相关解释]
1.古代汉族的民间音乐,如汉相和歌。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的歌曲,因称清商三调。晋朝播迁,声伎分散,其在南朝发展为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收集中原旧曲及吴歌﹑西声,总称为《清商乐》,以别于雅乐﹑胡乐。隋改称清乐﹐设清商署掌管其事。唐武宗时有六十三曲﹐唐末仅存四十四曲。
1.古代汉族的民间音乐,如汉相和歌。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的歌曲,因称清商三调。晋朝播迁,声伎分散,其在南朝发展为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收集中原旧曲及吴歌﹑西声,总称为《清商乐》,以别于雅乐﹑胡乐。隋改称清乐﹐设清商署掌管其事。唐武宗时有六十三曲﹐唐末仅存四十四曲。
炎帝
[相关解释]
传说中的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曾经和黄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交战,被打败后与黄帝的部落结成联盟,互相通婚。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敬奉他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传说中的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曾经和黄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交战,被打败后与黄帝的部落结成联盟,互相通婚。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敬奉他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烟霞洞
[相关解释]
1.名胜。在浙江杭州南高峰下。洞中原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补刻十二尊,共成十八,旁有佛手岩。参阅《浙江通志.山川一》。
1.名胜。在浙江杭州南高峰下。洞中原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补刻十二尊,共成十八,旁有佛手岩。参阅《浙江通志.山川一》。
王树声(1905-1974)
[相关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晋冀豫军区代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和政委。曾率部参加中原突围,开辟鄂西北游击根据地。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二政委。是中共第八至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晋冀豫军区代司令员、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和政委。曾率部参加中原突围,开辟鄂西北游击根据地。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二政委。是中共第八至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用夏变夷
[相关解释]
1.谓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其他民族。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后泛指中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
1.谓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其他民族。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后泛指中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
疆外
[相关解释]
1.犹域外。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地方。 2.指某一界线以外。
1.犹域外。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地方。 2.指某一界线以外。
相对新亭
[相关解释]
1.西晋末,中原战乱,王室渡江流亡东南。过江人士,每暇日常至新亭饮宴。元帝时,丞相王导与客宴新亭,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对流涕。惟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晋书.王导传》◇因以"相对新亭"为忧国忧时之典。
1.西晋末,中原战乱,王室渡江流亡东南。过江人士,每暇日常至新亭饮宴。元帝时,丞相王导与客宴新亭,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对流涕。惟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晋书.王导传》◇因以"相对新亭"为忧国忧时之典。
示儿
[相关解释]
诗篇名。南宋陆游作。是作者的临终绝笔,全文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收复失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感人至深。
诗篇名。南宋陆游作。是作者的临终绝笔,全文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收复失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感人至深。
祖生
[相关解释]
1.东晋名将祖逖,率部渡长江时中流击楫,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沿途各地人民拥护,收复黄河以南地区。由于东晋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他大功未成,忧愤而死◇世诗文常用此典故,称祖逖为祖生。
1.东晋名将祖逖,率部渡长江时中流击楫,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沿途各地人民拥护,收复黄河以南地区。由于东晋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他大功未成,忧愤而死◇世诗文常用此典故,称祖逖为祖生。
祖逖北伐
[相关解释]
西晋亡于匈奴族建立的汉国后,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祖逖(266-321)率领亲族和同乡逃到江南。公元313年祖逖要求北伐,被司马睿(晋元帝)任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东晋政府阻挠祖逖继续北伐,祖逖忧愤而死,其收复的地区也得而复失。
西晋亡于匈奴族建立的汉国后,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祖逖(266-321)率领亲族和同乡逃到江南。公元313年祖逖要求北伐,被司马睿(晋元帝)任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东晋政府阻挠祖逖继续北伐,祖逖忧愤而死,其收复的地区也得而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