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中气的内容。
带有中气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数
[相关解释]
1.中气一周之数,即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2.居中﹑折中之数。
1.中气一周之数,即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2.居中﹑折中之数。
中气
[相关解释]
1.古代历法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阴历每月二气在月初的叫节气,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2.中和之气。 3.中医名词。指中焦脾胃运转机能的原动力。对食物的消化﹑身体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4.指丹田之气。
1.古代历法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阴历每月二气在月初的叫节气,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2.中和之气。 3.中医名词。指中焦脾胃运转机能的原动力。对食物的消化﹑身体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4.指丹田之气。
中气不足
[相关解释]
指中焦之气不足,脾胃功能衰弱的病理现象。中医认为中气”对食物消化、身体营养均有重要作用。常由饮食失调、过劳伤脾而引起。表现为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神倦乏力等。
指中焦之气不足,脾胃功能衰弱的病理现象。中医认为中气”对食物消化、身体营养均有重要作用。常由饮食失调、过劳伤脾而引起。表现为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神倦乏力等。
中节
[相关解释]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 2.中期。 3.中等的节操。 4.指中气和节气。 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 2.中期。 3.中等的节操。 4.指中气和节气。 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中虚
[相关解释]
1.指胸腔。 2.指心。 3.里面空虚。 4.犹虚心。 5.中气虚弱。
1.指胸腔。 2.指心。 3.里面空虚。 4.犹虚心。 5.中气虚弱。
伏日
[相关解释]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29°c,最高气温可达38~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又称伏天”。节令名称。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气温可达28~29°c,最高气温可达38~40°c。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
半元音
[相关解释]
语音学上指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跟辅音之间的音,如普通话yīn·wei(因为)中的‘y’和‘w’。
语音学上指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跟辅音之间的音,如普通话yīn·wei(因为)中的‘y’和‘w’。
呛喇
[相关解释]
1.谓喉中气逆。
1.谓喉中气逆。
土壤空气
[相关解释]
存在于土壤中气体的总称。分别以自由态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以溶解态存在于土壤水中,以吸附态存在于土粒中。土壤空气基本上是由大气而来,但也有少部分产生于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土壤空气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形成有重大意义。
存在于土壤中气体的总称。分别以自由态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以溶解态存在于土壤水中,以吸附态存在于土粒中。土壤空气基本上是由大气而来,但也有少部分产生于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土壤空气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形成有重大意义。
太初历
[相关解释]
1.汉历法名『武帝太初元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止﹐共施行188年。原著已佚。
1.汉历法名『武帝太初元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止﹐共施行188年。原著已佚。
山气
[相关解释]
1.山中的云雾之气。 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1.山中的云雾之气。 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月气
[相关解释]
1.月的精气。借指月光。 2.对阴历每月二气的统称。古代历法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每月配有二气﹐前者叫节气﹐后者叫中气。
1.月的精气。借指月光。 2.对阴历每月二气的统称。古代历法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每月配有二气﹐前者叫节气﹐后者叫中气。
气化
[相关解释]
1.指阴阳之气的变化。亦以喻世事的变迁。 2.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3.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和升降开阖。如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输布流注﹐中气的升降﹐机枢的开阖等。参阅《素问.灵兰秘典论》。 4.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5.语言学名词。指浊音的清音化。如"病"﹑"动"﹑"共"等字的声母﹐原是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到现在的普通话成为清声母﹐就是浊音清音化的结果。
1.指阴阳之气的变化。亦以喻世事的变迁。 2.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3.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和升降开阖。如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输布流注﹐中气的升降﹐机枢的开阖等。参阅《素问.灵兰秘典论》。 4.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5.语言学名词。指浊音的清音化。如"病"﹑"动"﹑"共"等字的声母﹐原是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到现在的普通话成为清声母﹐就是浊音清音化的结果。
烦冤
[相关解释]
1.烦躁愤懑。 2.屈折盘旋。 3.中医谓中气郁结。
1.烦躁愤懑。 2.屈折盘旋。 3.中医谓中气郁结。
焦月
[相关解释]
1.指旧历六月。因其在一年中气温最高,故称。
1.指旧历六月。因其在一年中气温最高,故称。
理中
[相关解释]
1.中医术语。调理中气。
1.中医术语。调理中气。
瘕疝
[相关解释]
1.腹中气郁结块的病。
1.腹中气郁结块的病。
辉光放电
[相关解释]
低压气体中的放电现象。在低压气体管的两极间加上高电压时,管中气体因发生碰撞电离而导电,发出的辉光色彩决定于管中所充气体的性质。如霓虹灯、氖管等的发光。
低压气体中的放电现象。在低压气体管的两极间加上高电压时,管中气体因发生碰撞电离而导电,发出的辉光色彩决定于管中所充气体的性质。如霓虹灯、氖管等的发光。
霄霞
[相关解释]
1.日没以后或日出前的云气。语出《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 2.借指太空。
1.日没以后或日出前的云气。语出《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 2.借指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