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中等的内容。
带有中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上八下
[相关解释]
1.形容无所适从或心神不定。 2.形容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3.七之上,八之下。犹言中等,还过得去。
1.形容无所适从或心神不定。 2.形容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3.七之上,八之下。犹言中等,还过得去。
上中
[相关解释]
1.上等中的中等,也就是第二等。
1.上等中的中等,也就是第二等。
上中农
[相关解释]
1.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
1.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
上级
[相关解释]
1.最上一层的台阶。 2.高级。 3.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较高的组织或人员。
1.最上一层的台阶。 2.高级。 3.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较高的组织或人员。
下中
[相关解释]
1.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
1.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
下级
[相关解释]
1.谓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低的组织或人员。
1.谓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低的组织或人员。
专业
[相关解释]
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高等学型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高等学型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专业教育
[相关解释]
也称专门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中国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进修班、培训班等。专业教育一般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也称专门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中国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进修班、培训班等。专业教育一般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专业课
[相关解释]
与基础课”相对。指高等学型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与基础课”相对。指高等学型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专门学校
[相关解释]
1.泛指按专业门类设置的学校。分高等专门学型中等专门学校等。高等专门学校如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化工学院﹑外交学院等;中等专门学校如林业学校﹑水利学校﹑师范学校等。
1.泛指按专业门类设置的学校。分高等专门学型中等专门学校等。高等专门学校如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化工学院﹑外交学院等;中等专门学校如林业学校﹑水利学校﹑师范学校等。
中下
[相关解释]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 2.中等里的下等。 3.指中策和下策。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 2.中等里的下等。 3.指中策和下策。
中不溜
[相关解释]
1.中等。
1.中等。
中专
[相关解释]
1.中等专业学校的省称。任务是培养各种专业的中级人才。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二至四年。
1.中等专业学校的省称。任务是培养各种专业的中级人才。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二至四年。
中中
[相关解释]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 2.中等;一般。 3.不偏不倚貌。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 2.中等;一般。 3.不偏不倚貌。
中主
[相关解释]
1.中等才德的君主。 2.中心,主宰。 3.南唐立国,凡历三世,宋马令《南唐书》仿《三国志.蜀志》之例,称之为先主,嗣主,后主。嗣主李瓃,又称"中主"。如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选李澋之词,即标为"李中主"。
1.中等才德的君主。 2.中心,主宰。 3.南唐立国,凡历三世,宋马令《南唐书》仿《三国志.蜀志》之例,称之为先主,嗣主,后主。嗣主李瓃,又称"中主"。如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选李澋之词,即标为"李中主"。
中乘
[相关解释]
1.两匹马驾的车。 2.中等的马。
1.两匹马驾的车。 2.中等的马。
中事
[相关解释]
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 2.正确的事情。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 4.中等案件。
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 2.正确的事情。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 4.中等案件。
中产
[相关解释]
1.中等财产。 2.中等财产的人家。
1.中等财产。 2.中等财产的人家。
中人
[相关解释]
1.中等的人;常人。 2.中等人家。 3.宦官。 4.宫女。 5.指有权势的朝臣。 6.犹内人。 7.居间介绍或作证的人。 8.中国人。 9.借指中等酒。
1.中等的人;常人。 2.中等人家。 3.宦官。 4.宫女。 5.指有权势的朝臣。 6.犹内人。 7.居间介绍或作证的人。 8.中国人。 9.借指中等酒。
中农
[相关解释]
1.古指生产能力属于中等的农民。 2.经济地位在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多数占有土地,并有部分生产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一般不剥削人,也不出卖劳动力。特指介于上中农和下中农之间的农民。
1.古指生产能力属于中等的农民。 2.经济地位在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多数占有土地,并有部分生产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一般不剥削人,也不出卖劳动力。特指介于上中农和下中农之间的农民。
中刍
[相关解释]
1.中等的草料。
1.中等的草料。
中刑
[相关解释]
1.中等刑罚。
1.中等刑罚。
中制
[相关解释]
1.中等规格。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3.谓从中干预。
1.中等规格。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3.谓从中干预。
中匡
[相关解释]
1.中等的治绩。
1.中等的治绩。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相关解释]
简称全国学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全国青联的团体会员。1949年成立,前身为中华民国学生联合总会。
简称全国学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全国青联的团体会员。1949年成立,前身为中华民国学生联合总会。
中县
[相关解释]
1.指中原。 2.中等规模的县。唐代诸州分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诸等。宋诸路所属亦有中县﹑中下县之分。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地理志》。
1.指中原。 2.中等规模的县。唐代诸州分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诸等。宋诸路所属亦有中县﹑中下县之分。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地理志》。
中变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变化。 2.中途变化。
1.中等的变化。 2.中途变化。
中号
[相关解释]
1.中等规格。
1.中等规格。
中品
[相关解释]
1.中等;中等品级。
1.中等;中等品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个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统一全党思想,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个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统一全党思想,
中土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土壤。 2.指冀州。 3.指中原地区。 4.指中国。
1.中等的土壤。 2.指冀州。 3.指中原地区。 4.指中国。
中地
[相关解释]
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 2.中原;中国。 3.中心;中央。 4.指中部地区。
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 2.中原;中国。 3.中心;中央。 4.指中部地区。
中型
[相关解释]
1.中等规模;中等规格。
1.中等规模;中等规格。
中士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其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 2.指中等德行的人。 3.指一般士人。 4.指中等身材的人。 5.指中等道行的道士。 6.军衔的一级。低于上士,高于下士。 7.指中国人士。
1.古代官名。其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 2.指中等德行的人。 3.指一般士人。 4.指中等身材的人。 5.指中等道行的道士。 6.军衔的一级。低于上士,高于下士。 7.指中国人士。
中女
[相关解释]
1.女红能力居中等的女子。
1.女红能力居中等的女子。
中学
[相关解释]
①亦称旧学”。与西学”相对。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以伦常名教”为核心的中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②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的学校。中国一般分为初中、高中两级。分别招收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人员。有的实行六年制,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分段;有的实行五年制,以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分段或不分段。
①亦称旧学”。与西学”相对。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以伦常名教”为核心的中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②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的学校。中国一般分为初中、高中两级。分别招收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人员。有的实行六年制,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分段;有的实行五年制,以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分段或不分段。
中孰
[相关解释]
1.亦作"中熟"。 2.中等的年成。
1.亦作"中熟"。 2.中等的年成。
中寿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上寿"。
1.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上寿"。
中将
[相关解释]
1.中等才能的将领。 2.军衔名。将官的一级,低于上将﹑高于少将。
1.中等才能的将领。 2.军衔名。将官的一级,低于上将﹑高于少将。
中尊
[相关解释]
1.亦作"中樽"。亦作"中罇"。 2.古代中等容量的酒器。 3.中等的酒。详"上尊"。 4.泛指酒。 5.位于中央的佛象。
1.亦作"中樽"。亦作"中罇"。 2.古代中等容量的酒器。 3.中等的酒。详"上尊"。 4.泛指酒。 5.位于中央的佛象。
中小城市
[相关解释]
中国指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其中人口在2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人口在20万至50万的为中等城市。一般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指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其中人口在2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人口在20万至50万的为中等城市。一般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山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中川
[相关解释]
1.中等的河流。 2.江中。
1.中等的河流。 2.江中。
中州
[相关解释]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
中币
[相关解释]
1.中等的货币。
1.中等的货币。
中师
[相关解释]
1.中等师范学校的省称。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或四年,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
1.中等师范学校的省称。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或四年,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
中常
[相关解释]
一般;中等成绩中常|中常之主|生活中常|中常水平。
一般;中等成绩中常|中常之主|生活中常|中常水平。
中平
[相关解释]
1.中等,平常。
1.中等,平常。
中年
[相关解释]
1.中等收成的年岁。 2.犹隔年。 3.指四五十岁的年纪。 4.犹言中世,中期。
1.中等收成的年岁。 2.犹隔年。 3.指四五十岁的年纪。 4.犹言中世,中期。
中庸
[相关解释]
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中德
[相关解释]
1.中正的德行。 2.中等的德行。 3.犹言自以为是。德,通"得"。
1.中正的德行。 2.中等的德行。 3.犹言自以为是。德,通"得"。
中户
[相关解释]
1.指中等资产的人家。
1.指中等资产的人家。
中手
[相关解释]
1.技能中等的人。
1.技能中等的人。
中才
[相关解释]
1.中等才能。 2.指中等才能的人。
1.中等才能。 2.指中等才能的人。
中智
[相关解释]
1.亦作"中知"。 2.中等才智。
1.亦作"中知"。 2.中等才智。
中权
[相关解释]
1.谓中军制定谋略。 2.指中军。 3.指主将。 4.指主将的权势。 5.中枢;司令部。 6.喻中等。
1.谓中军制定谋略。 2.指中军。 3.指主将。 4.指主将的权势。 5.中枢;司令部。 6.喻中等。
中材
[相关解释]
1.中等才能。亦指中等才能的人。
1.中等才能。亦指中等才能的人。
中样
[相关解释]
1.犹中等。
1.犹中等。
中根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中等根器。指二乘中的缘觉。 2.指具有中等根器的人。
1.佛教语。中等根器。指二乘中的缘觉。 2.指具有中等根器的人。
中次
[相关解释]
1.中等里的次等。
1.中等里的次等。
中民
[相关解释]
1.一般官吏。 2.普通的人。 3.中等家产的人。
1.一般官吏。 2.普通的人。 3.中等家产的人。
中泽
[相关解释]
1.沼泽之中;草泽之中。 2.喻困境。 3.中等大小的沼泽。
1.沼泽之中;草泽之中。 2.喻困境。 3.中等大小的沼泽。
中田
[相关解释]
1.田中。 2.中等田地。
1.田中。 2.中等田地。
中甲
[相关解释]
1.金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1.金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中碳钢
[相关解释]
1.具有中等含碳量(约0.25~0.50%)的碳素钢。
1.具有中等含碳量(约0.25~0.50%)的碳素钢。
中科
[相关解释]
1.犹中品,中等。
1.犹中品,中等。
中程
[相关解释]
1.亦作"中呈"。 2.指中等射程。
1.亦作"中呈"。 2.指中等射程。
中稔
[相关解释]
1.中等年成。
1.中等年成。
中第
[相关解释]
1.中等的等第。 2.中等门第。
1.中等的等第。 2.中等门第。
中等
[相关解释]
1.介于上等与下等或高等与初等之间的等级。 2.形容(身材)不高不矮。
1.介于上等与下等或高等与初等之间的等级。 2.形容(身材)不高不矮。
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解释]
简称中专”。中国实施中等专业教育的学校。包括技术学校、师范学校以及医药、财贸、体育、艺术等学校。一般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三至四年。
简称中专”。中国实施中等专业教育的学校。包括技术学校、师范学校以及医药、财贸、体育、艺术等学校。一般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三至四年。
中等教育
[相关解释]
在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实施的学校为各类中等学校,主要是普通中学,还有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等)。
在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实施的学校为各类中等学校,主要是普通中学,还有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等)。
中策
[相关解释]
1.中等的计策。
1.中等的计策。
中经
[相关解释]
1.人体内的主要经脉。 2.宫廷中收藏的经籍『代有"中五经"之称。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将宫中所藏经籍整理编目,称为"中经"。晋秘书监荀勖因"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后称为《晋中经簿》。见《汉书.刘向传》﹑《隋书.经籍志一》﹑《新唐书.艺文志二》。 3.唐﹑宋国子监教诸生读经,依经书文字多少,分为大﹑中﹑小三等。其中等者为中经。唐以《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宋以《书》﹑《易》﹑《公羊》﹑《谷梁》﹑《仪礼》为中经。见《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明陆深《燕闲录》。
1.人体内的主要经脉。 2.宫廷中收藏的经籍『代有"中五经"之称。三国时魏秘书郎郑默将宫中所藏经籍整理编目,称为"中经"。晋秘书监荀勖因"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后称为《晋中经簿》。见《汉书.刘向传》﹑《隋书.经籍志一》﹑《新唐书.艺文志二》。 3.唐﹑宋国子监教诸生读经,依经书文字多少,分为大﹑中﹑小三等。其中等者为中经。唐以《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宋以《书》﹑《易》﹑《公羊》﹑《谷梁》﹑《仪礼》为中经。见《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一》﹑明陆深《燕闲录》。
中臣
[相关解释]
1.德行中等的臣子。 2.内臣,宦官。
1.德行中等的臣子。 2.内臣,宦官。
中节
[相关解释]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 2.中期。 3.中等的节操。 4.指中气和节气。 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 2.中期。 3.中等的节操。 4.指中气和节气。 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中行
[相关解释]
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2.泛指中庸之道。 3.中等德行。
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2.泛指中庸之道。 3.中等德行。
中计
[相关解释]
1.中等的计策。
1.中等的计策。
中资
[相关解释]
1.中等资产。 2.中间人的润金。
1.中等资产。 2.中间人的润金。
中赏
[相关解释]
1.中等的赏赐。 2.内心赞赏。
1.中等的赏赐。 2.内心赞赏。
中足
[相关解释]
1.中等的马。
1.中等的马。
中路
[相关解释]
1.半路。 2.路的当中。 3.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 4.质量中等;普通。
1.半路。 2.路的当中。 3.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 4.质量中等;普通。
中通
[相关解释]
1.中等,普通。
1.中等,普通。
中陵
[相关解释]
1.山陵之中。 2.中等高度的丘陵。
1.山陵之中。 2.中等高度的丘陵。
中饥
[相关解释]
1.中等程度的饥荒。
1.中等程度的饥荒。
中马
[相关解释]
1.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 2.中等的马。
1.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 2.中等的马。
中驷
[相关解释]
1.中等的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后以比喻中品。
1.中等的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后以比喻中品。
五剽
[相关解释]
1.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
1.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
五塥
[相关解释]
1.干硬的中等土壤。塥,土坚硬。
1.干硬的中等土壤。塥,土坚硬。
五壏
[相关解释]
1.谓色黄而多空隙的中等土壤。
1.谓色黄而多空隙的中等土壤。
五沙
[相关解释]
1.沙土。细碎的中等土壤。
1.沙土。细碎的中等土壤。
五纑
[相关解释]
1.黑色坚硬的中等土壤。
1.黑色坚硬的中等土壤。
医士
[相关解释]
1.医生。 2.受过中等医学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经国家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负医疗责任的医务工作者。
1.医生。 2.受过中等医学教育或具有同等能力﹑经国家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负医疗责任的医务工作者。
半低不高
[相关解释]
1.中等;不高不矮。
1.中等;不高不矮。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相关解释]
1.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谓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1.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谓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唐弓
[相关解释]
1.周代"六弓"之一,弓力强弱为中等。多用于习射。
1.周代"六弓"之一,弓力强弱为中等。多用于习射。
大弓
[相关解释]
1.古代良弓名。 2.古代六弓之一﹐是一种强弱程度中等的弓。
1.古代良弓名。 2.古代六弓之一﹐是一种强弱程度中等的弓。
学员
[相关解释]
1.一般指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小学以外的学校或训练班等学习的人。
1.一般指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小学以外的学校或训练班等学习的人。
学校教育
[相关解释]
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特点是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按水平可分为初等学校教育、中等学校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按性质可分为普通学校教育、专业学校教育。
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特点是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按水平可分为初等学校教育、中等学校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按性质可分为普通学校教育、专业学校教育。
学生会
[相关解释]
高等、中等学校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系(科)学生会委员会两级。中等学校学生会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班学生会委员会(班委会)两级。
高等、中等学校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系(科)学生会委员会两级。中等学校学生会一般设校学生会委员会和班学生会委员会(班委会)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