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主文的内容。
带有主文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壁
[相关解释]
1.室东侧的墙壁下。 2.指东壁上。 3.指东隔壁的房屋。 4.东边。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 6.《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1.室东侧的墙壁下。 2.指东壁上。 3.指东隔壁的房屋。 4.东边。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 6.《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主文
[相关解释]
1.指史官。 2.主持考试。 3.用以称主考官。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1.指史官。 2.主持考试。 3.用以称主考官。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主文谲谏
[相关解释]
1.《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郑玄笺"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谓通过合乐的诗歌,以寓规劝之意◇泛称婉词规劝。
1.《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郑玄笺"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谓通过合乐的诗歌,以寓规劝之意◇泛称婉词规劝。
亚文化
[相关解释]
也称副文化”。与主文化”相对。指社会中不同的人群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认同心理等。它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如地方性亚文化、年龄性亚文化、职业性亚文化等。年龄性亚文化又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等。
也称副文化”。与主文化”相对。指社会中不同的人群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认同心理等。它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如地方性亚文化、年龄性亚文化、职业性亚文化等。年龄性亚文化又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等。
奎壁
[相关解释]
1.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1.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奎宿
[相关解释]
1.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因其形似胯而得名。古人多因其形亦似文字而认为它主文运和文章。
1.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因其形似胯而得名。古人多因其形亦似文字而认为它主文运和文章。
审官院
[相关解释]
1.宋代盐京朝官的机关。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元丰后其职并入吏部。
1.宋代盐京朝官的机关。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元丰后其职并入吏部。
宸奎
[相关解释]
1.犹御笔。帝王的文章﹑墨迹。古人认为奎宿主文章,故称。
1.犹御笔。帝王的文章﹑墨迹。古人认为奎宿主文章,故称。
文昌
[相关解释]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 2.指星神。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4.即文昌帝君。 5.指文昌省。 6.宫殿名。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 2.指星神。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4.即文昌帝君。 5.指文昌省。 6.宫殿名。
文曲星
[相关解释]
1.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星。旧时传说主文运。亦以指重要的文职官员及文才盖世的人。
1.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星。旧时传说主文运。亦以指重要的文职官员及文才盖世的人。
文魁
[相关解释]
1.文星和魁星。俗谓主文之星。 2.文章魁首。
1.文星和魁星。俗谓主文之星。 2.文章魁首。
璧奎
[相关解释]
1.壁宿与奎宿的并称。旧谓壁奎是主文章之星。璧,通"壁"。
1.壁宿与奎宿的并称。旧谓壁奎是主文章之星。璧,通"壁"。
红勒帛
[相关解释]
1.用红帛制的腰带。 2.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士人刘几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崄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剌,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既而果几也。"后因谓以朱笔涂抹文字为红勒帛。
1.用红帛制的腰带。 2.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士人刘几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崄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剌,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既而果几也。"后因谓以朱笔涂抹文字为红勒帛。
铨选
[相关解释]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