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乐府的内容。
带有乐府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丁娘十索
[相关解释]
1.原指隋代乐妓丁六娘所作的乐府诗。每首末句有"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等语,本十首,故称"十索"。今存四首。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七香遥望阡连陌﹐十索愁看粉共脂。"后用以指妓女的需索。
1.原指隋代乐妓丁六娘所作的乐府诗。每首末句有"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等语,本十首,故称"十索"。今存四首。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七香遥望阡连陌﹐十索愁看粉共脂。"后用以指妓女的需索。
七哀
[相关解释]
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 2.泛指多种哀伤。
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 2.泛指多种哀伤。
三妇艳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歌辞篇名。古诗《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的后段,都有大妇﹑中妇﹑小妇等辞。《三妇艳》即专取此古诗的后六句为式。亦省作"三妇"。
1.乐府相和歌辞篇名。古诗《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的后段,都有大妇﹑中妇﹑小妇等辞。《三妇艳》即专取此古诗的后六句为式。亦省作"三妇"。
三洲歌
[相关解释]
1.乐府西曲歌名。
1.乐府西曲歌名。
三调
[相关解释]
1.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1.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上之回
[相关解释]
1.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1.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上留田
[相关解释]
1.古地名◇亦为乐府曲名。
1.古地名◇亦为乐府曲名。
上邪
[相关解释]
1.汉乐府《铙歌》篇名,以第一句"上邪"二字而名。上,指天;邪,通"耶",语气词。上邪,犹言天啊,即指天为誓的意思。
1.汉乐府《铙歌》篇名,以第一句"上邪"二字而名。上,指天;邪,通"耶",语气词。上邪,犹言天啊,即指天为誓的意思。
上阳人
[相关解释]
1.唐新乐府曲名。详"上阳白发人"。
1.唐新乐府曲名。详"上阳白发人"。
上阳白发人
[相关解释]
1.唐新乐府曲名。此题系李绅首创,原诗久佚。白居易曾作《上阳白发人》,序云"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按,诗题一本作"上阳人"。又元稹亦有《上阳白发人》诗。皆伤宫女之苦。
1.唐新乐府曲名。此题系李绅首创,原诗久佚。白居易曾作《上阳白发人》,序云"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按,诗题一本作"上阳人"。又元稹亦有《上阳白发人》诗。皆伤宫女之苦。
上陵
[相关解释]
1.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以其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
1.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以其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
不敢高攀
[相关解释]
1.《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俗语"不敢高攀"本此。言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1.《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俗语"不敢高攀"本此。言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东劳西燕
[相关解释]
1.喻离别。劳,伯劳。鸟名。语本《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亦以"东劳西燕"比喻来自不同方向的同路人。
1.喻离别。劳,伯劳。鸟名。语本《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亦以"东劳西燕"比喻来自不同方向的同路人。
东方千骑
[相关解释]
1.《玉台新咏.古乐府》"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本为诗中女主人公罗敷夸其夫婿显贵出众之词,后因以"东方千骑"﹑"东方骑"指代新婿。 2.泛指身分煊赫者。
1.《玉台新咏.古乐府》"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本为诗中女主人公罗敷夸其夫婿显贵出众之词,后因以"东方千骑"﹑"东方骑"指代新婿。 2.泛指身分煊赫者。
东武吟
[相关解释]
1.即乐府《东武吟行》。
1.即乐府《东武吟行》。
东武吟行
[相关解释]
1.乐府楚调曲名。一说为齐弦歌讴吟之曲名。东武,齐地名。晋陆机﹑南朝宋鲍照﹑梁沈约等均有拟作。内容多咏叹人生短促,荣华易逝。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楚调曲上》题解。
1.乐府楚调曲名。一说为齐弦歌讴吟之曲名。东武,齐地名。晋陆机﹑南朝宋鲍照﹑梁沈约等均有拟作。内容多咏叹人生短促,荣华易逝。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楚调曲上》题解。
东篱乐府
[相关解释]
散曲集。元代马致远(号东篱)作。一卷。收录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附录残缺的套数五篇。
散曲集。元代马致远(号东篱)作。一卷。收录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附录残缺的套数五篇。
东门行
[相关解释]
1.乐府瑟调曲名。《宋书.乐志》归入《大曲》。古辞写一贫士迫于生计,愤而离家,其妻婉言劝阻,但他仍决然而去。南朝宋鲍照及唐柳宗元均有拟作,但与古辞意异。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东门行》。
1.乐府瑟调曲名。《宋书.乐志》归入《大曲》。古辞写一贫士迫于生计,愤而离家,其妻婉言劝阻,但他仍决然而去。南朝宋鲍照及唐柳宗元均有拟作,但与古辞意异。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东门行》。
中吕宫
[相关解释]
1.古乐宫声七调的第三运。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1.古乐宫声七调的第三运。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中吕调
[相关解释]
1.古乐羽声七调的第一运。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1.古乐羽声七调的第一运。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中州韵
[相关解释]
1.我国许多戏曲剧种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一种字音标准。根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等书所载,中州韵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无入声,字音归为十九韵类。最早使用中州韵的是元代的北曲。元明以来许多剧种都继承了这个字音传统,但又都参酌本地语音加以变化发展。目前表现在舞台上的共同特征已不甚明显,大致还共同遵守着某些读音咬字的方法,在念白中还保留着一种抑扬顿挫﹑节奏感特别鲜明的声调。一般称这种用中州韵的念白为"韵白"或"上韵",以区别于用本地方言的念白,如"京白"﹑"苏白"等。
1.我国许多戏曲剧种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一种字音标准。根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等书所载,中州韵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无入声,字音归为十九韵类。最早使用中州韵的是元代的北曲。元明以来许多剧种都继承了这个字音传统,但又都参酌本地语音加以变化发展。目前表现在舞台上的共同特征已不甚明显,大致还共同遵守着某些读音咬字的方法,在念白中还保留着一种抑扬顿挫﹑节奏感特别鲜明的声调。一般称这种用中州韵的念白为"韵白"或"上韵",以区别于用本地方言的念白,如"京白"﹑"苏白"等。
乌夜啼
[相关解释]
1.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名。 2.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 3.唐教坊曲名,南唐后主李煜用为词牌名。宋人欧阳修﹑赵令畤等多用之。见《词谱》卷六。 4.曲牌名。属南吕宫,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多用,字数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南曲字数与有的词牌如别名为《圣无忧》的词牌前半段相同,作为引子。
1.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名。 2.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 3.唐教坊曲名,南唐后主李煜用为词牌名。宋人欧阳修﹑赵令畤等多用之。见《词谱》卷六。 4.曲牌名。属南吕宫,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多用,字数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南曲字数与有的词牌如别名为《圣无忧》的词牌前半段相同,作为引子。
乐府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府令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音乐官署的长官,始立于汉代。
1.古代主管音乐官署的长官,始立于汉代。
买夜钱
[相关解释]
1.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二》"京师上元,国初放灯止三夕。时钱氏纳土,进钱买两夜。其后十七﹑十八两夜灯,因钱氏而添,故词云五夜。"后因以为典。
1.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二》"京师上元,国初放灯止三夕。时钱氏纳土,进钱买两夜。其后十七﹑十八两夜灯,因钱氏而添,故词云五夜。"后因以为典。
于阗采花
[相关解释]
1.古西域乐曲名。唐李白乐府有《于阗采花》,萧士趕题解引《乐录》"《于阗采花》者,蕃胡四曲之一。"
1.古西域乐曲名。唐李白乐府有《于阗采花》,萧士趕题解引《乐录》"《于阗采花》者,蕃胡四曲之一。"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相关解释]
简称《云庄乐府》。散曲集。元代张养浩(号云庄)作。不分卷。收录小令二十七调,一百五十八首,套数二套。
简称《云庄乐府》。散曲集。元代张养浩(号云庄)作。不分卷。收录小令二十七调,一百五十八首,套数二套。
云歌
[相关解释]
1.《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题解﹕"《尚书大传》曰﹕'舜将禅禹﹐于时俊乿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后因用"云歌"指帝王祭祀﹑庆典时的颂歌。 2.响遏行云之歌。 3.指高歌。
1.《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题解﹕"《尚书大传》曰﹕'舜将禅禹﹐于时俊乿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后因用"云歌"指帝王祭祀﹑庆典时的颂歌。 2.响遏行云之歌。 3.指高歌。
云车风马
[相关解释]
1.《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练时日》﹕"灵之车﹐结玄云……灵之下﹐若风马。"后用"云车风马"指神仙的车乘。
1.《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练时日》﹕"灵之车﹐结玄云……灵之下﹐若风马。"后用"云车风马"指神仙的车乘。
五杂俎
[相关解释]
1.亦作"五杂组"。 2.古乐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词曰"五杂俎,冈头草。往复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后人仿其作,成为诗体的一种。见明冯惟讷《古诗纪.统论》。唐颜真卿有《三言拟五杂组》诗。
1.亦作"五杂组"。 2.古乐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词曰"五杂俎,冈头草。往复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后人仿其作,成为诗体的一种。见明冯惟讷《古诗纪.统论》。唐颜真卿有《三言拟五杂组》诗。
井床
[相关解释]
1.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1.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介雅
[相关解释]
1.古代乐府诗的一种。
1.古代乐府诗的一种。
从军行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据《乐府广题》,现存最早的歌辞为三国魏左延年所作。自魏晋以迄唐,作此曲者甚多,而以唐李颀﹑王昌龄等所作最为著名。北周王褒的《远征人》﹑南朝陈伏知道的《从军五更转》﹑唐李益的《从军有苦乐行》等,标目小异,而内容略同,都是由《从军行》演化而来的。
1.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据《乐府广题》,现存最早的歌辞为三国魏左延年所作。自魏晋以迄唐,作此曲者甚多,而以唐李颀﹑王昌龄等所作最为著名。北周王褒的《远征人》﹑南朝陈伏知道的《从军五更转》﹑唐李益的《从军有苦乐行》等,标目小异,而内容略同,都是由《从军行》演化而来的。
伊阿那
[相关解释]
1.汉魏乐府歌辞中的衬词,无义。
1.汉魏乐府歌辞中的衬词,无义。
估客乐
[相关解释]
1.乐府西曲歌名。南朝齐武帝始作此歌,后世多有仿作,又名《贾客乐》。内容为描写商人谋利与享乐的情景。参阅《乐府诗集》卷四八。
1.乐府西曲歌名。南朝齐武帝始作此歌,后世多有仿作,又名《贾客乐》。内容为描写商人谋利与享乐的情景。参阅《乐府诗集》卷四八。
何尝行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歌辞名。古乐府有《艳歌何尝行》,三国魏曹丕亦有同名之作。均见《乐府诗集》卷三九。
1.乐府相和歌辞名。古乐府有《艳歌何尝行》,三国魏曹丕亦有同名之作。均见《乐府诗集》卷三九。
作家歌
[相关解释]
1.行家所作的乐府诗歌。
1.行家所作的乐府诗歌。
俳歌
[相关解释]
1.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1.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入塞
[相关解释]
1.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军人从边塞返归的情景。 2.词调名。调名本古乐府横吹曲《入塞》辞,双调,五十二字。参阅《词谱》卷九。
1.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军人从边塞返归的情景。 2.词调名。调名本古乐府横吹曲《入塞》辞,双调,五十二字。参阅《词谱》卷九。
公无渡河
[相关解释]
1.乐府歌辞名。《乐府诗集》附于相和歌辞《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辞首句"公无渡河"而名。
1.乐府歌辞名。《乐府诗集》附于相和歌辞《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辞首句"公无渡河"而名。
内乐府
[相关解释]
1.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属于政府太常寺的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主要属于宫廷的教坊和梨园◇两者统称"内乐府"。
1.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属于政府太常寺的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主要属于宫廷的教坊和梨园◇两者统称"内乐府"。
凉州
[相关解释]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2.唐代软舞曲名。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2.唐代软舞曲名。
凉州曲
[相关解释]
1.乐府《近代曲》名。
1.乐府《近代曲》名。
凤台曲
[相关解释]
1.乐府《上云乐》七曲之一。南朝梁武帝作,取首句"凤台上,两悠悠"为名。
1.乐府《上云乐》七曲之一。南朝梁武帝作,取首句"凤台上,两悠悠"为名。
凤求凰
[相关解释]
1.乐府琴曲名。因司马相如求卓文君诗中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句而得名。
1.乐府琴曲名。因司马相如求卓文君诗中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句而得名。
击碎唾壶
[相关解释]
1.《晋书.王敦传》"﹝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原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极度赞赏﹐后亦用以形容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情。
1.《晋书.王敦传》"﹝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原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极度赞赏﹐后亦用以形容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情。
刺船
[相关解释]
1.撑船。 2.传说春秋时,成连教伯牙学琴三年,伯牙情志仍未能专一,于是用船把伯牙送到荒僻无人的岛上,让他从自然界的音响中悟得琴理。事见《乐府古题要解》◇因以"刺船"为使人移情之典。
1.撑船。 2.传说春秋时,成连教伯牙学琴三年,伯牙情志仍未能专一,于是用船把伯牙送到荒僻无人的岛上,让他从自然界的音响中悟得琴理。事见《乐府古题要解》◇因以"刺船"为使人移情之典。
前溪
[相关解释]
1.前面的溪流。 2.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朝隋唐时江南舞乐多出于此。 3.古乐府曲名。参见"前溪曲"。
1.前面的溪流。 2.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朝隋唐时江南舞乐多出于此。 3.古乐府曲名。参见"前溪曲"。
劳燕分飞
[相关解释]
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十体
[相关解释]
1.指十种文体。 2.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
1.指十种文体。 2.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
十月桃
[相关解释]
1.桃树的一种。果实呈圆形﹑色青,味甘酸,肉粘着于核。 2.指这种桃的果实。 3.词牌名。宋曾憊《乐府雅词》录无名氏词赋十月桃,即以为调名。宋黄大舆《梅苑》录无名氏词以同调咏十月梅,故亦名《十月梅》。双调,平韵,有九十九﹑九十八字二体。宋张元干有《十月桃》词。
1.桃树的一种。果实呈圆形﹑色青,味甘酸,肉粘着于核。 2.指这种桃的果实。 3.词牌名。宋曾憊《乐府雅词》录无名氏词赋十月桃,即以为调名。宋黄大舆《梅苑》录无名氏词以同调咏十月梅,故亦名《十月梅》。双调,平韵,有九十九﹑九十八字二体。宋张元干有《十月桃》词。
半格诗
[相关解释]
1.诗体的一种。指与今律相谐的歌行体,以别于纯粹的古风。唐白居易《长庆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诗,卷六九为半格诗。宋陆游《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诗"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清赵执信《声调谱》引白居易《小阁闲坐》半格诗一首为例,分析某为古句,某为律句,某为齐梁,意在说明半格诗,乃半古半律,为齐梁体的别格。但汪立名《白香山诗集》"半格诗"注则认为格与律是相对而言,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半格诗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诗,一半律诗,并非另有一体。
1.诗体的一种。指与今律相谐的歌行体,以别于纯粹的古风。唐白居易《长庆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诗,卷六九为半格诗。宋陆游《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诗"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清赵执信《声调谱》引白居易《小阁闲坐》半格诗一首为例,分析某为古句,某为律句,某为齐梁,意在说明半格诗,乃半古半律,为齐梁体的别格。但汪立名《白香山诗集》"半格诗"注则认为格与律是相对而言,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半格诗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诗,一半律诗,并非另有一体。
华山畿
[相关解释]
1.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日,车过华山,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乃妆点沐浴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纵身入棺而死,乃合葬,名为"神女冢"。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引《古今乐录》。
1.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日,车过华山,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乃妆点沐浴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纵身入棺而死,乃合葬,名为"神女冢"。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引《古今乐录》。
卖痴呆
[相关解释]
1.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痴卖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据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序》载"其九《卖痴呆词》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云'卖汝痴!卖汝呆!'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余,益可笑。"
1.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痴卖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据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序》载"其九《卖痴呆词》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云'卖汝痴!卖汝呆!'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余,益可笑。"
卢女
[相关解释]
1.亦称"卢姬"。相传三国魏武帝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宋郭茂倩题解"卢女者,魏武帝时宫人也,故将军阴升之姊。七岁入汉宫,善鼓琴。至明帝崩后,出嫁为尹更生妻。梁简文帝《妾薄命》曰'卢姬嫁日晩,非复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2.指郢州石城歌女莫愁。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洛阳的莫愁(嫁为卢家妇),故称。 3.指金陵歌妓莫愁。 4.乐曲名。
1.亦称"卢姬"。相传三国魏武帝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宋郭茂倩题解"卢女者,魏武帝时宫人也,故将军阴升之姊。七岁入汉宫,善鼓琴。至明帝崩后,出嫁为尹更生妻。梁简文帝《妾薄命》曰'卢姬嫁日晩,非复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2.指郢州石城歌女莫愁。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洛阳的莫愁(嫁为卢家妇),故称。 3.指金陵歌妓莫愁。 4.乐曲名。
卢家
[相关解释]
1.古乐府中相传有洛阳女子莫愁,嫁于豪富的卢氏夫家。 2.泛指富裕之家。
1.古乐府中相传有洛阳女子莫愁,嫁于豪富的卢氏夫家。 2.泛指富裕之家。
卷衣
[相关解释]
1.谓君王赠衣与所爱女子。语出乐府古题《秦王卷衣曲》。 2.借以泛指宫眷;君王之所欢。
1.谓君王赠衣与所爱女子。语出乐府古题《秦王卷衣曲》。 2.借以泛指宫眷;君王之所欢。
双鲤
[相关解释]
1.两条鲤鱼。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唐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张辑《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1.两条鲤鱼。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唐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张辑《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古乐府
[相关解释]
1.指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对新乐府而言◇人袭用旧题,有时也称"古乐府"。
1.指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对新乐府而言◇人袭用旧题,有时也称"古乐府"。
古别离
[相关解释]
1.乐府杂曲歌辞名。
1.乐府杂曲歌辞名。
古辞
[相关解释]
1.指古乐府诗。 2.泛指古诗。
1.指古乐府诗。 2.泛指古诗。
吐谷浑
[相关解释]
1.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辽东,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时,始号其国曰吐谷浑。隋初,夸吕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时,诺曷钵可汗曾来朝,受封号◇为吐蕃所并。 2.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北朝马上乐,周隋时与西凉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唐时犹存。
1.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辽东,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时,始号其国曰吐谷浑。隋初,夸吕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时,诺曷钵可汗曾来朝,受封号◇为吐蕃所并。 2.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北朝马上乐,周隋时与西凉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唐时犹存。
君子行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
1.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
吴声
[相关解释]
1.泛指吴地民间歌曲。亦特指古乐府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
1.泛指吴地民间歌曲。亦特指古乐府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
吴激(1090-1142)
[相关解释]
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为金初词坛领袖,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从岳父米芾,工于书画。有《东山集》、《东山乐府》。
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为金初词坛领袖,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从岳父米芾,工于书画。有《东山集》、《东山乐府》。
吴蔡体
[相关解释]
1.金吴激﹑蔡松年均工乐府,齐名,时号"吴蔡体"。
1.金吴激﹑蔡松年均工乐府,齐名,时号"吴蔡体"。
吴謡
[相关解释]
1.吴地歌谣。《乐府诗集.杂曲谣辞》有"吴謡"。
1.吴地歌谣。《乐府诗集.杂曲谣辞》有"吴謡"。
唐尧
[相关解释]
1.古帝名。帝喾之子,姓伊祁(亦作伊耆),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号陶唐氏。以子丹朱不肖,传位于舜。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2.鼓吹曲名。晋武帝受禅,令傅玄制乐。玄改汉乐《务成》为《唐尧》。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
1.古帝名。帝喾之子,姓伊祁(亦作伊耆),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号陶唐氏。以子丹朱不肖,传位于舜。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2.鼓吹曲名。晋武帝受禅,令傅玄制乐。玄改汉乐《务成》为《唐尧》。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
善哉行
[相关解释]
1.乐府瑟调曲名。古辞首句为"来日大难,口燥唇干"。曹操父子均有作。曹植改题为《当来日大难》,李白亦作有《来日大难》,盖以古辞首句名篇。参阅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善哉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瑟调曲》。
1.乐府瑟调曲名。古辞首句为"来日大难,口燥唇干"。曹操父子均有作。曹植改题为《当来日大难》,李白亦作有《来日大难》,盖以古辞首句名篇。参阅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善哉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瑟调曲》。
四弦曲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
回波词
[相关解释]
1.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回波尔时"四字起,故名◇亦为舞曲。
1.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回波尔时"四字起,故名◇亦为舞曲。
团扇
[相关解释]
1.圆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宫内多用之,又称宫扇。 2.乐府歌曲名。指《团扇郎歌》。 3.乐府歌曲名。指汉班婕妤所作《怨歌行》。因诗中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等诗句,故名。
1.圆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宫内多用之,又称宫扇。 2.乐府歌曲名。指《团扇郎歌》。 3.乐府歌曲名。指汉班婕妤所作《怨歌行》。因诗中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等诗句,故名。
团扇歌
[相关解释]
1.乐府吴声歌曲,也称《团扇郎歌》。
1.乐府吴声歌曲,也称《团扇郎歌》。
塘上行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歌辞清调曲名。《乐府诗集》卷三五有曹操《塘上行》五解,又本辞一曲。因首句为"蒲生我池中",故又称"蒲生行"。
1.乐府相和歌辞清调曲名。《乐府诗集》卷三五有曹操《塘上行》五解,又本辞一曲。因首句为"蒲生我池中",故又称"蒲生行"。
墙头马上
[相关解释]
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元代白朴作。取材于唐代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私奔裴家,在后花园匿居七年,被裴父发现逐出◇少俊中状元来认亲,李不肯相认,裴父前来赔礼,始和好团圆。
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元代白朴作。取材于唐代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私奔裴家,在后花园匿居七年,被裴父发现逐出◇少俊中状元来认亲,李不肯相认,裴父前来赔礼,始和好团圆。
夜坐吟
[相关解释]
1.乐府杂曲歌辞。南朝宋鲍照作。首句有"冬夜沉沉夜坐吟"之句,因以为名。
1.乐府杂曲歌辞。南朝宋鲍照作。首句有"冬夜沉沉夜坐吟"之句,因以为名。
夜夜曲
[相关解释]
1.乐府杂曲歌辞。
1.乐府杂曲歌辞。
夜度娘
[相关解释]
1.古乐府清商曲辞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有无名氏《夜度娘》一首。 2.指娼妓。
1.古乐府清商曲辞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有无名氏《夜度娘》一首。 2.指娼妓。
大垂手
[相关解释]
1.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
1.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
大堤
[相关解释]
1.堤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 2.乐府曲名。
1.堤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 2.乐府曲名。
大堤曲
[相关解释]
1.乐府西曲歌名。与《雍州曲》皆出《襄阳乐》。梁简文帝《雍州曲》有以《大堤》为题的﹐为唐《大堤曲》﹑《大堤行》所本。
1.乐府西曲歌名。与《雍州曲》皆出《襄阳乐》。梁简文帝《雍州曲》有以《大堤》为题的﹐为唐《大堤曲》﹑《大堤行》所本。
大道曲
[相关解释]
1.乐府杂曲歌辞。
1.乐府杂曲歌辞。
天序
[相关解释]
1.帝王的世系。 2.上天安排的顺序﹐自然的顺序。 3.晋鼓吹曲名。傅玄据古曲《芳树行》改制而成。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晋鼓吹曲》。
1.帝王的世系。 2.上天安排的顺序﹐自然的顺序。 3.晋鼓吹曲名。傅玄据古曲《芳树行》改制而成。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晋鼓吹曲》。
太平乐府
[相关解释]
全称《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散曲总集。元代杨朝英选辑。九卷。前五卷为小令,后四卷为套数。收录关汉卿等八十余家的散曲。为研究元人散曲的重要资料。
全称《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散曲总集。元代杨朝英选辑。九卷。前五卷为小令,后四卷为套数。收录关汉卿等八十余家的散曲。为研究元人散曲的重要资料。
女儿子
[相关解释]
1.乐府《西曲歌》名。
1.乐府《西曲歌》名。
婆猴伎
[相关解释]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婕妤怨
[相关解释]
1.乐府楚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班婕妤》宋郭茂倩题解"一曰《婕妤怨》……《乐府解题》曰'《婕妤怨》者,为汉成帝班婕妤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况之女。美而能文,初为帝(成帝)所宠爱◇幸赵飞燕姊弟,冠于后宫;婕妤自知见薄,乃退居东宫,作赋及《纨扇诗》以自伤悼◇人伤之而为《婕妤怨》也。'"又因班婕妤失宠后,奉养太后于长信宫,故唐人乐府又名《长信怨》。参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1.乐府楚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班婕妤》宋郭茂倩题解"一曰《婕妤怨》……《乐府解题》曰'《婕妤怨》者,为汉成帝班婕妤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况之女。美而能文,初为帝(成帝)所宠爱◇幸赵飞燕姊弟,冠于后宫;婕妤自知见薄,乃退居东宫,作赋及《纨扇诗》以自伤悼◇人伤之而为《婕妤怨》也。'"又因班婕妤失宠后,奉养太后于长信宫,故唐人乐府又名《长信怨》。参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子都
[相关解释]
1.古美男子名。 2.即冯子都『乐府诗《羽林郎》中的美女名。
1.古美男子名。 2.即冯子都『乐府诗《羽林郎》中的美女名。
将进酒
[相关解释]
1.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
1.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
小家碧玉
[相关解释]
古乐府《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碧玉美女名。贵德显贵人家◇遂用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
古乐府《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碧玉美女名。贵德显贵人家◇遂用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
少年子
[相关解释]
1.古称青年人。 2.乐府杂曲歌辞名。南朝齐王融和唐李白等均作有《少年子》。
1.古称青年人。 2.乐府杂曲歌辞名。南朝齐王融和唐李白等均作有《少年子》。
少年行
[相关解释]
1.乐府杂曲歌辞名。本为《结客少年场行》﹐南朝宋鲍照﹑北周庾信皆有作﹐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多作《少年行》﹐或冠以地名﹐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
1.乐府杂曲歌辞名。本为《结客少年场行》﹐南朝宋鲍照﹑北周庾信皆有作﹐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多作《少年行》﹐或冠以地名﹐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
山肤水豢
[相关解释]
1.《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泛称美味。
1.《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泛称美味。
岐山操
[相关解释]
1.琴曲名。相传周公为太王作。一说周人为文王作。参阅《乐府诗集.琴曲一.岐山操》。
1.琴曲名。相传周公为太王作。一说周人为文王作。参阅《乐府诗集.琴曲一.岐山操》。
常林欢
[相关解释]
1.乐府西曲歌名。
1.乐府西曲歌名。
平调曲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梁启超认为,《平调曲》应属《清商曲》。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平调曲》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 2.亦作"宁海平调"。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宁海﹑象山﹑三门等地。传自新昌或宁波,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梁启超认为,《平调曲》应属《清商曲》。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平调曲》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 2.亦作"宁海平调"。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宁海﹑象山﹑三门等地。传自新昌或宁波,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平陵东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翟义门客所作。王莽立孺子婴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故丞相翟方进子东郡太守义起兵,事败为莽所杀,义门客为作哀歌。原辞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下》。
1.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翟义门客所作。王莽立孺子婴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故丞相翟方进子东郡太守义起兵,事败为莽所杀,义门客为作哀歌。原辞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下》。
并州歌
[相关解释]
1.乐府歌曲名。谓晋并州大姓田兰﹑薄盛斩汲桑之所作。歌词载《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
1.乐府歌曲名。谓晋并州大姓田兰﹑薄盛斩汲桑之所作。歌词载《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
张养浩(1270-1329)
[相关解释]
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曾任监察御史,因直言时政被罢官◇复出,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还乡,隐居多年。因陕西关中大灾,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不久积劳病卒。作品格调高远,语言流畅,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名作。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曾任监察御史,因直言时政被罢官◇复出,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还乡,隐居多年。因陕西关中大灾,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不久积劳病卒。作品格调高远,语言流畅,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名作。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张女
[相关解释]
1.乐府曲名。《张女弹》的省称。
1.乐府曲名。《张女弹》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