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6 查到相关乐队的内容。
带有乐队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两部 [相关解释]
1.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2.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
中提琴 [相关解释]
1.提琴的一种,全长约660毫米。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音色亦较低沉。常用于重奏和管弦乐队,也用于独奏。
乐池 [相关解释]
1.神话中的池名。 2.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与观众席隔开。
乐部 [相关解释]
1.官署名。犹太乐署。北周设置。有上士﹑中士,其职如周代大司乐。唐有乐部名,系指乐队,分立部﹑坐部二者,隶属太常,非官职。清代复立乐部,主管音乐,以礼部满洲尚书或王公大臣兼典乐大臣。参阅《通典·职官七》﹑《新唐书·礼仪志十一》﹑《清会典事例·乐部一·职掌》。 2.古代泛指歌舞戏曲演出单位。
乐队 [相关解释]
1.古代泛指奏乐及歌舞的队伍。 2.今指由演奏不同乐器的若干人所组成的奏乐集体。
交响乐 [相关解释]
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乐曲,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能够表现出多样的、变化复杂的思想感情。
交响曲 [相关解释]
特指由交响乐队演奏、由多个乐章组成的大型音乐作品。自18世纪中、末叶经海顿、莫扎特等人确立后,一直被认为是音乐体裁中最难以驾驭但又最富于思想哲理、最富表现力的形式。
军乐队 [相关解释]
1.用于军队中的铜管乐队。
刘天华(1895-1932) [相关解释]
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江苏江阴人。曾参加上海开明剧社乐队。192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作有二胡曲《良宵》、《空山鸟语》和琵琶曲《歌舞引》等,发展了二胡、琵琶的表现手法。曾用五线谱、工尺谱记录梅兰芳的唱腔,辑成《梅兰芳曲谱》。
协奏曲 [相关解释]
指一件或一组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的器乐套曲。起源于意大利巴罗克时期。通常由快-慢-快”三乐章构成,强调独奏乐器与乐队间的音响对比,并努力发挥独奏乐器本身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单皮 [相关解释]
1.打击乐器名。因系单面蒙皮,故名。是戏曲及民间吹打乐中的重要乐器。戏曲乐队打击乐和管弦乐中用以指挥其它乐器,演员歌唱时辅助板按节拍。
卡拉ok [相关解释]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设备,日语是‘无人乐队’的意思。它可以供人欣赏机内预先录制的音乐,还可以供人在该机的伴奏下演唱。[卡拉,日から;ok,译自英orchestra]
双簧管 [相关解释]
气鸣乐器。由嘴子、管身、喇叭口三部分组成。管身木制,略呈圆锥形,嘴子为两片薄芦片。音色优美抒情,有田园风味。广泛用于管乐队或管弦乐队,也用于独奏和重奏。
合头 [相关解释]
1.方言。里头,当中。 2.戏曲﹑音乐名词。南曲曲牌最后几句,往往由数人合唱,在南戏和传奇中写作"合",通称"合头"。 3.戏曲﹑音乐名词。乐队分段伴奏乐曲时,后段亦称"合头"。如统帅上场时吹奏《水龙吟》,入座时再接吹的《合头》。
圆号 [相关解释]
也称法国号”。气鸣乐器。铜制∨嘴漏斗形,管身弯曲成圆形,由细渐粗,喇叭口较大。原无活塞装置,称自然圆号”,19世纪30年代流行活塞圆号”。广泛用于交响乐队,并可用于独奏或重奏。
堂鼓 [相关解释]
1.旧时官府公堂上设置的鼓。击以聚众,或申报紧急公务。 2.打击乐器。又名同鼓。以木为框,形略圆,鼓腹,两面蒙牛皮,演奏时悬于木架,以木槌敲击。常用于戏曲乐队和民间乐曲演奏。
大号 [相关解释]
气鸣乐器。铜制。有碗状号嘴,号管弯曲作o形,管身由细到粗,喇叭口很大。有活塞四个。大号种类较多,形制不一。广泛用于交响乐队和军乐队。
大管 [相关解释]
也称巴松”(英文bassoon的音译)。气鸣乐器。管体分短节、长节、底节、喇叭口等部分。插入双簧片的曲颈金属管连接在短节顶端。音域很宽、音色丰满沉厚,是管弦乐队中重要的低音乐器。
定音鼓 [相关解释]
打击乐器,形状像锅,用铜制成,在开口的一面蒙皮,装有螺旋,能松紧鼓面来调整音高。主要用于交响乐队。
小乐 [相关解释]
1.小乐曲。唐白居易有《南园试小乐》诗。 2.小乐队。
小堂名 [相关解释]
1.旧时苏沪一带供喜庆人家雇用的儿童乐队。
小夜曲 [相关解释]
源于中世纪吟唱诗人所唱的情歌,与晨歌对称。常由男子晚上在恋人的窗下演唱,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18世纪70年代在欧洲贵族宫廷里出现的一种器乐重奏或小型乐队演奏的娱乐性组曲,也称小夜曲,其风格明朗、轻快,近似嬉游曲。
小提琴 [相关解释]
擦弦类弦鸣乐器。木制,分琴颈和琴身(共鸣箱)两部分,张弦四根,音域约四个八度。演奏时将琴身夹在左下腮与锁骨之间,以左手执琴颈按弦,右手持琴弓拉奏,发音极富表现力。可独奏、重奏,是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小部 [相关解释]
1.指唐代宫廷中的少年歌舞乐队。 2.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3.小部落。
引龙直 [相关解释]
1.宋代皇帝出巡时前导的乐队。
扬琴 [相关解释]
一作洋琴”,也称蝴蝶琴”、扇面琴”。击弦类弦鸣乐器。相传源于西亚古亚述、波斯等国,约明末传入中国。音箱木制,扁平,梯形。原张弦八至十档,经改革增至十三至十八档,每档二至四根,用琴竹(竹制双签)击奏。多用于民族乐队。
指挥 [相关解释]
①通过手势、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驾驭和控制乐队和合唱队表演的音乐家。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音乐团体必不可少的艺术领导者。其职责为指示速度、力度、分句及乐器进入,控制乐器间的平衡和音乐的气息,并挖掘作品每一细节的表情含义。②泛指发令调度工程指挥部。
指挥棒 [相关解释]
1.乐队指挥﹑交通警等指挥用的恤。 2.比喻号令和旨意。多用为贬义。
文场 [相关解释]
戏曲场面的一种。指戏曲乐队所用的各种管弦乐器,胡琴、三弦、月琴、唢呐等。习惯上也指演奏这类乐器的乐师。
施特劳斯 [相关解释]
①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早年学习商业,后专攻音乐。1844年自组乐队◇任奥地利宫廷舞会指挥。作有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歌剧《蝙蝠》、《吉卜赛男爵》等。②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1864-1949)。德国作曲家、指挥家。曾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历任柏林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1933年底被指定担任纳粹德国音乐总监,1935年辞职。创作富后期浪漫派特色,尤以配器色彩瑰丽丰富见称。主要作品有歌剧《莎乐美》、《玫瑰骑士》
木琴 [相关解释]
体鸣乐器。以若干由长至短的硬质木条排列在架上,一般与钢琴的黑白键相仿,排为两排。用有球形槌头的小木槌击奏,发音清脆。若在木条之下装设金属共鸣管,则发音更为嘹亮。多用于管弦乐队或独奏。
板鼓 [相关解释]
打击乐器,一面蒙牛皮,鼓框内膛呈喇叭形,上口径约一寸,发音脆亮,是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柳青娘 [相关解释]
1.曲牌名。属北曲中吕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六﹑四﹑六﹑七﹑七﹑七﹑六﹑六(九句)。一般用在中吕或正宫套曲内。或加以变化,作为乐队使用的唢呐或胡琴伴奏乐曲。
横吹 [相关解释]
1.乐器名。即横笛。又名短箫。 2.乐府曲名,用于军中。 3.指演奏横吹乐的乐队。
水龙吟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押仄声韵。也有押平声韵的。②曲牌名。有调无词。为戏曲乐队所用的伴奏乐曲。以唢呐演奏,锣鼓配合。
爵士音乐 [相关解释]
一种舞曲性质的音乐。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新奥尔良。主要来源于被贩卖到美国沦为奴隶的西非黑人的劳动歌曲和灵歌、怨曲等。最初由五至十余人不等的小乐队即兴演奏,以强烈的切分音贯串全曲。20年代起流传至美国各地。在乐器配合上,通常以小号、长号、萨克斯管、单簧管、小提琴等奏旋律,以钢琴、低音提琴、吉他、鼓等作为节奏性的伴奏乐器。
米老鼠 [相关解释]
美国动画影片的动物明星。1928年出现在华尔特·迪斯尼创作的漫画中,取名莫尔·铁木尔◇被移用于动画影片,并定型为圆耳朵、大眼睛、戴白手套、蹬黑皮靴、穿时髦服装。它的性格善良,聪明,快乐,天真,淘气。《米老鼠乐队》是最成功的一部米老鼠影片。
聂耳 [相关解释]
①聂耳(1912-1935)。作曲家。原名守信,云南玉溪人。1930年至上海,次年入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工作。1935年取道日本去欧洲、苏联考察,不幸在日本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新的女性》等三十余首,民族乐队改编曲《金蛇狂舞》等。②传记片。以聂耳的生平业绩为题材。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于伶、孟波编剧,郑君里导演,赵丹、张瑞芳主演。
萨克斯管 [相关解释]
气鸣乐器。由比利时乐器制造家萨克斯(adolphesax,1814-1894)于1840年创制。管身金属制,上细下粗,管上端平折,吹口装有单簧片,喇叭口朝上,形似烟斗。开二十四个音孔及两个高音键。常用于军乐队、爵士乐队,亦用于管弦乐队。
衙前乐 [相关解释]
1.宋代州府衙门所置的乐队。
钧容直 [相关解释]
1.宋时从禁军中盐组成的仪仗乐队。它们以骑吹形式在"御驾"出行时演奏教坊乐。
铃鼓 [相关解释]
1.一种打击乐器。鼓框扁平﹐木制。一面蒙兽皮﹐周围嵌以若干小铜铃。演奏时﹐左手执鼓﹐悬空摇动﹐或用右手指﹑掌击之﹔用右拇指搓奏﹐可得震音。用于管弦乐队。 2.铃和鼓。
铙吹 [相关解释]
1.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 2.指演奏铙歌。 3.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
铜乐队 [相关解释]
1.见"铜管乐队"。
铜管乐队 [相关解释]
电铜管乐器和部分打击乐器组成的乐队。有别于兼有木管乐器的管乐队。乐器组合不固定,乐队编制也常有变化,但一般有短号、萨克斯号、长号和大号。
锦队 [相关解释]
1.指歌舞乐队。
霍夫曼 [相关解释]
①恩斯特·特奥多尔·霍夫曼(ernsttheodoramadeushoffmann,1776-1822)。德国小说家。早年在柯尼斯堡大学攻读法律◇任乐队指挥和音乐教师。1816年任柏林高等法院顾问。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童话《金罐》、长篇小说《公猫穆尔的生活观》等。②达斯汀·霍夫曼(dustinhoffman,1937-)。美国电影演员。1956年大学辍学,加入剧团。1967年从影。因在《克莱默夫妇》和《雨人》中的出色表演,两次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主演影片还有《毕业生》、《午夜牛郎》、《
鼓吹车 [相关解释]
1.载乐队的车子。又名白鹭车。
鼓吹部 [相关解释]
1.唐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宫廷典礼曲乐的演奏。以钲﹑鼓﹑角﹑弦鼗﹑笳﹑箫﹑哀笳等为主要乐器。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吹部》。
鼓师 [相关解释]
戏曲乐队中敲击板鼓的人。
鼓手 [相关解释]
乐队中打鼓的人。
鼓架部 [相关解释]
1.唐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檋﹑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
鼓箭 [相关解释]
1.单皮鼓的击鼓棒。细竹制成。两根为一副,长约二十厘米。一般专用于单皮鼓的演奏。有时也用以击打堂鼓,兼作鼓师指挥乐队的指挥棒使用。
鼓老 [相关解释]
1.对戏曲乐队中鼓师的尊称。
鼙鼓 [相关解释]
1.小鼓和大鼓。古代军队所用;古代乐队也用。
龙笳 [相关解释]
1.即笳。借指皇家乐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