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习俗的内容。
带有习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茶六礼 [相关解释]
1.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世仆 [相关解释]
1.世代相沿的奴仆。 2.明清时在安徽宁国府地区,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习俗,谓之世仆。
世服 [相关解释]
1.时俗,习俗。
丢巧针 [相关解释]
1.亦作"丢针儿"。 2.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3.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中秋节 [相关解释]
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有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习俗 [相关解释]
习惯,风俗乡间习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习俗移人 [相关解释]
1.谓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习俗移性 [相关解释]
1.见"习俗移人"。
书帕本 [相关解释]
1.明代官吏刻印的书本。当时习俗,任满入觐或奉使出差回京,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为馈赠的礼品,故名。刻工拙劣,校勘粗疏,不为学者所重视。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
乱伦 [相关解释]
①泛指违反伦理的行为礼乐之紊既不可言,而乱伦逆理之事纷纷然。②专指为法律或习俗所禁止的近亲间的性行为乱伦行为为社会所不齿。
人俗 [相关解释]
1.民间习俗;社会风气。
人文 [相关解释]
1.指礼乐教化。。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3.人事。指人世间事。 4.习俗,人情。
从俗 [相关解释]
1.依从习俗。 2.顺从时俗。
佣俗 [相关解释]
1.平庸鄙俗。 2.指平庸鄙俗的人。 3.平常的习俗。
入乡问俗 [相关解释]
1.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入地 [相关解释]
1.钻入地下。形容十分羞惭。 2.喻死亡。 3.宋代靖州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居民互斗,胜者仅掠溶者之钱财而归还其土地,谓之"入地"。
冰嬉 [相关解释]
1.清代冰上运动。源于满族习俗。
冲喜 [相关解释]
一种迷信习俗。家中有人病危时,企图通过办喜事来驱除病魔,以求转危为安应该赶紧给他成亲冲喜,病就会好。
击杖 [相关解释]
1.古代迷信习俗。日月食时﹐大夫之妻敲打棒杖以救。
击镜 [相关解释]
1.古代迷信习俗。日月食时﹐诸侯夫人敲打镜子以救。
凿齿 [相关解释]
也称折齿”、打牙”。产生于古代原始部落民族中的习俗。其特点是青春期男女,以敲折、拔除上颌两侧对称牙齿为美观。中国越、病⒘拧㈠У裙琶褡逡约敖褙罾小⒏呱阶寰有此俗。亚、非、拉美、大洋洲等地也风行。
剃发令 [相关解释]
1.清统治者强迫汉人依满俗剃去前半部头发的命令。也称"剃发令"。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重申此令,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弃明朝衣冠,皆依满族习俗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者处死。参阅《清史稿.世祖纪一》。
剽俗 [相关解释]
1.谓剽悍﹑轻疾的习俗。
升天 [相关解释]
1.上升于天界。 2.旧时称人死亡。 3.南宋时福建罗源等地的一种丧葬习俗。死者火化后,将其骨灰凌风扬向天空,谓之"升天"。
却霜 [相关解释]
1.亦作"却霜"。 2.古时鲜卑族一种祈暖却寒的习俗。
双回门 [相关解释]
1.旧时习俗﹐结婚满月﹐新娘偕婿回娘家省亲﹐叫做双回门。
吏习 [相关解释]
1.谓官吏感到习惯。 2.官场习俗。
咬春 [相关解释]
1.旧时北方京津等地立春日有吃春饼和生萝卜的习俗,称为"咬春"。
咬秋 [相关解释]
1.旧时北方京津等地于立秋日有食瓜的习俗,称为"咬秋"。
土俗 [相关解释]
1.当地的习俗。 2.本地。 3.指民间的﹑通俗的。
地俗 [相关解释]
1.地方的风俗;人世的习俗。
声习 [相关解释]
1.犹言风气习俗。
嫉俗 [相关解释]
1.憎恨不良的社会习俗。
密蔷薇 [相关解释]
1.清代广东顺德县的婚嫁习俗之一。
尝汤戏 [相关解释]
1.清习俗,筵宴中要献过汤才开始演戏。"尝汤戏"指正本以外先演的短戏。
岁火 [相关解释]
1.地方风俗。吴中习俗,除夕每家在门口烧柴满盆以取暖,叫岁火。
左裧 [相关解释]
1.衣襟向左。指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后汉书.西羌传》"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后因以"左裧"指少数民族。
异俗 [相关解释]
1.风俗不同。 2.诡异的习俗。 3.指异域,或荒僻地区。 4.指荒僻地区的人。
德昂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曾称崩龙”族。1985年9月改今称。约15万人(1990年)。用德昂语,无文字。有文身习俗。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
恒俗 [相关解释]
1.犹习俗。
戏剧服装 [相关解释]
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用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并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生活习俗和规定情境等。在中国戏曲中习称行头”。
打春 [相关解释]
1.旧时州县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丰年的习俗。
打耗 [相关解释]
1.古时于腊月击鼓驱鬼的一种习俗。
扫疥 [相关解释]
1.以香草等煎汤沐浴。旧时民间立冬日习俗之一。
拈周试晬 [相关解释]
1.旧时习俗。小儿周岁时,罗列很多物件,让其拈取,以为可以试测其将来的性情志趣。俗称抓周。
拖亲 [相关解释]
1.亦作"拕亲"。 2.旧时瑶族的一种婚娶习俗。
排手 [相关解释]
1.击掌。习俗以彼此击掌表示诚信无悔。 2.撑排的工人。
摇装 [相关解释]
1.古代习俗,将远行者,预期择吉出门,亲友于江边饯行,上船移棹即返,另日启行,称遥装,亦称摇装。
摩瞭罗 [相关解释]
1.梵语muhūrtu的音译。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意译为须臾。 2.亦作"摩?罗"﹑"摩侯罗"﹑"摩诃罗"。唐﹑宋﹑元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物。语本梵语摩瞭罗伽(mahoraga)。
改俗 [相关解释]
1.转变习俗。
改政移风 [相关解释]
1.改变风气习俗。
文俗 [相关解释]
1.谓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
文明结婚 [相关解释]
1.旧时称不依旧习俗的新式结婚。
文身 [相关解释]
产生于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纹饰肤体的习俗。即经手术后在身体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图案。花纹有鸟兽花卉或图腾、经文、八卦等。反映其审美意识及宗教观念。在中国,高山、德昂、黎、独龙、傣、布朗、基诺等族皆有文身习俗。
文身断发 [相关解释]
1.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斗百草 [相关解释]
也称斗草”。游戏。以花草名相对,如狗耳草对鸡冠花,以答对精巧者为胜。原为端午习俗。端午踏青归来,带回名花异草,以花草种类多、品种奇为比赛对象。此习早在南北朝时已形成◇世由此衍生出不用实物,而以花草名相对。
斗百草(斗dòu) [相关解释]
也称斗草”。游戏。以花草名相对,如狗耳草对鸡冠花,以答对精巧者为胜。原为端午习俗。端午踏青归来,带回名花异草,以花草种类多、品种奇为比赛对象。此习早在南北朝时已形成◇世由此衍生出不用实物,而以花草名相对。
斗花 [相关解释]
1.亦作"斗花"。 2.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习俗。春时以戴插奇花争胜。
斗龙舟 [相关解释]
1.亦作"斗龙舟"。 2.以龙舟竞渡。我国民间习俗,每年端午节举行。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新火 [相关解释]
1.古代钻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时新取之火称新火。 2.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
族年 [相关解释]
也称赶年”。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七月初一。除夕夜,有的地区有守田埂”的习俗。次日要放爆竹接年”,再敬奉祖先,吃蒸坨子肉和合菜。节日期间,人们跳摆手舞、演出小戏《毛谷斯》等。
日本人 [相关解释]
自称大和民族”。东亚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日本,其余分布在南、北美洲太平洋诸岛。约12亿人(1985年)。说日语。多信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有插花、茶道等习俗。主要从事工业,也从事农业和渔业。
旧俗 [相关解释]
长期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旧有的习俗。
旧洿 [相关解释]
1.亦作"旧污"。 2.陈垢。引申为旧时不良的政治和习俗。
明眼 [相关解释]
1.使眼睛明亮。 2.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很清楚;有见识。 3.清明节以柳条插门的习俗。
易俗移风 [相关解释]
1.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曲俗 [相关解释]
1.鄙陋的习俗。
月场 [相关解释]
1.苗家习俗﹐未婚男女求爱跳月的场地。
末俗 [相关解释]
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本俗 [相关解释]
1.传统的习俗。
杂俗 [相关解释]
1.各种习俗。 2.粗俗不纯。
杨柳鞭 [相关解释]
1.柳树枝做的马鞭。折柳作鞭为古代春游的一种习俗。
松盆 [相关解释]
1.旧时京师祭岁以松枝燎院的习俗。
染风习俗 [相关解释]
1.谓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楸叶 [相关解释]
1.楸树叶。唐宋习俗用以象征秋意。
殉葬 [相关解释]
古代以活人或物品与死者同葬的习俗。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器具等随葬。
殊俗 [相关解释]
1.风俗﹑习俗不同。 2.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3.异于流俗。
气习 [相关解释]
1.风气和习俗。 2.气质;习性。 3.指诗文风格。
气俗 [相关解释]
1.风气习俗。
气脉 [相关解释]
1.血气与脉息。 2.谓诗文的气势﹑结构﹑脉络。 3.指信息往来﹑联系的渠道。 4.指风气﹐习俗。 5.犹气运。 6.旧时堪舆家称山水走向中的灵气。认为宅基﹑墓地是否灵气所钟﹐足以决定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洋气 [相关解释]
1.指外国的式样﹑风格﹑习俗等。 2.带有洋气。
洗头 [相关解释]
1.古代婚嫁习俗。新娘回门后返夫家时,娘家赠以礼物,称"洗头"。
洗象 [相关解释]
1.明清时北京习俗,每年六月初伏在护城河内为宫廷所养的象洗澡。
流习 [相关解释]
1.相沿而成的习俗。多含贬义。
流觞曲水 [相关解释]
1.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浅蛮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对南方发展程度较高,生活习俗等比较接近汉族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浮俗 [相关解释]
1.浮薄的习俗。 2.浅薄,粗俗。
淑化 [相关解释]
1.良善的风尚﹑习俗。
物俗 [相关解释]
1.当地的习俗。
牵俗 [相关解释]
1.拘泥于习俗。
犬儒 [相关解释]
1.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瑶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地的少数民族。约2137万人(1990年)。用瑶语,无文字。通用汉文。信奉道教,崇拜多神。民间流行以石碑约法自律的习俗。传统节日有达努节等。主要从事农业,兼事林业。
瘖俗 [相关解释]
1.瘖默质朴的习俗﹑风气。
相连爱 [相关解释]
1.汉时习俗,七夕以彩线相缚,表示相爱。
社会规范 [相关解释]
也称社会标准”。社会用于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各种行为准则。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会习俗和公共生活规则等。
祖习 [相关解释]
1.宗奉学习。 2.指传统的习俗。
祝发 [相关解释]
1.断发。指中原以外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和装束。 2.削发出家为僧尼。
禁杀日 [相关解释]
1.法令或习俗规定禁杀的日期。
移风平俗 [相关解释]
1.转变风气﹐整顿习俗。
移风振俗 [相关解释]
1.改变风气﹐振兴习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