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于此的内容。
带有于此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傅众咻
[相关解释]
1.谓一人施教,众人喧扰。比喻事不专一,绝无效果。语本《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1.谓一人施教,众人喧扰。比喻事不专一,绝无效果。语本《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丁令威
[相关解释]
1.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1.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七字法
[相关解释]
1.汉字书写运笔的七种方法,即攍﹑压﹑钩﹑揭﹑抵﹑导﹑送,亦称拨镫法。南唐李煜《书述》"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此日……所谓法者,攍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沈尹默《书法论.余论》"检阅计有功《唐诗纪事》陆希声条,只言凡五字,攍﹑押﹑钩﹑格﹑抵,而无'谓之拨镫法'字样。由此可见,李煜的七字法是参加了自己的意思的,是不尽可以为依据的。"
1.汉字书写运笔的七种方法,即攍﹑压﹑钩﹑揭﹑抵﹑导﹑送,亦称拨镫法。南唐李煜《书述》"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此日……所谓法者,攍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沈尹默《书法论.余论》"检阅计有功《唐诗纪事》陆希声条,只言凡五字,攍﹑押﹑钩﹑格﹑抵,而无'谓之拨镫法'字样。由此可见,李煜的七字法是参加了自己的意思的,是不尽可以为依据的。"
七月半
[相关解释]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旧俗于此日设祭超度亡故亲人,称盂兰盆。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旧俗于此日设祭超度亡故亲人,称盂兰盆。
丈人观
[相关解释]
1.宫观名。在四川灌县。《青城山记》"昔宁封先生栖于此岩之上,黄帝筑坛,拜为五岳丈人。晋置观焉。"宋陆游有《丈人观》﹑《题丈人观道院壁》﹑《自上清延庆归过丈人观少留》等诗。
1.宫观名。在四川灌县。《青城山记》"昔宁封先生栖于此岩之上,黄帝筑坛,拜为五岳丈人。晋置观焉。"宋陆游有《丈人观》﹑《题丈人观道院壁》﹑《自上清延庆归过丈人观少留》等诗。
三尺喙
[相关解释]
1.《庄子.徐无鬼》"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后多用以比喻能言善辩。 2.用以状嘴之长而尖利。
1.《庄子.徐无鬼》"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后多用以比喻能言善辩。 2.用以状嘴之长而尖利。
三槐九棘
[相关解释]
1.《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
1.《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
三茅
[相关解释]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 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 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三长善月
[相关解释]
1.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
1.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
下车泣罪
[相关解释]
1.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后以喻为政宽仁。
1.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后以喻为政宽仁。
东林书院
[相关解释]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东瓯
[相关解释]
1.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分布在今浙江省南部瓯江﹑灵江流域。其首领摇助汉灭项羽,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俗称东瓯王。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温州及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的别称。东晋时于此置永嘉郡,隋废,唐时曾复置。 3.古星座名。
1.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分布在今浙江省南部瓯江﹑灵江流域。其首领摇助汉灭项羽,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今浙江省温州市),俗称东瓯王。参阅《史记·东越列传》。 2.温州及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的别称。东晋时于此置永嘉郡,隋废,唐时曾复置。 3.古星座名。
东虢
[相关解释]
1.西周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其弟虢叔于此,后为郑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境。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虢》。
1.西周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其弟虢叔于此,后为郑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境。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虢》。
东观
[相关解释]
1.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明帝诏班固等修撰《汉记》于此,书成名为《东观汉记》。章和二帝时为皇宫藏书之府◇因以称国史修撰之所。 2.称宫中藏书之所。
1.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明帝诏班固等修撰《汉记》于此,书成名为《东观汉记》。章和二帝时为皇宫藏书之府◇因以称国史修撰之所。 2.称宫中藏书之所。
东郊
[相关解释]
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
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
中元
[相关解释]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2.称中元节。 3.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三元"。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2.称中元节。 3.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三元"。
中山陵
[相关解释]
孙中山的陵墓。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坡。建于1926-1929年。1929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葬于此。陵依山而筑,占地约130公顷,陵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孙中山灵柩安放在祭堂后墓室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的陵墓。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坡。建于1926-1929年。1929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葬于此。陵依山而筑,占地约130公顷,陵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孙中山灵柩安放在祭堂后墓室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儿国
[相关解释]
1.[梵lumbinī]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1.[梵lumbinī]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临淄
[相关解释]
1.齐国故城。在山东省淄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名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齐献公元年又迁回﹐称临淄。春秋战国时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1.齐国故城。在山东省淄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名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齐献公元年又迁回﹐称临淄。春秋战国时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主麻
[相关解释]
1.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聚会。伊斯兰教定星期五为聚礼日,通称"主麻",习惯称一周为一个主麻。教徒于此日正午后举行的集体礼拜称为"主麻拜"。
1.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聚会。伊斯兰教定星期五为聚礼日,通称"主麻",习惯称一周为一个主麻。教徒于此日正午后举行的集体礼拜称为"主麻拜"。
乌垒
[相关解释]
1.汉代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轮台以东的小野云沟附近。唐时置乌垒州于此。
1.汉代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轮台以东的小野云沟附近。唐时置乌垒州于此。
乌林
[相关解释]
1.地名。在湖北省嘉鱼县西,位于长江北岸。赤壁之战,周瑜曾破曹兵于此◇以乌林指此战役。 2.吴鼓吹曲名。
1.地名。在湖北省嘉鱼县西,位于长江北岸。赤壁之战,周瑜曾破曹兵于此◇以乌林指此战役。 2.吴鼓吹曲名。
乌鬼
[相关解释]
1.川俗事奉的鬼神名。或称乌蛮鬼。唐杜甫《戏作俳谐遣闷》诗之一"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仇兆鳌注"蔡寛夫《诗话》元微之《江陵》诗'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j。'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j卜。'乌鬼之名见于此。巴楚间,常有杀人祭鬼者,曰乌野七神头,则乌鬼乃所事神名耳。或云'养'字乃'赛'字之误,理或然也。邵伯温《闻见録》夔峡之人,岁正月,十百为曹,设牲酒于田间,已而众操兵大噪,谓之养乌鬼。长老言地近乌蛮战场,多与人为厉,用以禳之。《艺苑雌黄》谓乌蛮鬼。"参阅宋胡仔《苕
1.川俗事奉的鬼神名。或称乌蛮鬼。唐杜甫《戏作俳谐遣闷》诗之一"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仇兆鳌注"蔡寛夫《诗话》元微之《江陵》诗'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j。'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j卜。'乌鬼之名见于此。巴楚间,常有杀人祭鬼者,曰乌野七神头,则乌鬼乃所事神名耳。或云'养'字乃'赛'字之误,理或然也。邵伯温《闻见録》夔峡之人,岁正月,十百为曹,设牲酒于田间,已而众操兵大噪,谓之养乌鬼。长老言地近乌蛮战场,多与人为厉,用以禳之。《艺苑雌黄》谓乌蛮鬼。"参阅宋胡仔《苕
书通二酉
[相关解释]
1.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因以此为喻。
1.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因以此为喻。
于斯
[相关解释]
1.同"于此"。
1.同"于此"。
于此
[相关解释]
1.在此。 2.如此。 3.至此;至今。
1.在此。 2.如此。 3.至此;至今。
于焉
[相关解释]
1.从此;于此。
1.从此;于此。
云上
[相关解释]
1.《易.需》﹕"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于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以"云上"谓天子施惠赐宴。 2.喻高远。
1.《易.需》﹕"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于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以"云上"谓天子施惠赐宴。 2.喻高远。
云台
[相关解释]
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宫中高台名『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宫中高台名『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4.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5.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 6.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7.道观名。
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宫中高台名『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宫中高台名『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4.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5.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 6.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7.道观名。
云谷
[相关解释]
1.云雾所笼罩的山谷。 2.山名。在福建省建阳县西北七十里﹐接武夷山市界﹐朱熹曾筑庐读书于此。
1.云雾所笼罩的山谷。 2.山名。在福建省建阳县西北七十里﹐接武夷山市界﹐朱熹曾筑庐读书于此。
云门
[相关解释]
1.周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 3.汉云阳县的城门。 4.山门。借指寺庙。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 6.蜀的代称。 7.指谷口。 8.山名。在浙江绍兴南。亦名东山。山有云门寺。南朝梁处士何胤曾居于此。 9.山名。在山东省青州市南。一名云峰山。 10.山名。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连乐昌县界。山有云门寺。五代文偃禅师居此。参见"云门宗"。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 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
1.周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 3.汉云阳县的城门。 4.山门。借指寺庙。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 6.蜀的代称。 7.指谷口。 8.山名。在浙江绍兴南。亦名东山。山有云门寺。南朝梁处士何胤曾居于此。 9.山名。在山东省青州市南。一名云峰山。 10.山名。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连乐昌县界。山有云门寺。五代文偃禅师居此。参见"云门宗"。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 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
五丈原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渭水南岸。相传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出斜谷,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
1.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渭水南岸。相传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出斜谷,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
五云城
[相关解释]
1.即五国城。宋徽宗被金人俘获后囚死于此。
1.即五国城。宋徽宗被金人俘获后囚死于此。
五国城
[相关解释]
1.古地名。亦称五国头城。宋徽宗被金兵所俘,囚死于此。所在地说法不一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见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五国城考》﹑清魏源《圣武记》;一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见清《嘉庆一统志》卷六八;一说在今吉林省扶余县境,见清昭槤《啸亭杂录.五国城》。
1.古地名。亦称五国头城。宋徽宗被金兵所俘,囚死于此。所在地说法不一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见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五国城考》﹑清魏源《圣武记》;一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见清《嘉庆一统志》卷六八;一说在今吉林省扶余县境,见清昭槤《啸亭杂录.五国城》。
五陵
[相关解释]
1.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 2.指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园。 3.指唐代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陵园,均在长安附近。
1.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 2.指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园。 3.指唐代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陵园,均在长安附近。
五鹿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地名。(1)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杜预注"五鹿,卫地。"(2)晋地。即五鹿墟,又名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相传穆天子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杜预注"五鹿,晋邑。" 2.指西汉五鹿充宗。(1)《汉书.朱云传》载,充宗通晓梁立《易》。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易》,诸儒不敢与争,惟朱云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清王涛《赠唐魏公》诗
1.春秋时地名。(1)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杜预注"五鹿,卫地。"(2)晋地。即五鹿墟,又名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相传穆天子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杜预注"五鹿,晋邑。" 2.指西汉五鹿充宗。(1)《汉书.朱云传》载,充宗通晓梁立《易》。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易》,诸儒不敢与争,惟朱云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清王涛《赠唐魏公》诗
交泰殿
[相关解释]
1.明清宫殿名。在干清宫后,坤宁宫前。以在两宫之间,取"天地交泰"之义,故名。清廷宝玺藏于此殿,今为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
1.明清宫殿名。在干清宫后,坤宁宫前。以在两宫之间,取"天地交泰"之义,故名。清廷宝玺藏于此殿,今为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
京洛
[相关解释]
1.亦作"京雒"。 2.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3.泛指国都。
1.亦作"京雒"。 2.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3.泛指国都。
仙阁
[相关解释]
1.仙人的楼阁。亦借称道观或宫殿。 2.唐代称尚书省。 3.特指蓬莱阁。在今山东省蓬莱县北的丹崖山巅。下临大海,殿阁巍峨,重檐八角,绕以回廊。始建于北宋嘉佑间,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历代文人学士多雅集于此。"仙阁凌空"为蓬莱十大胜景之一,因称蓬莱阁为"仙阁"。
1.仙人的楼阁。亦借称道观或宫殿。 2.唐代称尚书省。 3.特指蓬莱阁。在今山东省蓬莱县北的丹崖山巅。下临大海,殿阁巍峨,重檐八角,绕以回廊。始建于北宋嘉佑间,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历代文人学士多雅集于此。"仙阁凌空"为蓬莱十大胜景之一,因称蓬莱阁为"仙阁"。
仰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江西宜春南。唐属袁州。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之一的唐高僧慧寂曾修行于此,并以此为号。
1.山名。在今江西宜春南。唐属袁州。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之一的唐高僧慧寂曾修行于此,并以此为号。
仲宣楼
[相关解释]
1.即当阳县城楼,在今湖北省『王粲(字仲宣)于此楼作《登楼赋》,故称◇遂用为典故,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
1.即当阳县城楼,在今湖北省『王粲(字仲宣)于此楼作《登楼赋》,故称◇遂用为典故,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
伏俟城
[相关解释]
1.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省青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隋大业五年于此置西海郡。
1.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省青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隋大业五年于此置西海郡。
伏虎林
[相关解释]
1.辽代国君的行营之一,为其秋季游猎之所。相传景宗率骑于此打猎,虎伏草间不敢动,故名。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西北。
1.辽代国君的行营之一,为其秋季游猎之所。相传景宗率骑于此打猎,虎伏草间不敢动,故名。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西北。
会稽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防山,又名茅山。 2.郡名。秦置,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
1.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防山,又名茅山。 2.郡名。秦置,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
佳木斯市
[相关解释]
在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下游沿岸,牡佳、哈佳、佳富、佳鹤等铁路相交于此。1937年设市。人口78.64万(1995年)。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工业有机械、木材加工、造纸、纺织(亚麻)等。
在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下游沿岸,牡佳、哈佳、佳富、佳鹤等铁路相交于此。1937年设市。人口78.64万(1995年)。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工业有机械、木材加工、造纸、纺织(亚麻)等。
俞水
[相关解释]
1.古河流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賨族聚居水滨,善歌舞,汉《巴俞舞》即出于此。
1.古河流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賨族聚居水滨,善歌舞,汉《巴俞舞》即出于此。
债台
[相关解释]
1.《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之台"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后因以"债台"喻指负债。
1.《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之台"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后因以"债台"喻指负债。
元巳
[相关解释]
1.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1.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兕虎
[相关解释]
1.兕与虎。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见《史记.孔子世家》◇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1.兕与虎。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见《史记.孔子世家》◇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入主出奴
[相关解释]
1.语出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意谓崇信一种说法,必然排斥另一种说法,以己所崇信者为主,以所排斥者为奴◇因以"入主出奴"指持有门户成见。
1.语出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意谓崇信一种说法,必然排斥另一种说法,以己所崇信者为主,以所排斥者为奴◇因以"入主出奴"指持有门户成见。
兰亭
[相关解释]
1.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3.见"兰亭春"。
1.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3.见"兰亭春"。
兼山
[相关解释]
1.两山重叠。形容静止﹐比喻应安于所处的地位。语出《易.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孔颖达疏"两山重迭﹐止义弥大﹐故曰兼山﹐艮也……止之为义﹐各止其所﹐故君子于此之时﹐思虑所及不出其己位也。"
1.两山重叠。形容静止﹐比喻应安于所处的地位。语出《易.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孔颖达疏"两山重迭﹐止义弥大﹐故曰兼山﹐艮也……止之为义﹐各止其所﹐故君子于此之时﹐思虑所及不出其己位也。"
内廷
[相关解释]
1.内庭。 2.内朝。对外廷而言。清代内廷指干清门内,皇帝召见臣下﹑处理政务之所。军机处﹑南书房等重要机构均设于此。
1.内庭。 2.内朝。对外廷而言。清代内廷指干清门内,皇帝召见臣下﹑处理政务之所。军机处﹑南书房等重要机构均设于此。
凌歳台
[相关解释]
1.台名。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于此筑离宫。遗址在安徽当涂县。凌歳,谓涤除暑气。
1.台名。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于此筑离宫。遗址在安徽当涂县。凌歳,谓涤除暑气。
凝碧池
[相关解释]
1.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兵入长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
1.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兵入长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
凡尔赛宫
[相关解释]
法国封建时代帝王的王宫。在巴黎市西南凡尔赛市。原为法国国王的猎庄,16世纪改为行宫,17世纪下半叶经改建和扩建,至18世纪形成现存规模。占地111万平方米。由宫前大花园、宫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组成。形体对称,轴线东西向。其宏大气派和奢侈华丽,曾为当时欧洲王室所模仿。1837年起辟为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于此。
法国封建时代帝王的王宫。在巴黎市西南凡尔赛市。原为法国国王的猎庄,16世纪改为行宫,17世纪下半叶经改建和扩建,至18世纪形成现存规模。占地111万平方米。由宫前大花园、宫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组成。形体对称,轴线东西向。其宏大气派和奢侈华丽,曾为当时欧洲王室所模仿。1837年起辟为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于此。
出奴入主
[相关解释]
1.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谓挟门户成见。
1.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谓挟门户成见。
出师表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三国蜀诸葛亮作。有前、后二表,均为作者于出师伐魏前上呈蜀后主刘禅的奏表。前表陈说作者伐魏的意图,并向刘禅荐举贤臣,规劝他亲贤臣,远小人”◇表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即出于此。
散文篇名。三国蜀诸葛亮作。有前、后二表,均为作者于出师伐魏前上呈蜀后主刘禅的奏表。前表陈说作者伐魏的意图,并向刘禅荐举贤臣,规劝他亲贤臣,远小人”◇表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即出于此。
前溪
[相关解释]
1.前面的溪流。 2.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朝隋唐时江南舞乐多出于此。 3.古乐府曲名。参见"前溪曲"。
1.前面的溪流。 2.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朝隋唐时江南舞乐多出于此。 3.古乐府曲名。参见"前溪曲"。
匡庐
[相关解释]
1.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1.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匡神
[相关解释]
1.江西庐山之神。又称匡君。相传匡俗(一说匡裕)得道于此,后世奉为神,立庙以祀之。
1.江西庐山之神。又称匡君。相传匡俗(一说匡裕)得道于此,后世奉为神,立庙以祀之。
匹雏
[相关解释]
1.小鸡。《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赵岐注"人言我力不能胜一小雏,则谓之无力人。"阮元校勘记引孙奭孟子音义"匹,丁(丁公着)作匹……音节盖与匹字相似,后人传写误耳。"梁启超《知耻学会叙》"兵惟无耻,故老弱羸病,苟且充?,力不能胜匹雏耳。"一说,幼鸭。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匹'字本作'鴄',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说'匹'为惊是也。"又《答汪尚书》"是犹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举万石,而后胜匹雏。"一说,一只鸡。'匹'为量词。见杨伯峻《孟子译注》。
1.小鸡。《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赵岐注"人言我力不能胜一小雏,则谓之无力人。"阮元校勘记引孙奭孟子音义"匹,丁(丁公着)作匹……音节盖与匹字相似,后人传写误耳。"梁启超《知耻学会叙》"兵惟无耻,故老弱羸病,苟且充?,力不能胜匹雏耳。"一说,幼鸭。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匹'字本作'鴄',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说'匹'为惊是也。"又《答汪尚书》"是犹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举万石,而后胜匹雏。"一说,一只鸡。'匹'为量词。见杨伯峻《孟子译注》。
千人石
[相关解释]
1.石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剑池旁。相传南朝梁高僧生公说法于此。
1.石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剑池旁。相传南朝梁高僧生公说法于此。
半部论语
[相关解释]
1.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1.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华容
[相关解释]
1.华丽的姿容。 2.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南朝梁废。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北归,取道于此。
1.华丽的姿容。 2.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南朝梁废。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北归,取道于此。
华林园
[相关解释]
1.宫苑名。三国吴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 2.宫苑名。本东汉芳林园,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讳改。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洛阳故城内。有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诸胜。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毁。 3.宫苑名◇赵石虎都邺后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诸胜。北齐武成帝扩建后,华丽似神仙所居,因改名仙都苑。 4.弥勒成道后说法的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名。
1.宫苑名。三国吴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 2.宫苑名。本东汉芳林园,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讳改。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洛阳故城内。有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诸胜。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毁。 3.宫苑名◇赵石虎都邺后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诸胜。北齐武成帝扩建后,华丽似神仙所居,因改名仙都苑。 4.弥勒成道后说法的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名。
南京
[相关解释]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
南京市
[相关解释]
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在省境西南部、长江沿岸,京沪、宁铜等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金陵、建康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民国均建都于此。1927年设市。人口2657万(1995年)。化学工业占全国重要地位。特产云锦、板鸭。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莫愁湖、雨花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长江大桥等。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校。
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在省境西南部、长江沿岸,京沪、宁铜等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金陵、建康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民国均建都于此。1927年设市。人口2657万(1995年)。化学工业占全国重要地位。特产云锦、板鸭。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莫愁湖、雨花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长江大桥等。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校。
南台
[相关解释]
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4.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5.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6.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4.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5.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6.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南园十先生
[相关解释]
1.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写诗力去宋元风习,以上追三唐为旨归,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明葛征奇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陈文藻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1.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写诗力去宋元风习,以上追三唐为旨归,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明葛征奇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陈文藻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南皮
[相关解释]
1.县名。秦置。今属河北省『末建安中,魏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吴质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
1.县名。秦置。今属河北省『末建安中,魏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吴质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
南菁书院
[相关解释]
1.原址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内。清光绪九年江苏学政黄体芳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王先谦曾讲学于此,辑成《皇清经解续编》一四三○卷,又刊《南菁丛书》及《南菁札记》。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
1.原址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内。清光绪九年江苏学政黄体芳创立。以经史词章教授学生。王先谦曾讲学于此,辑成《皇清经解续编》一四三○卷,又刊《南菁丛书》及《南菁札记》。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
厓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又名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宋绍兴时置厓山寨,为扼守南海门户。宋末为抗元最后据点,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
1.山名。又名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宋绍兴时置厓山寨,为扼守南海门户。宋末为抗元最后据点,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
句曲
[相关解释]
1.弯曲。 2.山名。在今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汉茅盈与其弟固﹑衷修道于此,故又称茅山。上有蓬壶﹑玉柱﹑华阳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签》卷二七。
1.弯曲。 2.山名。在今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汉茅盈与其弟固﹑衷修道于此,故又称茅山。上有蓬壶﹑玉柱﹑华阳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签》卷二七。
合肥市
[相关解释]
安徽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淮南铁路线上。古时因肥水二支汇合于此得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9年设市。人口1159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逍遥津、包公祠墓、教弩台等。建有环城公园。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学校。
安徽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淮南铁路线上。古时因肥水二支汇合于此得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49年设市。人口1159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逍遥津、包公祠墓、教弩台等。建有环城公园。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学校。
同三品
[相关解释]
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同泰寺
[相关解释]
1.寺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南朝梁所建,梁武帝曾数度舍身于此。
1.寺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南朝梁所建,梁武帝曾数度舍身于此。
向言
[相关解释]
1.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向,通"响"。《晋书.五行志中》"吴孙休时,乌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于此而闻于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1.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向,通"响"。《晋书.五行志中》"吴孙休时,乌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于此而闻于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启手启足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
1.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
吴亭
[相关解释]
1.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苏丹阳县东﹑武进县西,三国吴孙权曾射虎于此。 2.泛指吴地之亭。
1.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苏丹阳县东﹑武进县西,三国吴孙权曾射虎于此。 2.泛指吴地之亭。
吴坂
[相关解释]
1.亦作"吴山"。 2.古地名。即虞坂,在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又称颠輈坂,道狭而险。传说商傅说隐于此。
1.亦作"吴山"。 2.古地名。即虞坂,在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又称颠輈坂,道狭而险。传说商傅说隐于此。
吴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参见"吴岳"。 2.山名。又名胥山。俗称城隍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3.吴地的山。三国吴故地的山。 4.吴地的山。春秋吴故地的山。 5.吴地的山。常泛指江南的山。
1.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参见"吴岳"。 2.山名。又名胥山。俗称城隍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3.吴地的山。三国吴故地的山。 4.吴地的山。春秋吴故地的山。 5.吴地的山。常泛指江南的山。
咸阳桥
[相关解释]
1.即西渭桥『建元三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
1.即西渭桥『建元三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
哀艳
[相关解释]
文辞凄切而艳丽 例自屈宋以降,为文者本于哀艳,务于恢诞,亡于此兴,失古义矣。╠╠柳冕《与徐给事论文书》
文辞凄切而艳丽 例自屈宋以降,为文者本于哀艳,务于恢诞,亡于此兴,失古义矣。╠╠柳冕《与徐给事论文书》
商洛
[相关解释]
1.亦作"商雒"。 2.商县和上洛县之合称,汉初"四皓"曾隐居于此。
1.亦作"商雒"。 2.商县和上洛县之合称,汉初"四皓"曾隐居于此。
喜峯口
[相关解释]
1.地名。在河北省迁西县。明代为蓟北重地,曾设兵驻守。向为长城内外交通要冲之一。原名喜逢口,相传古有久戍不归者,其父求之,喜逢于此,故名。明永乐间改今名。
1.地名。在河北省迁西县。明代为蓟北重地,曾设兵驻守。向为长城内外交通要冲之一。原名喜逢口,相传古有久戍不归者,其父求之,喜逢于此,故名。明永乐间改今名。
四鸟
[相关解释]
1.古代历正(司历官)凤鸟氏的四属官。即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 2.《孔子家语.颜回》载孔子在卫,闻哭者之声甚哀。问颜回。颜回回答说这哭声不但为死者,而且为生离别者。孔子问其故。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后以"四鸟"喻别离之人。
1.古代历正(司历官)凤鸟氏的四属官。即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 2.《孔子家语.颜回》载孔子在卫,闻哭者之声甚哀。问颜回。颜回回答说这哭声不但为死者,而且为生离别者。孔子问其故。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后以"四鸟"喻别离之人。
回星
[相关解释]
1.回旋运转的星。 2.星体运行一周,回归原处。表示年岁更始。语本《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郑玄注"言日月星辰运行,于此月皆周匝于故处也。"
1.回旋运转的星。 2.星体运行一周,回归原处。表示年岁更始。语本《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郑玄注"言日月星辰运行,于此月皆周匝于故处也。"
回溪阪
[相关解释]
1.古地名。俗名回坑。亦省作"回溪"。即东崤山阪。在河南洛宁县东北,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东汉初赤眉农民起义军曾与冯异军激战于此。
1.古地名。俗名回坑。亦省作"回溪"。即东崤山阪。在河南洛宁县东北,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东汉初赤眉农民起义军曾与冯异军激战于此。
土木堡
[相关解释]
1.地名。在今河北怀来县东。本名统漠镇,唐初高开道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永乐初置堡。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率军与瓦剌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嘉靖﹑隆庆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1.地名。在今河北怀来县东。本名统漠镇,唐初高开道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永乐初置堡。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率军与瓦剌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嘉靖﹑隆庆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垓下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高祖刘邦围困项羽于此。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1.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高祖刘邦围困项羽于此。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夕阳亭
[相关解释]
1.亭名。故址在河南省洛阳市西。东汉延光年间,太尉杨震被谮遣归,饮鸩死于此亭。晋贾充出镇关中,百僚饯行于此亭。唐朝也以此亭为饯送之所,改名"河亭"◇借指送行饯别之处。
1.亭名。故址在河南省洛阳市西。东汉延光年间,太尉杨震被谮遣归,饮鸩死于此亭。晋贾充出镇关中,百僚饯行于此亭。唐朝也以此亭为饯送之所,改名"河亭"◇借指送行饯别之处。
多鱼之漏
[相关解释]
1.《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杜预注"多鱼,地名……《传》言貂于此始擅贵宠,漏泄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后以"多鱼之漏"指泄漏军事机密。
1.《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杜预注"多鱼,地名……《传》言貂于此始擅贵宠,漏泄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后以"多鱼之漏"指泄漏军事机密。
天寿
[相关解释]
1.犹言天年。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1.犹言天年。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太平无象
[相关解释]
1.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1.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夹马营
[相关解释]
1.地名。在河南洛阳市东北。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此。
1.地名。在河南洛阳市东北。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此。
威灵
[相关解释]
①神灵天时坠兮威灵怒。②神灵的威力维神之威灵,大显于此土。③显耀的声威威灵显赫|威灵绝想像。
①神灵天时坠兮威灵怒。②神灵的威力维神之威灵,大显于此土。③显耀的声威威灵显赫|威灵绝想像。
娥姜水
[相关解释]
1.水名。又名泺水。源出山东历城县西南,东流经章丘﹑邹平等地,至博兴合时水入海。古以发源处有舜妃娥英庙,故称娥姜水。春秋鲁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此。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嘉庆一统志·济南府·小清河》。
1.水名。又名泺水。源出山东历城县西南,东流经章丘﹑邹平等地,至博兴合时水入海。古以发源处有舜妃娥英庙,故称娥姜水。春秋鲁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此。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嘉庆一统志·济南府·小清河》。
婴冥
[相关解释]
1.幽都。指北方极远的地方。旧以为日没于此,万象阴暗。
1.幽都。指北方极远的地方。旧以为日没于此,万象阴暗。
孤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宋林逋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孤山北麓有放鹤亭和梅林。
1.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宋林逋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孤山北麓有放鹤亭和梅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