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8 查到相关于诸的内容。
带有于诸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乡饮酒礼
[相关解释]
1.亦称"乡饮酒"。亦作"乡?酒"。 2.周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
1.亦称"乡饮酒"。亦作"乡?酒"。 2.周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
于诸
[相关解释]
1.安置。《公羊传.哀公六年》"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何休注"于诸,置也,齐人语也。"一说"诸"语中助词,见刘淇《助字辨略》卷一。
1.安置。《公羊传.哀公六年》"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何休注"于诸,置也,齐人语也。"一说"诸"语中助词,见刘淇《助字辨略》卷一。
传食
[相关解释]
1.辗转受人供养。《孟子·滕文公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西京杂记》卷二"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王室。"《明史·艾万年传》"暮楚朝秦,传食中土,以剽掠为生。"章炳麟《箴新党论》"藩镇日强,自帝其部,非传食幕府,则不足以钓名。"一说传读zhuàn,为客舍之意。传食,谓止息于诸侯客馆而受其饮食。参阅清焦循《孟子正义》。
1.辗转受人供养。《孟子·滕文公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西京杂记》卷二"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王室。"《明史·艾万年传》"暮楚朝秦,传食中土,以剽掠为生。"章炳麟《箴新党论》"藩镇日强,自帝其部,非传食幕府,则不足以钓名。"一说传读zhuàn,为客舍之意。传食,谓止息于诸侯客馆而受其饮食。参阅清焦循《孟子正义》。
作牧
[相关解释]
1.畜牧,放牧。 2.周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 3.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1.畜牧,放牧。 2.周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 3.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元老
[相关解释]
1.天子的老臣。《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毛传"元,大也。五官之长,出于诸侯,曰天子之老。"后称年辈﹑资望皆高的大臣或政界人物。 2.比喻各行各业中资深望重的人。有时带调侃意味。 3.唐时宰相相呼为元老。
1.天子的老臣。《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毛传"元,大也。五官之长,出于诸侯,曰天子之老。"后称年辈﹑资望皆高的大臣或政界人物。 2.比喻各行各业中资深望重的人。有时带调侃意味。 3.唐时宰相相呼为元老。
六鹢
[相关解释]
1.亦作"六鶂"。 2.《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告于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1.亦作"六鶂"。 2.《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告于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列士
[相关解释]
1.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 2.有名望的人。 3.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
1.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 2.有名望的人。 3.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
去梯
[相关解释]
1.后汉刘表之子刘琦,因后母不容,问计于诸葛亮,亮不言◇琦请亮登楼,去梯,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乃劝其效重耳居外。见《后汉书.刘表传》◇以"去梯"为说机密话的典实。
1.后汉刘表之子刘琦,因后母不容,问计于诸葛亮,亮不言◇琦请亮登楼,去梯,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乃劝其效重耳居外。见《后汉书.刘表传》◇以"去梯"为说机密话的典实。
县丞
[相关解释]
1.官名。秦汉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
1.官名。秦汉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
告朔饩羊
[相关解释]
1.《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朱熹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饩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告朔"。
1.《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朱熹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饩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告朔"。
备酒浆
[相关解释]
1.古代谓纳女于诸侯为夫人。参见"备百姓"。
1.古代谓纳女于诸侯为夫人。参见"备百姓"。
子弟军
[相关解释]
1.唐元和年间,太尉李愬为魏博节度使,下令抡材于辕门,取大将家翘秀者为"子弟军",列于诸军校之上。见唐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史公神道碑》。
1.唐元和年间,太尉李愬为魏博节度使,下令抡材于辕门,取大将家翘秀者为"子弟军",列于诸军校之上。见唐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史公神道碑》。
定风波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以五代欧阳炯所作为正格。双调六十二字,平韵仄韵互用。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2.曲牌名。用于诸宫调及南曲。
1.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以五代欧阳炯所作为正格。双调六十二字,平韵仄韵互用。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2.曲牌名。用于诸宫调及南曲。
应教
[相关解释]
1.魏晋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南朝宋湛茂之有《历山草堂应教》诗。唐王维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赵殿成笺注"魏晋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于天子,曰应诏;于太子,曰应令;于诸王,曰应教。"
1.魏晋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南朝宋湛茂之有《历山草堂应教》诗。唐王维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赵殿成笺注"魏晋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于天子,曰应诏;于太子,曰应令;于诸王,曰应教。"
庶吉士
[相关解释]
1.明﹑清官名。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清沿明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六。参见"庶常"。
1.明﹑清官名。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清沿明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六。参见"庶常"。
廪生
[相关解释]
1.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参阅《明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1.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参阅《明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木兰花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梁州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唐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因称《凉州令》,宋以后讹称《梁州令》。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体,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1.词牌名。唐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因称《凉州令》,宋以后讹称《梁州令》。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体,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游藩
[相关解释]
1.谓游学于某人门下。语出《庄子.大宗师》"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言虽不能遵途,愿涉其藩篱。" 2.谓仕于诸侯王府。
1.谓游学于某人门下。语出《庄子.大宗师》"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言虽不能遵途,愿涉其藩篱。" 2.谓仕于诸侯王府。
疏杼
[相关解释]
1.即衰墙。属于诸侯一级的障壁。
1.即衰墙。属于诸侯一级的障壁。
监州
[相关解释]
1.监察州县。 2.指监察州县之官。 3.宋代于诸州置通判,亦称监州。
1.监察州县。 2.指监察州县之官。 3.宋代于诸州置通判,亦称监州。
纬书
[相关解释]
1.汉代依托儒家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相对于经书,故称。《易》﹑《书》﹑《诗》﹑《礼》﹑《乐》﹑《春秋》及《孝经》均有纬书,称"七纬"。纬书内容附会人事吉凶,预言治乱兴废,颇多怪诞之谈;但对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知识以及神话传说之类,均有所记录和保存。纬书兴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南朝宋时开始禁止,及隋禁之愈切。炀帝即位,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其书遂散亡。纬书虽亡失殆尽,但散见于诸经注疏及为其他书籍所征引者不少,后代学者曾加以搜辑。明孙瑴辑有《古微书》,清马国翰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其所辑纬书
1.汉代依托儒家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相对于经书,故称。《易》﹑《书》﹑《诗》﹑《礼》﹑《乐》﹑《春秋》及《孝经》均有纬书,称"七纬"。纬书内容附会人事吉凶,预言治乱兴废,颇多怪诞之谈;但对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知识以及神话传说之类,均有所记录和保存。纬书兴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南朝宋时开始禁止,及隋禁之愈切。炀帝即位,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其书遂散亡。纬书虽亡失殆尽,但散见于诸经注疏及为其他书籍所征引者不少,后代学者曾加以搜辑。明孙瑴辑有《古微书》,清马国翰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其所辑纬书
藐孤
[相关解释]
1.幼弱的孤儿。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孔颖达疏"藐诸孤者,言年既幼稚,县藐于诸子之孤。"
1.幼弱的孤儿。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孔颖达疏"藐诸孤者,言年既幼稚,县藐于诸子之孤。"
讳树数马
[相关解释]
1.《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遂以"讳树数马"表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1.《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遂以"讳树数马"表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诸侯
[相关解释]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君
[相关解释]
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复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策加价则有复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 3.各个国君。
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复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策加价则有复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 3.各个国君。
质剂
[相关解释]
1.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宋岳珂《梙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
1.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宋岳珂《梙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
赐鈇钺
[相关解释]
1.亦作"赐斧钺"。 2.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1.亦作"赐斧钺"。 2.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通判
[相关解释]
1.公正裁决。 2.官名。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宋初为轻轻。清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
1.公正裁决。 2.官名。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宋初为轻轻。清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
都监
[相关解释]
1.官名。三国时称内侍官。 2.官名。唐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 3.官名。宋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 4.宋代道教职称名。
1.官名。三国时称内侍官。 2.官名。唐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 3.官名。宋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 4.宋代道教职称名。
重来郭伋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郭伋传》"﹝并州牧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之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后因以"重来郭伋"为颂扬良吏的典实。
1.《后汉书.郭伋传》"﹝并州牧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之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后因以"重来郭伋"为颂扬良吏的典实。
闻达
[相关解释]
有声望,显达不求闻达于诸侯。
有声望,显达不求闻达于诸侯。
阴维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奇经八脉之一。阴维主里﹐有维系联络在里诸阴经的作用。循行路线是﹕起于诸阴经之交会处﹐上沿腿内侧﹐上抵小腹部﹐沿胁肋﹐上贯胸膈﹐到咽部的两旁会合﹐上行头面﹐至顶前的头额部。
1.中医学名词。奇经八脉之一。阴维主里﹐有维系联络在里诸阴经的作用。循行路线是﹕起于诸阴经之交会处﹐上沿腿内侧﹐上抵小腹部﹐沿胁肋﹐上贯胸膈﹐到咽部的两旁会合﹐上行头面﹐至顶前的头额部。
附学生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洪武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宣德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正统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
1.明清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洪武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宣德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正统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
陪臣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对于天子﹐大夫之家臣对于诸侯﹐都是隔了一层的臣﹐即所谓"重臣"﹐因之都称为"陪臣"。(1)古代诸侯的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盈过于周,周西鄙掠之。辞于行人曰'天子陪臣盈,得罪于王之守臣,将逃罪。'"杜预注"诸侯之臣称于天子曰陪臣。"《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郑玄注"亦谓诸侯之卿也……陪,重也。"孔颖达疏"其君已为王臣,己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对王曰重臣也。" 2.《
1.古代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对于天子﹐大夫之家臣对于诸侯﹐都是隔了一层的臣﹐即所谓"重臣"﹐因之都称为"陪臣"。(1)古代诸侯的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盈过于周,周西鄙掠之。辞于行人曰'天子陪臣盈,得罪于王之守臣,将逃罪。'"杜预注"诸侯之臣称于天子曰陪臣。"《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郑玄注"亦谓诸侯之卿也……陪,重也。"孔颖达疏"其君已为王臣,己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对王曰重臣也。" 2.《
颁朔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
1.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
驭竹
[相关解释]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始至行部,要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当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后以"驭竹"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惠及百姓﹐受到儿童欢迎。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始至行部,要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当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后以"驭竹"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惠及百姓﹐受到儿童欢迎。
鸣钟鼓
[相关解释]
1.《国语.晋语五》"宣子曰'……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后以"鸣钟鼓"谓声讨他人的罪行。
1.《国语.晋语五》"宣子曰'……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后以"鸣钟鼓"谓声讨他人的罪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