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3 查到相关云笈的内容。
带有云笈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二三
[相关解释]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签》卷六。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3.犹言头绪﹑办法。 4.原由。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签》卷六。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3.犹言头绪﹑办法。 4.原由。
七经
[相关解释]
1.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东汉《一字石经》作《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唐李贤注作《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宋刘敞《七经小传》作《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清康熙《御纂七经》作《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
1.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东汉《一字石经》作《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唐李贤注作《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宋刘敞《七经小传》作《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清康熙《御纂七经》作《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
七魄
[相关解释]
1.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1.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三十六天
[相关解释]
1.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签》卷二一。
1.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签》卷二一。
三洞
[相关解释]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三魂
[相关解释]
1.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爽灵,二曰胎元,三曰幽精。见《云笈七签》卷十三。
1.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爽灵,二曰胎元,三曰幽精。见《云笈七签》卷十三。
三魂七魄
[相关解释]
1.道家对魂魄的总称。认为人的魂有三,魄有七。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1.道家对魂魄的总称。认为人的魂有三,魄有七。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九天玄女
[相关解释]
1.道家传说中的女神,谓为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曾助黄帝灭蚩尤。见《云笈七签》卷一一四。
1.道家传说中的女神,谓为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曾助黄帝灭蚩尤。见《云笈七签》卷一一四。
云笈
[相关解释]
1.道教藏书的书箱。 2.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签》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1.道教藏书的书箱。 2.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签》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五道
[相关解释]
1.五路﹑五个方面。 2.五种方法。 3.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回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签》卷十。 4.见"五道将军"。
1.五路﹑五个方面。 2.五种方法。 3.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回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签》卷十。 4.见"五道将军"。
句曲
[相关解释]
1.弯曲。 2.山名。在今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汉茅盈与其弟固﹑衷修道于此,故又称茅山。上有蓬壶﹑玉柱﹑华阳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签》卷二七。
1.弯曲。 2.山名。在今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汉茅盈与其弟固﹑衷修道于此,故又称茅山。上有蓬壶﹑玉柱﹑华阳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签》卷二七。
四天
[相关解释]
1.四方的天空。 2.即四禅天。 3.道教以东方九气青天﹑南方三气丹天﹑西方七气素天﹑北方五气玄天为四天。参阅《云笈七签》卷二一。
1.四方的天空。 2.即四禅天。 3.道教以东方九气青天﹑南方三气丹天﹑西方七气素天﹑北方五气玄天为四天。参阅《云笈七签》卷二一。
四梵天
[相关解释]
1.道教语。天界的一种。即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亦称"四民之天"。唐人讳"民",又称"四人天"。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云笈七签》卷二一。
1.道教语。天界的一种。即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亦称"四民之天"。唐人讳"民",又称"四人天"。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云笈七签》卷二一。
圆常无
[相关解释]
1.道教称日中神青帝,名圆常无;月中神赤帝夫人,名逸寥无。参阅《云笈七签》卷二三。
1.道教称日中神青帝,名圆常无;月中神赤帝夫人,名逸寥无。参阅《云笈七签》卷二三。
大慈大悲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佛菩萨对众生广大的慈善心和怜悯心。《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后形容人心肠慈善。《云笈七签》卷四"圣人兴,大慈大悲,爱若赤子,随时化生,随宜救拔。"现多含讽刺意。
1.佛教语。佛菩萨对众生广大的慈善心和怜悯心。《大智度论》卷二七"大慈大悲者,四无量心中已分别,今当更略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后形容人心肠慈善。《云笈七签》卷四"圣人兴,大慈大悲,爱若赤子,随时化生,随宜救拔。"现多含讽刺意。
左乙
[相关解释]
1.《汉武帝内传》载上元夫人授武帝道经,其第四篇为"左乙混沌东蒙之文"。《云笈七签》卷三有《左乙混洞东蒙录》◇即以"左乙"为道经的通称。
1.《汉武帝内传》载上元夫人授武帝道经,其第四篇为"左乙混沌东蒙之文"。《云笈七签》卷三有《左乙混洞东蒙录》◇即以"左乙"为道经的通称。
无一不知
[相关解释]
1.语本《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后以"无一不知"谓全部知晓。
1.语本《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后以"无一不知"谓全部知晓。
楼观台
[相关解释]
1.道教名观。在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秦岭山麓。相传周康王时,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说经台。该楼一名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宗圣观。宋元曾屡更名,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签》卷一○四。
1.道教名观。在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秦岭山麓。相传周康王时,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说经台。该楼一名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宗圣观。宋元曾屡更名,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签》卷一○四。
玄素
[相关解释]
1.玄女和素女。传说她们以房中术授黄帝。见《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 2.黑白,比喻两种事物的根本差别和变异。 3.淳朴。
1.玄女和素女。传说她们以房中术授黄帝。见《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 2.黑白,比喻两种事物的根本差别和变异。 3.淳朴。
紫阳真人
[相关解释]
1.道家传说汉周义山,字季通,汝阴人,入蒙山遇羡门子,得长生要诀,白日升天,号紫阳真人。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云笈七签》卷一○六。亦泛指仙人。
1.道家传说汉周义山,字季通,汝阴人,入蒙山遇羡门子,得长生要诀,白日升天,号紫阳真人。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云笈七签》卷一○六。亦泛指仙人。
西宾
[相关解释]
1.旧时宾位在西﹐故称。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 2.复姓。传说黄帝之母为西宾氏。见《云笈七签》卷一百。
1.旧时宾位在西﹐故称。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 2.复姓。传说黄帝之母为西宾氏。见《云笈七签》卷一百。
金庭
[相关解释]
1.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庐州郡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别名紫微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云笈七签》卷二七。 2.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越州郡剡县(今浙江省嵊县)﹐周围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见《云笈七签》卷二七。 3.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会稽东海际之桐柏山中。 4.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
1.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庐州郡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别名紫微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云笈七签》卷二七。 2.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越州郡剡县(今浙江省嵊县)﹐周围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见《云笈七签》卷二七。 3.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会稽东海际之桐柏山中。 4.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
青箓
[相关解释]
1.道教有《太平青箓书》百馀卷﹐赤界﹐白素﹐青首﹐朱目。相传三国吴于吉在曲阳流水上得之。见《云笈七签》卷一一一引《洞仙传.于吉》◇因以"青箓"泛指道家经籍。
1.道教有《太平青箓书》百馀卷﹐赤界﹐白素﹐青首﹐朱目。相传三国吴于吉在曲阳流水上得之。见《云笈七签》卷一一一引《洞仙传.于吉》◇因以"青箓"泛指道家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