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人才的内容。
带有人才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夔 [相关解释]
1.夔相传为尧(一说舜)时乐正,仅有一足。孔子答鲁哀公问,则说"足"是足够之意,指有夔一人,就足够制乐了。以后多从此说。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因以"一夔"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或指一人虽多缺点,仍有专长。
一夔足 [相关解释]
1.《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夔一而足矣。"谓只要是真人才,一个就足够。
一挥而就 [相关解释]
形容人才思敏捷,诗赋文章一动笔就写成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一时之选 [相关解释]
1.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一树百获 [相关解释]
1.种一次收获百次。常喻培植人才获益长远。
一表人才 [相关解释]
1.见"一表人物"。
七步之才 [相关解释]
1.有七步成诗的才能。称人才思敏捷。
七步成诗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万木草堂 [相关解释]
康有为讲学场所。1891年创立于广州长兴里。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招收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于维新的青年。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后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1898年停办。
三握发 [相关解释]
1.《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发"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
下乘 [相关解释]
1.下等的马。比喻庸劣的人才。
专业教育 [相关解释]
也称专门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中国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进修班、培训班等。专业教育一般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专才 [相关解释]
即专门人才”。指仅仅精通一、二门专业的人才。其特点是,致力于某一方面或学科的研究,在这学科中,有较深的造诣与功力,但知识面一般比较狭窄。
东南之宝 [相关解释]
1.谓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
东南之秀 [相关解释]
1.谓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东南竹箭 [相关解释]
1.《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东箭 [相关解释]
1."东南竹箭"的省称。多用以喻杰出的人才。
东箭南金 [相关解释]
1.比喻优秀的人才。
东马严徐 [相关解释]
1.东方朔﹑司马相如﹑严助﹑徐乐的并称。四人均以文才见重于汉武帝,因而得任较高的官职◇因以指受到重用的文人才士。
中专 [相关解释]
1.中等专业学校的省称。任务是培养各种专业的中级人才。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二至四年。
临人 [相关解释]
1.谓盐人才。
举实 [相关解释]
1.核实。 2.喻举用人才。
乏人 [相关解释]
1.指缺少人才。 2.不中用的人。
九方皋 [相关解释]
1.亦作"九方皋"。 2.春秋时人,善相马。相传伯乐推荐他为秦穆公外出求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观察马的内神,因得天下良马。伯乐称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淮南子.道应训》﹑《列子.说符》◇用以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乡举 [相关解释]
1.由乡里盐人才。 2.乡贡﹑乡试中式。
乡举里选 [相关解释]
1.古代盐人才的一种方式。从乡里中考察推荐。
乡评 [相关解释]
1.乡里公众的评论。古代盐人才的重要依据。
二丁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丁仪﹑丁弇兄弟。二人才朗学博,与曹植友善,后均遭曹丕杀害。
人才 [相关解释]
1.人的才能。 2.有才学的人。 3.人的容貌。 4.指美貌女子。
人才内阁 [相关解释]
1.资本主义国家内阁的一种。不论政治见解,集中各方面人才组成的所谓"超党派"内阁。此名称始于一八○六年英国格兰维尔内阁。也称专家内阁。
人才济济 [相关解释]
1.谓人才众多。
令器 [相关解释]
1.优秀的人才。
令才 [相关解释]
1.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 2.杰出的人才。
以言举人 [相关解释]
1.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众人国士 [相关解释]
1.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语本《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众材 [相关解释]
1.各种材木。 2.各种人才。
优别 [相关解释]
1.优异(的人才)。
体育学院 [相关解释]
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机构。实行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设有各种系科和附属竞技学校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体育康复、体育新闻等专门人才。
作人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后因称任用和造就人才为"作人"。 2.做人。指立身行事。 3.指通人道。
佳人 [相关解释]
〈书〉美人才子~ㄧ绝代~。
使鹤 [相关解释]
1.《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原谓卫懿公重鹤而轻人,后因用"使鹤"比喻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有本领的人不得其用。
俊伟 [相关解释]
1.卓异壮美。 2.杰出的人才。
俊器 [相关解释]
1.卓异的人才。
先登 [相关解释]
1.先于众人而登。 2.指先锋。 3.比喻出众的人才。
入彀 [相关解释]
1.《庄子·德充符》"游于羿之彀中。"成玄英疏"其矢所及,谓之彀中。"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篇》"文皇帝(指唐太宗)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中,指弓箭射程之内◇因以"入彀"比喻人才入其掌握,被笼络网罗。亦指应进士考试。 2.比喻合乎一定的程式和标准。 3.谓非常投合。 4.比喻中圈套。
全材 [相关解释]
1.完美的﹑全能的材料。 2.在一定范围内,各方面都擅长的人才。
养器 [相关解释]
1.指饮食之器。 2.培养人才。
养士 [相关解释]
1.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 2.培养人才。 3.谓收罗﹑供养贤才。
养才 [相关解释]
1.培养人才。
养材 [相关解释]
1.谓养育材物。如栽培五谷﹑树木。 2.比喻培养人才。 3.指旧时收养的准备充作使女或妓女的孩子。
养贤务 [相关解释]
1.西夏所建培养人才的机构。
凡偶近器 [相关解释]
1.谓平庸之辈;普通人才。
出羣材 [相关解释]
1.亦作"出羣才"。 2.超群出众的人才。
刀尺 [相关解释]
1.剪刀和尺。裁剪工具。 2.指服装的制作。 3.喻法式规矩。 4.喻品评进退人才的权力。 5.方言。修饰,打扮。
刮垢磨光 [相关解释]
1.原指培养人才时磨砺而使之高尚纯洁。 2.喻深入研讨,力求臻于精湛。 3.有时亦含贬义,喻致力于细琐之事。 4.涤除污垢,磨之使显出光泽。
劳动力市场 [相关解释]
指劳动力自由流动择业的场所。有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和各种劳动服务公司等形式。在劳动力市场上,市场机制调节着劳动力供需,推动人才合理流动,促成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匠户 [相关解释]
1.世业的工匠。 2.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明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
匣剑 [相关解释]
1.亦作"匣剑"。 2.匣中的宝剑。 3.喻指被埋没的人才。(1)典出《晋书.张华传》。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未知匣轿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参见"丰城剑"。(2)典出晋王嘉《拾遗记.颛顼》。梁启超《雷庵行》"先生匣剑时一鸣,龙啸天空秋水薄。"参见"匣里龙吟" 4.把宝剑藏在匣里。亦指带剑。
匦旌 [相关解释]
1.匦函和旌车。唐武则天置匦函,接受投书,以揽天下人才;汉朝廷以蒲车旌帛迎聘在野贤士。
千斤犍 [相关解释]
1.千斤之犗牛,比喻难得的人才。
千里驹 [相关解释]
1.犹千里马。少壮的良马。 2.喻指能力极强的少年人才。
南北选 [相关解释]
1.金代初期制定的在辽﹑宋降区考选人才的一种临时制度。
南选 [相关解释]
1.唐高宗时,因桂广交黔等地,可选任土人为官,但有时所选不当,于是就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去选取适当人才,称为南选。参阅《唐会要.南选》﹑《新唐书.选举志下》。 2.金太宗时,盐人才,设南北二选。至海陵王时,合南北选为一。参阅《金史.选举志一》。
南金东箭 [相关解释]
1.古时以南方的金石和东方的竹箭为华美贵重之物◇因以比喻优秀杰出的人才。
南院 [相关解释]
1.唐代官署名,属吏部,负责盐人才。 2.指契丹的南枢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内之南,故名。
卧龙 [相关解释]
①睡卧着的龙盘根似卧龙。②比喻隐居的贤才、未用于世的杰出人才卧龙从古混渔樵。
司谏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盐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同情说 [相关解释]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由英国休谟、博克等提出。认为审美是一种由己及彼的同情心所产生的分享旁人乃至旁物的情感或活动。因同情人才关心他人所关心的事物,才被感动他人的事物所感动,才能把感情由一个人心中移注于另一个人心中。
名彦 [相关解释]
1.名人才士。
吐哺握发 [相关解释]
《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旦为延揽天下贤士,有时甚至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谓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因以吐哺握发”形容为延揽人才而忙碌操心。
启才 [相关解释]
1.擢用人才。
吴有训(1897-1977) [相关解释]
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西高安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x射线散射光谱的研究,曾以精湛的实验技术证实康普顿效应。培养了许多中国物理学人才。
吸引 [相关解释]
①把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来吸引力|磁石能把铁吸引过来|这部电影深深地吸引了我。②吸收引进吸引人才|吸引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以充实各级领导班子。
命世才 [相关解释]
1.著名于当世的杰出人才;能治国的人才。
品人 [相关解释]
1.众人;常人。 2.品评人才。
喷玉 [相关解释]
1.(马嘘气或鼓鼻时)喷散雪白的唾沫。谓马势雄猛。 2.借喻人才智不凡。
噂管行车 [相关解释]
1.唐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气絶,尝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噂管之声。"噂管,形容管钥之声◇因以"噂管行车"作为对文人才士死去的颂美之词。
器人 [相关解释]
1.选择人才。
器用 [相关解释]
1.器皿用具。 2.兵器与农具。 3.专指武器或农具。 4.比喻人才。 5.才具,才干。 6.重用;使用。
四科 [相关解释]
1.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3.汉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4.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5.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
回流 [相关解释]
流过去或流出去的又流会;倒流河水~◇人才~。
圆房 [相关解释]
①新婚夫妇开始同房他们虽然结了婚,却没圆房。②指童养媳及其未婚夫开始同房她当童养媳时,男人才八岁,十年后才圆房。
埋没 [相关解释]
①掩藏;埋藏埋没残碑草自春。②使不为人知埋没人才。
培养 [相关解释]
①用适宜的条件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培养花木|培养细菌。②训练;造就培养人才|培养接班人。
墙里开花墙外香 [相关解释]
1.比喻人才或技术发明等不为本处重视而流誉他处。
夕秀 [相关解释]
1.日暮时的花;晩开的花。喻后起的诗文或人才。 2.谓花在傍晚开放。
天荒 [相关解释]
1.边远荒僻。 2.指未经开辟的或荒芜的。 3.科考未出过及第人才﹐谓之"天荒"。
失人 [相关解释]
1.谓错过人才;错用人才。
夹袋中人物 [相关解释]
1.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别楮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宁止朝夕。"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二﹕"夹袋搜罗海内空﹐
妙器 [相关解释]
1.精妙的器物。 2.杰出的人才。
孝廉 [相关解释]
1.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盐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2.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宏器 [相关解释]
1.大器。比喻堪当大任的人才。
定向培养 [相关解释]
高等学校为特定的地区或行业培养人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为了保证边远地区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能分配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应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到这些地方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定向分配的学生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服务期满后可合理流动。
家骥人璧 [相关解释]
1.喻指优秀人才。
封殖 [相关解释]
1.亦作"封埴"。亦作"封植"。 2.壅土培育。 3.引申为扶植势力;培养人才。 4.堆土为坟﹐植树为饰。 5.谓聚敛财货。
小朝廷 [相关解释]
1.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指罗致人才之多。 2.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指气焰权势之盛。 3.指偏安一隅的政权。
山吏部 [相关解释]
1.晋山涛为吏部尚书,善甄拔人才◇以"山吏部"借称善于甄拔人才之官。
岁贡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 2.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 3.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市骨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燕昭王用千金买千里马骨以求贤才事。常用以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
帝都 [相关解释]
京都;京城居必人才,游必帝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