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6 查到相关仄韵的内容。
带有仄韵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风第一枝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一百字。仄韵。一般为前段九句,后段八句;亦有前段十句﹑后段八句者。用韵亦略有别。共有四体。参阅《词谱》卷二八。 2.曲牌名。《南九宫目录》"越调引子"有此曲。《十三调南曲音节谱》"大石调"中《金菊对芙蓉》,一名《东风第一枝》。
1.词牌名。双调一百字。仄韵。一般为前段九句,后段八句;亦有前段十句﹑后段八句者。用韵亦略有别。共有四体。参阅《词谱》卷二八。 2.曲牌名。《南九宫目录》"越调引子"有此曲。《十三调南曲音节谱》"大石调"中《金菊对芙蓉》,一名《东风第一枝》。
两同心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此调有三体,仄韵创自柳永,平韵创自晏几道,三声叶韵创自杜安世。 2.曲牌名。北曲入高大石角只曲,套曲入高大石角。
1.词牌名。此调有三体,仄韵创自柳永,平韵创自晏几道,三声叶韵创自杜安世。 2.曲牌名。北曲入高大石角只曲,套曲入高大石角。
五言絶句
[相关解释]
1.诗体之一。始于南朝齐梁,至唐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1.诗体之一。始于南朝齐梁,至唐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人月圆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青衫湿。始创于宋王诜,因其词中有"人月圆时"句,故名。双调四十八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南曲大石调﹑北曲黄钟宫均有同名曲牌。字数与词牌不同。
1.词牌名。又名青衫湿。始创于宋王诜,因其词中有"人月圆时"句,故名。双调四十八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南曲大石调﹑北曲黄钟宫均有同名曲牌。字数与词牌不同。
仄韵
[相关解释]
1.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1.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侧犯
[相关解释]
1.犹冒犯。 2.词牌名。唐人以宫犯羽为侧犯。宋周邦彦创为此调。双调,七十七字,仄韵。亦有七十六字者。
1.犹冒犯。 2.词牌名。唐人以宫犯羽为侧犯。宋周邦彦创为此调。双调,七十七字,仄韵。亦有七十六字者。
偷声
[相关解释]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
六丑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宋周邦彦创制。宋周密《浩然斋雅谈》云﹐邦彦所以名此词为六丑﹐以其犯六调﹐声虽美而难唱﹐故以高阳氏之六子﹐皆才而丑相比。明杨慎以其名不雅﹐易名《个侬》。但清王奕清《词谱》于《六丑》之外另收《个侬》﹐为宋廖莹中所作词﹐即以起句"恨个侬无赖"为名。双调一百五十九字﹐仄韵﹐与《六丑》词异。
1.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宋周邦彦创制。宋周密《浩然斋雅谈》云﹐邦彦所以名此词为六丑﹐以其犯六调﹐声虽美而难唱﹐故以高阳氏之六子﹐皆才而丑相比。明杨慎以其名不雅﹐易名《个侬》。但清王奕清《词谱》于《六丑》之外另收《个侬》﹐为宋廖莹中所作词﹐即以起句"恨个侬无赖"为名。双调一百五十九字﹐仄韵﹐与《六丑》词异。
六幺令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千年调
[相关解释]
1.长远之计。 2.词牌名。双调,仄韵。宋辛弃疾有《千年调》词二首。原名"相思会",因辛词有"刚作千年调"句,故改名。
1.长远之计。 2.词牌名。双调,仄韵。宋辛弃疾有《千年调》词二首。原名"相思会",因辛词有"刚作千年调"句,故改名。
千秋岁引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宋王安石有《千秋岁引》词。亦称"千秋万岁"。宋李冠有《千秋万岁》词,较"千秋岁引"多二衬字。参阅《词谱》。
1.词牌名。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宋王安石有《千秋岁引》词。亦称"千秋万岁"。宋李冠有《千秋万岁》词,较"千秋岁引"多二衬字。参阅《词谱》。
回波乐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又舞曲名,词牌名。北魏尒朱荣曾与左右连手踏地歌唱《回波乐》,歌辞久佚。其曲调至唐入大曲。现存唐人词皆为六言绝句体。起句例用"回波尔时"四字。单调二十四字,平韵或仄韵。
1.唐教坊曲名。又舞曲名,词牌名。北魏尒朱荣曾与左右连手踏地歌唱《回波乐》,歌辞久佚。其曲调至唐入大曲。现存唐人词皆为六言绝句体。起句例用"回波尔时"四字。单调二十四字,平韵或仄韵。
定西番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双调,正体三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平韵间仄韵。又有四十一字者,前后段皆平韵。参阅《词谱》卷二。
1.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双调,正体三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平韵间仄韵。又有四十一字者,前后段皆平韵。参阅《词谱》卷二。
定风波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以五代欧阳炯所作为正格。双调六十二字,平韵仄韵互用。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2.曲牌名。用于诸宫调及南曲。
1.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以五代欧阳炯所作为正格。双调六十二字,平韵仄韵互用。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2.曲牌名。用于诸宫调及南曲。
尉迟杯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有一○四字﹑一○五字﹑一○六字三体﹐又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首见柳永《乐章集》﹐平韵首见晁补之《琴趣外篇》。
1.词牌名。双调﹐有一○四字﹑一○五字﹑一○六字三体﹐又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首见柳永《乐章集》﹐平韵首见晁补之《琴趣外篇》。
尾犯
[相关解释]
1.从犯。 2.词牌名。又名《碧芙蓉》。双调,以九十四字为较常见。仄韵。 3.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吕宫又有《尾犯序》,与词牌略异,用作过曲。
1.从犯。 2.词牌名。又名《碧芙蓉》。双调,以九十四字为较常见。仄韵。 3.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吕宫又有《尾犯序》,与词牌略异,用作过曲。
巫山一段云
[相关解释]
1.形容女子美丽的鬓发或优美的身段。 2.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另一体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换两仄韵两平韵。
1.形容女子美丽的鬓发或优美的身段。 2.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另一体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换两仄韵两平韵。
快活三
[相关解释]
1.宋元方言称体胖者。 2.曲牌名。四句二十二字,前三句平韵,第四句仄韵。见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吕.胡紫山小令》。
1.宋元方言称体胖者。 2.曲牌名。四句二十二字,前三句平韵,第四句仄韵。见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吕.胡紫山小令》。
打油诗
[相关解释]
1.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
1.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
抛球乐
[相关解释]
1.原为五言六句,唐人抛球催酒时所唱,教坊因以名曲◇用为词牌名。单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四十字者始于冯延巳,四十二字者见《云谣集杂曲子》无名氏词,皆平韵。至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调,始有双调一百八十七字体,仄韵。 2.曲牌名。一名《彩楼春》。属北曲黄钟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1.原为五言六句,唐人抛球催酒时所唱,教坊因以名曲◇用为词牌名。单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四十字者始于冯延巳,四十二字者见《云谣集杂曲子》无名氏词,皆平韵。至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调,始有双调一百八十七字体,仄韵。 2.曲牌名。一名《彩楼春》。属北曲黄钟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拾翠羽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取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拾翠羽"句。双调六十八字,前后片各七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六。
1.词牌名。取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拾翠羽"句。双调六十八字,前后片各七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六。
换巢鸾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南宋史达祖自制曲,因词中有"换巢鸾凤教偕老"句,故名。双调一百字,上阕叶平韵,但末句叶仄韵,下阕全叶仄韵。
1.词牌名。南宋史达祖自制曲,因词中有"换巢鸾凤教偕老"句,故名。双调一百字,上阕叶平韵,但末句叶仄韵,下阕全叶仄韵。
望远行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双调。令词始自韦庄﹐慢词始自柳永﹐字句迥异。令词五十三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慢词一百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一。
1.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双调。令词始自韦庄﹐慢词始自柳永﹐字句迥异。令词五十三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慢词一百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一。
木兰花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杏花天
[相关解释]
1.杏花开放时节。指春天。 2.词牌名。有三体,一为五十四字,二为五十五字,三为五十六字,均双调,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3.词牌名。《念奴娇》的别名。
1.杏花开放时节。指春天。 2.词牌名。有三体,一为五十四字,二为五十五字,三为五十六字,均双调,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3.词牌名。《念奴娇》的别名。
杨花落
[相关解释]
1.词牌《谒金门》的异名。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五。
1.词牌《谒金门》的异名。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五。
柳含烟
[相关解释]
1.本为唐教坊曲名◇为词牌名。因前蜀毛文锡词中有"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露"句而得名。双调。四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1.本为唐教坊曲名◇为词牌名。因前蜀毛文锡词中有"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露"句而得名。双调。四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柳摇金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二。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四﹑五﹑五﹑五﹑四﹑五﹑四﹑四﹑四﹑四﹑六(十二句),第十一句须复唱。大都用为过曲,有时也作为小令。
1.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二。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四﹑五﹑五﹑五﹑四﹑五﹑四﹑四﹑四﹑四﹑六(十二句),第十一句须复唱。大都用为过曲,有时也作为小令。
柳梢青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一为前段六句,后段五句,各三平韵。一为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五。
1.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一为前段六句,后段五句,各三平韵。一为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五。
梁州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唐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因称《凉州令》,宋以后讹称《梁州令》。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体,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1.词牌名。唐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因称《凉州令》,宋以后讹称《梁州令》。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体,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梅花引
[相关解释]
1.《梅花三弄》的别名。 2.词牌名。一名《贫也乐》。双调,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又一体为五平韵﹑一叠韵);后段六句,两仄韵,两平韵,一叠韵。 3.词牌名。一名《小梅花》。一百十四字,即五七字体再加一叠。
1.《梅花三弄》的别名。 2.词牌名。一名《贫也乐》。双调,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又一体为五平韵﹑一叠韵);后段六句,两仄韵,两平韵,一叠韵。 3.词牌名。一名《小梅花》。一百十四字,即五七字体再加一叠。
沙塞子
[相关解释]
1.指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2.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前后片各五句,两平韵。也有作四十九字﹑五十字,前后各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的。
1.指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2.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前后片各五句,两平韵。也有作四十九字﹑五十字,前后各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的。
洞仙歌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洞仙词》﹑《洞中仙》﹑《羽仙歌》等。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收此调二首,字句格律与宋词异。宋词有令词﹑慢词两体。令词有八十三字或九十三字等,慢词有一百十八字或一百二十六字等,均双调,仄韵。参阅《词谱》卷二十。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正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洞仙词》﹑《洞中仙》﹑《羽仙歌》等。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收此调二首,字句格律与宋词异。宋词有令词﹑慢词两体。令词有八十三字或九十三字等,慢词有一百十八字或一百二十六字等,均双调,仄韵。参阅《词谱》卷二十。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正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淋铃
[相关解释]
1.指雨声。 2.即《雨霖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1.指雨声。 2.即《雨霖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清商怨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关河令》等。《词谱》卷四"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周邦彦以晏词有'关河愁思'句﹐更名《关河令》。"双调﹐有四十二字﹑四十三字两体。上下阕各四句﹐三仄韵。又《撷芳词》亦别名《清商怨》﹐与此不同。 2.曲牌名。南曲入越调正曲。
1.词牌名。又名《关河令》等。《词谱》卷四"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周邦彦以晏词有'关河愁思'句﹐更名《关河令》。"双调﹐有四十二字﹑四十三字两体。上下阕各四句﹐三仄韵。又《撷芳词》亦别名《清商怨》﹐与此不同。 2.曲牌名。南曲入越调正曲。
清江曲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因其为宋苏庠泛舟清江所作,故名。
1.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因其为宋苏庠泛舟清江所作,故名。
烛影摇红
[相关解释]
1.灯烛光亮晃动貌。 2.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 3.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1.灯烛光亮晃动貌。 2.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 3.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瑞鹤仙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一捻红》。双调,仄韵。有一○二字﹑一○三字﹑一百字﹑九十字等多种,常见为一○二字,上阙五十二字,下阙五十字。 2.曲牌名。南曲正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数与词牌前半阙略异,用作引子。
1.词牌名。又名《一捻红》。双调,仄韵。有一○二字﹑一○三字﹑一百字﹑九十字等多种,常见为一○二字,上阙五十二字,下阙五十字。 2.曲牌名。南曲正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数与词牌前半阙略异,用作引子。
疏影
[相关解释]
1.亦作"痚影"。疏朗的影子。 2.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1.亦作"痚影"。疏朗的影子。 2.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破阵乐
[相关解释]
1.唐乐曲名。 2.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双调,一百三十三字,仄韵。 3.曲牌名。
1.唐乐曲名。 2.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双调,一百三十三字,仄韵。 3.曲牌名。
祝英台近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宝钗分》﹑《月底修箫谱》﹑《燕莺语》﹑《寒食词》。双调七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属南曲越调。字数与同名词调前半阙同。用作引子。
1.词牌名。又名《宝钗分》﹑《月底修箫谱》﹑《燕莺语》﹑《寒食词》。双调七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属南曲越调。字数与同名词调前半阙同。用作引子。
秦楼月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此词仿自李白。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秦楼月》﹐又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一字◇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五字。
1.词牌名。此词仿自李白。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秦楼月》﹐又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一字◇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五字。
竹枝
[相关解释]
1.竹子的小枝。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1.竹子的小枝。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竹枝词
[相关解释]
①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②词牌名。又名《竹枝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二体。
①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②词牌名。又名《竹枝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二体。
粉蝶儿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中吕宫,但北曲中较为常见。南曲例见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1.词牌名。双调,七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中吕宫,但北曲中较为常见。南曲例见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索酒
[相关解释]
1.词牌名。一百零四字,仄韵。宋曹勋自度曲,自注为四时景物须酒之意,故名。
1.词牌名。一百零四字,仄韵。宋曹勋自度曲,自注为四时景物须酒之意,故名。
絶句
[相关解释]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唐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唐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
緑头鸭
[相关解释]
1.雄性野鸭。头和颈部为绿色,故名。 2.唐教坊曲名。又词牌名。亦称《多丽》﹑《鸭头绿》。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1.雄性野鸭。头和颈部为绿色,故名。 2.唐教坊曲名。又词牌名。亦称《多丽》﹑《鸭头绿》。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红情
[相关解释]
1.犹言艳丽的情趣。 2.词牌名。又名《暗香》。双调,九十七字,仄韵。
1.犹言艳丽的情趣。 2.词牌名。又名《暗香》。双调,九十七字,仄韵。
红窗睡
[相关解释]
1.亦名"红窗听"。 2.词牌名。双调﹐五十三字,仄韵。宋柳永﹑晏殊均有此词。
1.亦名"红窗听"。 2.词牌名。双调﹐五十三字,仄韵。宋柳永﹑晏殊均有此词。
红窗迥
[相关解释]
1.亦名"红窗影"。 2.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1.亦名"红窗影"。 2.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红芍药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宋王观有此词。 2.曲牌名。属南吕调。明汤显祖《邯郸记》﹑清李渔《笠翁十种曲》﹑清洪升《长生殿》等均有此曲。
1.词牌名。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宋王观有此词。 2.曲牌名。属南吕调。明汤显祖《邯郸记》﹑清李渔《笠翁十种曲》﹑清洪升《长生殿》等均有此曲。
绛都春
[相关解释]
1.词调名。有平仄两体。平韵九十八字,始见于宋陈允平《日湖渔唱》。仄韵一百字,始见于宋吴文英《梦窗词》。见清万树《词律》卷十六。 2.曲牌名。明汤显祖《南柯梦》﹑清李渔《奈何天》均有此曲。
1.词调名。有平仄两体。平韵九十八字,始见于宋陈允平《日湖渔唱》。仄韵一百字,始见于宋吴文英《梦窗词》。见清万树《词律》卷十六。 2.曲牌名。明汤显祖《南柯梦》﹑清李渔《奈何天》均有此曲。
莺啼序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丰乐楼》。在词中字数最多,计二百四十字。仄韵。见《词谱》卷三九。 2.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见明王骥德《曲律》卷一。
1.词牌名。又名《丰乐楼》。在词中字数最多,计二百四十字。仄韵。见《词谱》卷三九。 2.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见明王骥德《曲律》卷一。
蓦山溪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双调八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属大石调。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1.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双调八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属大石调。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解连环
[相关解释]
1.《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后以"解连环"比喻解决难题。 2.词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
1.《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后以"解连环"比喻解决难题。 2.词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
谢池春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风中柳》﹑《高丽史》﹑《风中柳令》﹑《玉莲花》﹑《卖花声》。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亦有六十四字﹐五仄韵﹐以及六十四字﹐四仄韵的变体。
1.词牌名。又名《风中柳》﹑《高丽史》﹑《风中柳令》﹑《玉莲花》﹑《卖花声》。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亦有六十四字﹐五仄韵﹐以及六十四字﹐四仄韵的变体。
谢池春慢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双调﹐九十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宋张先于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首作此词。与六十六字《谢池春》令词不同。参阅《词谱》卷二二。
1.词牌名。双调﹐九十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宋张先于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首作此词。与六十六字《谢池春》令词不同。参阅《词谱》卷二二。
踏莎行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三。 2.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
1.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三。 2.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
迎春乐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共七体。字数有五十﹑五十一﹑五十三之不同。又名《辟寒金》﹑《舞迎春》﹑《辨弦声》﹑《攀鞍态》。
1.词牌名。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共七体。字数有五十﹑五十一﹑五十三之不同。又名《辟寒金》﹑《舞迎春》﹑《辨弦声》﹑《攀鞍态》。
醉公子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唐词多缘题而赋,《醉公子》即咏公子醉。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凡四换韵,故又名《四换头》。另一体一百零六字,创自宋人。
1.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唐词多缘题而赋,《醉公子》即咏公子醉。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凡四换韵,故又名《四换头》。另一体一百零六字,创自宋人。
醉太平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凌波曲》﹑《醉思凡》﹑《四字令》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坴有。《太和正音谱》﹑《中原音韵》属正宫,《太平乐府》属南吕宫。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亦名《升平乐》,用作过曲。北曲可用作小令,亦可用于套曲内。 3.花名。
1.词牌名。又名《凌波曲》﹑《醉思凡》﹑《四字令》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坴有。《太和正音谱》﹑《中原音韵》属正宫,《太平乐府》属南吕宫。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亦名《升平乐》,用作过曲。北曲可用作小令,亦可用于套曲内。 3.花名。
醉妆词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前蜀后主王衍创此调。一段,六句,二十二字,三仄韵。
1.词牌名。前蜀后主王衍创此调。一段,六句,二十二字,三仄韵。
金明池
[相关解释]
1.池名。池在宋京开封西郑门西北。周围约九里。 2.词牌名。宋秦观有《金明池》词。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1.池名。池在宋京开封西郑门西北。周围约九里。 2.词牌名。宋秦观有《金明池》词。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钗头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本名《撷芳词》﹐因北宋徽宗政和间宫中有撷芳园﹐故名。南宋陆游因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改题《钗头凤》。又名《折红英》﹑《惜分飞》﹑《玉珑璁》等。陆游《钗头凤》词抒写他对前妻唐氏的眷恋心情。双调六十字﹐末句各用三叠字﹐仄韵。参阅《词谱》卷十。
1.词牌名。本名《撷芳词》﹐因北宋徽宗政和间宫中有撷芳园﹐故名。南宋陆游因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改题《钗头凤》。又名《折红英》﹑《惜分飞》﹑《玉珑璁》等。陆游《钗头凤》词抒写他对前妻唐氏的眷恋心情。双调六十字﹐末句各用三叠字﹐仄韵。参阅《词谱》卷十。
风流子
[相关解释]
1.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四字,仄韵。见《花间集》。双调又名《内家娇》,一百十字,平韵。见《片玉词》。
1.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四字,仄韵。见《花间集》。双调又名《内家娇》,一百十字,平韵。见《片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