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 查到相关从长的内容。
带有从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从长
[相关解释]
1.见"从约长"。
1.见"从约长"。
从长商议
[相关解释]
1.犹言从长计议。
1.犹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
[相关解释]
多化些时间慢慢地商量考虑或设法办理有些事欲速则不达,必须从长计议。
多化些时间慢慢地商量考虑或设法办理有些事欲速则不达,必须从长计议。
从长计较
[相关解释]
1.犹言从长计议。
1.犹言从长计议。
宝瓮
[相关解释]
1.传说帝喾时丹丘国所献的玛瑙瓮◇舜先"迁宝瓮于衡山之上,故衡山之岳有宝露坛……又迁宝瓮于零陵之上。舜崩,瓮沦于地下。至秦始皇通汨罗之流为小溪,径从长沙至零陵,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以应八方之数,在舜庙之堂前◇人得之,不知年月。至后汉东方朔识之,朔乃作《宝瓮铭》曰'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萦带。'"事见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参见"宝露"。
1.传说帝喾时丹丘国所献的玛瑙瓮◇舜先"迁宝瓮于衡山之上,故衡山之岳有宝露坛……又迁宝瓮于零陵之上。舜崩,瓮沦于地下。至秦始皇通汨罗之流为小溪,径从长沙至零陵,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以应八方之数,在舜庙之堂前◇人得之,不知年月。至后汉东方朔识之,朔乃作《宝瓮铭》曰'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萦带。'"事见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参见"宝露"。
日近长安远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喻指向往帝京而不得至。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喻指向往帝京而不得至。
玄奘(602-664)
[相关解释]
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俗称唐僧。原姓陈,名fd6a#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印度。初在那烂陀寺受学,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645年回国,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记旅行途中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即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
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俗称唐僧。原姓陈,名fd6a#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印度。初在那烂陀寺受学,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645年回国,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记旅行途中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即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
絶长补短
[相关解释]
1.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本指计量国土纵广而言。
1.从长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补在短的地方。本指计量国土纵广而言。
远思
[相关解释]
1.从长远考虑。 2.指深远的思虑。
1.从长远考虑。 2.指深远的思虑。
长安日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澘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因以"长安日"指长安。 2.指代君王。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澘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因以"长安日"指长安。 2.指代君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