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以外的内容。
带有以外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族 [相关解释]
1.亲族的统称。 2.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七贵 [相关解释]
1.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2.隋末,洛阳人称段达﹑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为七贵。见《隋书.越王侗传》。 3.泛指权贵。
上引首 [相关解释]
1.装裱的卷轴字画,画面以外的上下部分统称"引首",其在上部者称为"上引首"。
下国 [相关解释]
1.天下;下界。 2.诸侯国。 3.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 4.指京师以外的地方。 5.谦称本国。
下邑 [相关解释]
1.国都以外的城邑。 2.小地方;小县。
不可知论 [相关解释]
否认人类能够认识或能够彻底认识世界的哲学学说。同可知论”相对。主张人的认识不超出感觉和经验,不承认在感觉和经验以外有确实可靠的东西存在。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
专阃 [相关解释]
1.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髎集解引韦昭曰"此郭门之阃也。门中橛曰阃。"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阃"。
世典 [相关解释]
1.世间的典籍。 2.佛家称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为世典。
乡下 [相关解释]
1.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区。
乡稍 [相关解释]
1.周制,王城外百里郊内分乡,二百里至三百里为稍◇因以"乡稍"泛指都城以外的地区。
乱弹 [相关解释]
1.戏曲名词。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2.戏曲名词。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 3.戏曲名词。指京剧。 4.乱说,胡扯。
二料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官俸以外的两项津贴。
五浆 [相关解释]
1.亦作"五?"。 2.五家卖浆的。《庄子.列御寇》"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而五?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其所患。'"郭象注"言其敬己。"成玄英疏"十家卖饮而五家先遗。"后用以比喻受到过分的尊敬。
五镇 [相关解释]
1.即五岳。 2.指五岳以外的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中镇冀州霍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医巫闾山。
他乡 [相关解释]
1.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他们 [相关解释]
1.代词。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人。
以外 [相关解释]
1.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处所﹑时间﹑数量的界限之外。
仲裁 [相关解释]
由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对民事、经济等争议作出裁决。在我国,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并选定仲裁委员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我国在1994年8月颁布仲裁法。
份外 [相关解释]
1.格外,异常。 2.分外,本分以外。
众士 [相关解释]
1.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 2.指贵臣以外诸臣。 3.泛指读书人。
众子 [相关解释]
1.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众生好度人难度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除人以外的动物本性率真﹐易于救度;而人心巧伪﹐难以济度。
众臣 [相关解释]
1.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佗乡 [相关解释]
1.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余丁 [相关解释]
1.指充军役以外的丁口。 2.军中编外人员。
余丧 [相关解释]
1.指父母以外的亲属之丧。
余义 [相关解释]
1.主旨以外的意义﹑内容。 2.指字的本义之外的派生义﹑通假义。
余外 [相关解释]
1.除此以外。
余子 [相关解释]
1.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余子"。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 4.犹后代。 5.官名。 6.其馀的人。 7.谓劫馀之人。
余尊 [相关解释]
1.指直系亲属以外的长辈。 2.指国君以外的位高者。 3.遗留的崇高地位。
余息 [相关解释]
1.犹残喘;残生。 2.指正项利息以外的一种附加利息。
余款 [相关解释]
1.盈馀或剩馀的钱。 2.指条文中某条以外的其他条款。
余犯 [相关解释]
1.首犯﹑主犯以外的犯人。
余符 [相关解释]
1.指兵符﹑传符等重要符节以外的用于禁苑﹑交巡等的凭证。
余粮 [相关解释]
1.指吃和用以外馀下的粮食。
余赋 [相关解释]
1.正赋以外的附加税。
余邑 [相关解释]
1.指足供祭祀以外的其馀的封邑。
佚史 [相关解释]
1.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假皇帝 [相关解释]
1.暂时代理皇帝『平帝元始后,王莽以外戚执政。平帝死,莽自居摄,朝会祭祝"皆如天子制",称"假皇帝",臣民谓之"摄皇帝"。详见《汉书.王莽传上》。
偏军 [相关解释]
1.指主力以外的部分军队。
偏师 [相关解释]
全军中除主力部队以外的部分军队彼以偏师缀我,而全军趋金陵|偏师借重黄公略。
入流 [相关解释]
1.列入流品。 2.古代官制,官阶在九品以内者为流内,九品以外者为流外。官阶从九品以外登入九品以内者谓入流。 3.佛教语。梵文srota-?panna(须陀洹)的旧译。小乘四果的第一果。谓初入圣人之流。
公田 [相关解释]
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 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 4.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体所有的田地。
公路 [相关解释]
市区以外的可以通行各种车辆的宽阔平坦的道路。
六服 [相关解释]
1.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
六雄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韩﹑赵﹑魏﹑燕﹑齐﹑楚六国。 2.唐代以郑﹑陕﹑汴﹑绛﹑怀﹑魏六州﹐为形势重要之地﹐称为"六雄"。唐开元中﹐将境内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以外﹐以近畿为四辅﹐其余州县依其地理条件﹑户口多寡﹐分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各种等级。
兼官 [相关解释]
1.在本官职以外﹐又任他官。
兼营 [相关解释]
1.同时从事本业以外的经营。
兼课 [相关解释]
在本职以外兼任教课工作。
内动字 [相关解释]
1.即不及物动词。也称自动词或内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不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
内外 [相关解释]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 3.指朝廷和地方。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 5.自身和外物。 6.内心和外表。 7.指修身和行事。 8.指女子和男子。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冲脉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人身十二经脉以外的奇经八脉之一。《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王冰注"气街者,穴名也,在毛际两傍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也。"一说,自气街起上行,直到咽喉口唇。
凡殇 [相关解释]
1.宗子以外,凡嫡庶之殇皆谓之"凡殇"。
出诊 [相关解释]
1.医生到医院﹑诊所以外去治病。
分外 [相关解释]
①本分以外分外事|不务分外之赏。②副词。表示程度高久别重逢,分外高兴|月到中秋分外明。
列传(-zhuàn) [相关解释]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记载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班固撰《汉书》时,取消世家”一类而并入列传,为后世史官所沿袭。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外国·日本列传》等。
别房 [相关解释]
1.正房以外的房子。 2.指妾。
别次 [相关解释]
1.犹别第。正宅以外的住所。
别殿 [相关解释]
1.正殿以外的殿堂。
别称 [相关解释]
1.正式名称以外的别名。
别第 [相关解释]
1.正宅以外的宅邸。
制鄙 [相关解释]
1.治理国都以外行政区域的政务。
前台 [相关解释]
1.前面的台。 2.舞台的前部。演员演出的地方。引申为公开的场合﹐含贬义。 3.剧场中舞台以外部分的总称﹐包括观众席﹑票房等。
加派 [相关解释]
1.正项以外增收的赋税。 2.增派,多派。
原庙 [相关解释]
1.在正庙以外另立的宗庙。
反串 [相关解释]
戏曲演员临时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
反光镜 [相关解释]
1.专用来反射光线的镜,使光线平行或增加镜的一边的亮度,如电筒﹑车灯﹑聚光灯中的凹面镜。 2.反射观察者视野以外光线的平面镜或凸面镜。
古学 [相关解释]
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 2.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称古学。
司阃 [相关解释]
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向外 [相关解释]
1.朝外面。 2.以外;开外。
吴服 [相关解释]
1.泛指吴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 2.吴地的服装。
员外郎 [相关解释]
1.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四卫 [相关解释]
1.四方卫服之国。古代指王城以外四周拱卫的诸侯国。 2.四方之职。 3.四肢。
四方 [相关解释]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天下;各处。 3.指四方诸侯之国。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5.指四方之神。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
在家人 [相关解释]
1.泛指僧﹑尼﹑道士以外的世俗之人。对"出家人"而言。 2.指在家修行的人。
堂官 [相关解释]
1.明清对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的通称﹐因在各衙署大堂上办公而得名。"堂官"对"司官"而言﹐各部以外的独立机构的长官﹐如知县﹑知府等﹐亦可称"堂官"。 2.见"堂倌"。
塞外(sài-) [相关解释]
指长城以外的地方塞外朔风紧。
备取 [相关解释]
招考时在正式录取名额以外再录取若干名以备正取不到时递补(区别于‘正取’)~生。
外丧 [相关解释]
1.谓大门以外的丧事。
外乡 [相关解释]
1.本地或家乡以外的地方。
外书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佛经以外的书籍为外书。
外事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孔传"言外土诸侯奉王事,汝当布陈是法,司牧其众及此殷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一说谓在外朝听狱之事。参见清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亦指境外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 5.指外交事务。 6.指男色之事。
外僚 [相关解释]
1.在京师以外任职的官吏。
外典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佛书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2.指与某种著作相关的另一种著作。 3.谓在外掌管(军政事务)。
外务 [相关解释]
1.身外的事务;正业以外的事务。 2.指与外国交涉的事务。清末有外务部,职权同后来的外交部。
外动字 [相关解释]
1.即及物动词。也叫他动词或外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
外区 [相关解释]
1.谓本地以外的区域;外域。
外史 [相关解释]
①指正史以外非官修的稗史、野史《天禄阁外史》。②指某些旧小说《儒林外史》。③旧时某些文人的别号白云外史(即清代恽格)。
外国 [相关解释]
1.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2.犹外地,外乡。
外在 [相关解释]
1.事物本身以外的。与"内在"相对。
外地 [相关解释]
1.指京城以外的地方。 2.犹外乡。
外域 [相关解释]
1.本国以外的地区或国家。
外境 [相关解释]
1.国境以外的地区。 2.指外界事物。
外妇 [相关解释]
1.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
外学 [相关解释]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2.东汉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外室 [相关解释]
1.犹外宅。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
外家 [相关解释]
1.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 2.指外戚。 3.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4.指男子于正妻之外在别处所置之妾。 5.谓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 6.指外家拳。
外州 [相关解释]
1.京都以外各州的统称。
外府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国内财货的出纳。 2.外库。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 3.外廷所设府署机关。 4.京都以外的州郡。 5.外地。
外教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儒﹑道九流为外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