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0 查到相关会试的内容。
带有会试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考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
乡会 [相关解释]
1.旧时在京同乡官吏及文人的集会。 2.乡试与会试的并称。
乡会试 [相关解释]
1.乡试与会试。
乡试 [相关解释]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一级,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由本省秀才与监生参加,考中者称举人,可参加会试;会试落第,也可依科选官。
京报连登黄甲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录取喜报上的套语。意谓会试﹑殿试连捷的喜报就要送到。因殿试榜文写在黄纸上,故称黄甲。
京解之才 [相关解释]
1.谓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京,指到京城参加礼部会试和殿试,中者称进士。解,指到省城(包括京城)参加乡试,中者称举人,即取得被解送至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会元 [相关解释]
明清两代称会试考取第一名的人。
会试 [相关解释]
明清两代各省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
会闱 [相关解释]
1.指会试。
会魁 [相关解释]
1.即五经魁。明清科举制度,考生于五经试题里各认考一经,录取时,取各经之第一名合为前五名,称五经魁(因分房关系,实际不止五名)。会试中之五经魁亦称"会魁",乡试则称"乡魁"。
免解举人 [相关解释]
1.即免解进士。唐宋时,进士即是举人,与明清时乡试榜称举人,会试榜称进士者不同。
入贡 [相关解释]
1.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 2.谓贡士入京参加会试。贡士,指乡贡考试合格者。
公车上书 [相关解释]
1.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内帘 [相关解释]
1.科举制度乡试和会试时,为防舞弊,试官在帘内阅卷,阅毕才允许撤帘回家,故称试官为"内帘"。
南榜 [相关解释]
1.指明朝留都南京会试所张贴的榜。
取解 [相关解释]
1.指唐宋科举制,选送士子应进士第。唐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 2.指明清举人赴京会试。
同年 [相关解释]
1.年龄相同。 2.同一年。 3."同年而语"的略语。 4.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同年"。 5.古安南苗民互称。参见"同年嫂"。 6.浙江江山一带称船家为"同年"。因船家多桐严(桐庐﹑严州)人,桐严与同年,音近而讹。参见"同年妹"﹑"同年嫂"。
同考 [相关解释]
1.指同考官。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总裁阅卷的官员。因分房阅卷,故又称房官。清制,乡试自乾隆后从本省科甲出身的州县官中选任,会试由各部选送科甲出身﹑资望素著者,由皇帝简派,干嘉以后,例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及进士出身之实缺京曹官。
唐伯虎 [相关解释]
1.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学画于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墨册 [相关解释]
1.明清时主考从乡试﹑会试中式的试卷中选择刊印的文章。供准备应考的人阅读钻研。
墨卷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朱卷。 2.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清代刻录程文,试官往往按题自作一篇,亦称程文,因而把刻录的取中试卷改称墨卷。
墨程 [相关解释]
1.程文墨卷。清代称乡会试时主考和房考官拟作的为应试人取法的八股文为程文,称取中士子的文章为墨卷。
外帘 [相关解释]
1.指科举乡试﹑会试时担任弥封收掌﹑监试提调等职的试官。
外帘官 [相关解释]
1.指科举乡试﹑会试时在考场担任提调监试等事务的官员。
头场 [相关解释]
1.指乡试或会试的第一场考试。也称首场﹑初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各分三场﹐中选的关键在第一场。
头彩 [相关解释]
1.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获胜者的最高奖。 2.指头奖彩票。 3.指科举考试乡试会试第一名。
宗子试 [相关解释]
1.为皇族子弟特设的科举考试。始于宋仁宗时。清代宗室则统一参加乡试﹑会试,惟只考一日,别为一榜,中额亦有一定。
帘官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
府解 [相关解释]
1.唐代府州贡举士子会试于京师称为府解。
廷策 [相关解释]
1.谓会试中式者,天子亲自策问于朝廷。
廷试 [相关解释]
1.科举制度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通常称殿试。
总裁 [相关解释]
①汇总裁决总裁其事。②职官名。元、明、清国史馆监修官,又明、清中央编纂机构主管官员及明、清会试主考官都称总裁。③某些政党的首领,如日本自民党总裁。④某些企业机构的主管人银行总裁|公司总裁。
掇石 [相关解释]
1.举巨石。清代武举乡会试的科目之一。
明通榜 [相关解释]
1.清雍正﹑乾隆年间,在会试落卷内选文理明通的举人于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
本房 [相关解释]
1.犹本支。房,指僧﹑道等的宗支。 2.科举时代乡﹑会试考官分房批阅考卷,故称考官所在的那一房为本房。 3.用作房考官的自称。 4.这座房子。
朱卷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制度,乡﹑会试卷考生用墨笔书写叫墨卷;然后由专门誊录的人用朱笔誊写,不书姓名,只编号码,使阅卷者不能辨认笔迹,叫做朱卷。发榜后朱卷发还考生,中式者往往刻以送人。 2.特指中式朱卷文章。
正榜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会试或乡试公布正式录取名单的榜示。与"副榜"相对。
武会试 [相关解释]
1.明清时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武科考试。
武殿试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
武科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专为考试盐武官而设的科目。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省试 [相关解释]
1.唐宋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2.元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
知贡举 [相关解释]
1.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于一二品大臣中简派,满汉各一,仅管考场事务,不负阅卷取士之责。
磨勘 [相关解释]
1.唐宋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唐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宋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 2.科举时代对乡﹑会试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复核,称"磨勘"。 3.查核。 4.反复琢磨;钻研。
礼闱 [相关解释]
1.汉代尚书省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 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秋贡 [相关解释]
1.秋季进贡。 2.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盐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经童 [相关解释]
1.金有经童科,其制,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见《金史.选举志一》。
经魁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考试分五经取士,每科乡试及会试的前五名即分别于五经中各取其第一名,称为经魁。
联魁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在乡试﹑会试中接连考取第一名。
获隽 [相关解释]
1.会试得中。亦泛指科举考试得中。
获隽公车 [相关解释]
1.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
誊録生 [相关解释]
1.誊录所属下的誊录人员。清制﹐在会试下第的举人及顺天乡试正榜外选录能书者充任。
计偕 [相关解释]
1.《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试墨 [相关解释]
1.犹试笔。 2.检验墨的质量。 3.宋代以来﹐参加科举考试中者的文章的汇编﹐称之为试墨。参见"试墨帖"。 4.明清科举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亦借指八股文。
试贡 [相关解释]
1.科举时期州县选送贡士进京参加会试。
试録 [相关解释]
1.明清时﹐将乡试﹑会试中试的举子姓名籍贯名次及其文章汇集刊刻成册﹐名曰试录。
连捷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连续中式。一般指乡试考中举人后,接着会试又考中进士。
选政 [相关解释]
1.指铨选职官﹑提拔人才之事。 2.指编选乡试﹑会试中式试卷之事。 3.指编选文章的工作。
遗卷 [相关解释]
1.谓明清乡试﹑会试,房考官先阅卷,遗漏而未及时批荐给主考或总裁的试卷。 2.指未中式者馀留的试卷。
闱墨 [相关解释]
1.科举制度,自明以来,乡试﹑会试后,主考挑选试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编刻成书,明称"小録"。清称"闱墨"。
魁荐 [相关解释]
1.科举制乡试或会试中以第一名被录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