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佛寺的内容。
带有佛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条椽下
[相关解释]
1.佛寺禅堂中每人坐禅地位广三尺许,与三条屋椽的宽度大致相等,因以"三条椽下"指称禅床。禅家亦用为话头,有切近处之意。
1.佛寺禅堂中每人坐禅地位广三尺许,与三条屋椽的宽度大致相等,因以"三条椽下"指称禅床。禅家亦用为话头,有切近处之意。
三纲
[相关解释]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上刹
[相关解释]
1.敬称佛寺。
1.敬称佛寺。
上方
[相关解释]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1.前面。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 3.天上;上界。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5.上邦,大国。 6.上级。 7.同"尚方"『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 8.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 9.上方剑的简称。
主僧
[相关解释]
1.佛寺的住持。
1.佛寺的住持。
五台山
[相关解释]
在山西省东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百余千米。因五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主峰北台顶(3058米),在五台县东北。山中多佛寺,有佛光寺、南禅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南山寺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山西省东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百余千米。因五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主峰北台顶(3058米),在五台县东北。山中多佛寺,有佛光寺、南禅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南山寺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山
[相关解释]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 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 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
什刹海
[相关解释]
1.也写作"十刹海"。 2.在北京市西城区。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1.也写作"十刹海"。 2.在北京市西城区。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仁祠
[相关解释]
1.佛教的祭祀。 2.佛寺的别称。
1.佛教的祭祀。 2.佛寺的别称。
仙陀
[相关解释]
1.佛寺的别称。
1.佛寺的别称。
伽蓝
[相关解释]
1.梵语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园◇因称佛寺为伽蓝。 2.伽蓝神的省称。
1.梵语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园◇因称佛寺为伽蓝。 2.伽蓝神的省称。
佛伞
[相关解释]
1.佛家所用仪仗之一。佛寺举行重大典礼时,常用伞盖张于佛像之上,谓之"佛伞"。
1.佛家所用仪仗之一。佛寺举行重大典礼时,常用伞盖张于佛像之上,谓之"佛伞"。
佛刹
[相关解释]
1.佛土。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 2.佛寺。
1.佛土。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 2.佛寺。
佛图
[相关解释]
1.佛塔。 2.佛寺。
1.佛塔。 2.佛寺。
佛图户
[相关解释]
1.北魏时受佛寺奴役的民户。又名"寺户"。
1.北魏时受佛寺奴役的民户。又名"寺户"。
佛土
[相关解释]
1.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有净土﹑秽土﹑性土﹑报土等。 2.特指净土。 3.指佛寺。
1.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有净土﹑秽土﹑性土﹑报土等。 2.特指净土。 3.指佛寺。
佛宇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佛寺
[相关解释]
佛教的庙宇。
佛教的庙宇。
佛幡
[相关解释]
1.佛寺所用的幡盖。
1.佛寺所用的幡盖。
佛庐
[相关解释]
1.指佛寺。
1.指佛寺。
佛庙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佛扃
[相关解释]
1.佛寺的门户。借指佛寺。
1.佛寺的门户。借指佛寺。
佛曲
[相关解释]
1.古代佛寺讲经前后所吟唱的乐曲,咒,偈﹑吟﹑赞杂用,用以宣传佛经的教义。其后演变为讲唱文学,变文旧亦混称为佛曲。
1.古代佛寺讲经前后所吟唱的乐曲,咒,偈﹑吟﹑赞杂用,用以宣传佛经的教义。其后演变为讲唱文学,变文旧亦混称为佛曲。
佛窟
[相关解释]
1.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龙门﹑云岗等。
1.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龙门﹑云岗等。
佛粥
[相关解释]
1.即腊八粥。佛寺于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的用以供佛的粥。
1.即腊八粥。佛寺于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的用以供佛的粥。
佛阁
[相关解释]
1.佛寺的楼阁。
1.佛寺的楼阁。
佛院
[相关解释]
1.佛寺的庭院。
1.佛寺的庭院。
像阁
[相关解释]
1.指佛寺。
1.指佛寺。
僧刹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僧居
[相关解释]
1.僧舍;佛寺。
1.僧舍;佛寺。
僧庵
[相关解释]
1.佛寺;佛庵。
1.佛寺;佛庵。
僧磬
[相关解释]
1.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或钵形铜乐器。亦指击磬声。
1.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或钵形铜乐器。亦指击磬声。
利刹
[相关解释]
1.吉祥的佛寺。
1.吉祥的佛寺。
刹寺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前堂
[相关解释]
1.前面的正房。 2.佛寺中僧堂东面中央﹐有安置圣僧之龛﹐其前面称前堂﹐后面称后堂。
1.前面的正房。 2.佛寺中僧堂东面中央﹐有安置圣僧之龛﹐其前面称前堂﹐后面称后堂。
卧佛寺
[相关解释]
1.寺院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先后更名昭孝﹑洪庆﹑寿安﹑永安等。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元代铜卧佛﹐俗称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北京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1.寺院名。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北部的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先后更名昭孝﹑洪庆﹑寿安﹑永安等。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殿内有元代铜卧佛﹐俗称卧佛寺。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北京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卧佛寺》﹑清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堂司
[相关解释]
1.明清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 2.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1.明清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 2.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太原市
[相关解释]
山西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汾河沿岸,同蒲、石太、太焦、太古岚等铁路在此相交。古名晋阳、并州。地处太原盆地中心。1927年设市。人口2135万(1995年)。附近富煤、铁等资源,有著名的太原钢铁厂。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名胜古迹有晋祠、大佛寺、纯阳宫、豫让桥、天龙山石窟等。高等学校有山西大学等。
山西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汾河沿岸,同蒲、石太、太焦、太古岚等铁路在此相交。古名晋阳、并州。地处太原盆地中心。1927年设市。人口2135万(1995年)。附近富煤、铁等资源,有著名的太原钢铁厂。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名胜古迹有晋祠、大佛寺、纯阳宫、豫让桥、天龙山石窟等。高等学校有山西大学等。
孤刹
[相关解释]
1.孤立的佛寺。
1.孤立的佛寺。
宝台
[相关解释]
1.对佛寺﹑佛塔的美称。
1.对佛寺﹑佛塔的美称。
寺主
[相关解释]
1.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东汉时立白马寺,有知事之名,东晋以后始称寺主。 2.宋政和三年,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为名。
1.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东汉时立白马寺,有知事之名,东晋以后始称寺主。 2.宋政和三年,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为名。
寺庙
[相关解释]
1.佛寺的通称。 2.指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
1.佛寺的通称。 2.指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
寺户
[相关解释]
1.即佛图户。北魏时为佛寺服役的民户。
1.即佛图户。北魏时为佛寺服役的民户。
寺观
[相关解释]
1.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
1.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
寺院
[相关解释]
1.佛寺的总称。 2.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神学院等。
1.佛寺的总称。 2.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神学院等。
展子虔
[相关解释]
隋代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长安、洛阳、江都等地作佛寺壁画。擅画人物、车马。写江山远近,具咫尺千里之势。有《游春图》存世,为今存最古卷轴画,一说系唐人摹本。
隋代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长安、洛阳、江都等地作佛寺壁画。擅画人物、车马。写江山远近,具咫尺千里之势。有《游春图》存世,为今存最古卷轴画,一说系唐人摹本。
幢幡
[相关解释]
1.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 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1.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 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库司
[相关解释]
1.佛寺中包括都寺﹑监寺﹑副寺在内的管事部门。 2.指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僧人。
1.佛寺中包括都寺﹑监寺﹑副寺在内的管事部门。 2.指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僧人。
张掖市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兰新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8年始设市。人口4492万(1995年)。为河西走廊粮、棉和青海省部分畜产品集散中心,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有大佛寺、木塔、钟鼓楼、黑水国汉墓群等名胜古迹。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兰新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8年始设市。人口4492万(1995年)。为河西走廊粮、棉和青海省部分畜产品集散中心,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有大佛寺、木塔、钟鼓楼、黑水国汉墓群等名胜古迹。
护法金刚
[相关解释]
1.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1.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方广
[相关解释]
1.面积;范围。 2.佛教语。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 3.指佛寺。
1.面积;范围。 2.佛教语。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 3.指佛寺。
晨钟暮鼓
[相关解释]
1.语本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佛寺中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后因以"晨钟暮鼓"谓时日推移。 2.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1.语本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佛寺中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后因以"晨钟暮鼓"谓时日推移。 2.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月宇
[相关解释]
1.月光。 2.寺宇﹐佛寺。
1.月光。 2.寺宇﹐佛寺。
杨之
[相关解释]
北朝散文家。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人。曾任期城郡太守。所作《洛阳伽蓝记》,记述佛寺的兴废经过,兼及当时的社会风俗,批评了王公贵族的奢侈糜费。文辞华丽,条理清晰,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北朝散文家。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人。曾任期城郡太守。所作《洛阳伽蓝记》,记述佛寺的兴废经过,兼及当时的社会风俗,批评了王公贵族的奢侈糜费。文辞华丽,条理清晰,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枳园
[相关解释]
1.佛寺名。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
1.佛寺名。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
柰园
[相关解释]
1.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庵罗树园。"奈,同"柰"◇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劐诗"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跖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 2.亦作"?园"。种植柰树之园。
1.亦作"柰苑"。《维摩诘经·佛国品》"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奈氏树园,一本作"庵罗树园。"奈,同"柰"◇因用以称佛寺。唐王勃《八仙径》劐诗"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唐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抚视遗孤,将守《柏舟》之誓;志其剃落,永从柰苑之游。"《说郛》卷七五引宋王子韶《鸡跖集》"昔西域国有柰树生果,果生有一女子,王收为妃,女乃以苑地施佛为伽蓝,故曰柰苑。"一说。因洛阳白马寺有柰林而得名。参见"柰林"。 2.亦作"?园"。种植柰树之园。
栖止
[相关解释]
寄居;停留栖止佛寺|几只麻雀栖止在树梢上。
寄居;停留栖止佛寺|几只麻雀栖止在树梢上。
檀林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旃檀之林。佛寺的尊称。
1.佛教语。旃檀之林。佛寺的尊称。
洛阳伽蓝记
[相关解释]
历史地理著作。北魏杨之作。五卷。记洛阳佛寺园林兴废沿革,涉及大量历史事实,包括北魏政治兴衰及文人轶闻。文笔清丽秀逸,以散文为主,杂以骈俪。
历史地理著作。北魏杨之作。五卷。记洛阳佛寺园林兴废沿革,涉及大量历史事实,包括北魏政治兴衰及文人轶闻。文笔清丽秀逸,以散文为主,杂以骈俪。
浄住舍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浄宇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浴佛会
[相关解释]
1.佛寺在农历十二月八日举行的宗教活动。
1.佛寺在农历十二月八日举行的宗教活动。
浴佛节
[相关解释]
中国佛教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有九条龙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族地区以夏历四月初八日为佛诞日,这一天,佛寺举行诵经,并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释迦太子的诞生像。
中国佛教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有九条龙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族地区以夏历四月初八日为佛诞日,这一天,佛寺举行诵经,并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释迦太子的诞生像。
清凉居
[相关解释]
1.指佛寺。
1.指佛寺。
灵刹
[相关解释]
1.即佛寺。
1.即佛寺。
灵基
[相关解释]
1.王业。 2.舍利佛塔。 3.指佛寺。
1.王业。 2.舍利佛塔。 3.指佛寺。
灵室
[相关解释]
1.即灵兰室。古藏书的秘府。 2.仙灵居住的洞室。 3.指佛寺道院。
1.即灵兰室。古藏书的秘府。 2.仙灵居住的洞室。 3.指佛寺道院。
灵栖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灵龛
[相关解释]
1.指佛寺。 2.存放佛家弟子舍利子或骨灰的小盒。 3.古驿站名。
1.指佛寺。 2.存放佛家弟子舍利子或骨灰的小盒。 3.古驿站名。
玉刹
[相关解释]
1.佛塔或佛寺的美称。
1.佛塔或佛寺的美称。
玉华宫
[相关解释]
1.宫殿名。在陕西宜君之凤凰谷,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永徽二年废为佛寺。玄奘法师曾于此译经。见宋王溥《唐会要·玉华宫》。 2.指仙境。
1.宫殿名。在陕西宜君之凤凰谷,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永徽二年废为佛寺。玄奘法师曾于此译经。见宋王溥《唐会要·玉华宫》。 2.指仙境。
玉磬
[相关解释]
1.古代石制乐器名。 2.佛寺中召集僧众所用的法器的美称。 3.古琴名。见宋苏轼《十二琴铭》。 4.山茶的一种。
1.古代石制乐器名。 2.佛寺中召集僧众所用的法器的美称。 3.古琴名。见宋苏轼《十二琴铭》。 4.山茶的一种。
王灵官
[相关解释]
1.道教奉祀的神。又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林灵素弟子萨守坚传符法。明宣德(1426-1435)中封为"隆恩真君",岁时遣官致祭。道观内多塑王灵官像,如佛寺之塑伽蓝,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1.道教奉祀的神。又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林灵素弟子萨守坚传符法。明宣德(1426-1435)中封为"隆恩真君",岁时遣官致祭。道观内多塑王灵官像,如佛寺之塑伽蓝,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王舍城
[相关解释]
1.地名。即古印度曷罗阇姞利呬城。传说其西南佛陀迦雅为释迦牟尼成道之地。 2.常借指佛国﹑佛寺。
1.地名。即古印度曷罗阇姞利呬城。传说其西南佛陀迦雅为释迦牟尼成道之地。 2.常借指佛国﹑佛寺。
珠宫
[相关解释]
1.龙宫。 2.指道院或佛寺。
1.龙宫。 2.指道院或佛寺。
珠林
[相关解释]
1.林木的美称。 2.指佛寺。 3.比喻著述丰富。 4.指士林。
1.林木的美称。 2.指佛寺。 3.比喻著述丰富。 4.指士林。
监寺
[相关解释]
1.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 2.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
1.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 2.指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
相蓝
[相关解释]
1.宋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大相国寺的省称。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即僧院,后因以称佛寺。
1.宋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大相国寺的省称。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即僧院,后因以称佛寺。
知客
[相关解释]
1.佛寺中专管接待宾客的僧人。又称典客﹑典宾。 2.旧时办理婚丧喜庆等事专管接待宾客的人。又称知宾。 3.旧时宫中女官名。
1.佛寺中专管接待宾客的僧人。又称典客﹑典宾。 2.旧时办理婚丧喜庆等事专管接待宾客的人。又称知宾。 3.旧时宫中女官名。
破山寺
[相关解释]
1.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唐常建有《破山寺后禅院》诗。
1.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唐常建有《破山寺后禅院》诗。
祇树
[相关解释]
1.指祇园。祇陀太子所置之园林◇借称佛寺。
1.指祇园。祇陀太子所置之园林◇借称佛寺。
祇陀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文jeta的音译。意译胜。相传为舍卫国波斯匿王太子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正梵音云'誓多'。此译为胜。波斯匿王所治城也。太子亦名胜。"后人用以泛指佛寺。
1.佛教语。梵文jeta的音译。意译胜。相传为舍卫国波斯匿王太子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正梵音云'誓多'。此译为胜。波斯匿王所治城也。太子亦名胜。"后人用以泛指佛寺。
祖寺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
1.佛教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
神庙
[相关解释]
1.帝王的宗庙。 2.犹佛寺。 3.称宋神宗赵顼。 4.称明神宗朱翊钧。
1.帝王的宗庙。 2.犹佛寺。 3.称宋神宗赵顼。 4.称明神宗朱翊钧。
禅刹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禅宇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禅寺
[相关解释]
1.佛寺。
1.佛寺。
禅庵
[相关解释]
1.禅房;佛寺。
1.禅房;佛寺。
禅扃
[相关解释]
1.佛寺之门。 2.指禅房。
1.佛寺之门。 2.指禅房。
禅扉
[相关解释]
1.禅房。 2.指佛寺之门。
1.禅房。 2.指佛寺之门。
福宇
[相关解释]
1.佛寺庙宇。
1.佛寺庙宇。
福界
[相关解释]
1.指佛寺。
1.指佛寺。
精庐
[相关解释]
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 2.佛寺;僧舍。
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 2.佛寺;僧舍。
精蓝
[相关解释]
1.佛寺;僧舍。精,精舍;蓝,阿兰若。
1.佛寺;僧舍。精,精舍;蓝,阿兰若。
练若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即阿兰若。梵语?ranya的音译。意为寂静处。原指僧侣修行处,后指佛寺。
1.佛教语。即阿兰若。梵语?ranya的音译。意为寂静处。原指僧侣修行处,后指佛寺。
经院
[相关解释]
1.佛寺中庋藏﹑讲论佛经之处。 2.指基督教教会学院。
1.佛寺中庋藏﹑讲论佛经之处。 2.指基督教教会学院。
维那
[相关解释]
1.[梵语karma-dāna]音译"羯磨陀那",意译"授事"。佛寺中一种僧职。管理僧众事务,位次于上座﹑寺主。
1.[梵语karma-dāna]音译"羯磨陀那",意译"授事"。佛寺中一种僧职。管理僧众事务,位次于上座﹑寺主。
罗汉
[相关解释]
全称阿罗汉”。①释迦牟尼的十大名号”之一。②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即达到了杀贼(断除贪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人供养)、不生(永远涅b162#不再生死轮回)的修行顶端。③泛指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传说阿罗汉者必须是和尚。佛寺一般均供罗汉塑像,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全称阿罗汉”。①释迦牟尼的十大名号”之一。②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即达到了杀贼(断除贪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人供养)、不生(永远涅b162#不再生死轮回)的修行顶端。③泛指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传说阿罗汉者必须是和尚。佛寺一般均供罗汉塑像,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耆英会
[相关解释]
1.宋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郑奂图于妙觉佛寺。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沈自晋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1.宋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郑奂图于妙觉佛寺。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沈自晋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花界
[相关解释]
1.指佛寺。 2.旧指妓女界。
1.指佛寺。 2.旧指妓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