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作品的内容。
带有作品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体 [相关解释]
1.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 2.一部分。 3.指整个身体。 4.犹言一只。 5.一样;一同;一律。 6.谓文学作品的一种体式或风格。 7.指全体。
一千八百担 [相关解释]
短篇小说。吴组缃作。1939年发表。宋氏义庄的管事宋柏堂在颗粒无收的荒年,榨取了佃户一千八百担稻谷。宋氏族人为分掉这些谷子争得不可开交。这时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前来抢粮,宋氏族人乱作一团。作品通过活泼流畅的对话,刻画了地主豪绅的丑态。
一月的哀思 [相关解释]
诗歌。李瑛作。1977年发表。作品抒写周恩来光辉的一生,表达了全国人民在周恩来逝世后的悲痛和怀念,以及对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无比欢欣。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细节和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式,表达昂扬奋发的激情。
一种云 [相关解释]
散文诗。瞿秋白作。1931年发表。描写天空被乌云遮盖,日月无光,当彩虹出现时,雷电打开了层层乌云,太阳重新照耀大地。作品以象征手法,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阶级统治的罪恶,歌颂中国人民的斗争,并展现中国的灿烂前景。
七月诗派 [相关解释]
文学流派。形成于抗日战争初期。其成员多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发表诗作,故名。作品多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现实生活,诗体自由奔放,充满激情,在当时曾产生较大影响。
七根火柴 [相关解释]
短篇小说。王愿坚作。1958年发表。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
三部曲 [相关解释]
1.源出古希腊,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如埃斯库罗斯的《奥列斯特》◇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的文学作品。如茅盾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亦借指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下里巴人 [相关解释]
1.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2.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东山 [相关解释]
《诗·豳风》篇名。相传是周公东征归来后周人的作品,写久戍在外的士兵在归途中和到家后的感想,其中既有胜利返回的喜悦,也有家园荒芜的感叹。
中岛健藏(1903-1979) [相关解释]
日本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翻译和文学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与重建日本文艺家协会、日本笔会等团体。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会长。主要作品有《现代文艺论》、《现代作家论》等。
为奴隶的母亲(为wèi) [相关解释]
短篇小说。柔石作。1930年发表。春宝娘被贫病交迫的丈夫典给邻村地主为妻。三年中,她承受了离子的痛苦,屈辱地生活着。当她为地主生下儿子后,又被赶回从前的夫家,再一次忍受离子的痛苦。作品控诉了旧社会典妻”制度的残酷和野蛮。
主人公 [相关解释]
1.对主人(与"客人"相对)的尊称。 2.主人。 3.文艺作品中的主角,即作品中作者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
主人翁 [相关解释]
1.对主人的尊称。 2.主人。 3.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主旋律 [相关解释]
1.指音乐演奏中一个声部的主要曲调。 2.引申为一般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
主线 [相关解释]
1.图画中描写物体必要的基本线,称为"主线";其用作补助或描写小部分的线,称为副线。主线可以单独表现某种物体,而副线不能独立。 2.指文艺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脉络。
主角 [相关解释]
1.亦作"主脚"。 2.指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戏剧﹑电影等艺术表演中的主要角色及主要演员。 3.主要当事人。
主题 [相关解释]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一部作品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有多个主题。
乐府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曲 [相关解释]
1.音乐作品。统称演奏和歌唱之歌曲。
习作 [相关解释]
1.文章﹑绘画等类的练习作品。
乡土文学 [相关解释]
1.以反映某一地区生活为主要内容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
乱道 [相关解释]
1.妄言;胡说。 2.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 3.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和理论。
亚卡第亚的牧人 [相关解释]
油画。法国普桑作于1638-1639年。亚卡第亚是希腊传说中的幸福之地。画面表现三个身着古典装束的牧人正在辨认一座墓碑上的铭文我曾住在亚卡第亚。”而另一个身穿古典服装的妇女则沉静地站在一旁。作品构图平稳,富有悲剧性的金色色调,柔和而灿烂。
交响曲 [相关解释]
特指由交响乐队演奏、由多个乐章组成的大型音乐作品。自18世纪中、末叶经海顿、莫扎特等人确立后,一直被认为是音乐体裁中最难以驾驭但又最富于思想哲理、最富表现力的形式。
京本通俗小说 [相关解释]
话本小说选集。编者不详。收录七篇作品,即《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然有学者以为此书系抄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窜易词句,改题篇目,乃缪荃孙伪造。
人物 [相关解释]
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文艺作品大多通过人物和人物的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
人籁 [相关解释]
1.人吹箫所发出的音响。籁,古代管乐器。一说即排箫。 2.泛指人发出的声音。 3.指人力精工制作的作品。
今古奇观 [相关解释]
一名《喻世明言二刻》。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选集。题姑苏抱瓮老人辑”。其姓名不可考。四十篇。均选自三言二拍”中明人的作品,选录较精,并在文字上略有修改。自崇祯年间成书以来广为流传,影响较大。
价值 [相关解释]
①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即使对人们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价值。②积极作用这些资料很有参考~ㄧ粗制滥造的作品毫无~。
伏尔加河纤夫 [相关解释]
油画。俄国列宾作于1870-1873年。描绘一队衣着破烂、疲惫不堪的纤夫拉着货船,以沉重的步子,缓缓地行进在伏尔加河畔的沙滩上。画中人物形象各异,气质、性格和生活阅历迥然不同,画家以写实手法赋予他们生命的活力,从而使作品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众作 [相关解释]
1.诸作品;诸作家。
传奇 [相关解释]
①唐代短篇小说的称谓,如《柳毅传》。②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明中叶到清中叶最为盛行。今知明清两代传奇作者有七百余人,作品约二千六百种,现存《牡丹亭》、《鸣凤记》、《长生殿》、《桃花扇》等六百余种。③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传奇式。
伪体 [相关解释]
1.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 2.指专事摹拟而无真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伪作 [相关解释]
1.假造。 2.指托名假造的作品。
伪撰 [相关解释]
1.伪造杜撰。 2.指伪造的作品。
低调照片 [相关解释]
色调浓重的照片。画面大部分是深暗色调,给人以沉稳、刚毅等感觉;但并不排斥采用少量的亮色调,画龙点睛的一抹亮色能使作品陡然生辉。拍摄时常用侧面光或逆光,适合表现以黑色为基调的题材。
佐藤春夫(1892-1964) [相关解释]
日本诗人、小说家。庆应义塾(今庆应大学)肄业◇为日本艺术院会员。作有短篇小说《田园的忧郁》,中篇小说《都市的忧郁》以及《殉情诗集》等。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 [相关解释]
1.指文学艺术创作的成品。
俞平伯(1900-1990) [相关解释]
作家,学者。浙江德清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上海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曾参加新文学运动,加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参与创办中国最早的诗歌刊物《诗》。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对古典文学研究尤深,编选、校点、注释多种古典文学作品。其《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另著有诗集《冬夜》、散文集《杂拌儿》以及《论诗词曲杂著》等。
信达雅 [相关解释]
1.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语出严复《译例言》。
倪焕之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叶圣陶作。1928年发表。倪焕之中学毕业后,追求所谓的理想教育”和理想家庭”,可都未成功,不免感到失望。五四运动发生后,他在革命者帮助下到上海教书,并参加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陷于悲观之中,常借酒浇愁,不久病亡。作品反映了五四前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倾向性 [相关解释]
人们的阶级观点和政治思想在言行上的具体体现。文艺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艺术家的政治思想和审美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并反映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评价。
假托 [相关解释]
①推托他~家里有事,站起来先走了。②假冒他~经理的名义签订合同。③凭借寓言是~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
假洋鬼子 [相关解释]
1.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钱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阿q革命◇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
催生 [相关解释]
1.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促使胎儿从速产出。也以喻催促作品问世。 2."催生礼"的简称。
儿童文学 [相关解释]
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智力和兴趣等特点。
全篇 [相关解释]
1.指整篇作品。
六十年的变迁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李六如作。三卷。1957、1961、1982年出版。作品以季交恕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刻画了孙中山、黎元洪、廖仲恺、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陈延年等历史人物形象,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文学的精彩描述,展现了中国革命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
兴寄 [相关解释]
1.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写境 [相关解释]
1.指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
冰心 [相关解释]
①纯洁明净之心一片冰心在玉壶。②冰心(1900-)。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女。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23年留学美国,陆续写作散文《寄小读者》。1926年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胜利后去日本,曾在东京大学执教。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著作丰富,尤以散文著称。著有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桔灯》、《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有《冰心文集》。
冲突 [相关解释]
①有矛盾;争斗;争执两人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冲突|双方终于发生了军事冲突。②两种或几种动机同时存在又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向往向往型,即两种动机都想实现却只能实现一种;(2)回避回避型,即两种事物都想拒绝而又必须选择一样;(3)向往回避型,即对一种目标既想争取又想回避。③指文艺作品中人和人,人和环境,或人物内心的矛盾及其激化。是构成情节的基础和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戏剧作品特别重视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几社 [相关解释]
1.明末的文社组织。名为"几社"者,盖取知几其神之义。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何刚等人。其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影响,作品则对政治的混浊﹑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陈子龙等数人曾致力抗清。
凡·爱克兄弟 [相关解释]
胡伯特·凡·爱克(hubertvaneyck,1395前-1426)和扬·凡·爱克(janvan〆yck,1395前-1441)。两人均为尼德兰画家∠作完成的《根特祭坛画》,对人物和风景的真实描写,体现了尼德兰派人文主义思想,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史上第一件重要作品。扬·凡·爱克的另一件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刻画细致,对后来风俗画的发展有影响。
出世作 [相关解释]
1.即处女作。一生中最早问世的作品。
出品 [相关解释]
1.犹言作品。 2.生产出来的物品;产品。 3.制造出产品。
出笼 [相关解释]
①馒头等食品蒸熟后从蒸笼内取出。②比喻货物大量抛售。③比喻抛出有害的作品。
击碎唾壶 [相关解释]
1.《晋书.王敦传》"﹝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原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极度赞赏﹐后亦用以形容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情。
刘伶 [相关解释]
西晋沛国(今安徽淮北一带)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建威参军。爱好老庄哲学,作品以《酒德颂》最有名。
刘半农(1891-1934) [相关解释]
诗人,语言学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以及《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
刘海粟(1896-1994) [相关解释]
画家,美术教育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1912年创办中国第一所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1928年和1933年两度赴欧洲考察。建国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作品有画集《黄山》、《海粟国画》,论著《黄山谈艺录》、《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
刻纸 [相关解释]
1.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用剪刀剪制花样,称为"剪纸";用刻刀刻制,则称为"刻纸"。 2.指剪刻成的作品。
前辙 [相关解释]
1.以前车轮压出的痕迹。喻以前的错误或教训。 2.喻指前人的作品。
剩墨 [相关解释]
1.比喻零星散见的作品。
剪辑 [相关解释]
①影片、电视片的一道制作工序,按照剧本结构和创作构思的要求,把拍摄好的许多镜头和声带,经过选择、剪裁、整理,编排成结构完整的影片或电视片。②经过选择、剪裁,重新编排,也指这样编排的作品~照片ㄧ新闻图片 ~ㄧ话剧录音~。
动感 [相关解释]
指绘画、雕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等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塑像极富~。
劲切 [相关解释]
1.刚强峻急。 2.指文学作品风格刚劲切实。
匠画 [相关解释]
1.工匠用界尺作的图画◇指缺乏艺术特色的作品。
南亭亭长 [相关解释]
1.清末李宝嘉的别号。着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庚子国变弹词》等作品。对清廷官吏的昏庸腐败﹑贪污纳贿等有所暴露。
南音三籁 [相关解释]
散曲戏曲选集。明代凌fdeb3醣唷K木恚其中散曲、戏曲各二卷。选收元、明两代的南曲作品,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等,故名。
压倒元白 [相关解释]
1.唐宝历间,杨嗣复在新昌里第宅宴客,元稹﹑白居易都在座,赋诗时,刑部侍郎杨汝士的诗最后写成,也最好。元白看后为之失色。当日汝士大醉,回家对子弟说"我今日压倒元白!"事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称作品超越同时代著名作家为"压倒元白"。
压卷 [相关解释]
1.诗文书画中压倒其他作品的最佳之作。
原作 [相关解释]
1.诗篇唱和中的最初一篇。 2.改写﹑改编﹑翻译等所依据的原来作品。
原型 [相关解释]
1.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双桅船 [相关解释]
诗集。舒婷作。1982年出版。收诗四十七首。作品或表现往日沉迷的痛苦,或表现对未来的热烈憧憬,反映了处于历史转折时期青年一代的深沉思索和执著追求。多采用外国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朦胧,风格含蓄。
受伤的野牛 [相关解释]
洞穴壁画。发现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属原始社会时期的作品。画中野牛四肢蜷缩在一起,头深深埋下,背则高高隆起,显示出因受伤而痛苦不堪的样子。造型基本写实,并带点夸张,显示出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古今小说 [相关解释]
白话短篇小说集◇改名为《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明代冯梦龙编著。四十篇。其中多数是经过编者润色的宋元话本和明代文人的拟话本。所收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有较细致的描写。
古代英雄的石像 [相关解释]
童话。叶圣陶作。1930年发表。一座矗立在市中心广场的石像,因受到市民的敬仰而骄傲起来,看不起脚下的石块◇来石像摔倒在地,也变成了一块块石块。市民就用这些石块铺成了一条路。作品讽刺了轻视群众的英雄观。
古典文学 [相关解释]
古代优秀的、典范的文学作品。也泛指古代的文学作品。
古文观止 [相关解释]
总集名。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十二卷。收录先秦至明代散文、骈文作品二百二十二篇,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古文辞类纂 [相关解释]
总集名。清代姚鼐编。七十五卷,按文体分十三类,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七百七十四篇。所选作品以唐宋八大家”为主,亦选录战国、秦汉及明清的作品。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源流。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选本。
古诗十九首 [相关解释]
组诗名。一般认为是汉末无名士人所作。至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时合为一组。诗中多表达下层士人的仕途失意和及时行乐思想,也有写行旅之苦和婚姻问题的作品,基调感伤低沉。它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
古赋 [相关解释]
1.指六朝以前的赋体。相对后起的律赋而言。以两汉赋家的作品为代表。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张衡《两京赋》等。
吉永匈合(1945- ) [相关解释]
日本电影演员。女。1960年从影。1969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以主演青春片而著誉日本影坛。主要作品有《玻璃中的少女》、《割草姑娘》、《伊豆的舞女》等。
同光体 [相关解释]
1.清同治﹑光绪年间的诗歌流派。其作品刻意模仿宋诗的江西派。代表作家有陈三立﹑陈衍等。
名作 [相关解释]
1.著名的作品。
吟风弄月 [相关解释]
1.谓以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作诗词。今多贬称作品只谈风月而逃避现实。 2.谓吟玩风月。形容心情闲适洒脱。
吴历(1632-1718) [相关解释]
清代画家。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南常熟(今属江苏)人。初信佛,后改依天主教,教名西满,曾在澳门任司铎。擅画山水,初学王时敏,晚年成熟作品则沉郁苍秀。为清六家”之一。又工诗善鼓琴。著有《墨井诗钞》。
周文矩 [相关解释]
五代南唐画家。句容(今属江苏)人。南唐后主时为翰林待诏。擅作人物画,尤精仕女,风格与唐代周feb4O嘟而更为纤细。宋人称其用笔深远,于繁富则尤工”。兼画山水、屋木、佛道。存世作品《重屏会棋图》等,系摹本。
品格 [相关解释]
①品行风格品格高尚|品格清于竹。②指文艺作品的质量和风格与二三客论画品格。
啼笑因缘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张恨水作。1929年发表。大学生樊家树与天桥女艺人沈凤喜相爱,但军阀刘海柱却逼娶了凤喜。樊家树在卖艺人关氏父女的帮助下营救凤喜未成。最后,凤喜因受刺激而发疯。作品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
嗜书 [相关解释]
1.爱好读书;喜爱书籍。 2.喜爱书法和书法作品。
囚绿记 [相关解释]
散文。陆蠡作。1940年发表。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含蓄委婉。
四世同堂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老舍作。1947年发表。小说以抗战时期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描写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老实忠厚的儿子祁天佑被日本军逼得投河自尽。三个孙子中,善良正直的祁瑞宣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差点死于狱中;血气方刚的祁瑞全投军抗日;奴颜事敌的祁瑞丰最后死于日本人之手。作品反映了抗战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四王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四位帝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 2.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的合称。他们在艺术思想和风格上,直接或间接受董其昌影响。技法方面功力较深,但崇尚古人,意境很少创新,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对清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康熙至乾隆间有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其后又有王三锡﹑王廷元﹑王廷周﹑王鸣韶,俱画山水,宗法"四王"。前者称为"小四王",后者称为"后四王"。
圆稳 [相关解释]
1.指诗歌作品语言声调的流利工稳。 2.指人作风的圆通﹑持重。
圣作 [相关解释]
1.语本《易.干》"圣人作而万物睹。"旧时多为称颂帝王有所作为之词。 2.帝王的作品。犹言御制。
圣境 [相关解释]
1.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2.指传道的境域。有时用于比喻或讽刺。 3.比喻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地方色彩 [相关解释]
1.文艺作品中着重描绘某一地区特有的社会习尚﹑风土人情,以至适当采用方言土语等而形成的一种艺术特色。作品中适当带有地方色彩,有助于形象的描绘,能更生动地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生活,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堂庑 [相关解释]
1.亦作"堂?"。 2.堂及四周的廊屋。亦泛指屋宇。 3.比喻作品的意境和规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