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2 查到相关作文的内容。
带有作文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瞥
[相关解释]
1.迅速地看一眼。常喻极短的时间。 2.指短时间内看到的大略情况﹐常用作文章题目。如鲁迅《二心集》有《上海文艺之一瞥》。
1.迅速地看一眼。常喻极短的时间。 2.指短时间内看到的大略情况﹐常用作文章题目。如鲁迅《二心集》有《上海文艺之一瞥》。
三休
[相关解释]
1.汉贾谊《新书.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后因以"三休"为登高之典。 2.唐司空图晩年以足疾乞退,居中条山王官谷,筑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聩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因以"三休"为退隐之典。 3.指三国魏金尚(字元休)﹑第五巡(字文休)﹑韦端(字甫休)三人。 4.犹三顿。
1.汉贾谊《新书.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后因以"三休"为登高之典。 2.唐司空图晩年以足疾乞退,居中条山王官谷,筑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聩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因以"三休"为退隐之典。 3.指三国魏金尚(字元休)﹑第五巡(字文休)﹑韦端(字甫休)三人。 4.犹三顿。
临文不讳
[相关解释]
1.谓作文时﹐不须避讳。
1.谓作文时﹐不须避讳。
之乎者也
[相关解释]
之、乎、者、也四字是文言里常用的语助词。形容人说话作文咬文嚼字;现也指话语、文章半文不白。都含有讽刺意味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之、乎、者、也四字是文言里常用的语助词。形容人说话作文咬文嚼字;现也指话语、文章半文不白。都含有讽刺意味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书削
[相关解释]
1.谓删削﹑修改文字。 2.指作文字工作。
1.谓删削﹑修改文字。 2.指作文字工作。
书卷气
[相关解释]
1.指在仪态﹑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气度﹑风格。
1.指在仪态﹑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气度﹑风格。
会课
[相关解释]
1.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 2.文人结社,定期集会,研习功课,传观所作文字,谓之"会课"。
1.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 2.文人结社,定期集会,研习功课,传观所作文字,谓之"会课"。
作文
[相关解释]
1.撰写文章。 2.指学生的写作练习。
1.撰写文章。 2.指学生的写作练习。
作法
[相关解释]
1.谓创制法律﹑典章等。 2.施展法术。 3.指弄手段。 4.做样子。谓惩治以警其余。 5.作文或作画的方法。 6.做法。 7.指行为表现的方式。
1.谓创制法律﹑典章等。 2.施展法术。 3.指弄手段。 4.做样子。谓惩治以警其余。 5.作文或作画的方法。 6.做法。 7.指行为表现的方式。
修词
[相关解释]
1.修饰词句。 2.指作文。 3.指文辞。
1.修饰词句。 2.指作文。 3.指文辞。
偏锋
[相关解释]
1.指书法以偏侧的笔锋取势,对"正锋"而言。 2.喻作文﹑说话或行事不从正面着眼,而取旁敲侧击﹑侧面下手的方法。
1.指书法以偏侧的笔锋取势,对"正锋"而言。 2.喻作文﹑说话或行事不从正面着眼,而取旁敲侧击﹑侧面下手的方法。
剽窃
[相关解释]
抄袭;窃取他人的文字作文者剽窃如小偷之窃物。
抄袭;窃取他人的文字作文者剽窃如小偷之窃物。
匠笔
[相关解释]
1.谓写作文章。 2.谓板滞﹑不生动的诗文。
1.谓写作文章。 2.谓板滞﹑不生动的诗文。
司隶章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新莽末年淮阳王刘玄起兵后,将北都洛阳,以刘秀兼代司隶校尉。刘秀置僚属,作文移与属县,从事伺察。一如旧章。三辅吏士东迎刘玄部队,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本谓恢复汉朝官仪服饰制度◇用以比喻帝室中兴,国土重光。
1.《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新莽末年淮阳王刘玄起兵后,将北都洛阳,以刘秀兼代司隶校尉。刘秀置僚属,作文移与属县,从事伺察。一如旧章。三辅吏士东迎刘玄部队,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本谓恢复汉朝官仪服饰制度◇用以比喻帝室中兴,国土重光。
吐属
[相关解释]
1.作文;谈吐。
1.作文;谈吐。
吐言
[相关解释]
1.说话。 2.指所说的话或所作文字。
1.说话。 2.指所说的话或所作文字。
吭哧
[相关解释]
①因用力而不自主地发出声音他背起一麻袋粮食~~地走了◇他~了好几天才写出这篇作文。②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他~了半天我也没有听明白。
①因用力而不自主地发出声音他背起一麻袋粮食~~地走了◇他~了好几天才写出这篇作文。②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他~了半天我也没有听明白。
命意
[相关解释]
作文、绘画时确定主题文章命意高远,值得一读。
作文、绘画时确定主题文章命意高远,值得一读。
咬文嚼字
[相关解释]
形容过分地考虑字句或死啃字眼写作文不要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考虑字句或死啃字眼写作文不要咬文嚼字。
唐伯虎
[相关解释]
1.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学画于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1.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学画于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大处落墨
[相关解释]
绘画作文从要处落笔。比喻办事抓住要害,从大处着眼胸有全局,办事才能从大处落墨。
绘画作文从要处落笔。比喻办事抓住要害,从大处着眼胸有全局,办事才能从大处落墨。
字债
[相关解释]
1.文字的债务。指应许为人作文写字而拖欠未作者。
1.文字的债务。指应许为人作文写字而拖欠未作者。
孟嘉落帽
[相关解释]
1.《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温(桓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以"孟嘉落帽"形容才子名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
1.《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温(桓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以"孟嘉落帽"形容才子名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
小文
[相关解释]
1.谓法令细节。 2.谓低劣的文字。 3.短文。 4.对自己所作文章的谦词。
1.谓法令细节。 2.谓低劣的文字。 3.短文。 4.对自己所作文章的谦词。
布局
[相关解释]
①指作文、绘画等的构思安排文章布局有了初步设想。②对建设等事物的设计规划工业布局|建设小区布局。
①指作文、绘画等的构思安排文章布局有了初步设想。②对建设等事物的设计规划工业布局|建设小区布局。
布笔
[相关解释]
1.谓运笔作文。
1.谓运笔作文。
怨碑
[相关解释]
1.相传秦始皇建墓时,将工匠禁闭于内,工人作文刻石以泄怨愤,后人发墓见石,称之为"怨碑"。
1.相传秦始皇建墓时,将工匠禁闭于内,工人作文刻石以泄怨愤,后人发墓见石,称之为"怨碑"。
意匠
[相关解释]
1.谓作文﹑绘画﹑设计等事的精心构思。晋陆机《文赋》"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1.谓作文﹑绘画﹑设计等事的精心构思。晋陆机《文赋》"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打圈
[相关解释]
1.谓教师批阅学生的描红或作文,对写得好的即在旁画上圆圈。 2.画人物时勾出脸部。 3.兜圈子。
1.谓教师批阅学生的描红或作文,对写得好的即在旁画上圆圈。 2.画人物时勾出脸部。 3.兜圈子。
扣寂
[相关解释]
1.谓构思而发为文辞的思维活动◇因用指作文赋诗。语本晋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1.谓构思而发为文辞的思维活动◇因用指作文赋诗。语本晋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捉刀人
[相关解释]
1.指曹操。引申指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2.指侍从卫士。
1.指曹操。引申指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2.指侍从卫士。
握管
[相关解释]
1.执笔。谓书写或作文。
1.执笔。谓书写或作文。
摇笔
[相关解释]
1.动笔。谓写字作文。
1.动笔。谓写字作文。
撰稿
[相关解释]
1.起草;作文。
1.起草;作文。
救数人
[相关解释]
1.唐文学家温庭筠才思敏捷,科举考试时多代人作文,人称"救数人"。
1.唐文学家温庭筠才思敏捷,科举考试时多代人作文,人称"救数人"。
文几
[相关解释]
1.供读书作文的几案。亦为文人间的书信用语﹐犹足下。
1.供读书作文的几案。亦为文人间的书信用语﹐犹足下。
文制
[相关解释]
1.亦作"文制"。作文。 2.文教礼乐制度。
1.亦作"文制"。作文。 2.文教礼乐制度。
文思
[相关解释]
1.指才智与道德。古代专用以称颂帝王。 2.犹文才。 3.文章的意境或思想。 4.作文的思路。
1.指才智与道德。古代专用以称颂帝王。 2.犹文才。 3.文章的意境或思想。 4.作文的思路。
文溆子
[相关解释]
1.亦作"文叙子"。 2.乐曲名。唐代俗讲僧文溆(或作文叙﹑文淑)善吟经﹐讲唱变文﹐声音婉转动人。因效其声调﹐制成乐曲﹐故名。
1.亦作"文叙子"。 2.乐曲名。唐代俗讲僧文溆(或作文叙﹑文淑)善吟经﹐讲唱变文﹐声音婉转动人。因效其声调﹐制成乐曲﹐故名。
文轨
[相关解释]
1.文字和车轨。古代以同文轨为国家统一的标志。语本《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2.引申指疆域。 3.作文的规范。
1.文字和车轨。古代以同文轨为国家统一的标志。语本《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2.引申指疆域。 3.作文的规范。
曼殊室利
[相关解释]
1.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左右随侍释迦牟尼,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1.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左右随侍释迦牟尼,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札闼洪休
[相关解释]
1.《宋稗类钞.文苑》"宋景文修唐史好以艰深之句,欧公思所以讽之。一日大书其壁曰'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见之曰'非夜梦不祥,题门大吉耶?何必求异如此。'"后用以嘲人作文用语故作艰深古奥。
1.《宋稗类钞.文苑》"宋景文修唐史好以艰深之句,欧公思所以讽之。一日大书其壁曰'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见之曰'非夜梦不祥,题门大吉耶?何必求异如此。'"后用以嘲人作文用语故作艰深古奥。
枪替
[相关解释]
1.指考试时替别人作文章或答题。
1.指考试时替别人作文章或答题。
枯肠
[相关解释]
〈书〉比喻写诗作文时贫乏的思路搜索~,不成一句。
〈书〉比喻写诗作文时贫乏的思路搜索~,不成一句。
树辞
[相关解释]
1.立辞,写作文辞。
1.立辞,写作文辞。
槐花黄,举子忙
[相关解释]
1.唐代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有此语。
1.唐代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有此语。
此唱彼和
[相关解释]
1.这个唱,那个和。多指写诗﹑作文或说话的互相呼应。
1.这个唱,那个和。多指写诗﹑作文或说话的互相呼应。
沮苍
[相关解释]
1.沮诵与苍颉的并称。相传二人为黄帝的史官,始作文字。
1.沮诵与苍颉的并称。相传二人为黄帝的史官,始作文字。
玉文
[相关解释]
1.玉简上的文字或用作文字的美称。
1.玉简上的文字或用作文字的美称。
研芳
[相关解释]
1.谓作文时深思熟虑以寻求并布置华美的词藻。
1.谓作文时深思熟虑以寻求并布置华美的词藻。
砚草
[相关解释]
1.撰拟草稿。作文需用笔砚,故云。
1.撰拟草稿。作文需用笔砚,故云。
笔墨畦径
[相关解释]
1.指写字画画作文的一般程式或方法。
1.指写字画画作文的一般程式或方法。
笔法
[相关解释]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他的字,~圆润秀美ㄧ他以豪放的~,写出了大草原的风光。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他的字,~圆润秀美ㄧ他以豪放的~,写出了大草原的风光。
笔阵
[相关解释]
1.比喻写作文章。谓诗文谋篇布局擘画如军阵。 2.比喻书法。谓作书运笔如行阵。
1.比喻写作文章。谓诗文谋篇布局擘画如军阵。 2.比喻书法。谓作书运笔如行阵。
策帽儿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时﹐以策问试士﹐应试者作文的开头部分﹐俗谓"策帽儿"。
1.科举考试时﹐以策问试士﹐应试者作文的开头部分﹐俗谓"策帽儿"。
素题
[相关解释]
1.谓端额不加采饰的梁柱。 2.在白绢上题诗作文。亦泛指写作诗文。
1.谓端额不加采饰的梁柱。 2.在白绢上题诗作文。亦泛指写作诗文。
织室
[相关解释]
1.汉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未央宫,分设东﹑西织,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成帝时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2.指织女织作处。
1.汉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未央宫,分设东﹑西织,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成帝时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2.指织女织作处。
经义
[相关解释]
1.经书的义理。 2.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明清沿用而演变成八股文。
1.经书的义理。 2.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明清沿用而演变成八股文。
缀文
[相关解释]
联缀词句,作文年少即能缀文。
联缀词句,作文年少即能缀文。
耐辱居士
[相关解释]
1.唐司空图的自号。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作亭名休休﹐作文以见志曰"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墯﹐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作《耐辱居士歌》"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若曰'尔何能?'答云'耐辱莫。'"事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1.唐司空图的自号。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作亭名休休﹐作文以见志曰"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墯﹐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作《耐辱居士歌》"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若曰'尔何能?'答云'耐辱莫。'"事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腕力
[相关解释]
1.臂力。 2.特指写字或赋诗作文时运笔的力量。
1.臂力。 2.特指写字或赋诗作文时运笔的力量。
腾尺
[相关解释]
1.谓作文。尺﹐指长约一尺的帛素或简牍﹐古代用以写字。
1.谓作文。尺﹐指长约一尺的帛素或简牍﹐古代用以写字。
落帽
[相关解释]
1.《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1.《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蒙学
[相关解释]
也称蒙馆”。中国古代对儿ν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始于夏商周。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作文及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
也称蒙馆”。中国古代对儿ν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始于夏商周。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作文及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
裂素
[相关解释]
1.裁剪白绢以绘画作文。 2.指用以绘画作文的白绢。
1.裁剪白绢以绘画作文。 2.指用以绘画作文的白绢。
词笔
[相关解释]
1.指有韵和无韵的文字﹐亦指赋诗作文的才能。
1.指有韵和无韵的文字﹐亦指赋诗作文的才能。
课孙草
[相关解释]
1.教孙儿学作文章的范文稿。
1.教孙儿学作文章的范文稿。
谋篇
[相关解释]
1.谓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
1.谓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
辞条
[相关解释]
1.犹文律。谓作文章的法则。 2.犹辞藻。 3.离开树枝。
1.犹文律。谓作文章的法则。 2.犹辞藻。 3.离开树枝。
辽太祖(872-926)
[相关解释]
即耶律阿保机”。辽王朝的建立者。契丹族。公元10世纪初统一契丹八部,控制邻近女真、室韦等族,任部落联盟首领,任用汉人,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制作文字,发展农商。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
即耶律阿保机”。辽王朝的建立者。契丹族。公元10世纪初统一契丹八部,控制邻近女真、室韦等族,任部落联盟首领,任用汉人,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制作文字,发展农商。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
进牍
[相关解释]
1.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 2.进呈书表。
1.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 2.进呈书表。
进规
[相关解释]
1.进谏规劝。 2.谓进军并有所图谋。 3.指作文﹑绘画﹑下棋等事的布局规划。
1.进谏规劝。 2.谓进军并有所图谋。 3.指作文﹑绘画﹑下棋等事的布局规划。
连絶
[相关解释]
1.断续。 2.指作文。连,连词句成篇。绝,据文意加圈点以断句。
1.断续。 2.指作文。连,连词句成篇。绝,据文意加圈点以断句。
造词
[相关解释]
1.亦作"造辞"。 2.造作文词。
1.亦作"造辞"。 2.造作文词。
造语
[相关解释]
1.说无根据的话。 2.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
1.说无根据的话。 2.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
醉笔
[相关解释]
1.谓酒酣使笔,或吟诗作文,或写字绘画。
1.谓酒酣使笔,或吟诗作文,或写字绘画。
重阳落帽
[相关解释]
1.《晋书.孟嘉传》"﹝孟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嗟叹。"后以"重阳落帽"为重阳登高,饮酒着文,风流雅兴之典。
1.《晋书.孟嘉传》"﹝孟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嗟叹。"后以"重阳落帽"为重阳登高,饮酒着文,风流雅兴之典。
阳湖
[相关解释]
1.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散文流派。由恽敬﹑张惠言所创。恽为阳湖(今属常州)人﹐故名。该派在接受桐城派主张的同时﹐又别开新路﹐提出了一些不同的主张﹐作文取法儒家经典﹐又参以诸子之书﹐因此文风较为自由。
1.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散文流派。由恽敬﹑张惠言所创。恽为阳湖(今属常州)人﹐故名。该派在接受桐城派主张的同时﹐又别开新路﹐提出了一些不同的主张﹐作文取法儒家经典﹐又参以诸子之书﹐因此文风较为自由。
隔靴搔痒
[相关解释]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题位
[相关解释]
1.指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1.指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驭篇
[相关解释]
1.谋篇作文。
1.谋篇作文。
骫骳
[相关解释]
1.谓文笔纡曲或委靡无风骨。 2.引申谓作文曲意迎合人意﹐风格卑下。 3.谓为人曲意依从,无骨气。
1.谓文笔纡曲或委靡无风骨。 2.引申谓作文曲意迎合人意﹐风格卑下。 3.谓为人曲意依从,无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