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7 查到相关侍郎的内容。
带有侍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字连城
[相关解释]
1.《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狗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1.《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狗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三觉侍郎
[相关解释]
1.宋赵叔问之谑称。
1.宋赵叔问之谑称。
三铨
[相关解释]
1.唐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
1.唐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
丞参
[相关解释]
1.清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1.清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丞郎
[相关解释]
1.唐尚书省的左右丞和六部侍郎的总称。尚书在左右丞之上,也称丞郎。
1.唐尚书省的左右丞和六部侍郎的总称。尚书在左右丞之上,也称丞郎。
中铨
[相关解释]
1.三铨之一。唐代文官的选授由吏部尚书﹑侍郎分别主之。侍郎二人分别负责中铨和东铨,掌八品﹑九品官员的选授。
1.三铨之一。唐代文官的选授由吏部尚书﹑侍郎分别主之。侍郎二人分别负责中铨和东铨,掌八品﹑九品官员的选授。
主爵
[相关解释]
1.官名。秦有主爵中尉,汉景帝时改为主爵都尉,掌有关封爵之事。武帝时改名右扶风,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又变为行政区之名,与以前职掌全异。隋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唐以后改称司封,为吏部所属各司之一,主爵之名遂废。 2.主持祭祀。
1.官名。秦有主爵中尉,汉景帝时改为主爵都尉,掌有关封爵之事。武帝时改名右扶风,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又变为行政区之名,与以前职掌全异。隋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唐以后改称司封,为吏部所属各司之一,主爵之名遂废。 2.主持祭祀。
五官郎
[相关解释]
1.汉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1.汉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伏猎
[相关解释]
1.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因以"伏猎"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 2.见"伏猎侍郎"。
1.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因以"伏猎"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 2.见"伏猎侍郎"。
侍从
[相关解释]
1.随侍帝王或尊长左右。 2.随从伺候之人。 3.宋代称翰林学士﹑给事中﹑六尚书﹑侍郎为侍从。
1.随侍帝王或尊长左右。 2.随从伺候之人。 3.宋代称翰林学士﹑给事中﹑六尚书﹑侍郎为侍从。
侍郎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2.古代官名『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3.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1.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2.古代官名『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3.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依刘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后因以"依刘"谓投靠有权势者。
1.《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后因以"依刘"谓投靠有权势者。
凉衫
[相关解释]
1.南宋士大夫的白色便服。绍兴末,诏用朱熹言,罢紫衫,以凉衫视事。至干道初年,礼部侍郎王曮又以凉衫纯素,似凶服,奏请除乘马道途许服外,馀不得服。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
1.南宋士大夫的白色便服。绍兴末,诏用朱熹言,罢紫衫,以凉衫视事。至干道初年,礼部侍郎王曮又以凉衫纯素,似凶服,奏请除乘马道途许服外,馀不得服。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
凿窍
[相关解释]
1.开洞。 2.指开通七窍。语本《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许敬宗《谢敕书表》﹕"伏开瑶检﹐等凿窍而睹虹霓。"宋洪迈《夷坚乙志.玉华侍郎》﹕"帝凿窍而丧魄﹐蛇画足而失杯。"后用为斫丧天真的意思。
1.开洞。 2.指开通七窍。语本《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许敬宗《谢敕书表》﹕"伏开瑶检﹐等凿窍而睹虹霓。"宋洪迈《夷坚乙志.玉华侍郎》﹕"帝凿窍而丧魄﹐蛇画足而失杯。"后用为斫丧天真的意思。
卢思道(535-586)
[相关解释]
隋代诗人。字子行,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州)人。曾出仕北齐、北周。入隋后官至散骑侍郎。其诗长于七言,善于用典。有《从军行》等名篇◇人辑有《卢武阳集》。
隋代诗人。字子行,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州)人。曾出仕北齐、北周。入隋后官至散骑侍郎。其诗长于七言,善于用典。有《从军行》等名篇◇人辑有《卢武阳集》。
卢米
[相关解释]
1.即北齐卢思道。曾为员外散骑郎,直中书省。北齐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他人不过得一﹑二篇,唯思道多达八篇,时称"八米侍郎",或称"卢米"。见《北史.卢思道传》。
1.即北齐卢思道。曾为员外散骑郎,直中书省。北齐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他人不过得一﹑二篇,唯思道多达八篇,时称"八米侍郎",或称"卢米"。见《北史.卢思道传》。
压倒元白
[相关解释]
1.唐宝历间,杨嗣复在新昌里第宅宴客,元稹﹑白居易都在座,赋诗时,刑部侍郎杨汝士的诗最后写成,也最好。元白看后为之失色。当日汝士大醉,回家对子弟说"我今日压倒元白!"事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称作品超越同时代著名作家为"压倒元白"。
1.唐宝历间,杨嗣复在新昌里第宅宴客,元稹﹑白居易都在座,赋诗时,刑部侍郎杨汝士的诗最后写成,也最好。元白看后为之失色。当日汝士大醉,回家对子弟说"我今日压倒元白!"事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称作品超越同时代著名作家为"压倒元白"。
右选
[相关解释]
1.宋代吏部四选之一。吏部侍郎分左右选,掌右选者负责武官的铨叙选授。
1.宋代吏部四选之一。吏部侍郎分左右选,掌右选者负责武官的铨叙选授。
司勋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北周因周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隋置司勋侍郎,属吏部。唐宋改为郎中,明清称稽勋司,清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杜牧。牧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北周因周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隋置司勋侍郎,属吏部。唐宋改为郎中,明清称稽勋司,清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杜牧。牧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司马
[相关解释]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同三品
[相关解释]
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吏部
[相关解释]
1.旧官制六部之一『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南朝齐谢杋。杋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3.指唐韩愈~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1.旧官制六部之一『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2.指南朝齐谢杋。杋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3.指唐韩愈~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员外郎
[相关解释]
1.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1.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均徭
[相关解释]
1.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2.清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1.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2.清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坐主
[相关解释]
1.即座主。唐代进士称主考官。唐孟郊有《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坐主吕侍郎》诗。
1.即座主。唐代进士称主考官。唐孟郊有《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坐主吕侍郎》诗。
堂官
[相关解释]
1.明清对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的通称﹐因在各衙署大堂上办公而得名。"堂官"对"司官"而言﹐各部以外的独立机构的长官﹐如知县﹑知府等﹐亦可称"堂官"。 2.见"堂倌"。
1.明清对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的通称﹐因在各衙署大堂上办公而得名。"堂官"对"司官"而言﹐各部以外的独立机构的长官﹐如知县﹑知府等﹐亦可称"堂官"。 2.见"堂倌"。
夕郎
[相关解释]
1.亦称"夕拜"。 2.黄门侍郎的别称『时,黄门郎可加官给事中,因亦称给事中为夕郎。
1.亦称"夕拜"。 2.黄门侍郎的别称『时,黄门郎可加官给事中,因亦称给事中为夕郎。
外郎
[相关解释]
1.官名『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1.官名『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大臣
[相关解释]
1.官职尊贵之臣。 2.清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清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
1.官职尊贵之臣。 2.清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清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
天一阁
[相关解释]
明代藏书楼。嘉靖年间曾任兵部右侍郎的范钦建于鄞县(今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原有藏书七万多卷,清中叶后散失甚多,至建国初尚存一万三千卷。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藏书楼。嘉靖年间曾任兵部右侍郎的范钦建于鄞县(今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原有藏书七万多卷,清中叶后散失甚多,至建国初尚存一万三千卷。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伯
[相关解释]
1.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 2.官名『代官名。掌宗室之事。秦时本名宗正,汉元始四年,改名宗伯。 3.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 4.复姓『有宗伯凤。见《通志.氏族四》。
1.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 2.官名『代官名。掌宗室之事。秦时本名宗正,汉元始四年,改名宗伯。 3.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 4.复姓『有宗伯凤。见《通志.氏族四》。
小天
[相关解释]
1.唐时吏部侍郎之别称。 2.道家所称洞天的别称。 3.元陈绍叔所制测天仪之名。
1.唐时吏部侍郎之别称。 2.道家所称洞天的别称。 3.元陈绍叔所制测天仪之名。
小门下
[相关解释]
1.南朝齐给事黄门侍郎的别称。
1.南朝齐给事黄门侍郎的别称。
小黄门
[相关解释]
1.汉代低于黄门侍郎一级的宦官。 2.泛指宦官。
1.汉代低于黄门侍郎一级的宦官。 2.泛指宦官。
少宰
[相关解释]
1.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春秋列国中亦有置之者。 2.宋政和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明清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 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
1.官名。即《周礼.天官》的小宰﹐为大宰的副职。春秋列国中亦有置之者。 2.宋政和中﹐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旋复旧称。明清为吏部侍郎的俗称﹐也叫少冢宰。 3.星名。即左垣第三星。在紫微垣。
尚书郎
[相关解释]
1.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
1.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
尚白
[相关解释]
1.崇尚白色。 2.依然白色。《汉书.扬雄传下》"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其辞曰'客嘲扬子曰……然而位不过侍郎﹐擢绕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后以"尚白"喻功名无所成就。
1.崇尚白色。 2.依然白色。《汉书.扬雄传下》"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其辞曰'客嘲扬子曰……然而位不过侍郎﹐擢绕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后以"尚白"喻功名无所成就。
张九龄(678-740)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感遇诗》十二首为其名篇。有《曲江集》。
唐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感遇诗》十二首为其名篇。有《曲江集》。
张煌言(1620-1664)
[相关解释]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张衡(78-139)
[相关解释]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曾在洛阳就读于太学。曾任南阳郡主簿、郎中、尚书侍郎、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浑象、候风地动仪、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木鸟。研究过圆周率,求得π=10(31622),绘制中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著有《灵宪》、《灵宪图》、《算网论》、《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等。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曾在洛阳就读于太学。曾任南阳郡主簿、郎中、尚书侍郎、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浑象、候风地动仪、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木鸟。研究过圆周率,求得π=10(31622),绘制中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著有《灵宪》、《灵宪图》、《算网论》、《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等。
得霜鹰
[相关解释]
1.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苏味道才学识度,物望攸归;王方庆体质鄙陋,言词鲁钝,智不逾俗,才不出凡。俱为凤阁侍郎。或问张元一曰'苏王孰贤?'答曰'苏九月得霜鹰,王十月被冻蝇。'或问其故,答曰'得霜鹰俊絶,被冻蝇顽怯。'时人谓能体物也。"后因以"得霜鹰"比喻才俊捷悟的人。
1.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苏味道才学识度,物望攸归;王方庆体质鄙陋,言词鲁钝,智不逾俗,才不出凡。俱为凤阁侍郎。或问张元一曰'苏王孰贤?'答曰'苏九月得霜鹰,王十月被冻蝇。'或问其故,答曰'得霜鹰俊絶,被冻蝇顽怯。'时人谓能体物也。"后因以"得霜鹰"比喻才俊捷悟的人。
总河
[相关解释]
1.明清总理河道的官名。明设总河侍郎。清初称河道总督,雍正时改称总河。
1.明清总理河道的官名。明设总河侍郎。清初称河道总督,雍正时改称总河。
户侍
[相关解释]
1.户部侍郎的省称。
1.户部侍郎的省称。
扬雄(前53-后18)
[相关解释]
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称帝后,任太中大夫。早年以辞赋闻名,有《甘泉赋》、《长杨赋》等名篇。晚年研究哲学,仿《论语》和《易经》作《法言》和《太玄》。另有研究语言学的《方言》和吹捧王莽的《剧秦美新》等。明人辑有《扬侍郎集》。
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称帝后,任太中大夫。早年以辞赋闻名,有《甘泉赋》、《长杨赋》等名篇。晚年研究哲学,仿《论语》和《易经》作《法言》和《太玄》。另有研究语言学的《方言》和吹捧王莽的《剧秦美新》等。明人辑有《扬侍郎集》。
掌院学士
[相关解释]
1.清代翰林院长官。顺治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雍正八年,晋为从二品。乾隆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乾隆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1.清代翰林院长官。顺治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雍正八年,晋为从二品。乾隆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乾隆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曾纪泽(1839-1890)
[相关解释]
清末外交官〓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曾国藩子。通晓外文,留心时事。任驻英、法公使,兼驻俄公使。1881年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中国伊犁领土主权。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撰《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
清末外交官〓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曾国藩子。通晓外文,留心时事。任驻英、法公使,兼驻俄公使。1881年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中国伊犁领土主权。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撰《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
杖杜宰相
[相关解释]
1.《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后人遂称李林甫为"杖杜宰相",讥其才疏学浅。
1.《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后人遂称李林甫为"杖杜宰相",讥其才疏学浅。
杨乃武与凶菜
[相关解释]
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据清末实事编写,有所虚构。写余杭举人杨乃武被诬与毕氏(外号凶菜)串通,谋杀毕氏之夫葛小大,被判死刑。杨姊淑英上京申冤,得刑部侍郎夏同善和醇亲王等帮助,终得昭雪。
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据清末实事编写,有所虚构。写余杭举人杨乃武被诬与毕氏(外号凶菜)串通,谋杀毕氏之夫葛小大,被判死刑。杨姊淑英上京申冤,得刑部侍郎夏同善和醇亲王等帮助,终得昭雪。
松皮
[相关解释]
1.松树皮。古时经制作,可为菜,亦可入药。金朱弁有《北人以松皮为菜予初不知味虞侍郎分饷一醒因饭素授厨人与园蔬杂进珍美可喜》诗。
1.松树皮。古时经制作,可为菜,亦可入药。金朱弁有《北人以松皮为菜予初不知味虞侍郎分饷一醒因饭素授厨人与园蔬杂进珍美可喜》诗。
柱史
[相关解释]
1."柱下史"的省称。 2.代指老子。 3.指御史。 4.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5.星名。
1."柱下史"的省称。 2.代指老子。 3.指御史。 4.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5.星名。
清望官
[相关解释]
1.指地位贵显﹑有名望的官职。唐制中央设门下及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詹事﹑左右庶子﹑秘书少监﹑国子司业等。因这些官职多由进士出身有名望的人担任,故称。宋制略同。
1.指地位贵显﹑有名望的官职。唐制中央设门下及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詹事﹑左右庶子﹑秘书少监﹑国子司业等。因这些官职多由进士出身有名望的人担任,故称。宋制略同。
潘岳(247-300)
[相关解释]
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与侄潘尼并称两潘”。曾任河阳令、怀县令,后入京任给事黄门侍郎。依附外戚贾谧,赵王司马伦专权时被杀。与陆机齐名。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等名篇。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与侄潘尼并称两潘”。曾任河阳令、怀县令,后入京任给事黄门侍郎。依附外戚贾谧,赵王司马伦专权时被杀。与陆机齐名。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等名篇。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王原祁(1642-1715)
[相关解释]
清代画家。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时敏孙。康熙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擅画山水,继承家法,用笔沉着。与祖父及王鉴、王畈⒊扑耐酢保加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六家”。著有《罨画集》。
清代画家。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时敏孙。康熙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擅画山水,继承家法,用笔沉着。与祖父及王鉴、王畈⒊扑耐酢保加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六家”。著有《罨画集》。
留仙裙
[相关解释]
1.有绉褶的裙,类似今之百褶裙。据汉伶玄《赵飞燕外传》载成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令无方持后裙。风止,裙为之绉。"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留仙裙'"。
1.有绉褶的裙,类似今之百褶裙。据汉伶玄《赵飞燕外传》载成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令无方持后裙。风止,裙为之绉。"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留仙裙'"。
知院
[相关解释]
1.五代后晋天福初,桑维翰以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宋代枢密院不置枢密使时,则以他官知枢密院事,因称知院◇遂为枢密使的通称。
1.五代后晋天福初,桑维翰以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宋代枢密院不置枢密使时,则以他官知枢密院事,因称知院◇遂为枢密使的通称。
秦韬玉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年间,唐僖宗赐其进士及第。官至工部侍郎。长于七律,《贫女诗》较有名。有《秦韬玉诗集》。
唐代诗人。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年间,唐僖宗赐其进士及第。官至工部侍郎。长于七律,《贫女诗》较有名。有《秦韬玉诗集》。
耐官
[相关解释]
1.《宋史.向敏中传》"﹝敏中﹞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后谓不为宠辱所动﹐堪任要职为"耐官"。
1.《宋史.向敏中传》"﹝敏中﹞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后谓不为宠辱所动﹐堪任要职为"耐官"。
脱貂
[相关解释]
1.《晋书.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后因以"脱貂"形容放任不羁。
1.《晋书.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后因以"脱貂"形容放任不羁。
蒯祥(1397-1481)
[相关解释]
明代建筑工匠。吴县(今属江苏)人。木工出身,精于其艺,曾主持大型土木工程◇任工部左侍郎。1417年负责建造北京宫殿和长陵;1425年建献陵;1436-1449年负责重建故宫三大殿;1459年建北京紫禁城外的南门,1460年建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4年建裕陵等。
明代建筑工匠。吴县(今属江苏)人。木工出身,精于其艺,曾主持大型土木工程◇任工部左侍郎。1417年负责建造北京宫殿和长陵;1425年建献陵;1436-1449年负责重建故宫三大殿;1459年建北京紫禁城外的南门,1460年建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4年建裕陵等。
虞部
[相关解释]
1.古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山虞﹑泽虞。虞部盖古虞人之遗职。三国魏尚书有虞曹郎中。晋因之。梁﹑陈﹑后魏﹑北齐并由祠部尚书领之。北周有虞部下大夫﹐隋有虞部侍郎﹐属工部。唐宋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明初改为虞衡司﹐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清末始废。参见"虞衡"﹑"虞曹"。
1.古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山虞﹑泽虞。虞部盖古虞人之遗职。三国魏尚书有虞曹郎中。晋因之。梁﹑陈﹑后魏﹑北齐并由祠部尚书领之。北周有虞部下大夫﹐隋有虞部侍郎﹐属工部。唐宋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明初改为虞衡司﹐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清末始废。参见"虞衡"﹑"虞曹"。
裴松之(372-451)
[相关解释]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宋中书侍郎。奉宋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大量史料。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宋中书侍郎。奉宋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大量史料。
軄方
[相关解释]
1.即职方。古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隋置职方侍郎,唐宋兵部下有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明清在兵部下设职方清吏司,其职责为掌地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1.即职方。古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隋置职方侍郎,唐宋兵部下有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明清在兵部下设职方清吏司,其职责为掌地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迁蝗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卓茂传》"﹝卓茂﹞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后以"迁蝗"谓政治清明,教化大行。
1.《后汉书.卓茂传》"﹝卓茂﹞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后以"迁蝗"谓政治清明,教化大行。
遗石
[相关解释]
1.《旧唐书.薛元超传》"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元超祖父)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后遂用为典实。 2.前代遗存之石。
1.《旧唐书.薛元超传》"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元超祖父)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后遂用为典实。 2.前代遗存之石。
邦宪
[相关解释]
1.《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毛传"宪,法也。"后因以"邦宪"指国家大法。 2.借指执法官,如御史大夫,刑部尚书﹑侍郎等。
1.《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毛传"宪,法也。"后因以"邦宪"指国家大法。 2.借指执法官,如御史大夫,刑部尚书﹑侍郎等。
郎官
[相关解释]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金貂换酒
[相关解释]
1.《晋书.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后以"金貂换酒"比喻文人狂放不羁。
1.《晋书.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后以"金貂换酒"比喻文人狂放不羁。
钱谦益(1582-1664)
[相关解释]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时任礼部尚书◇降清,任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但仍秘密参加抗清活动。家有绛云楼,藏书丰富。编有《列朝诗集》,著有《钱注杜诗》、《初学集》、《有学集》。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南明弘光时任礼部尚书◇降清,任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但仍秘密参加抗清活动。家有绛云楼,藏书丰富。编有《列朝诗集》,著有《钱注杜诗》、《初学集》、《有学集》。
门下侍鄌
[相关解释]
1.官名。秦汉时称黄门侍郎,君主近侍官。唐天宝改称门下侍郎,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唐宋时多以此官同平章事为宰相之称。元以后不设。
1.官名。秦汉时称黄门侍郎,君主近侍官。唐天宝改称门下侍郎,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唐宋时多以此官同平章事为宰相之称。元以后不设。
阮貂换酒
[相关解释]
1.晋阮孚﹐字遥集﹐官至太子中庶子。平日蓬发纵饮﹐不以王务婴心。任黄门侍郎时﹐尝以金貂换酒﹐为所司弹劾﹐帝宥之。见《晋书.阮孚传》◇因以"阮貂换酒"为帝王偏爱臣下之典。
1.晋阮孚﹐字遥集﹐官至太子中庶子。平日蓬发纵饮﹐不以王务婴心。任黄门侍郎时﹐尝以金貂换酒﹐为所司弹劾﹐帝宥之。见《晋书.阮孚传》◇因以"阮貂换酒"为帝王偏爱臣下之典。
陆秀夫(1236-1279)
[相关解释]
南宋大臣。字君实,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人。进士出身。初为名将李庭芝幕僚◇为礼部侍郎。临安(今浙江杭州)陷落后,他退至温州,不久在福州拥赵fe63N帝,继续抗元。赵fe63K溃又和张世杰等立赵fe64N帝,自任左丞相,在fe65I(今广东新会南)坚持抵抗。fe65I奖还テ疲他背负小皇帝赵fe64L海而死。
南宋大臣。字君实,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人。进士出身。初为名将李庭芝幕僚◇为礼部侍郎。临安(今浙江杭州)陷落后,他退至温州,不久在福州拥赵fe63N帝,继续抗元。赵fe63K溃又和张世杰等立赵fe64N帝,自任左丞相,在fe65I(今广东新会南)坚持抵抗。fe65I奖还テ疲他背负小皇帝赵fe64L海而死。
隔品致敬
[相关解释]
1.唐玄宗尊崇张说﹐命仆射视事﹐坐受御史中丞﹑左右丞﹑吏部侍郎四品官廷拜之礼﹐以后成为故事﹐称"隔品致敬"。至武宗时陈夷行为左仆射﹐乃奏罢。
1.唐玄宗尊崇张说﹐命仆射视事﹐坐受御史中丞﹑左右丞﹑吏部侍郎四品官廷拜之礼﹐以后成为故事﹐称"隔品致敬"。至武宗时陈夷行为左仆射﹐乃奏罢。
青琐拜
[相关解释]
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
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
青琐郎
[相关解释]
1.黄门侍郎的别称。
1.黄门侍郎的别称。
题叶
[相关解释]
1.相传北魏高祖尝宴侍臣于清徽堂,日晏,移于流化池芳林之下。高祖曰"觞情始畅,而流景将颓,竟不尽适,恋恋余光,故重引卿等。"因仰观桐叶之茂,曰"'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今林下诸贤,足敷歌咏。"遂令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事见《魏书.彭城王勰传》◇遂以"题叶"为咏暮春群臣相聚宴饮的典故。 2.见"题红叶"。
1.相传北魏高祖尝宴侍臣于清徽堂,日晏,移于流化池芳林之下。高祖曰"觞情始畅,而流景将颓,竟不尽适,恋恋余光,故重引卿等。"因仰观桐叶之茂,曰"'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今林下诸贤,足敷歌咏。"遂令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事见《魏书.彭城王勰传》◇遂以"题叶"为咏暮春群臣相聚宴饮的典故。 2.见"题红叶"。
驾部
[相关解释]
1.官职名。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之事。魏晋尚书有驾部郎;隋初改驾部侍郎﹐属兵部;唐置驾部鄌中﹐天宝中改驾部为司驾;宋复称驾部;明又改为车驾司﹐清末废。
1.官职名。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之事。魏晋尚书有驾部郎;隋初改驾部侍郎﹐属兵部;唐置驾部鄌中﹐天宝中改驾部为司驾;宋复称驾部;明又改为车驾司﹐清末废。
鸾台侍鄌
[相关解释]
1.即门下侍郎。
1.即门下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