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2 查到相关信陵的内容。
带有信陵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千客
[相关解释]
1.形容门客众多。战国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见《史记》四公子本传。
1.形容门客众多。战国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见《史记》四公子本传。
人虾
[相关解释]
1.相传明朝灭亡后,有一遗老宣称要为亡明殉节,但又不肯自杀。于是自称效法信陵君,嗜酒狎妓。谁知长久不死,人却变得驼背弯腰。被人取笑为"人虾"。见清袁枚《新齐谐》卷六◇用以嘲讽没有骨气而又自欺欺人者。
1.相传明朝灭亡后,有一遗老宣称要为亡明殉节,但又不肯自杀。于是自称效法信陵君,嗜酒狎妓。谁知长久不死,人却变得驼背弯腰。被人取笑为"人虾"。见清袁枚《新齐谐》卷六◇用以嘲讽没有骨气而又自欺欺人者。
信陵
[相关解释]
1.见"信陵君"。
1.见"信陵君"。
北坛
[相关解释]
1.建于城北的祭坛。为战时祈胜祭坛之一。《墨子.迎敌祠》"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孙诒让间诂引《孔丛子.儒服》"孔子高对信陵君问祈胜之礼,云'先使之迎于适所从来之方为坛,祈克于五帝,衣服随其方色,执事人数从其方之数,牲则用其方之牲。'"亦为祭祀地神之所。
1.建于城北的祭坛。为战时祈胜祭坛之一。《墨子.迎敌祠》"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孙诒让间诂引《孔丛子.儒服》"孔子高对信陵君问祈胜之礼,云'先使之迎于适所从来之方为坛,祈克于五帝,衣服随其方色,执事人数从其方之数,牲则用其方之牲。'"亦为祭祀地神之所。
四公子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 2.指唐周曾﹑王玢﹑姚憺﹑韦清。 3.指明末清初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侯方域。
1.指战国时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 2.指唐周曾﹑王玢﹑姚憺﹑韦清。 3.指明末清初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侯方域。
四豪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四人。
1.指战国时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四人。
平原君
[相关解释]
1.战国赵武灵王子,惠文王弟,名胜,封于平原,故号平原君。相惠文王及孝成王。秦围邯郸,危急,用毛遂计,与楚定纵约,又求救于魏信陵君,使赵转危为安。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太史公称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泛指尚义重士的在位者。
1.战国赵武灵王子,惠文王弟,名胜,封于平原,故号平原君。相惠文王及孝成王。秦围邯郸,危急,用毛遂计,与楚定纵约,又求救于魏信陵君,使赵转危为安。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太史公称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泛指尚义重士的在位者。
朱亥
[相关解释]
1.战国时侠客,魏大梁人。有勇力,隐于屠肆。秦兵围赵,信陵君既计窃兵符,帅魏军,又虑魏将晋鄙不肯交兵权,遂使,亥以铁椎击杀晋鄙,夺晋鄙军以救赵。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1.战国时侠客,魏大梁人。有勇力,隐于屠肆。秦兵围赵,信陵君既计窃兵符,帅魏军,又虑魏将晋鄙不肯交兵权,遂使,亥以铁椎击杀晋鄙,夺晋鄙军以救赵。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毛公
[相关解释]
1.西周文王子﹐名叔郑。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毛﹐为其所封之采邑名。 2.战国时赵处士﹐"藏于博徒"﹐秦兵攻魏时﹐曾与薛公共劝寄居在赵的魏公子信陵君回国救援﹐击败秦兵。 3.借指豪放不羁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 4.指汉初传授《诗》的学者大毛公﹑小毛公。三国吴陆玑以为即汉毛亨与毛苌。 5.指汉人毛义。 6.指汉人刘根。传说刘根成仙﹐身生绿毛﹐故称。
1.西周文王子﹐名叔郑。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毛﹐为其所封之采邑名。 2.战国时赵处士﹐"藏于博徒"﹐秦兵攻魏时﹐曾与薛公共劝寄居在赵的魏公子信陵君回国救援﹐击败秦兵。 3.借指豪放不羁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 4.指汉初传授《诗》的学者大毛公﹑小毛公。三国吴陆玑以为即汉毛亨与毛苌。 5.指汉人毛义。 6.指汉人刘根。传说刘根成仙﹐身生绿毛﹐故称。
毛薛
[相关解释]
1.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秦兵攻魏﹐信陵君不归﹐二人力劝其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事详《史记.魏公子列传》◇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1.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秦兵攻魏﹐信陵君不归﹐二人力劝其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事详《史记.魏公子列传》◇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袖椎
[相关解释]
1.亦作"袖锤"。 2.袖中暗藏铁椎。魏安禧王二十年,秦围赵,魏使晋鄙领兵救赵,鄙按兵不动。魏公子信陵君以计盗兵符,用夷门隐士侯生策,使"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夺其军,进击秦兵,解邯郸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遂用为典故。
1.亦作"袖锤"。 2.袖中暗藏铁椎。魏安禧王二十年,秦围赵,魏使晋鄙领兵救赵,鄙按兵不动。魏公子信陵君以计盗兵符,用夷门隐士侯生策,使"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夺其军,进击秦兵,解邯郸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遂用为典故。
魏公子
[相关解释]
1.指信陵君。 2.指魏文帝曹丕。
1.指信陵君。 2.指魏文帝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