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元宵的内容。
带有元宵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五夜元宵
[相关解释]
1.自宋初以来,将庆赏元宵花灯的时间由三夜改为五夜,称为"五夜元宵"。
1.自宋初以来,将庆赏元宵花灯的时间由三夜改为五夜,称为"五夜元宵"。
元夕
[相关解释]
1.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1.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元夜
[相关解释]
1.即元宵。
1.即元宵。
元宵
[相关解释]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晩上叫"元宵"。亦称"元夜"﹑"元夕"。唐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2.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晩上叫"元宵"。亦称"元夜"﹑"元夕"。唐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2.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元宵子
[相关解释]
1.即元宵。汤圆。
1.即元宵。汤圆。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相关解释]
《老学庵笔记》卷五载宋代田登做州官,不许提他的名字,因登”与灯”同音,就把点灯”叫成点火”,元宵节放灯,说成放火”,布告写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遂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喻统治者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却不许人民有一点自由。也比喻只管自己胡作非为,专制蛮横,却不许别人有正当的权利。
《老学庵笔记》卷五载宋代田登做州官,不许提他的名字,因登”与灯”同音,就把点灯”叫成点火”,元宵节放灯,说成放火”,布告写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遂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喻统治者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却不许人民有一点自由。也比喻只管自己胡作非为,专制蛮横,却不许别人有正当的权利。
山灯
[相关解释]
1.山中的灯火。 2.元宵节夜扎制成山形的彩灯。宋时亦称鳌山。
1.山中的灯火。 2.元宵节夜扎制成山形的彩灯。宋时亦称鳌山。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相关解释]
1.形容天天像过佳节一样极尽欢乐。
1.形容天天像过佳节一样极尽欢乐。
正月节
[相关解释]
1.即元宵节。
1.即元宵节。
汤团
[相关解释]
1.亦作"汤团"。 2.即元宵。糯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有馅,一般用水煮食。
1.亦作"汤团"。 2.即元宵。糯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有馅,一般用水煮食。
烧灯
[相关解释]
1.亦作"烧镫"。 2.点灯。 3.指举行灯会或灯市。 4.指元宵节。
1.亦作"烧镫"。 2.点灯。 3.指举行灯会或灯市。 4.指元宵节。
烧灯节
[相关解释]
1.指元宵节。旧俗于正月十五晩张灯结彩,供人通宵观赏,故称。
1.指元宵节。旧俗于正月十五晩张灯结彩,供人通宵观赏,故称。
热闹
[相关解释]
①人多欢腾元宵佳节,街上十分热闹|热闹的集市。②人多欢腾的情景看热闹。
①人多欢腾元宵佳节,街上十分热闹|热闹的集市。②人多欢腾的情景看热闹。
玉梅
[相关解释]
1.白梅花。 2.宋时元宵节用绢或纸做的假花,为妇女首饰之一。 3.菊名。
1.白梅花。 2.宋时元宵节用绢或纸做的假花,为妇女首饰之一。 3.菊名。
紫姑
[相关解释]
1.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激愤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一说,姓何名楣,字丽卿,为唐寿阳刺史李景之,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杀于厕中,上帝怜悯,命为厕神。旧俗每于元宵在厕中祀之,并迎以扶乩。事见《显异录》以及宋苏轼《子姑神记》。
1.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激愤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一说,姓何名楣,字丽卿,为唐寿阳刺史李景之,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杀于厕中,上帝怜悯,命为厕神。旧俗每于元宵在厕中祀之,并迎以扶乩。事见《显异录》以及宋苏轼《子姑神记》。
细旦
[相关解释]
1.宋代元宵节舞队中男性装扮舞女者称细旦。
1.宋代元宵节舞队中男性装扮舞女者称细旦。
花灯
[相关解释]
用花彩装饰的灯。特指元宵节供观赏的灯闹~ㄧ看~。
用花彩装饰的灯。特指元宵节供观赏的灯闹~ㄧ看~。
蛾儿
[相关解释]
1.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
1.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
试灯
[相关解释]
1.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晩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旧俗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晩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赛花灯
[相关解释]
1.元宵节前后,展出各种彩灯,争奇斗胜,谓之"赛花灯"。
1.元宵节前后,展出各种彩灯,争奇斗胜,谓之"赛花灯"。
走百病
[相关解释]
1.明代北方民俗,妇女在元宵或正月十六日夜相率出游,以祛除百病。
1.明代北方民俗,妇女在元宵或正月十六日夜相率出游,以祛除百病。
踏灯
[相关解释]
1.亦作"蹋灯"。 2.元宵节上灯市看灯。明徐渭有《十六夜踏灯与璩仲玉王新甫饮于大中桥之西楼》诗。
1.亦作"蹋灯"。 2.元宵节上灯市看灯。明徐渭有《十六夜踏灯与璩仲玉王新甫饮于大中桥之西楼》诗。
送灯
[相关解释]
1.旧俗富人嫁女后第一个元宵节,送新灯以贺。
1.旧俗富人嫁女后第一个元宵节,送新灯以贺。
通宵达旦
[相关解释]
一夜至天明闹元宵看花灯通宵达旦。
一夜至天明闹元宵看花灯通宵达旦。
闹元宵
[相关解释]
1.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1.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闹花灯
[相关解释]
1.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1.民间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雪柳
[相关解释]
1.落叶灌木。叶子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光泽﹐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也叫过街柳或稻柳。 2.宋代妇女在立春日和元宵节时插戴的一种绢或纸制成的头花。 3.旧时丧家在灵前供奉或出殡时用做仪仗之物。用白纸花连缀成串﹐挂在木棍上而成。
1.落叶灌木。叶子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光泽﹐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也叫过街柳或稻柳。 2.宋代妇女在立春日和元宵节时插戴的一种绢或纸制成的头花。 3.旧时丧家在灵前供奉或出殡时用做仪仗之物。用白纸花连缀成串﹐挂在木棍上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