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7 查到相关先王的内容。
带有先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恪 [相关解释]
1.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杜预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诗.陈风谱》唐孔颖达疏"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
下武 [相关解释]
1.谓有圣德能继先王功业。
予小子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书.泰誓上》"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诗.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又为天子居丧时的自称。 2.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予末小子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 2.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云梦闲情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后以"云梦闲情"指男女欢会之事。
余小子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2.古代天子及诸侯王对先王或长者的自称。
先化 [相关解释]
1.先王之道。
先后 [相关解释]
①犹先王。多见于古书古我先后。②前后次序事有先后。③副词。表示几件事顺着次序发生假期里我先后读了四本小说|他先后三次被评为三好学生。④辅助;相助先后王室。
先王 [相关解释]
1.前代君王。 2.指上古贤明君王。
先轨 [相关解释]
1.先王的法度。 2.指先有的范例。
克定 [相关解释]
1.《诗.周颂.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郑玄笺"能定其家先王之业,遂有天下。"后因称安定或平定为"克定"。
兼施 [相关解释]
1.《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言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之王而施行禹﹑汤﹑文﹑武之政◇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 2.犹并举。
几顿 [相关解释]
1.危败。《国语·周语上》"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韦昭注"几,危也;顿,败也。"一说,犹其顿,几为语词。参阅清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一》。
前猷 [相关解释]
1.先王的谋划。
前王 [相关解释]
1.已故帝王;先王。 2.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
十二辰 [相关解释]
1.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张守节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十子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博学广闻﹑不法先王的十个人。即范雎﹑魏牟﹑田文﹑庄周﹑慎到﹑田骈﹑墨翟﹑宋钘﹑邓?﹑惠施。 2.很多的果实。
古后 [相关解释]
1.先王,前代帝王。
呵壁 [相关解释]
1.汉王逸《序》"屈原放逐,仿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嗣训 [相关解释]
1.谓继承先王之道。
四教 [相关解释]
1.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旧唐书·杨绾传》"文﹑行﹑忠﹑信,弘于四教。"(2)指儒家所传授的四门学科诗﹑书﹑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晋干宝《晋纪总论》"
大享 [相关解释]
1.合祀先王的祭礼。
大训 [相关解释]
1.先王圣哲的教言。
大飨 [相关解释]
1.合祀先王的祭礼。 2.遍祭五方天帝。 3.谓天子宴饮诸侯来朝者。 4.指上级以酒食慰劳下级。
委巷 [相关解释]
偏僻曲折的小巷。借指民间此委巷之鄙事尔,非先王之法也。
守府 [相关解释]
1.保守先王的府藏。引申为保持前代的成法。
守文 [相关解释]
1.本谓遵循文王法度◇泛指遵循先王法度。 2.墨守旧说;恪守成规。
守祧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庙。 2.谓家族中的宗祠祖庙。
宗庙 [相关解释]
①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②指王室、朝廷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
密迩 [相关解释]
靠近;贴近密迩邻国|密迩先王其训。
履端 [相关解释]
1.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余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2.指帝王初即位改元。 3.泛指事物的开始。
巫山 [相关解释]
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2.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握雨携云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云"指男女欢合。
故君 [相关解释]
1.先王;先君。
时训 [相关解释]
1.指先王遗教。
暮雨朝云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有恃无恐 [相关解释]
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后指有了倚仗就无所畏惧或毫无顾忌。
梦云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后因以"梦云"指美女。亦指幽会之事。
楛矢之贡 [相关解释]
1.《国语·鲁语下》"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后因以"楛矢之贡"泛指东北藩属的贡物。
殷宗 [相关解释]
1.殷人的宗祀。指殷朝。 2.谓殷代先王。指盘庚。 3.谓殷代先王。指武丁。
燕说 [相关解释]
1.指穿凿附会之说。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又"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梁启雄解引蒲阪圆曰"世儒见古人过誉失实之事,强为之说,而欲施用以致治也,犹郢人误书'举烛',而燕人臆说以为'尚明'也。"
牛羊勿践 [相关解释]
1.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
王义 [相关解释]
1.指先王所立的法度。
王度 [相关解释]
1.王者的德行器度。 2.先王的法度。 3.犹王法。
王路 [相关解释]
1.犹王义。指先王的法度。 2.谓通往朝廷之路。 3.犹大路。 4.指仕途。
玩兵 [相关解释]
1.犹黩武。谓轻率用兵。语本《国语.周语上》"先王耀德不观兵……观则玩则无震。"韦昭注"玩,黩也。"
神后 [相关解释]
1.后土。 2.英明的先王。
神女 [相关解释]
1.谓巫山神女。《文选.宋玉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姚姬(一作'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又《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按,所云神女之梦,事本假托,为寓言讽主之作。 2.谓妓女。因宋玉《高唐赋》中有"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之语,后因以借指妓女。
羣玉 [相关解释]
1.《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策府。"郭璞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本为传说中古帝王藏书册处◇用以称帝王珍藏图籍书画之所。
茂育 [相关解释]
1.努力育养。语出《易.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高亨注"茂读为懋,勉也,努力也。"
行雨 [相关解释]
1.降雨。 2.《文选.宋玉》"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李善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3.神雨名。 4.阵雨。
议制 [相关解释]
1.谓衡量事之轻重而据以断罪。语本《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 2.礼仪制度。议﹐通"仪"。 3.讨论制宪。
讳恶 [相关解释]
1.讳与恶。讳﹐先王之名﹔恶﹐忌日﹐一说国家之大凶大灾。 2.嫌憎。
诗书发冢 [相关解释]
1.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语本《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郭象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也。"成玄英疏﹕"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述圣 [相关解释]
1.称述古圣先王之盛德。 2.子思之封号。元文宗至顺二年加封子思为沂国述圣公。明嘉靖时罢其封爵,但称述圣。参阅《元史.文宗纪三》﹑《续通典.礼十》。
逐鸟 [相关解释]
1.驱赶飞鸟。《晏子春秋.谏上二四》"景公射鸟,野人骇之。公怒,令吏诛之。晏子曰'野人不知也。臣闻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两者,先王之禁也。以飞鸟犯先王之禁,不可。今君不明先王之制,而无仁义之心,是以从欲而轻诛。夫鸟兽固人之养也,野人骇之,不亦宜乎!'公曰'善。自今已来,弛鸟兽之禁,无以苛民也。'"后以此为典实。
遭家不造 [相关解释]
1.语出《诗.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郑玄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孔颖达疏"往日遭此家道之不为,言先王既崩,家事无人为之。"本为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用以泛指家中遭遇不幸。
阳云 [相关解释]
1.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后遂以"阳云"指男女幽会之所。
阳台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遂以"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 2.即王屋山。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隗始 [相关解释]
1.《史记.燕召公世家》﹕"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后因以"隗始"用作以礼招贤的典故。
雨沾云惹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靖献 [相关解释]
1.谓臣下尽忠于君。语出《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
顾諟 [相关解释]
1.《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孔传"顾谓常目在之,諟,是也。言敬奉天命﹐承顺天地。"孔颖达疏"《说文》云顾,还视也。諟与是,古今之字异,故变文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还回视是天之明命。"后以"顾諟"指敬奉﹑禀顺天命。
风雩 [相关解释]
1.《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后即借"风雩"表示不愿仕宦之志。
鱼蚕 [相关解释]
1.蜀国先王鱼凫﹑蚕丛的并称。
鸟音 [相关解释]
1.《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赵岐注"鴃,博劳鸟也。"后以"鸟音"比喻难懂的语言。古多指四夷外国之语。
黍雪 [相关解释]
1.谓用黍子来擦拭桃子上的毛。《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搑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之闻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后遂用作咏桃的典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