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1 查到相关六经的内容。
带有六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阴
[相关解释]
1.《易》卦的三阴爻,合之则为《坤》卦。亦象盛阴之气。 2.中医用语。指六经中的太阴﹑少阴﹑厥阴。可分为三对六脉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1.《易》卦的三阴爻,合之则为《坤》卦。亦象盛阴之气。 2.中医用语。指六经中的太阴﹑少阴﹑厥阴。可分为三对六脉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伤寒论
[相关解释]
现存中医学中最早系统论述外感疾病的著作。共十卷。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创立六经辨证和治疗原则、方剂的配伍等,在诊断方面贯串运用了四诊八纲。
现存中医学中最早系统论述外感疾病的著作。共十卷。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创立六经辨证和治疗原则、方剂的配伍等,在诊断方面贯串运用了四诊八纲。
六学
[相关解释]
1.指六艺或六经。 2.谓周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 3.唐国子监设六馆﹐亦称"六学"。
1.指六艺或六经。 2.谓周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 3.唐国子监设六馆﹐亦称"六学"。
六教
[相关解释]
1.六经之教。
1.六经之教。
六籍
[相关解释]
1.即六经。 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1.即六经。 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六经
[相关解释]
也称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六经皆史。
也称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六经皆史。
六经皆史
[相关解释]
1.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首倡于元郝经﹐清袁枚亦主此说﹐至章学诚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龚自珍﹑章炳麟亦倡此说。参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易教》﹑《经解》﹐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章炳麟《国故论衡.原经》。
1.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首倡于元郝经﹐清袁枚亦主此说﹐至章学诚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龚自珍﹑章炳麟亦倡此说。参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易教》﹑《经解》﹐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章炳麟《国故论衡.原经》。
六阳
[相关解释]
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
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
十二经
[相关解释]
1.指《春秋》。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 2.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唐文宗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清成瓘《箬园日札》卷五。 3.即十二经脉。
1.指《春秋》。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 2.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唐文宗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清成瓘《箬园日札》卷五。 3.即十二经脉。
厥证
[相关解释]
1.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1.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厥阴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
吞爻
[相关解释]
1.语本《三国志.吴志.虞翻传》"﹝翻﹞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翻初立《易》注,奏上'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披戏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后因以"吞爻"为精于易学的典故。
1.语本《三国志.吴志.虞翻传》"﹝翻﹞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翻初立《易》注,奏上'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披戏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后因以"吞爻"为精于易学的典故。
外学
[相关解释]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2.东汉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 2.东汉儒生以"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外家
[相关解释]
1.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 2.指外戚。 3.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4.指男子于正妻之外在别处所置之妾。 5.谓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 6.指外家拳。
1.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 2.指外戚。 3.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4.指男子于正妻之外在别处所置之妾。 5.谓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 6.指外家拳。
外说
[相关解释]
1.指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
1.指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
张仲景(约150-219)
[相关解释]
东汉医学家。名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创用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体现了理、法、方、药的一系列辨证施治原则,提出了三因致病说◇世尊其为医圣”。
东汉医学家。名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创用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体现了理、法、方、药的一系列辨证施治原则,提出了三因致病说◇世尊其为医圣”。
经艺
[相关解释]
1.亦作"经蓺"。 2.儒家经书的统称。古称六经为"六艺"。 3.犹经学。
1.亦作"经蓺"。 2.儒家经书的统称。古称六经为"六艺"。 3.犹经学。
缠经
[相关解释]
1.即传经。中医学名词。指外感热病的六经传变。即本经症候消失,而变为另一经症候。
1.即传经。中医学名词。指外感热病的六经传变。即本经症候消失,而变为另一经症候。
至赜
[相关解释]
1.极其深奥微妙。亦指极深奥微妙的道理。《易.系辞上》"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后汉书.崔髎传》"竫潜思于至赜兮,骋六经之奥府。"李贤注"赜,深也。"元耶律楚材《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著述归至赜,议论探深源。"一说赜,杂;至赜,指极其复杂的事物。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五。
1.极其深奥微妙。亦指极深奥微妙的道理。《易.系辞上》"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后汉书.崔髎传》"竫潜思于至赜兮,骋六经之奥府。"李贤注"赜,深也。"元耶律楚材《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著述归至赜,议论探深源。"一说赜,杂;至赜,指极其复杂的事物。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五。
醉经
[相关解释]
1.隋王通《中说.事君》"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后以"醉经"指潜心经学。
1.隋王通《中说.事君》"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后以"醉经"指潜心经学。
雅正
[相关解释]
①规范的后稍改定,参稽六经,近于雅正。②方正;正直生性雅正。③请人指正的客气话。常用于书画题款上敬请雅正。
①规范的后稍改定,参稽六经,近于雅正。②方正;正直生性雅正。③请人指正的客气话。常用于书画题款上敬请雅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