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兴的内容。
带有兴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七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谱为词,即以《一七令》为词牌名。另一体,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参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词谱》卷十一。
1.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谱为词,即以《一七令》为词牌名。另一体,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参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词谱》卷十一。
一嚬一笑
[相关解释]
1.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1.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一块肉
[相关解释]
1.指亲生独子或遗孤。宋祥兴二年,元兵攻陷厓山,陆秀夫背幼帝赵昺跳海死。帝母杨太后闻之,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投海死。见《宋史.瀛国公纪》。 2.指胎儿。
1.指亲生独子或遗孤。宋祥兴二年,元兵攻陷厓山,陆秀夫背幼帝赵昺跳海死。帝母杨太后闻之,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投海死。见《宋史.瀛国公纪》。 2.指胎儿。
一甲
[相关解释]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1.一副铠甲。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宋太平兴国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一纸书
[相关解释]
1.《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用以为典,或以"一纸书"代指书信。
1.《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用以为典,或以"一纸书"代指书信。
一起
[相关解释]
1.一旦发生;一旦兴起。 2.谓一旦崛起。 3.副词。一齐;一同。 4.表示同一个处所。常用于"到"﹑"在"之后。 5.表数量。一件;一次。 6.一群,一伙。 7.一共。 8.犹一阵。
1.一旦发生;一旦兴起。 2.谓一旦崛起。 3.副词。一齐;一同。 4.表示同一个处所。常用于"到"﹑"在"之后。 5.表数量。一件;一次。 6.一群,一伙。 7.一共。 8.犹一阵。
一鳞半甲
[相关解释]
1.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上.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此系以龙为意谓略有相似之处◇用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亦作"一鳞片甲"。
1.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上.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此系以龙为意谓略有相似之处◇用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亦作"一鳞片甲"。
丁是娥(1923-1988)
[相关解释]
沪剧演员。原名潘咏华,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女。九岁学艺,演花旦、正旦。1949年后致力于沪剧改革,主演《罗汉钱》、《芦荡火种》、《鸡毛飞上天》等剧。唱腔绮丽多彩,善于抒发感情。曾任上海沪剧院院长。
沪剧演员。原名潘咏华,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女。九岁学艺,演花旦、正旦。1949年后致力于沪剧改革,主演《罗汉钱》、《芦荡火种》、《鸡毛飞上天》等剧。唱腔绮丽多彩,善于抒发感情。曾任上海沪剧院院长。
丁西林(1893-1974)
[相关解释]
剧作家、物理学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攻物理,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作有多幕剧《妙峰山》,独幕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
剧作家、物理学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攻物理,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作有多幕剧《妙峰山》,独幕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
七真
[相关解释]
1.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隐于茅山得道成仙,后晋之杨羲﹑许穆﹑许翙及唐之郭崇真皆于茅山得道,因合称"七真"。唐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许﹑一杨﹑一郭,是为七真。"唐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马丹阳﹑丘长春﹑谭长真﹑刘长生﹑郝广宁﹑王玉阳和孙清静(仙姑)
1.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隐于茅山得道成仙,后晋之杨羲﹑许穆﹑许翙及唐之郭崇真皆于茅山得道,因合称"七真"。唐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许﹑一杨﹑一郭,是为七真。"唐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马丹阳﹑丘长春﹑谭长真﹑刘长生﹑郝广宁﹑王玉阳和孙清静(仙姑)
万分
[相关解释]
副词。非常;极其万分惋┫В万分高兴|焦急万分。
副词。非常;极其万分惋┫В万分高兴|焦急万分。
万木草堂
[相关解释]
康有为讲学场所。1891年创立于广州长兴里。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招收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于维新的青年。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后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1898年停办。
康有为讲学场所。1891年创立于广州长兴里。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招收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于维新的青年。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后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1898年停办。
三代执金
[相关解释]
1.指唐赵道兴与父才﹑子晈三人。均曾任执金吾之职,故称。
1.指唐赵道兴与父才﹑子晈三人。均曾任执金吾之职,故称。
三内
[相关解释]
1.皇帝的居处称大内。唐代大内以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合称三内。
1.皇帝的居处称大内。唐代大内以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合称三内。
三吴
[相关解释]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三戟
[相关解释]
1.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李岘与兄峘﹑峄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张俭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张家"。崔琳与弟珪﹑瑶,俱立棨戟,世号"三戟崔家"。俱见《新唐书》本传◇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
1.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李岘与兄峘﹑峄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张俭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张家"。崔琳与弟珪﹑瑶,俱立棨戟,世号"三戟崔家"。俱见《新唐书》本传◇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
三明
[相关解释]
1.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 2.指三个人。指东汉"凉州三明。" 3.指三个人。指晋代"中兴三明"。 4.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1.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 2.指三个人。指东汉"凉州三明。" 3.指三个人。指晋代"中兴三明"。 4.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三楚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2.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1.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2.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三甲
[相关解释]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三纬
[相关解释]
1.指《诗》六义中的《风》﹑《雅》﹑《颂》。《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如《风》﹑《雅》﹑《颂》,却是里面横串底,都有赋﹑比﹑兴,故谓之三纬。"一说,指赋﹑比﹑兴。
1.指《诗》六义中的《风》﹑《雅》﹑《颂》。《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如《风》﹑《雅》﹑《颂》,却是里面横串底,都有赋﹑比﹑兴,故谓之三纬。"一说,指赋﹑比﹑兴。
三经
[相关解释]
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三说法
[相关解释]
1.宋干兴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
1.宋干兴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
三起
[相关解释]
1.兴于三。 2.三次发射。 3.三度兴建。 4.指蚕三眠而起。
1.兴于三。 2.三次发射。 3.三度兴建。 4.指蚕三眠而起。
三驾
[相关解释]
1.三次兴兵。 2.指北魏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1.三次兴兵。 2.指北魏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上去
[相关解释]
1.由一处趋于某处或由低处到高处。 2.引申为兴旺发达。 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 4.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前。
1.由一处趋于某处或由低处到高处。 2.引申为兴旺发达。 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 4.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前。
下体
[相关解释]
1.指植物的根茎。《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毛传"下体﹐根茎也。"孔颖达疏"言采葑菲之菜者﹐无以下体根茎之恶并弃其叶﹐以兴为室家之法﹐无以其妻颜色之衰并弃其德。"后以"下体"喻妇人色衰。 2.喻不才。 3.人体的下部。亦特指男女的阴部。也叫"下身"。 4.犹贱体。谦称己身之卑贱。
1.指植物的根茎。《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毛传"下体﹐根茎也。"孔颖达疏"言采葑菲之菜者﹐无以下体根茎之恶并弃其叶﹐以兴为室家之法﹐无以其妻颜色之衰并弃其德。"后以"下体"喻妇人色衰。 2.喻不才。 3.人体的下部。亦特指男女的阴部。也叫"下身"。 4.犹贱体。谦称己身之卑贱。
下箬
[相关解释]
1.地名。在今浙江省长兴县南。
1.地名。在今浙江省长兴县南。
不作兴
[相关解释]
1.方言。情理上﹑习惯上不许可。 2.方言。犹不喜欢。
1.方言。情理上﹑习惯上不许可。 2.方言。犹不喜欢。
不兴
[相关解释]
①不能;不可不兴这样说人家。②不流行;不时新早就不兴这一套了。
①不能;不可不兴这样说人家。②不流行;不时新早就不兴这一套了。
不刊之论
[相关解释]
刊修改。不可改变的定论中兴难于创业,已是不刊之论。
刊修改。不可改变的定论中兴难于创业,已是不刊之论。
不快
[相关解释]
1.不愉快,不高兴。 2.不适;有病。 3.不好,不吉。
1.不愉快,不高兴。 2.不适;有病。 3.不好,不吉。
不景气
[相关解释]
1.经济学名词。指经济萧条。 2.泛指不兴旺。
1.经济学名词。指经济萧条。 2.泛指不兴旺。
丕振
[相关解释]
1.大力振兴。 2.大震。
1.大力振兴。 2.大震。
世庙
[相关解释]
1.世祖庙,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庙。 2.明嘉靖帝为其父兴献王朱佑杬所立之庙。 3.指明世宗朱厚熜。
1.世祖庙,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庙。 2.明嘉靖帝为其父兴献王朱佑杬所立之庙。 3.指明世宗朱厚熜。
东北平原
[相关解释]
中国最大的平原,主体部分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间,南临辽东湾,由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积而成,北部称松嫩平原,南部称辽河平原。通常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会合处的三江平原也包括在内。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国重要农业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粮。石油资源丰富。
中国最大的平原,主体部分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间,南临辽东湾,由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积而成,北部称松嫩平原,南部称辽河平原。通常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会合处的三江平原也包括在内。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国重要农业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粮。石油资源丰富。
东北虎
[相关解释]
1.产于我国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处的一种虎。体型大,毛色较淡。为镧聋@类保护动物。
1.产于我国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处的一种虎。体型大,毛色较淡。为镧聋@类保护动物。
东平献颂
[相关解释]
1.《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幸东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
1.《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幸东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
东征西怨
[相关解释]
1.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1.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东林寺
[相关解释]
1.寺名。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会昌三年寺废,大中三年复修。宋改名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庐山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东林寺碑序》。
1.寺名。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会昌三年寺废,大中三年复修。宋改名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庐山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东林寺碑序》。
东汉通俗演义
[相关解释]
一称《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讲史小说。明代谢诏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节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终于汉桓帝。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
一称《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讲史小说。明代谢诏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节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终于汉桓帝。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
东胶西序
[相关解释]
1.《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在西郊。"东胶﹑西序本为夏周之小学﹑大学,后用以泛指兴教化﹑养耆老的场所。
1.《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在西郊。"东胶﹑西序本为夏周之小学﹑大学,后用以泛指兴教化﹑养耆老的场所。
东莞市
[相关解释]
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部、东江下游,广九铁路斜贯。1985年设市。人口1436万(1995年)。为广东省新兴工业城市和东江下游物资集散地。虎门为珠江口要塞,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曾在此销毁鸦片。名胜古迹有可园、象塔、沙角、威远古炮台。
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部、东江下游,广九铁路斜贯。1985年设市。人口1436万(1995年)。为广东省新兴工业城市和东江下游物资集散地。虎门为珠江口要塞,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曾在此销毁鸦片。名胜古迹有可园、象塔、沙角、威远古炮台。
东营市
[相关解释]
在山东省北部、黄河南侧,东临莱州湾,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1982年设市。人口649万(1993年)。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胜利油田指挥部设此。建有石油大学。
在山东省北部、黄河南侧,东临莱州湾,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1982年设市。人口649万(1993年)。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胜利油田指挥部设此。建有石油大学。
东阁
[相关解释]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武十五年始置。清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武十五年始置。清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丝竹会
[相关解释]
1.有丝竹弹奏以助兴的聚会。
1.有丝竹弹奏以助兴的聚会。
两喜
[相关解释]
1.双方高兴;双方相悦。
1.双方高兴;双方相悦。
两宋志传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传为明代熊大木作。一百回。前五十回为《南宋志传》,叙五代晋、汉、周三朝兴废争战及宋太祖平定诸国故事◇五十回为《北宋志传》,主要叙宋初杨家将故事,是前代杨家将故事的集大成之作。
长篇小说。传为明代熊大木作。一百回。前五十回为《南宋志传》,叙五代晋、汉、周三朝兴废争战及宋太祖平定诸国故事◇五十回为《北宋志传》,主要叙宋初杨家将故事,是前代杨家将故事的集大成之作。
两本位制
[相关解释]
1.即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铸币均为本位币,都可自由铸造,并均为无限法偿。两币按国家规定比价流通。十六至十八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曾广泛采用。
1.即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铸币均为本位币,都可自由铸造,并均为无限法偿。两币按国家规定比价流通。十六至十八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曾广泛采用。
两都
[相关解释]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周汉唐指长安和洛阳『班固有《两都赋》。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五代梁以开封府与河南府为东﹑西两都。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金代指上京会宁府城和中都大兴府城。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明代指北京和南京。 5.指汉班固所作《两都赋》。 6.借指汉代。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周汉唐指长安和洛阳『班固有《两都赋》。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五代梁以开封府与河南府为东﹑西两都。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金代指上京会宁府城和中都大兴府城。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明代指北京和南京。 5.指汉班固所作《两都赋》。 6.借指汉代。
两韵诗
[相关解释]
1.诗体之一种。一首诗中押平仄两韵。如唐章碣《变体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就是一首两韵诗。
1.诗体之一种。一首诗中押平仄两韵。如唐章碣《变体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就是一首两韵诗。
中俄尼布楚条约
[相关解释]
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订立。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界。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订立。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界。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中俄瑷珲条约
[相关解释]
1858年5月,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1858年5月,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中共一大
[相关解释]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1921年7月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举推派的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十三人,列席者一人,代表党员五十七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陈独秀任总书记,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大会会址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现为"一大"纪念馆。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1921年7月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举推派的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十三人,列席者一人,代表党员五十七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陈独秀任总书记,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大会会址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现为"一大"纪念馆。
中兴
[相关解释]
由衰落而重新兴盛起来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由衰落而重新兴盛起来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中兴三明
[相关解释]
1.指诸葛恢等东晋三名臣。
1.指诸葛恢等东晋三名臣。
中兴颂
[相关解释]
1.指汉刘苍所作《光武受命中兴颂》。 2.泛指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诗文。
1.指汉刘苍所作《光武受命中兴颂》。 2.泛指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诗文。
中原麟凤
[相关解释]
1.喻中原的杰出人物。语出五代陈陶《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1.喻中原的杰出人物。语出五代陈陶《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中古
[相关解释]
1.次于上古的时代。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期不一。(1)《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此指商周之际。(2)《韩非子.五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指虞夏之际。(3)晋左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此指战国。(4)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羈于后。"此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
1.次于上古的时代。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期不一。(1)《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此指商周之际。(2)《韩非子.五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指虞夏之际。(3)晋左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此指战国。(4)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羈于后。"此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相关解释]
散曲篇名。元代张养浩作。曲中由潼关(今属陕西)的险峻地势,联想到历代王朝的兴亡争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语言凝炼。
散曲篇名。元代张养浩作。曲中由潼关(今属陕西)的险峻地势,联想到历代王朝的兴亡争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语言凝炼。
中国日报
[相关解释]
①1900年1月,兴中会创刊于香港。1905年成为中国同盟会报纸,兼出十日刊《中国旬报》。该报社曾是革命派的党务和军务机关,辛亥革命后迁广州,成为国民党的宣传机关。1913年被军阀龙济光查封。②1981年6月创刊于北京的英文报纸。有香港版和通过卫星传送版面的北美版和西欧版。
①1900年1月,兴中会创刊于香港。1905年成为中国同盟会报纸,兼出十日刊《中国旬报》。该报社曾是革命派的党务和军务机关,辛亥革命后迁广州,成为国民党的宣传机关。1913年被军阀龙济光查封。②1981年6月创刊于北京的英文报纸。有香港版和通过卫星传送版面的北美版和西欧版。
中季
[相关解释]
1.犹言兴废盛衰。季,指末世。
1.犹言兴废盛衰。季,指末世。
中江
[相关解释]
1.江流的中央;江中。 2.水名。古三江之一。 3.汉以后有多种解释。《汉书.地理志》指今安徽芜湖东经江苏﹑高淳﹑东坝﹑溧阳至宜兴通太湖一水;《初学记》引郑玄说,指岷江会合北江﹑南江后的一段;盛弘之《荆州记》指长江经流自今湖北江陵以下至江西九江一段。今四川沱江,六朝以来亦有中江之称。
1.江流的中央;江中。 2.水名。古三江之一。 3.汉以后有多种解释。《汉书.地理志》指今安徽芜湖东经江苏﹑高淳﹑东坝﹑溧阳至宜兴通太湖一水;《初学记》引郑玄说,指岷江会合北江﹑南江后的一段;盛弘之《荆州记》指长江经流自今湖北江陵以下至江西九江一段。今四川沱江,六朝以来亦有中江之称。
中流击楫
[相关解释]
1.亦作"中流击枻"。 2.指晋祖逖渡江击楫事。《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概。
1.亦作"中流击枻"。 2.指晋祖逖渡江击楫事。《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概。
主文
[相关解释]
1.指史官。 2.主持考试。 3.用以称主考官。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1.指史官。 2.主持考试。 3.用以称主考官。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乌苏里江
[相关解释]
黑龙江支流。上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长890千米。自河口上溯至兴凯湖为中俄两国界河。中下游江宽水深,可通航。盛产大马哈鱼。
黑龙江支流。上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长890千米。自河口上溯至兴凯湖为中俄两国界河。中下游江宽水深,可通航。盛产大马哈鱼。
乏兴
[相关解释]
1.即乏军兴。
1.即乏军兴。
乏军兴
[相关解释]
1.古代违反军律的一种罪名。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叫"乏军兴"。官府征集物资叫"兴"。
1.古代违反军律的一种罪名。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叫"乏军兴"。官府征集物资叫"兴"。
乏趣
[相关解释]
1.无味;没意思。 2.没有兴趣。
1.无味;没意思。 2.没有兴趣。
乐乐呵呵
[相关解释]
1.形容高兴的样子。
1.形容高兴的样子。
乐事
[相关解释]
令人高兴的事情人生~ㄧ赏心~。
令人高兴的事情人生~ㄧ赏心~。
乐呵呵
[相关解释]
形容高兴的样子老远就看见他~地向这边走来。
形容高兴的样子老远就看见他~地向这边走来。
乐嗟苦咄
[相关解释]
1.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1.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乙帐
[相关解释]
1.《汉书.西域传赞》"于是广开上林……兴造甲乙之帐,络以随珠和璧,天子袭翠被﹑凭玉几,而处其中。"颜师古注"其数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汉武故事》"帷幕垂流苏,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御。"后因以"乙帐"指天子燕息之所。帐,帷幕。
1.《汉书.西域传赞》"于是广开上林……兴造甲乙之帐,络以随珠和璧,天子袭翠被﹑凭玉几,而处其中。"颜师古注"其数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汉武故事》"帷幕垂流苏,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御。"后因以"乙帐"指天子燕息之所。帐,帷幕。
九鲤湖
[相关解释]
1.湖名。在福建仙游县东北。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湖侧,各乘一鲤登仙而得名。见《兴化府志》。唐徐寅有《春入鲤湖》诗,宋郑樵有《游九鲤湖》诗,明徐弘祖有《游九鲤湖日记》。
1.湖名。在福建仙游县东北。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湖侧,各乘一鲤登仙而得名。见《兴化府志》。唐徐寅有《春入鲤湖》诗,宋郑樵有《游九鲤湖》诗,明徐弘祖有《游九鲤湖日记》。
乞身
[相关解释]
1.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语本《史记.张仪列传》"今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之。"
1.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语本《史记.张仪列传》"今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之。"
乡官
[相关解释]
1.古代乡中官吏办公的馆舍。官,"馆"的古字。 2.一乡所属官吏的总称。历代异制异名。如周之乡大夫﹑乡师﹑党正﹑族师﹑闾胥﹑比长;汉之三老﹑有秩﹑啬夫﹑游僥。隋唐以后多为无俸役职,如唐之里正﹑坊正;宋之衙前﹑耆长﹑壮丁﹑散从﹑承符﹑弓手。太平天国时期更大兴乡官,如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平时管理乡政,战时则为军官。
1.古代乡中官吏办公的馆舍。官,"馆"的古字。 2.一乡所属官吏的总称。历代异制异名。如周之乡大夫﹑乡师﹑党正﹑族师﹑闾胥﹑比长;汉之三老﹑有秩﹑啬夫﹑游僥。隋唐以后多为无俸役职,如唐之里正﹑坊正;宋之衙前﹑耆长﹑壮丁﹑散从﹑承符﹑弓手。太平天国时期更大兴乡官,如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平时管理乡政,战时则为军官。
乣军
[相关解释]
1.辽金以北方边地部族组成的军队。乣军之名始见于辽。金之乣军散居于东北﹑西北﹑西南三路。蒙古兴起后,金西南路与西北路诸乣相继投附或被征服。东北路乣军则在窝阔台时归属,成为元代辽东之乣军。参阅王国维《之主因亦儿坚考》﹑陈述《乣军考释初稿》﹑蔡美彪《乣与乣军之演变》。
1.辽金以北方边地部族组成的军队。乣军之名始见于辽。金之乣军散居于东北﹑西北﹑西南三路。蒙古兴起后,金西南路与西北路诸乣相继投附或被征服。东北路乣军则在窝阔台时归属,成为元代辽东之乣军。参阅王国维《之主因亦儿坚考》﹑陈述《乣军考释初稿》﹑蔡美彪《乣与乣军之演变》。
买市
[相关解释]
1.古时官府或豪富设立临时集市,招徕小经纪人,并给与赏赐,而使市场繁荣兴旺。以之作为一种德政或善举。 2.购物。
1.古时官府或豪富设立临时集市,招徕小经纪人,并给与赏赐,而使市场繁荣兴旺。以之作为一种德政或善举。 2.购物。
乾隆帝(1711-1799)
[相关解释]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期任用权臣和b1336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N桓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期任用权臣和b1336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N桓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二宫
[相关解释]
1.两座宫室。常用以代指住在其中的人。(1)指二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亡姑之姊,伉俪二宫。"刘孝标注引《中兴书》"王蒙女讳穆之,为哀帝皇后;王藴女讳法慧,为孝武皇后。"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颓压。"仇兆鳌注"二宫泣,玄﹑肃还京。"(2)指帝与太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涕泣,二宫为之改容。"《文选.沈约》"二宫轸痛,遐迩同哀。"吕向注"二宫,天子﹑太子也。"《南齐书.何敬容传》"敬容接对宾朋,言词若讷,酬答二宫,则音韵调
1.两座宫室。常用以代指住在其中的人。(1)指二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亡姑之姊,伉俪二宫。"刘孝标注引《中兴书》"王蒙女讳穆之,为哀帝皇后;王藴女讳法慧,为孝武皇后。"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颓压。"仇兆鳌注"二宫泣,玄﹑肃还京。"(2)指帝与太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涕泣,二宫为之改容。"《文选.沈约》"二宫轸痛,遐迩同哀。"吕向注"二宫,天子﹑太子也。"《南齐书.何敬容传》"敬容接对宾朋,言词若讷,酬答二宫,则音韵调
于公高门
[相关解释]
1.西汉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1.西汉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云兴
[相关解释]
1.云起。 2.趁时奋起。
1.云起。 2.趁时奋起。
云兴霞蔚
[相关解释]
也作云蒸霞蔚”。云雾升腾霞彩灿烂。语出《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绚丽灿烂的景象。
也作云蒸霞蔚”。云雾升腾霞彩灿烂。语出《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绚丽灿烂的景象。
云台主帅
[相关解释]
1.汉明帝图画中兴功臣二十八人于云台﹐而以邓禹为二十八人之首﹐为云台主帅。
1.汉明帝图画中兴功臣二十八人于云台﹐而以邓禹为二十八人之首﹐为云台主帅。
云洞
[相关解释]
1.洞名。在江西省上饶县西。天欲雨时先有云出﹐故名。宋辛弃疾有《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涧尚书韵》词。邓广铭笺注"《上饶县志》卷五﹐《山川志》'云洞在县西三十里开化乡天欲雨则兴云。'" 2.云雾缭绕之山洞。 3.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1.洞名。在江西省上饶县西。天欲雨时先有云出﹐故名。宋辛弃疾有《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涧尚书韵》词。邓广铭笺注"《上饶县志》卷五﹐《山川志》'云洞在县西三十里开化乡天欲雨则兴云。'" 2.云雾缭绕之山洞。 3.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云蒸霞蔚
[相关解释]
1.比喻绚丽多彩。 2.形容事物蓬勃兴起﹐蔚为大观。
1.比喻绚丽多彩。 2.形容事物蓬勃兴起﹐蔚为大观。
云蒸龙变
[相关解释]
1.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1.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起雪飞
[相关解释]
1.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1.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云门
[相关解释]
1.周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 3.汉云阳县的城门。 4.山门。借指寺庙。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 6.蜀的代称。 7.指谷口。 8.山名。在浙江绍兴南。亦名东山。山有云门寺。南朝梁处士何胤曾居于此。 9.山名。在山东省青州市南。一名云峰山。 10.山名。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连乐昌县界。山有云门寺。五代文偃禅师居此。参见"云门宗"。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 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
1.周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 3.汉云阳县的城门。 4.山门。借指寺庙。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 6.蜀的代称。 7.指谷口。 8.山名。在浙江绍兴南。亦名东山。山有云门寺。南朝梁处士何胤曾居于此。 9.山名。在山东省青州市南。一名云峰山。 10.山名。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连乐昌县界。山有云门寺。五代文偃禅师居此。参见"云门宗"。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 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
云飞
[相关解释]
1.云阵飞行。 2.指雨云兴起。 3.在云中飞行。高飞。 4.比喻快速行进。 5.比喻才情奔放。 6.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因用"云飞"谓奋发有为。 7.比喻远走高飞。 8.飘扬貌。 9.道教语。谓升天成仙。
1.云阵飞行。 2.指雨云兴起。 3.在云中飞行。高飞。 4.比喻快速行进。 5.比喻才情奔放。 6.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因用"云飞"谓奋发有为。 7.比喻远走高飞。 8.飘扬貌。 9.道教语。谓升天成仙。
五伯
[相关解释]
1.五个霸主。(1)指夏昆吾,殷大彭﹑豕韦﹑周齐桓公﹑晋文公。《庄子.大宗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成玄英疏"五伯者,昆吾为夏伯,大彭﹑豕韦为殷伯,齐桓﹑晋文为周伯,合为五伯。"(2)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说非六王五伯。"高诱注"五伯,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缪也。"明沈采《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3)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句践。《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齐桓﹑晋文﹑楚
1.五个霸主。(1)指夏昆吾,殷大彭﹑豕韦﹑周齐桓公﹑晋文公。《庄子.大宗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成玄英疏"五伯者,昆吾为夏伯,大彭﹑豕韦为殷伯,齐桓﹑晋文为周伯,合为五伯。"(2)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说非六王五伯。"高诱注"五伯,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缪也。"明沈采《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3)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句践。《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齐桓﹑晋文﹑楚
五山
[相关解释]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 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 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
五德终始
[相关解释]
1.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的学说。指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论者并用以推断自然的命运和王朝兴亡的原因。
1.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的学说。指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论者并用以推断自然的命运和王朝兴亡的原因。
五湖
[相关解释]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五猖会
[相关解释]
1.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各地形式不一。绍兴每年农历七月半左右举行,以祈求人寿年丰。
1.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各地形式不一。绍兴每年农历七月半左右举行,以祈求人寿年丰。
五胡十六国
[相关解释]
1.旧史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1.旧史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五运
[相关解释]
1.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兴替的气运。 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
1.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兴替的气运。 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
五陵原
[相关解释]
1.汉代五个皇帝陵园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的渭北高原上。
1.汉代五个皇帝陵园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的渭北高原上。
京仓
[相关解释]
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京沈铁路
[相关解释]
从北京经天津到辽宁沈阳。长859千米。分段筑成。其中1881年兴建的唐胥(唐山矿区至胥各庄)段长10千米,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初名京奉铁路,1928年改北宁铁路。1949年后改今名。现与沈哈铁路合称京哈铁路。
从北京经天津到辽宁沈阳。长859千米。分段筑成。其中1881年兴建的唐胥(唐山矿区至胥各庄)段长10千米,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初名京奉铁路,1928年改北宁铁路。1949年后改今名。现与沈哈铁路合称京哈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