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1 查到相关兵家的内容。
带有兵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六德
[相关解释]
1.谓人的六种美德。 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 3.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 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1.谓人的六种美德。 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 3.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 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兵家
[相关解释]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兵忌
[相关解释]
1.兵家的忌日。 2.谓兵家所当避忌者。
1.兵家的忌日。 2.谓兵家所当避忌者。
兵法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指治军用兵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战略战术和治军理论等。研究兵法的学者称为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韩信等。论述兵法的著作称为兵书,故兵法”一词往往与兵书”通用。
中国古代指治军用兵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战略战术和治军理论等。研究兵法的学者称为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韩信等。论述兵法的著作称为兵书,故兵法”一词往往与兵书”通用。
四轻
[相关解释]
1.指人的言论﹑行动﹑态度﹑爱好不端庄稳重。 2.兵家语。指利于作战取胜的四项条件。
1.指人的言论﹑行动﹑态度﹑爱好不端庄稳重。 2.兵家语。指利于作战取胜的四项条件。
地禁
[相关解释]
1.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 2.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1.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 2.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天宛
[相关解释]
1.古兵家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2.指大宛马。
1.古兵家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2.指大宛马。
天灶
[相关解释]
1.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
1.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
天离
[相关解释]
1.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
1.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
天罗
[相关解释]
1.犹天网。 2.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 3.古代战具。
1.犹天网。 2.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 3.古代战具。
子部
[相关解释]
也称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三部。收诸子百家和佛道宗教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类。《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也称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三部。收诸子百家和佛道宗教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类。《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孙吴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着《兵法》十三篇。吴起着《吴子》四十八篇。 2.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
1.春秋时孙武和战国时吴起的并称。皆古代兵家。孙武着《兵法》十三篇。吴起着《吴子》四十八篇。 2.三国时吴国,因王室姓孙,历史上也称孙吴。
孟津
[相关解释]
1.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相传周武王在此盟会诸侯并渡河,故一名盟津。一说本作盟津,后讹作孟津。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
1.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相传周武王在此盟会诸侯并渡河,故一名盟津。一说本作盟津,后讹作孟津。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
散地
[相关解释]
1.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延锡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1.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延锡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斜谷
[相关解释]
1.山谷名。在陕西省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褒,北曰斜,故亦称褒斜谷。全长四百七十里。两旁山势峻险。扼关陕而控川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1.山谷名。在陕西省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褒,北曰斜,故亦称褒斜谷。全长四百七十里。两旁山势峻险。扼关陕而控川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樊邓
[相关解释]
1.古地区名。为春秋樊国﹑邓国的遗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及河南省邓县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古地区名。为春秋樊国﹑邓国的遗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及河南省邓县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示形
[相关解释]
1.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杜牧注"《传》曰'鸷鸟将击,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弱于汉使之义也……韩信盛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
1.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杜牧注"《传》曰'鸷鸟将击,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弱于汉使之义也……韩信盛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
胜负兵家之常
[相关解释]
1.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语本《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败﹐兵家常势。"
1.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语本《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败﹐兵家常势。"
胜败乃兵家常事
[相关解释]
1.见"胜负兵家之常"。
1.见"胜负兵家之常"。
胜败兵家之常
[相关解释]
1.见"胜负兵家之常"。
1.见"胜负兵家之常"。
致之死地而后生
[相关解释]
1.兵家用语。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
1.兵家用语。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