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0 查到相关兵部的内容。
带有兵部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铨
[相关解释]
1.唐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
1.唐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
五兵尚书
[相关解释]
1.官名。三国魏置,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以后中﹑外兵又各分左右。南朝宋齐梁陈沿用。至隋改名兵部尚书。
1.官名。三国魏置,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以后中﹑外兵又各分左右。南朝宋齐梁陈沿用。至隋改名兵部尚书。
兵曹
[相关解释]
1.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世或沿用此称。 2.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 3.指兵部。
1.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世或沿用此称。 2.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 3.指兵部。
兵部
[相关解释]
1.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魏置五兵尚书﹐至隋改兵部尚书﹐历代王朝皆沿用其制﹐至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1.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魏置五兵尚书﹐至隋改兵部尚书﹐历代王朝皆沿用其制﹐至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前八司
[相关解释]
1.唐代称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等为前八司﹐其余各司称为后行。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1.唐代称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等为前八司﹐其余各司称为后行。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司库
[相关解释]
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司舆
[相关解释]
1.官名。唐代对驾部的改称,掌舆马。属兵部◇泛指管车乘的官员。
1.官名。唐代对驾部的改称,掌舆马。属兵部◇泛指管车乘的官员。
司马
[相关解释]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哨箭
[相关解释]
1.即鸣镝。箭镞上加骨角哨的箭,箭发则受风作声。有索伦哨箭﹑鸭嘴哨箭等,多因箭镞的形状而命名。参阅《清会典.兵部十.武库清吏司》。
1.即鸣镝。箭镞上加骨角哨的箭,箭发则受风作声。有索伦哨箭﹑鸭嘴哨箭等,多因箭镞的形状而命名。参阅《清会典.兵部十.武库清吏司》。
土司
[相关解释]
元明清时期,在西南、西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按等级以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隶吏部,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官隶兵部。明清时,曾在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解放后土司制度已被彻底废除。
元明清时期,在西南、西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按等级以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官隶吏部,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官隶兵部。明清时,曾在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解放后土司制度已被彻底废除。
夏卿
[相关解释]
1.官名。周以夏官掌管军事,为六卿之一◇遂以夏卿为兵部尚书之别称。 2.官名。南朝梁武帝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
1.官名。周以夏官掌管军事,为六卿之一◇遂以夏卿为兵部尚书之别称。 2.官名。南朝梁武帝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
天一阁
[相关解释]
明代藏书楼。嘉靖年间曾任兵部右侍郎的范钦建于鄞县(今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原有藏书七万多卷,清中叶后散失甚多,至建国初尚存一万三千卷。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藏书楼。嘉靖年间曾任兵部右侍郎的范钦建于鄞县(今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原有藏书七万多卷,清中叶后散失甚多,至建国初尚存一万三千卷。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夺门之变
[相关解释]
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小选
[相关解释]
1.指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铨选。 2.吏部郎的别名。
1.指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以自主的铨选。 2.吏部郎的别名。
小铨
[相关解释]
1.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即官得自主铨选﹐称"小铨"。
1.唐代在九流以外﹐兵部﹑礼部举人﹐即官得自主铨选﹐称"小铨"。
张煌言(1620-1664)
[相关解释]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推委
[相关解释]
①也作推诿”。推卸责任;把责任推给别人推委扯皮|互相推委。②推举委任令兵部推委领军官。
①也作推诿”。推卸责任;把责任推给别人推委扯皮|互相推委。②推举委任令兵部推委领军官。
曾纪泽(1839-1890)
[相关解释]
清末外交官〓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曾国藩子。通晓外文,留心时事。任驻英、法公使,兼驻俄公使。1881年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中国伊犁领土主权。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撰《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
清末外交官〓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曾国藩子。通晓外文,留心时事。任驻英、法公使,兼驻俄公使。1881年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中国伊犁领土主权。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撰《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
本兵
[相关解释]
1.最重要的兵器。 2.本部军队。 3.执掌兵权。 4.见"本兵府"。 5.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1.最重要的兵器。 2.本部军队。 3.执掌兵权。 4.见"本兵府"。 5.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
李靖(571-649)
[相关解释]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随李孝恭征服萧铣,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又助李孝恭镇压辅公fe68F鹨寰。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佚。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随李孝恭征服萧铣,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又助李孝恭镇压辅公fe68F鹨寰。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佚。
枢密院
[相关解释]
官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官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校骑
[相关解释]
1.骑兵部队。
1.骑兵部队。
武部
[相关解释]
1.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
1.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
站户
[相关解释]
1.元代服役于站赤之户称站户。属通政院与中书兵部﹐并置驿令﹑提领等官管辖﹐不与民户相混﹐如有缺﹐由民户签补。每一提领所领站户﹐多则二三千﹐少则五百至七百。
1.元代服役于站赤之户称站户。属通政院与中书兵部﹐并置驿令﹑提领等官管辖﹐不与民户相混﹐如有缺﹐由民户签补。每一提领所领站户﹐多则二三千﹐少则五百至七百。
紫光阁
[相关解释]
1.阁名。在北京西苑太液池(今中南海)西岸。清代于阁前殿试兵部中式武举,又为元旦宴请藩属王公之处。
1.阁名。在北京西苑太液池(今中南海)西岸。清代于阁前殿试兵部中式武举,又为元旦宴请藩属王公之处。
练军
[相关解释]
1.清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清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咸丰年间。同治元年于天津创练洋枪队。二年,以直隶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直隶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湘淮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光绪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光绪﹑宣统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1.清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清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咸丰年间。同治元年于天津创练洋枪队。二年,以直隶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直隶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湘淮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光绪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光绪﹑宣统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缙云司
[相关解释]
1.兵部的别称。兵部为夏官,相传黄帝之夏官为缙云,故称。
1.兵部的别称。兵部为夏官,相传黄帝之夏官为缙云,故称。
职方
[相关解释]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 2.古官名。《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 2.古官名。《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蚩尤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但古籍所载﹐说法不一(1)炎帝臣。见《逸周书.尝麦》﹑《太平御览.兵部一》引《世本》宋衷注﹑《庄子.盗跖》陆德明释文。(2)黄帝臣。见《管子.五行》﹑《越绝书.计倪内经》。(3)古庶人。见《周礼.春官.肆师》贾公彦疏引《五经音义》。(4)九黎之君。见《书.吕刑》陆德明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策》高诱注。(5)古天子。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史记.高祖本纪》裴髎集解引《汉书》应劭注。 2.恶人的代称。 3.借指雾或兵气。相
1.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但古籍所载﹐说法不一(1)炎帝臣。见《逸周书.尝麦》﹑《太平御览.兵部一》引《世本》宋衷注﹑《庄子.盗跖》陆德明释文。(2)黄帝臣。见《管子.五行》﹑《越绝书.计倪内经》。(3)古庶人。见《周礼.春官.肆师》贾公彦疏引《五经音义》。(4)九黎之君。见《书.吕刑》陆德明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策》高诱注。(5)古天子。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史记.高祖本纪》裴髎集解引《汉书》应劭注。 2.恶人的代称。 3.借指雾或兵气。相
袁崇焕(1584-1630)
[相关解释]
明代军事家。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天启初年任兵部主事。至宁远(今辽宁兴城)建筑城堡,整顿防务,屡次击退后金(清)军进攻。1626年击伤努尔哈赤,获宁远大捷,升为辽东巡抚。次年又打败皇太极,获宁锦大捷。被授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1629年,皇太极避开宁远,绕道进围北京。他紧急入援,却因崇祯帝误中反间计,被冤杀。
明代军事家。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天启初年任兵部主事。至宁远(今辽宁兴城)建筑城堡,整顿防务,屡次击退后金(清)军进攻。1626年击伤努尔哈赤,获宁远大捷,升为辽东巡抚。次年又打败皇太极,获宁锦大捷。被授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1629年,皇太极避开宁远,绕道进围北京。他紧急入援,却因崇祯帝误中反间计,被冤杀。
西曹
[相关解释]
1.古官名。太尉的属官﹐执掌府中署用吏属之事。 2.兵部的别称。 3.刑部的别称。
1.古官名。太尉的属官﹐执掌府中署用吏属之事。 2.兵部的别称。 3.刑部的别称。
贼曹
[相关解释]
1.官署名。西汉成帝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东汉光武帝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 2.官名。东汉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 3.特指兵部。 4.贼众;匪类。
1.官署名。西汉成帝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东汉光武帝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 2.官名。东汉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 3.特指兵部。 4.贼众;匪类。
軄方
[相关解释]
1.即职方。古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隋置职方侍郎,唐宋兵部下有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明清在兵部下设职方清吏司,其职责为掌地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1.即职方。古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隋置职方侍郎,唐宋兵部下有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明清在兵部下设职方清吏司,其职责为掌地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过官
[相关解释]
1.超越官阶。 2.唐制,门下省审核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员称过官。
1.超越官阶。 2.唐制,门下省审核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员称过官。
野战军
[相关解释]
①也称野战部队”。在全国或战略区域的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任务的军队。通常是担负歼敌重兵集团作战任务的主要军事力量。故又称主力军。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军队最高一级的建制单位。1949年初以前,曾按各大战略区统编为西北、华东、东北、中原和华北等野战军,1949年初始,又将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称为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各野战军直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辖若干兵团和特种兵部队。建国后,野战军番号撤销,野战军领导机关与有关军区机关合并。
①也称野战部队”。在全国或战略区域的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任务的军队。通常是担负歼敌重兵集团作战任务的主要军事力量。故又称主力军。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军队最高一级的建制单位。1949年初以前,曾按各大战略区统编为西北、华东、东北、中原和华北等野战军,1949年初始,又将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称为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各野战军直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辖若干兵团和特种兵部队。建国后,野战军番号撤销,野战军领导机关与有关军区机关合并。
铨选
[相关解释]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1.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 2.指负责铨选的官员。
铨部
[相关解释]
1.主管盐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1.主管盐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马馆
[相关解释]
1.清代隶属兵部的掌马机构。
1.清代隶属兵部的掌马机构。
驾部
[相关解释]
1.官职名。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之事。魏晋尚书有驾部郎;隋初改驾部侍郎﹐属兵部;唐置驾部鄌中﹐天宝中改驾部为司驾;宋复称驾部;明又改为车驾司﹐清末废。
1.官职名。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之事。魏晋尚书有驾部郎;隋初改驾部侍郎﹐属兵部;唐置驾部鄌中﹐天宝中改驾部为司驾;宋复称驾部;明又改为车驾司﹐清末废。
骑军
[相关解释]
1.骑兵部队。
1.骑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