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5 查到相关内侍的内容。
带有内侍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五局 [相关解释]
1.唐代内侍省所辖的五个机构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
五省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央政府五官署。晋﹑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并称"五省"。隋以殿内省(一说内侍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为五省。参阅《通典.职官一》。
侍禁 [相关解释]
1.职官名。有文武之分。职在侍值禁中,故称。宋内侍官阶,有左侍禁﹑右侍禁,均为宫禁中侍奉之官。
六省 [相关解释]
1.指唐代的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
内侍 [相关解释]
1.在皇帝宫廷侍奉,供使唤。 2.在宫中供使唤的人。 3.官名。隋置内侍省,所掌皆宫廷内部事物。虽亦参用士人,主要仍为宦官之职。唐沿用不改,全部以太监充当。宋代增设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称前后省,前者尤为亲幸。在宫内执役的隶属入内内侍省,在殿中执役的隶属内侍省。其官有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诸名◇因称宦官为内侍。
内司 [相关解释]
1.北朝魏孝文帝所置宫中女官名。 2.宋代内侍省所属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军头引见司等的统称。 3.诸王府的属官。
内坊 [相关解释]
1.皇太子东宫所属官署之一,管理宫内事务。唐开元二十七年划属内侍省,改为内坊局,职务不变。
内常侍 [相关解释]
1.宫廷内官名。秦称中常侍官,由宦者担任,间用士人『沿称中常侍。至隋改称内常侍。唐置内侍省,设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常侍掌管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五局。
内御 [相关解释]
1.即女御。宫中女官。 2.侍女。 3.指内侍之官。 4.谓与妇人同房。
勑葬 [相关解释]
1.宋代大臣或贵戚死亡,皇帝遣内侍监护葬事,称"勑葬"。
北司 [相关解释]
1.指唐内侍省。因设在皇宫之北﹐故名。
司香 [相关解释]
1.明内侍官名,多由宦官担任。负责烧香等事宜。见《明史.职官志三》。 2.泛指负责烧香的人。
太监 [相关解释]
唐代设专门的宦官机构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明代宦官组织庞大,领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等。清代沿置。太监成为对宦官的通称。
奚官 [相关解释]
1.官名。职司养马。晋置﹐属少府。 2.官署名。南朝﹑隋﹑唐皆置﹐属内侍省。掌守宫人疾病﹑罪罚﹑丧葬等事。多以犯罪者从坐之家属为之。 3.谓奚人内附为官者。
宣引 [相关解释]
1.皇帝宣召大臣,由内侍引见,称"宣引"。
宣徽院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唐肃宗以后设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中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宦官势力渐大,位职亦尊。五代和宋以大臣充当,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宋南渡后废。辽﹑金﹑元亦置。明初改并其职掌于光禄寺。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宣锁 [相关解释]
1.宋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晩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
小使臣 [相关解释]
1.宋代宫廷下级内侍官员的统称﹐常充当内廷侍役和三省六部监门官等职。
徒人 [相关解释]
1.指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 2.步兵。 3.内侍。 4.弟子,门生。《汉书.艺文志》"凡《论语》十二家"中有《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5.服劳役的人。
敕葬 [相关解释]
1.宋代大臣及近戚有病,皇帝多命医诊治,凡药必服,家人不敢问。及死,例遣内侍监护葬事,称"敕葬"。至敕葬,听凭监护吩咐,有至倾家荡产者,故当时有"宣医纳命,敕葬破家"之语。见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
涓人 [相关解释]
1.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
省官 [相关解释]
1.宋时称馆职及内侍之押班﹑都知。 2.裁减冗官。
走马承受 [相关解释]
1.官名。宋置,诸路各一员,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初隶经略安抚总管司,崇宁中始诏不隶帅司,寻改为廉访使者,靖康初复旧。
都监 [相关解释]
1.官名。三国时称内侍官。 2.官名。唐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 3.官名。宋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 4.宋代道教职称名。
马牙褶 [相关解释]
1.明代内侍袍服形制之一。褶裥顺打,褶上不穿细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