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3 查到相关出师的内容。
带有出师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临危受命
[相关解释]
1.谓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谓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仗节
[相关解释]
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2.坚守节操。
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2.坚守节操。
众难群疑
[相关解释]
1.谓众人心中都有疑难。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1.谓众人心中都有疑难。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出师
[相关解释]
1.出兵。 2.徒工期满学成。
1.出兵。 2.徒工期满学成。
出师无名
[相关解释]
1.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1.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出师未捷身先死
[相关解释]
1.出征讨敌尚未报捷而身先死去。
1.出征讨敌尚未报捷而身先死去。
出师表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三国蜀诸葛亮作。有前、后二表,均为作者于出师伐魏前上呈蜀后主刘禅的奏表。前表陈说作者伐魏的意图,并向刘禅荐举贤臣,规劝他亲贤臣,远小人”◇表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即出于此。
散文篇名。三国蜀诸葛亮作。有前、后二表,均为作者于出师伐魏前上呈蜀后主刘禅的奏表。前表陈说作者伐魏的意图,并向刘禅荐举贤臣,规劝他亲贤臣,远小人”◇表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即出于此。
卧龙岗
[相关解释]
1.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1.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反旆
[相关解释]
1.出师归来;回师。
1.出师归来;回师。
受律
[相关解释]
1.受命出师。
1.受命出师。
受成
[相关解释]
1.接受已定的谋略。 2.引申为办事全依主管者的计划而行,不自作主张。 3.听受出师成功的禀告。为旧时军制中的一种礼仪。
1.接受已定的谋略。 2.引申为办事全依主管者的计划而行,不自作主张。 3.听受出师成功的禀告。为旧时军制中的一种礼仪。
周公旦
[相关解释]
西周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为周公。先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并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西周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为周公。先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并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命旅
[相关解释]
1.出师;誓师。 2.启程。
1.出师;誓师。 2.启程。
坐以待毙
[相关解释]
1.亦作"坐而待毙"。 2.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1.亦作"坐而待毙"。 2.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太平军北伐
[相关解释]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两万人由扬州出师北伐。北伐军经河南渡黄河,进攻山西,一直打到直隶(今河北),进逼天津。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北伐军经过两年血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两万人由扬州出师北伐。北伐军经河南渡黄河,进攻山西,一直打到直隶(今河北),进逼天津。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北伐军经过两年血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射鬼箭
[相关解释]
1.将罪人缚于柱上﹐用乱箭射死。为辽之军礼﹐行于出师﹑班师。
1.将罪人缚于柱上﹐用乱箭射死。为辽之军礼﹐行于出师﹑班师。
岑参(约715-770)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年间进士。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诗集》。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年间进士。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诗集》。
师期
[相关解释]
1.出师的日期。
1.出师的日期。
建牙
[相关解释]
1.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 2.引申指武臣出镇。 3.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
1.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 2.引申指武臣出镇。 3.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
张煌言(1620-1664)
[相关解释]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整旆
[相关解释]
1.谓出师征伐。旆,旗帜。
1.谓出师征伐。旆,旗帜。
无衣之赋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1.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明太祖(1328-1398)
[相关解释]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农出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郭死后自为统帅。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及其余部,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不久出师北伐。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又实行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分封诸子为各地藩王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贫农出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郭死后自为统帅。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及其余部,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不久出师北伐。1368年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普查户口,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又实行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分封诸子为各地藩王
没益
[相关解释]
1.羊叫声的谐音,戏谑为无益,没有好处。唐刘玄佐尝出师经其本县,乡里姻旧多投之。玄佐不欲徇私擢居将校,又难置于卒伍,便尽署为散将判官,实处散冗。有人呈联语戏谑曰"覆盆子落地变作赤烘,羊羔儿作声尽是没益。"玄佐览之而笑,因各改署他职。参阅唐赵璾《因话录.商下》。
1.羊叫声的谐音,戏谑为无益,没有好处。唐刘玄佐尝出师经其本县,乡里姻旧多投之。玄佐不欲徇私擢居将校,又难置于卒伍,便尽署为散将判官,实处散冗。有人呈联语戏谑曰"覆盆子落地变作赤烘,羊羔儿作声尽是没益。"玄佐览之而笑,因各改署他职。参阅唐赵璾《因话录.商下》。
洗兵
[相关解释]
1.传说周武王出师遇雨,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纣灭商,战争停息。事见汉刘向《说苑.权谋》◇遂以"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 2.谓出师遇雨。
1.传说周武王出师遇雨,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纣灭商,战争停息。事见汉刘向《说苑.权谋》◇遂以"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 2.谓出师遇雨。
灭虢取虞
[相关解释]
1.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虞国,出师伐虢国。灭虢后,又回师灭掉虞国◇以"灭虢取虞"为典故,谓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又消灭掉乙国的谋略。
1.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虞国,出师伐虢国。灭虢后,又回师灭掉虞国◇以"灭虢取虞"为典故,谓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又消灭掉乙国的谋略。
筹笔驿
[相关解释]
1.古驿名。在四川省广元市北八十里。相传诸葛亮出师﹐尝驻军运筹于此。今朝天驿废址即其地。
1.古驿名。在四川省广元市北八十里。相传诸葛亮出师﹐尝驻军运筹于此。今朝天驿废址即其地。
统制
[相关解释]
1.统领制约。 2.官名。北宋于出师作战时盐一人为都统制,总辖诸将。至南宋建炎初设置御营司都统制,始为职官名。又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见《宋史.职官志七》。元明不置此职。清末统辖一镇的军事长官也称统制。 3.集中控制。
1.统领制约。 2.官名。北宋于出师作战时盐一人为都统制,总辖诸将。至南宋建炎初设置御营司都统制,始为职官名。又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见《宋史.职官志七》。元明不置此职。清末统辖一镇的军事长官也称统制。 3.集中控制。
草庐三顾
[相关解释]
1.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汉末刘备欲得贤辅,曾三诣隆中,枉驾亮舍,虚心就教,历来引为礼贤下士的佳话。
1.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汉末刘备欲得贤辅,曾三诣隆中,枉驾亮舍,虚心就教,历来引为礼贤下士的佳话。
行主
[相关解释]
1.古代出师时载在斋车中的随军神主。 2.主持行旅之事的人。
1.古代出师时载在斋车中的随军神主。 2.主持行旅之事的人。
街亭
[相关解释]
1.亦称"街泉亭"。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祁山,先锋马谡为魏将张合战败于此。 2.古地名。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北。东晋时,秃发乌孤与吕光战于此。
1.亦称"街泉亭"。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祁山,先锋马谡为魏将张合战败于此。 2.古地名。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北。东晋时,秃发乌孤与吕光战于此。
避僧
[相关解释]
1.旧时谓行军出师之日,忌见僧尼。
1.旧时谓行军出师之日,忌见僧尼。
魏源(1794-1857)
[相关解释]
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时曾参与抗英战役。主张变法革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以抵抗西方列强侵略。著作编为《魏源集》。
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时曾参与抗英战役。主张变法革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以抵抗西方列强侵略。著作编为《魏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