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函谷的内容。
带有函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丸泥 [相关解释]
1.一颗泥丸。 2.《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谓函谷关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
丸泥 [相关解释]
1.一粒泥丸。 2.汉刘向《列仙传.方回》"方回者,尧时隐人也……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印掩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后用为归隐的典实。 3.汉王元说隗嚣以兵守函谷关东拒刘秀"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见《后汉书.隗嚣传》◇用为守险拒敌的典实。 4.揉泥,团泥。
八关 [相关解释]
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辳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
六国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位于函谷关以东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函关 [相关解释]
1.函谷关的省称。
函塞 [相关解释]
1.见"函谷塞"。
函崤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崤关的并称。
函渭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渭水的并称。古代指长安一带。
函谷 [相关解释]
1.亦作"則谷"。 2.函谷关。
函谷丸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后遂以"函谷丸"指称易守难攻的函谷关。
函谷塞 [相关解释]
1.即函谷关。
函辕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辳辕关的并称。
函辳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辳辕关的并称。
則谷 [相关解释]
1.见"函谷"。
四关 [相关解释]
1.四座关塞。秦汉时"四关",指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 2.四座关塞。晋时"四关",则指东成皋,南伊阙,北孟津,西函谷。 3.指长安。 4.指耳﹑目﹑心﹑口。 5.中医学名词。指肩﹑肘﹑髋﹑膝四关节或两肘和两膝的关节。
崤函 [相关解释]
1.亦作"崤崡"。 2.崤山和函谷。自古为险要的关隘’谷东起崤山,故以并称。
楼观台 [相关解释]
1.道教名观。在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秦岭山麓。相传周康王时,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说经台。该楼一名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宗圣观。宋元曾屡更名,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签》卷一○四。
殽函 [相关解释]
1.殽山和函谷关的并称。相当于今陕西省潼关县以东至河南省新安县一带。
潼函 [相关解释]
1.潼关和函谷关的并称。
牛鼻子 [相关解释]
1.对道士的戏称。以道士梳髻高起如牛鼻,故称。一说道教所奉的始祖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故称。 2.牛的鼻子。常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
西关 [相关解释]
1.关隘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七宝山上﹐隔濡须水与东关对峙。三国时为吴魏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本名平靖关﹐与黄岘﹑武阳合称"义阳三关"。平靖在西﹐故习称"西关"。 3.关隘名。指函谷关。 4.关隘名。指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请泥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后以"请泥"为请求守关的典实。
跨青牛 [相关解释]
1.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仙去。见《老子化胡经》。因喻指出世学道。
隆谷 [相关解释]
1.函谷关的别称。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
隗嚣泥 [相关解释]
1.《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嚣将王元说嚣曰﹕'……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北取西河﹐东收三辅﹐案秦旧迹﹐表里山河。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后因以"隗嚣泥"指据险固守之力。
飞牡 [相关解释]
1.《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长安章城门门牡自亡,函谷关次门牡亦自亡。京房《易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厥咎牡亡。'《妖辞》曰'关动牡飞,辟为亡道臣为非,厥咎辞臣谋篡。'"后以"飞牡"为发生变异的征兆﹑迹象。
鸡鸣狗盗 [相关解释]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