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到的内容。
带有到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世界 [相关解释]
1.犹言到处,满地。
一中同长 [相关解释]
1.谓每个圆只有一个中心点,从圆心到圆周作直线,长度都相等。
一举两得 [相关解释]
做一件事可以同时得到两种好处。语出《东观汉记·耿fda44》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焉。”
一乱涂地 [相关解释]
1.形容乱到不可收拾。
一交 [相关解释]
1.一度交配或交媾。 2.一次更代。 3.犹言一合。逢到一次。 4.谓交手一次。 5.一个跟头。 6.犹言一遭。 7.一枚交子。交子,宋代纸币。
一元 [相关解释]
1.事物的开始。 2.汉《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 3.宋邵雍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 4.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一元化"﹑"一元论"。 5.指天下。 6.一头。参见"一元大武"。 7.清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8.清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一到 [相关解释]
1.到一次。 2.犹一来,一经来到。 3.一旦到了。
一到处 [相关解释]
1.四处;各处。
一劳永逸 [相关解释]
劳苦一次或一段时间,可以永久得到安逸只有开山修渠,把龙江水引进山来,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一匡天下 [相关解释]
1.使天下得到匡正。
一口钟 [相关解释]
一种披在身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因形状像钟(古代乐器),故称不知从哪里拖到一件又破又旧的一口钟,围在身上,拥抱而卧。
一叶知秋 [相关解释]
语出《太平御览》卷二十四引《淮南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看到一片落叶,便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从个别细微的现象即可推知事物发展的趋势。
一周遭 [相关解释]
①一周;一圈上街转了一周遭|围了一周遭。②四周围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
一地 [相关解释]
1.一处地方。 2.同一地方。 3.到处。 4.犹一味,总是。 5.犹满地。
一地里 [相关解释]
①到处我喉急了,要寻孤老,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这早晚也未曾去睡,一地里亲自点看。②一味;一向一地里受煎熬。
一天一地 [相关解释]
1.指天和地。 2.形容到处都是。
一天到晩 [相关解释]
1.成天;整天。
一家言 [相关解释]
也作一家之言”。有独到见解而自成一家的学说或著作采撷各说而自成一家言。
一年到头 [相关解释]
1.从年初到年底,意即整年。
一得 [相关解释]
1.一点可取之处;一点长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后用以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心得。 2.尽得,全得。 3.得到一件或一个。 4.一旦得以,一旦能够。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相关解释]
1.本谓一手独拍,虽然迅猛但发不出声音或难于受到响应。《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后亦以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不能成事。成语"孤掌难鸣"本此。
一抹到底 [相关解释]
1.谓全部抹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相关解释]
1.古谚。谓一日做了老师,就终生受到象父亲一样的尊敬。极言师徒情谊深厚。
一望无际 [相关解释]
1.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十分辽阔。
一杆子插到底 [相关解释]
1.比喻越过中间环节,将事情一直贯彻到下层或做到底。
一条扁担两头挑 [相关解释]
1.比喻两方面都顾到。
一枕南柯 [相关解释]
1.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场梦幻。
一次回路 [相关解释]
在电气系统中电能从电源传输到用电设备所经过的电路。如把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母线、开关等与用电设备(电动机、照明用具)连接起来的电路。
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关解释]
故事片。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摄制。蔡楚生、郑君里编导,白杨、陶金、舒绣文主演。纱厂女工素芬与夜校教师张忠良结婚不久,抗战爆发,忠良参加战地救护队随军撤离上海,流落重庆,成了交际花王丽珍的丈夫。抗战胜利后,素芬意外地见到忠良,但发现他不念旧情,遂含恨投江自尽。
一点论 [相关解释]
毛泽东对形而上学片面性的通俗说法。体现了形而上学只看到事物的一面,看不到事物另一面的僵化特征。
一生 [相关解释]
①自生到死,一辈子勤劳的一生|一生为党为人民。②长篇小说。法国莫泊桑作于1883年。贵族女子霞娜向往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夫妻生活,但她的丈夫却是个卑鄙无耻之徒;她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儿子也使她失望;最后她只能在女仆的救助下苟延残生。
一生一世 [相关解释]
1.从生到死;一辈子。
一百五日 [相关解释]
1.寒食日。三国魏曹操《明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诗"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宋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历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亦有谓一百六日者。详"一百六"。
一目之士 [相关解释]
1.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一直 [相关解释]
1.顺着一个方向。 2.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 3.犹一程。 4.强调所指的范围。用在"到"前,后面常有"都"﹑"全"呼应。
一瞥 [相关解释]
1.迅速地看一眼。常喻极短的时间。 2.指短时间内看到的大略情况﹐常用作文章题目。如鲁迅《二心集》有《上海文艺之一瞥》。
一竹竿打到底 [相关解释]
1.一直到底。常喻夫妻原配,白头偕老。
一箭双雕 [相关解释]
语出《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两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一箭射中两只雕。形容射技高强。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一般与个别 [相关解释]
一般指事物在现象上和本质上的共同之点,个别指单个的、特殊的事物。个别必须与一般相联结而存在,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中。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在一般中得到反映。一般与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的认识是从个别事物到一般事物,又以对一般事物的认识为指导,认识尚未认识或尚未深入认识的各种个别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对一般事物的认识。
一触即发 [相关解释]
本指箭在弦上,一触动弓弩的机栝便疾射而出。比喻事态发展已到极其紧张的程度,一遇上某种诱因,就会立即爆发其至诚热血,磅礴郁积于腔子里,一触即发。
一贫如洗 [相关解释]
穷得像被水冲洗过一样。形容贫困到了极点你知道我一贫如洗,家里是没有积蓄的。
一起 [相关解释]
1.一旦发生;一旦兴起。 2.谓一旦崛起。 3.副词。一齐;一同。 4.表示同一个处所。常用于"到"﹑"在"之后。 5.表数量。一件;一次。 6.一群,一伙。 7.一共。 8.犹一阵。
一蹴而就 [相关解释]
跨一步就能达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一下子就能办成这项工程投资多,规模大,牵涉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呢!
一蹶不振 [相关解释]
比喻遭到一次挫折或失败,再也不能振作起来他初战失利,从此便一蹶不振。
一饭千金 [相关解释]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年轻时很穷,一天,他到城北的淮水边去钓鱼,有位漂洗绵絮的老妇人见他饥饿难忍,就送饭给他吃~信感激地对她说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来,韩信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受封为楚王,派人把漂母找来,赏赐千金,以报前恩◇以一饭千金”泛指受人之恩而给予重报。
一鳞半爪 [相关解释]
龙在天空驾云而行,时而露出一片鳞甲或半只脚爪。比喻所见事物仅为一小部分,并非全貌读者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南明社会的一鳞半爪而已。
丁女 [相关解释]
1.已到服力役年龄的成年女子。 2.指火。丙丁为火。道教以六丁为阴神,名"六丁玉女",故以"丁女"称火。
丁忧 [相关解释]
〈书〉遭到父母的丧事。
七八 [相关解释]
1.七八成。表示将近达到某种极限。 2.差不多;大概。 3.七乘八,五十六。
七十七国集团 [相关解释]
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和剥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因1963年形成初期有七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故名。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这些国家联合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虽然后来成员扩大到一百多个国家,但仍用现名。其宗旨是,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前,成员国协调立场,共商对策,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七十二帝 [相关解释]
1.指上古到泰山封禅的君主。相传上古到泰山封禅者有七十二君。见《史记.封禅书》引管仲语。
七捞八攘 [相关解释]
1.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七桥问题 [相关解释]
著名古典数学问题之一。在哥尼斯堡的一个公园里,有七座桥将普雷格尔河中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如图)。问是否可能从这四块陆地中任一块出发,恰好通过每座桥一次,再回到起点?欧勒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了此问题,他把问题归结为如下右图的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
七科 [相关解释]
1.指应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
七科适 [相关解释]
1.亦作"七科谪"。 2.西汉战时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
七窍生烟 [相关解释]
形容着急或气愤到极点,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来老张冲着大李一顿臭骂,把他气得七窍生烟。
万劫 [相关解释]
1.亦作"万劫"。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2.种种灾难;许多灾难。
三一律 [相关解释]
也称三整一律”。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理论。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之内完成。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大都严格遵循。18世纪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义作家的反对,并逐渐被冲破。
三不知 [相关解释]
1.谓对于事情的开始﹑中间﹑结束,全不知道。《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后称事事不知为"三不知"。 2.突然,意料不到。
三人为众 [相关解释]
1.《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于名为众矣。"后多作"三人成众"。谓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人行,必有我师 [相关解释]
1.谓到处有老师,应善于向人学习,取长补短。
三从 [相关解释]
1.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三到 [相关解释]
1.谓读书时必须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有所得。
三商 [相关解释]
1.犹言三刻。古代以漏刻计时,谓之商。《诗·齐风·东方未明》"狂夫瞿瞿"唐孔颖达疏"《尚书纬》谓刻为商。郑作《士昏礼》目録云'日入三商为昏',举全数以言耳。"后亦以"三商"指漏刻。明杨慎《梁白纻舞歌》之一"高张洞越吹参差﹐二八递代三商移。"清惠周惕《再用衣字韵》"年来无梦到彤扉﹐卧听三商玉漏稀。"一说﹐商为"啇"之讹字﹐"三商"应为"三啇"。明焦竑《焦氏笔乘·三啇》"《士昏礼》'漏下三啇为昏。'啇,音滴,与夏﹑商之商不同。苏易简文'三啇而眠,高舂而起。'用其语也。今人多误读。"近人朱起凤亦持此说,谓"啇"
三居 [相关解释]
1.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
三徙成都 [相关解释]
1.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自一包 [相关解释]
1.缩略语。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合称。
三迁 [相关解释]
1.相传孟轲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孟母三次迁居,使轲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汉赵歧《孟子题辞》◇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2.三次迁徙。 3.三次升迁。
三门干部 [相关解释]
1.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
上上下下 [相关解释]
1.对一个集体中从上到下所有人的总称。 2.谓从头到脚。
上下其手 [相关解释]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进攻郑国,穿封戌俘虏了郑国守将皇颉,王子围要争功,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叫皇颉作证,有意偏袒王子围,将手向上一指暗示皇颉说他是王子围,是楚王尊贵的弟弟。”又用手向下一指说此人是穿封戌,他是方城外一个县的长官。你到底是被谁抓获的?”皇颉回答我是遇见了王子围,打不过他,因而被他擒获的。”后因以上下其手”指暗中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上停 [相关解释]
1.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发际到印堂为上停;身体以头为上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此外,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上停之说,上停犹言上部。
上去 [相关解释]
1.由一处趋于某处或由低处到高处。 2.引申为兴旺发达。 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 4.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前。
上天梯 [相关解释]
1.登天的梯子。比喻达到某种目的的途径或方法。
上山 [相关解释]
1.登山,到山上。 2.指到山里打游击。 3.指蚕上簇结茧。山,指蚕簇。
上山下乡 [相关解释]
1.一般指知识青年到农村﹑到山区﹑到边疆去参加农业生产,经受劳动锻炼。
上巳 [相关解释]
古代节日名『以前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多改为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都到水边洁身或嬉游,以去除不祥。
上弦 [相关解释]
发生于新月以后的月相。月球在太阳之东90°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西边的一半(右半圆)。发生在夏历每月初七或初八。
上朝 [相关解释]
1.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 2.君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上海屋檐下 [相关解释]
话剧剧本。夏衍作于1937年。上海弄堂里一座破败的楼房内住着一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二房东是林志成、杨彩玉夫妇。林志成的好友、杨彩玉的前夫匡复是个革命者,他被捕后,大家都以为他已遭难,十年后他却出狱归来。林志成受到良心谴责,杨彩玉进退维谷。匡复抛下个人辛酸,为救国而独自离去。
上焦 [相关解释]
1.中医谓六腑中的三焦之一。一般指胃的上口到舌下这一部位,包括心肺。主要功能是呼吸和血液循环等。
上纲上线 [相关解释]
1.指把问题提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分析。
上访 [相关解释]
1.人民群众越过基层组织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要求解决。
上调 [相关解释]
1.干部由基层单位调到上层机构,或知识青年由农村调进城市。与"下放"相对。
上辕 [相关解释]
1.谓到衙署晋见上司。
下乔入幽 [相关解释]
1.《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冬季鸟躲在深山穷谷,到春天出来飞鸣于乔木,用来比喻人舍弃黑暗而接近光明,或者从劣境而进入良好的处境。相反则叫"下乔入幽"。
下午 [相关解释]
1.从正午十二点到半夜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一般指从正午十二点后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下半天 [相关解释]
1.下午,指中午十二点到日入前的一段时间。
下半旗 [相关解释]
1.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是公众表示哀悼的礼节。也称降半旗。
下去 [相关解释]
1.由高处到低处。 2.指从较高的部门到较低的部门或基层。 3.表示事物从有到无。 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由高处到低处﹑由近处到远处﹑由上层到下层等趋向。 5.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继续进行。 6.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某种状态继续发展。
下工夫 [相关解释]
1.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时间和精力。
下弦 [相关解释]
1.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跟地球的联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联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d"字形,这种月相称下弦。
下忙 [相关解释]
1.清代征收田赋分上下两期,下期从八月到十一月,叫下忙。
下插定 [相关解释]
1.订婚时将插戴的首饰送到女家作为婚约的信物。
下放 [相关解释]
1.把干部调到下层机构去工作或送到农村﹑工厂﹑矿山去锻炼。 2.把某些权力交给下层机构。
下旬 [相关解释]
1.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
下焦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三焦之一。指胃的下口到盆腔的部分,包括肾﹑小肠﹑大肠﹑膀胱等脏器。
下爱 [相关解释]
1.谦词。谓受到别人关怀或重视。
下生活 [相关解释]
1.指文艺工作者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中去体验生活。
下行 [相关解释]
1.文字自上而下直写直排的形式『字在改为横写横排以前,书写和印刷都是从上到下的,故称"下行"。 2.公文从上级发往下级。 3.船从上游向下游行驶。 4.指声音从高到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