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9 查到相关刺字的内容。
带有刺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刑黥 [相关解释]
1.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在人面额刺字后用墨涂之,作受刑的标志。
刺填 [相关解释]
1.征召军士以补军额。因宋时在军士脸上刺字,故称。
刺字 [相关解释]
1.写在名刺上的官职﹑姓名等字样。《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遂用为典实。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 4.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 5
刺手 [相关解释]
1.犹探手。 2.宋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4.犹言棘手。
刺断 [相关解释]
1.刺字定罪。
刺涅 [相关解释]
1.在面部刺字涂墨,以为标记。
刺背 [相关解释]
1.古代武臣在背上刺字,以示报国决心。
刺臂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 2.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刺面 [相关解释]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 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名纸毛生 [相关解释]
1.祢衡初至颍川,怀刺求谒,而久无所投,至于刺字漫灭。见《后汉书.祢衡传》。"名纸毛生"原谓名片受磨起毛致字迹漫灭◇以喻长时间求谒而不得见。
墨刑 [相关解释]
1.古代五刑之一。刺字于被刑者的面额上,染以黑色,作为处罚的标志。
墨面 [相关解释]
①面目黑瘦万家墨面没蒿莱。②古代的一种刑罚,在面额上刺字,染成黑色髡首墨面以毁其容。
墨黥 [相关解释]
1.墨刑。 2.对被刑者以墨涂面,不刺字。一说,即墨幪。
怀刺 [相关解释]
1.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拣刺 [相关解释]
1.宋制,拣选精兵,在皮肤上指定部位刺字,用作标志。
文面 [相关解释]
1.在脸上刻画花纹。 2.在脸上刺字或记号。为宋金时防止士兵逃走和施诸发配犯人的一种残酷制度。 3.金属钱币有字的一面。 4.公文。
涅墨 [相关解释]
1.在人身上刺字或图案,再涂以墨作标志。古代五刑之一有墨刑。
涅字 [相关解释]
1.在人身上刺字涂墨。
涅手 [相关解释]
1.在手臂上刺字涂墨。
涅面 [相关解释]
1.亦作"湼面"。 2.在人脸上刺字或图案,然后涂以墨。
灭刺 [相关解释]
1.让名刺上的文字漫灭。谓不愿投名刺以干谒。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祢刺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祢衡]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因以"祢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警迹人 [相关解释]
1.元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迹人"。
黥卒 [相关解释]
1.宋时在士兵脸上刺字,以防逃跑,故称。
黥墨 [相关解释]
1.古代肉刑之一。也称墨刑﹑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后涂以墨。
黥配 [相关解释]
1.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黥面 [相关解释]
1.于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1)古代的一种风俗。《汉书.匈奴传上》"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入庐。"《后汉书.东夷传.倭》"男子皆黥面文身。"(2)古代的一种肉刑。《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宋洪迈《容斋四笔.国初救弊》"建州民二人,本田家客户,尝于主家塘内,以锥刺得鱼一斤半,并杖脊,黥面,送阙下。"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宋朱勔横于吴中,时有士人咏讥之,中联云'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盖勔少曾
黥首 [相关解释]
1.古刑法。于额上刺字。 2.古风俗。于额上刺字或图纹。
黵面 [相关解释]
1.在脸上刺字涂墨。古代多作为刑罚而施于犯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