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2 查到相关劝阻的内容。
带有劝阻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不要
[相关解释]
1.表示禁止和劝阻。
1.表示禁止和劝阻。
东门行
[相关解释]
1.乐府瑟调曲名。《宋书.乐志》归入《大曲》。古辞写一贫士迫于生计,愤而离家,其妻婉言劝阻,但他仍决然而去。南朝宋鲍照及唐柳宗元均有拟作,但与古辞意异。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东门行》。
1.乐府瑟调曲名。《宋书.乐志》归入《大曲》。古辞写一贫士迫于生计,愤而离家,其妻婉言劝阻,但他仍决然而去。南朝宋鲍照及唐柳宗元均有拟作,但与古辞意异。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东门行》。
五比丘
[相关解释]
1.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1.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休休
[相关解释]
1.形容宽容;气魄大。 2.安闲貌;安乐貌。 3.犹言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 4.象声词。 5.唐司空图为其所建的濯缨亭取的别名。意谓量才﹑揣分兼耄聩皆宜退休。事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亦用为表示桑榆晩景的典故。
1.形容宽容;气魄大。 2.安闲貌;安乐貌。 3.犹言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 4.象声词。 5.唐司空图为其所建的濯缨亭取的别名。意谓量才﹑揣分兼耄聩皆宜退休。事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亦用为表示桑榆晩景的典故。
使不的
[相关解释]
1.亦作"使不得"。 2.犹言无须;不可以。常用为劝阻之词。 3.谓不能使用。
1.亦作"使不得"。 2.犹言无须;不可以。常用为劝阻之词。 3.谓不能使用。
劝止
[相关解释]
1.犹劝阻。
1.犹劝阻。
劝沮
[相关解释]
1.见"劝阻"。
1.见"劝阻"。
劝阻
[相关解释]
1.亦作"劝沮"。 2.鼓励和禁止。 3.以理相劝并阻止其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
1.亦作"劝沮"。 2.鼓励和禁止。 3.以理相劝并阻止其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
固要
[相关解释]
1.再三地邀请。要,通"邀"。 2.竭力劝阻。
1.再三地邀请。要,通"邀"。 2.竭力劝阻。
拉劝
[相关解释]
1.把打架或打人的人拉开,并加以劝阻。
1.把打架或打人的人拉开,并加以劝阻。
拦劝
[相关解释]
1.劝阻。
1.劝阻。
枚乘(?-前140?)
[相关解释]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fe6f@芍校因劝阻吴王谋反不成,投奔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即位,召他进京,病死于途中。有《七发》等名篇,开创七体形式。近人辑有《枚叔集》。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fe6f@芍校因劝阻吴王谋反不成,投奔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即位,召他进京,病死于途中。有《七发》等名篇,开创七体形式。近人辑有《枚叔集》。
止谈风月
[相关解释]
1.《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谓只可谈风月之事◇以"止谈风月"为劝阻他人勿谈公事或政事之典。
1.《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谓只可谈风月之事◇以"止谈风月"为劝阻他人勿谈公事或政事之典。
浼止
[相关解释]
1.劝阻,阻止。
1.劝阻,阻止。
箴瑱
[相关解释]
1.犹言劝阻﹐规谏。有箴全御过之意。
1.犹言劝阻﹐规谏。有箴全御过之意。
老莱妻
[相关解释]
1.春秋楚老莱子之妻。曾劝阻老莱子出仕﹐相偕隐于江南。见汉刘向《列女传》。三国魏嵇康有《老莱妻贤明》诗﹐后常以"老莱妻"为贤妻的代称。
1.春秋楚老莱子之妻。曾劝阻老莱子出仕﹐相偕隐于江南。见汉刘向《列女传》。三国魏嵇康有《老莱妻贤明》诗﹐后常以"老莱妻"为贤妻的代称。
譬止
[相关解释]
1.劝阻。
1.劝阻。
辞金蹈海
[相关解释]
1.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1.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邀励
[相关解释]
1.竭力劝阻。
1.竭力劝阻。
郑成功(1624-1662)
[相关解释]
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1659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军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归祖国。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1659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军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归祖国。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阻留
[相关解释]
1.受阻而留下。 2.指劝阻挽留。
1.受阻而留下。 2.指劝阻挽留。
鲁连
[相关解释]
1.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鲁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为帝,曾说"彼(秦昭王)即肆然称帝,连有蹈东海而死耳!"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又写信劝说燕将撤守。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1.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鲁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为帝,曾说"彼(秦昭王)即肆然称帝,连有蹈东海而死耳!"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又写信劝说燕将撤守。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