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3 查到相关加官的内容。
带有加官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侍中
[相关解释]
1.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1.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隋因避讳改称纳言,又称侍内。唐复称,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
六傅
[相关解释]
1.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西晋末始置此六职。唐虽有此职﹐但因人而设﹐不皆有。宋以后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1.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西晋末始置此六职。唐虽有此职﹐但因人而设﹐不皆有。宋以后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加官
[相关解释]
1.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 2.晋升官阶。参见"加官进禄"﹑"加官进爵"。 3.旧时在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外加的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红袍,戴笑容假面具(名"加官脸"),不作唱白,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写有颂词的条幅,又称"跳加官"。多于节日或喜庆之时行之。 4.指加官脸。
1.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 2.晋升官阶。参见"加官进禄"﹑"加官进爵"。 3.旧时在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外加的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红袍,戴笑容假面具(名"加官脸"),不作唱白,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写有颂词的条幅,又称"跳加官"。多于节日或喜庆之时行之。 4.指加官脸。
加官脸
[相关解释]
1.扮演跳加官时用的面具。
1.扮演跳加官时用的面具。
加官进禄
[相关解释]
1.晋升官位,增加俸禄。
1.晋升官位,增加俸禄。
加衔
[相关解释]
1.给官吏高于本职的虚衔,表示尊贵。清制以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为大臣加衔。见《清会典.吏部.官制一》。亦泛指加官。
1.给官吏高于本职的虚衔,表示尊贵。清制以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为大臣加衔。见《清会典.吏部.官制一》。亦泛指加官。
夕郎
[相关解释]
1.亦称"夕拜"。 2.黄门侍郎的别称『时,黄门郎可加官给事中,因亦称给事中为夕郎。
1.亦称"夕拜"。 2.黄门侍郎的别称『时,黄门郎可加官给事中,因亦称给事中为夕郎。
天策上将
[相关解释]
1.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所加官号。
1.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所加官号。
太尉
[相关解释]
官名。秦代始设,为全国军政首脑『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多沿置,但渐成加官,无实权◇成为对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废止。
官名。秦代始设,为全国军政首脑『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多沿置,但渐成加官,无实权◇成为对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废止。
特进
[相关解释]
1.官名。始设于西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明以特进光禄大夫为正一品。清废。参阅《后汉书.和帝纪》"赐诸侯王﹑公﹑将军﹑特进"李贤注引汉应劭《汉官仪》﹑《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十六》﹑《明史.职官志一》。 2.特予晋升。
1.官名。始设于西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明以特进光禄大夫为正一品。清废。参阅《后汉书.和帝纪》"赐诸侯王﹑公﹑将军﹑特进"李贤注引汉应劭《汉官仪》﹑《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十六》﹑《明史.职官志一》。 2.特予晋升。
跳加官
[相关解释]
1.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
1.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
跳指日
[相关解释]
1.跳加官的别称。
1.跳加官的别称。
进拜
[相关解释]
1.按一定的礼节给人加官升爵。
1.按一定的礼节给人加官升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