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势力的内容。
带有势力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分天下有其二
[相关解释]
1.泛指势力强大。语出《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殷纣淫乱,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有二。"
1.泛指势力强大。语出《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殷纣淫乱,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有二。"
三头政治
[相关解释]
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三桓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仲孙)﹑叔孙﹑季孙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1.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仲孙)﹑叔孙﹑季孙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三齐
[相关解释]
1.三倍于齐国的势力。 2.秦亡,项羽以齐国故地分立齐﹑胶东﹑济北三国,皆在今山东东部,后泛称"三齐"。
1.三倍于齐国的势力。 2.秦亡,项羽以齐国故地分立齐﹑胶东﹑济北三国,皆在今山东东部,后泛称"三齐"。
中俄密约
[相关解释]
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声讨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林彪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江青、张春桥等的干扰破坏,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真正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得到加强。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声讨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林彪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江青、张春桥等的干扰破坏,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真正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得到加强。
为虎傅翼
[相关解释]
1.给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长恶人的势力。
1.给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长恶人的势力。
义和团运动
[相关解释]
清末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直隶等地的民间秘密组织,以传授拳术、散发传单等形式进行反清和反教会斗争。成员多为贫苦农民和破产失业的城乡居民。1899年改称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势力日益壮大。次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义和团在保卫京津的廊坊和紫竹林战斗中,多次痛击侵略军。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终遭失败。《辛丑条约》签订后,义和团余部举起了扫清灭洋”的旗帜,继续斗争。
清末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直隶等地的民间秘密组织,以传授拳术、散发传单等形式进行反清和反教会斗争。成员多为贫苦农民和破产失业的城乡居民。1899年改称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势力日益壮大。次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义和团在保卫京津的廊坊和紫竹林战斗中,多次痛击侵略军。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终遭失败。《辛丑条约》签订后,义和团余部举起了扫清灭洋”的旗帜,继续斗争。
义渠
[相关解释]
1.古代民族名。西戎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岐山﹑泾水﹑漆水以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秦国,与秦时战时和。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秦所并,以其地置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1.古代民族名。西戎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岐山﹑泾水﹑漆水以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秦国,与秦时战时和。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秦所并,以其地置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习惯势力
[相关解释]
1.由于习惯形成一时不易改变而起约束作用的力量。
1.由于习惯形成一时不易改变而起约束作用的力量。
买办资产阶级
[相关解释]
1.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依靠帝国主义,跟本国的封建统治势力也有极密切的联系。在旧中国,买办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1.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依靠帝国主义,跟本国的封建统治势力也有极密切的联系。在旧中国,买办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买路钱
[相关解释]
为求平安过路而向盗匪或其他恶势力交纳的钱财晓事的,快留下买路钱|粮米运到路上要收买路钱。
为求平安过路而向盗匪或其他恶势力交纳的钱财晓事的,快留下买路钱|粮米运到路上要收买路钱。
二次革命
[相关解释]
即讨袁之役”。继辛亥革命后爆发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又大借外债,准备以武力镇压革命势力。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袁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7月,国民党人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国民党缺乏明确纲领,内部涣散,在袁军大举进攻下,二次革命”最后失败。
即讨袁之役”。继辛亥革命后爆发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又大借外债,准备以武力镇压革命势力。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袁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7月,国民党人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国民党缺乏明确纲领,内部涣散,在袁军大举进攻下,二次革命”最后失败。
云霾
[相关解释]
1.浓云。 2.指翻卷的浪涛。 3.烟﹔雾。 4.比喻邪恶的势力。
1.浓云。 2.指翻卷的浪涛。 3.烟﹔雾。 4.比喻邪恶的势力。
人多势众
[相关解释]
1.人多势力大。
1.人多势力大。
人莫予毒
[相关解释]
予我。毒损害。没有人能伤害我。意谓谁能把我怎么样。形容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长此不悟,纵令势力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洲亲贵等夷。
予我。毒损害。没有人能伤害我。意谓谁能把我怎么样。形容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长此不悟,纵令势力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洲亲贵等夷。
仗势
[相关解释]
1.谓倚仗别人的势力。
1.谓倚仗别人的势力。
以夷制夷
[相关解释]
1.原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枝术以制止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亦指利用某些外国势力来抵制另一些外国势力的侵略。
1.原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枝术以制止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亦指利用某些外国势力来抵制另一些外国势力的侵略。
伏虎
[相关解释]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关解释]
1.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1.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侨寄法
[相关解释]
1.两晋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王导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1.两晋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王导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侵吞
[相关解释]
1.围棋术语。谓投子侵入对方势力范围并占据多数空点。 2.用武力吞并别国或占有其部分领土。 3.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
1.围棋术语。谓投子侵入对方势力范围并占据多数空点。 2.用武力吞并别国或占有其部分领土。 3.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
倒黄梅
[相关解释]
梅雨带北移后重又南下压在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的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在7月8-12日出梅,然后进入盛夏少雨季节。但有些年份冷空气势力较强,不断南下,使冷暖空气再次在长江中下游对峙,在这些地区继续出现一段时阴时雨的梅雨天气。
梅雨带北移后重又南下压在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的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在7月8-12日出梅,然后进入盛夏少雨季节。但有些年份冷空气势力较强,不断南下,使冷暖空气再次在长江中下游对峙,在这些地区继续出现一段时阴时雨的梅雨天气。
倚势
[相关解释]
1.仗着势力。
1.仗着势力。
假势
[相关解释]
1.凭借势力。
1.凭借势力。
党羽
[相关解释]
指恶势力集团内的羽翼土匪头目及其党羽常出没其间。
指恶势力集团内的羽翼土匪头目及其党羽常出没其间。
军势
[相关解释]
1.军队的力量。亦指军事势力。
1.军队的力量。亦指军事势力。
冲击波
[相关解释]
①又称激震波”。在介质中因物体高速运动(如炮弹、超音速飞机的飞行)或爆炸,引起介质强烈压缩,使局部介质的密度和压强急剧增大并以超音速传播的波。能引起剧烈的冲击作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②喻指某种势力、风气等产生的震荡和巨大影响力。
①又称激震波”。在介质中因物体高速运动(如炮弹、超音速飞机的飞行)或爆炸,引起介质强烈压缩,使局部介质的密度和压强急剧增大并以超音速传播的波。能引起剧烈的冲击作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②喻指某种势力、风气等产生的震荡和巨大影响力。
准噶尔
[相关解释]
1.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1.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凭侮
[相关解释]
1.侵侮。指侵略势力。
1.侵侮。指侵略势力。
凶力
[相关解释]
1.恶势力。
1.恶势力。
利施
[相关解释]
1.谓施展势力。 2.谓布施财物。
1.谓施展势力。 2.谓布施财物。
剧贼
[相关解释]
1.大盗,强悍的贼寇。亦用以贬称势力大的反叛者。
1.大盗,强悍的贼寇。亦用以贬称势力大的反叛者。
剪除
[相关解释]
铲除(恶势力);消灭(坏人)~奸宄。
铲除(恶势力);消灭(坏人)~奸宄。
力势
[相关解释]
1.犹势力。 2.力量和势头。
1.犹势力。 2.力量和势头。
势人
[相关解释]
1.有势力的人。
1.有势力的人。
势利眼
[相关解释]
1.亦作"势力眼"。 2.势利的眼光;势利的作风。 3.指作风势利的人。
1.亦作"势力眼"。 2.势利的眼光;势利的作风。 3.指作风势利的人。
势利鬼
[相关解释]
1.亦作"势力鬼"。 2.詈词。指作风势利的人。
1.亦作"势力鬼"。 2.詈词。指作风势利的人。
势力
[相关解释]
1.权力,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 2.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3.方言。犹派头,架子。 4.犹势利。
1.权力,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 2.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3.方言。犹派头,架子。 4.犹势利。
势力圈
[相关解释]
1.势力范围。
1.势力范围。
势力眼
[相关解释]
1.见"势利眼"。
1.见"势利眼"。
势力范围
[相关解释]
受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控制的区域。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为了其自身利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将某些国家和地区划入其势力范围,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确保其控制,不允许其他国家和势力的插足。同时,通过相互承认势力范围来瓜分世界。
受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控制的区域。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为了其自身利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将某些国家和地区划入其势力范围,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确保其控制,不允许其他国家和势力的插足。同时,通过相互承认势力范围来瓜分世界。
势力鬼
[相关解释]
1.见"势利鬼"。
1.见"势利鬼"。
势头
[相关解释]
1.威势,势力。 2.情势;事物发展的趋势。
1.威势,势力。 2.情势;事物发展的趋势。
势子
[相关解释]
1.架势,姿势。 2.势力。 3.势头;情势。 4.犹架子。 5.围棋术语。指占据棋心与四面"星"位的棋子。 6.现仅指"星"位四子。
1.架势,姿势。 2.势力。 3.势头;情势。 4.犹架子。 5.围棋术语。指占据棋心与四面"星"位的棋子。 6.现仅指"星"位四子。
势豪
[相关解释]
1.有势力的豪强。
1.有势力的豪强。
北洋军阀
[相关解释]
民国初年(1912-1927)代表北方封建势力的军阀集团,是清末北洋派势力的延续。最初的首领是袁世凯,袁死后分成几个派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当时的北京政府,镇压革命力量,出卖国家主权,连年进行内战。
民国初年(1912-1927)代表北方封建势力的军阀集团,是清末北洋派势力的延续。最初的首领是袁世凯,袁死后分成几个派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当时的北京政府,镇压革命力量,出卖国家主权,连年进行内战。
十九路军
[相关解释]
1.国民党军队。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不久,在蒋介石进攻下失败。
1.国民党军队。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不久,在蒋介石进攻下失败。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相关解释]
1.《类说》卷五三引宋杨亿《谈苑》"开宝中王师围金陵﹐李后主遣徐铉入朝﹐对于便殿﹐恳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太祖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后因用以为典﹐常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别人侵占。鼾﹐也写作"酣"。
1.《类说》卷五三引宋杨亿《谈苑》"开宝中王师围金陵﹐李后主遣徐铉入朝﹐对于便殿﹐恳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太祖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后因用以为典﹐常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别人侵占。鼾﹐也写作"酣"。
卷土重来
[相关解释]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
卷土重来(重chóng)
[相关解释]
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纠集人马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纠集人马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去暗投明
[相关解释]
1.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1.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及宾有鱼
[相关解释]
1.用别人的鱼请客。比喻借机培植私人势力。语本《易.姤》"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孔颖达疏"言有他人之物,于义不可及宾也。"
1.用别人的鱼请客。比喻借机培植私人势力。语本《易.姤》"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孔颖达疏"言有他人之物,于义不可及宾也。"
反攻倒算
[相关解释]
指被打倒的地主阶级借反革命势力反过来打击农民,夺取经革命政权分配给农民的土地、财产等。也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对群众实行打击报复。
指被打倒的地主阶级借反革命势力反过来打击农民,夺取经革命政权分配给农民的土地、财产等。也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对群众实行打击报复。
右倾
[相关解释]
1.思想保守的;向落后或反动势力妥协﹑投降的。
1.思想保守的;向落后或反动势力妥协﹑投降的。
吏势
[相关解释]
1.官吏的势力。
1.官吏的势力。
吐蕃
[相关解释]
1.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吐蕃政权崩荔,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1.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吐蕃政权崩荔,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吴楚七国之乱
[相关解释]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的叛乱『初,文帝、景帝因中央政权受到诸侯王国势力的威胁,遂采取削弱诸侯实力的措施。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与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于三个月内平定叛乱。从此诸侯王国势力衰落。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的叛乱『初,文帝、景帝因中央政权受到诸侯王国势力的威胁,遂采取削弱诸侯实力的措施。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与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于三个月内平定叛乱。从此诸侯王国势力衰落。
唐太宗(599-649)
[相关解释]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善后借款合同
[相关解释]
又称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又称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噶举派
[相关解释]
1.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1.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嚈哒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域国名。为大月氏的后裔,一说为高车的别种。五世纪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东罗马史家称之为"白匈奴"。建都拔底延城。势力曾达到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等国。北魏太安以后,每遣使节至北魏◇为突厥木杆可汗所破,部落分散。参阅《魏书.西域传.嚈哒》。
1.古代西域国名。为大月氏的后裔,一说为高车的别种。五世纪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东罗马史家称之为"白匈奴"。建都拔底延城。势力曾达到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等国。北魏太安以后,每遣使节至北魏◇为突厥木杆可汗所破,部落分散。参阅《魏书.西域传.嚈哒》。
四面受敌
[相关解释]
1.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1.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土围子
[相关解释]
1.原指用土石筑成的保护村庄﹑聚居地的围墙或障碍物◇亦用以借指反动势力盘踞的堡垒。
1.原指用土石筑成的保护村庄﹑聚居地的围墙或障碍物◇亦用以借指反动势力盘踞的堡垒。
在理会
[相关解释]
1.清民间秘密组织之一。相传为明末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即墨创立,为白莲教支派。一说其创始人为河北沧县尹灵。自称"融合三教为一体"。在教者戒饮酒﹑吸烟﹑贪嗔﹑妄语﹑忤逆,并密授反清复明宗旨。流行于山东﹑东北一带。清政府曾明令取缔◇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1.清民间秘密组织之一。相传为明末遗民杨来如在山东即墨创立,为白莲教支派。一说其创始人为河北沧县尹灵。自称"融合三教为一体"。在教者戒饮酒﹑吸烟﹑贪嗔﹑妄语﹑忤逆,并密授反清复明宗旨。流行于山东﹑东北一带。清政府曾明令取缔◇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地煞
[相关解释]
1.星相家所称主凶杀之星。 2.泛指凶神恶鬼,比喻恶势力。
1.星相家所称主凶杀之星。 2.泛指凶神恶鬼,比喻恶势力。
地盘
[相关解释]
1.旧时所用的罗盘。 2.旧时术数家称地下十二辰方位为地盘。参见"六壬"。 3.建筑物的基地。 4.势力范围;活动范围。
1.旧时所用的罗盘。 2.旧时术数家称地下十二辰方位为地盘。参见"六壬"。 3.建筑物的基地。 4.势力范围;活动范围。
均势
[相关解释]
力量平衡的形势形成~ㄧ保持~。
力量平衡的形势形成~ㄧ保持~。
坐家虎
[相关解释]
1.比喻在家门口依仗自己的势力摆威风的人。
1.比喻在家门口依仗自己的势力摆威风的人。
士族
[相关解释]
又称世族”。东汉后期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的大姓豪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士族势力在南北朝时最盛,至唐末消亡。
又称世族”。东汉后期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的大姓豪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士族势力在南北朝时最盛,至唐末消亡。
声势
[相关解释]
1.亦作"声埶"。 2.声威气势。 3.指军队间遥相呼应﹐互为支援。 4.犹权势。声望与势力。 5.特指文章的声韵气势。 6.古代对音译的十二个梵语元音的一种称呼。
1.亦作"声埶"。 2.声威气势。 3.指军队间遥相呼应﹐互为支援。 4.犹权势。声望与势力。 5.特指文章的声韵气势。 6.古代对音译的十二个梵语元音的一种称呼。
外权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其他诸侯国的权势﹑势力。
1.古代指其他诸侯国的权势﹑势力。
大东亚共荣圈
[相关解释]
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势力区域。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英美等其他势力。经过全世界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奋斗,这一阴谋被粉碎。
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势力区域。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英美等其他势力。经过全世界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奋斗,这一阴谋被粉碎。
大亨
[相关解释]
1.犹大通﹐顺畅无阻。 2.旧时上海称有势力的官绅﹑富商或大流氓。
1.犹大通﹐顺畅无阻。 2.旧时上海称有势力的官绅﹑富商或大流氓。
大刀会
[相关解释]
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为白莲教的支派。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以携带大刀而得名。活动于华北、江淮地区。大刀会反抗教会侵略势力,焚毁教堂,杀死外国教士,成为反洋教斗争的重要力量,是义和团运动的组成部分。
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为白莲教的支派。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以携带大刀而得名。活动于华北、江淮地区。大刀会反抗教会侵略势力,焚毁教堂,杀死外国教士,成为反洋教斗争的重要力量,是义和团运动的组成部分。
天地会
[相关解释]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对内称洪门”。约创立于1674年。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支派。会员多为农民、手工业工人和游民。曾在各地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常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对内称洪门”。约创立于1674年。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支派。会员多为农民、手工业工人和游民。曾在各地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常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太平天国运动
[相关解释]
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攻克永安,建立官制,分封诸王。1853年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并举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发生杨韦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受到严重损害¢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并颁布《资政新篇》,取得三河大捷,击溃江南大营,攻取常州和苏州,力量再度振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亡。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十四年,革命
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攻克永安,建立官制,分封诸王。1853年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并举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发生杨韦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受到严重损害¢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并颁布《资政新篇》,取得三河大捷,击溃江南大营,攻取常州和苏州,力量再度振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亡。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十四年,革命
头面人物
[相关解释]
1.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势力和声望而又经常抛头露面的人物。
1.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势力和声望而又经常抛头露面的人物。
奸暴
[相关解释]
1.亦作"奸暴"。 2.奸恶横暴。 3.指奸恶横暴的人或势力。
1.亦作"奸暴"。 2.奸恶横暴。 3.指奸恶横暴的人或势力。
奸豪
[相关解释]
1.亦作"姧豪"。亦作"奸豪"。 2.指地方上有势力而横行不法之人。
1.亦作"姧豪"。亦作"奸豪"。 2.指地方上有势力而横行不法之人。
妖魔
[相关解释]
1.妖精魔怪。亦以喻邪恶势力。
1.妖精魔怪。亦以喻邪恶势力。
孤单
[相关解释]
①单身无靠,感到寂寞~一人丨她一个人生活很~。②(力量)单薄势力~。
①单身无靠,感到寂寞~一人丨她一个人生活很~。②(力量)单薄势力~。
学棍
[相关解释]
1.依仗势力在学校或教育界为非作歹的人。
1.依仗势力在学校或教育界为非作歹的人。
学阀
[相关解释]
1.凭借势力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
1.凭借势力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
宣徽院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唐肃宗以后设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中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宦官势力渐大,位职亦尊。五代和宋以大臣充当,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宋南渡后废。辽﹑金﹑元亦置。明初改并其职掌于光禄寺。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1.官署名。唐肃宗以后设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中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宦官势力渐大,位职亦尊。五代和宋以大臣充当,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宋南渡后废。辽﹑金﹑元亦置。明初改并其职掌于光禄寺。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宦要
[相关解释]
1.指有势力的宦官与朝臣。
1.指有势力的宦官与朝臣。
家隆
[相关解释]
1.谓臣下势力强大。《韩非子.八经》"大臣两重提衡而不踦曰卷祸,其患家隆劫杀之难作。"一说,隆读为"哄",家隆即"家哄",亦谓私家构兵争斗。见清孙诒让《札迻.韩非子》。
1.谓臣下势力强大。《韩非子.八经》"大臣两重提衡而不踦曰卷祸,其患家隆劫杀之难作。"一说,隆读为"哄",家隆即"家哄",亦谓私家构兵争斗。见清孙诒让《札迻.韩非子》。
富子
[相关解释]
1.极有财产﹑势力的人。《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桓﹑庄之族逼,献公患之。士蔿曰'去富子,则群公子可谋也已。'"杜预注"富子,二族之富强者。"一说富为氏族之称,富子为人名。杨伯峻注"富子,为桓庄之族中多智术能为谋画者。彝器有富子豲,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二十五引此文,又引昭二十六年《传》郑之富子,谓富为氏族之称,是也。但豲则不知何国器。"按,"昭二十六年传"系"昭十六年传"之误。
1.极有财产﹑势力的人。《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桓﹑庄之族逼,献公患之。士蔿曰'去富子,则群公子可谋也已。'"杜预注"富子,二族之富强者。"一说富为氏族之称,富子为人名。杨伯峻注"富子,为桓庄之族中多智术能为谋画者。彝器有富子豲,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二十五引此文,又引昭二十六年《传》郑之富子,谓富为氏族之称,是也。但豲则不知何国器。"按,"昭二十六年传"系"昭十六年传"之误。
封建把头
[相关解释]
1.旧时勾结地方官府﹐依靠封建势力﹐把持一方或某一行业﹐剥削奴役工人和其他群众的人。如搬运行业﹑矿业的把头﹑包工头等。
1.旧时勾结地方官府﹐依靠封建势力﹐把持一方或某一行业﹐剥削奴役工人和其他群众的人。如搬运行业﹑矿业的把头﹑包工头等。
封殖
[相关解释]
1.亦作"封埴"。亦作"封植"。 2.壅土培育。 3.引申为扶植势力;培养人才。 4.堆土为坟﹐植树为饰。 5.谓聚敛财货。
1.亦作"封埴"。亦作"封植"。 2.壅土培育。 3.引申为扶植势力;培养人才。 4.堆土为坟﹐植树为饰。 5.谓聚敛财货。
小河
[相关解释]
诗歌。周作人作。1919年发表。一个农夫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小河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展开了对堰的冲击。稻、桑、草和虾蟆对小河既深表同情,又抱着深深的忧虑。作品暗喻个性发展被一种社会势力扼杀的痛苦。
诗歌。周作人作。1919年发表。一个农夫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小河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展开了对堰的冲击。稻、桑、草和虾蟆对小河既深表同情,又抱着深深的忧虑。作品暗喻个性发展被一种社会势力扼杀的痛苦。
尾大
[相关解释]
1.比喻臣下势力强大。
1.比喻臣下势力强大。
尾大不掉
[相关解释]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比喻部属势力大,难以驾驭指挥。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比喻部属势力大,难以驾驭指挥。
山豪
[相关解释]
1.指势力较大的山居部族。
1.指势力较大的山居部族。
左袒
[相关解释]
①脱左袖,露左臂。为古代一种仪礼主人出,南面,左袒。②《史记·吕太后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擅政,培植吕姓势力。吕后死,太尉周勃谋诛诸吕,对军队发令说拥护吕氏的右袒,拥护刘氏的左袒。”军中都左袒拥护刘氏◇因以左袒”谓偏护一方他一再表示决不会左袒任何一方。
①脱左袖,露左臂。为古代一种仪礼主人出,南面,左袒。②《史记·吕太后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擅政,培植吕姓势力。吕后死,太尉周勃谋诛诸吕,对军队发令说拥护吕氏的右袒,拥护刘氏的左袒。”军中都左袒拥护刘氏◇因以左袒”谓偏护一方他一再表示决不会左袒任何一方。
巨力
[相关解释]
1.大力气。 2.指强大的势力。
1.大力气。 2.指强大的势力。
巨头
[相关解释]
政治、经济界等有较大势力的头目金融~。
政治、经济界等有较大势力的头目金融~。
席势
[相关解释]
1.倚仗势力。
1.倚仗势力。
并威偶势
[相关解释]
1.谓聚集声威势力。
1.谓聚集声威势力。
引虎拒狼
[相关解释]
1.亦作"引狼拒虎"。 2.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1.亦作"引狼拒虎"。 2.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