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7 查到相关区划的内容。
带有区划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屋
[相关解释]
1.一所房子。 2.满一间房子。 3.古代田地区划,三夫为一屋。
1.一所房子。 2.满一间房子。 3.古代田地区划,三夫为一屋。
三线
[相关解释]
1.我国根据国防需要,把地区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线在后方,为支援前线的战略基地。 2.现多把领导干部因年龄或健康关系离职称为"退居三线"。
1.我国根据国防需要,把地区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线在后方,为支援前线的战略基地。 2.现多把领导干部因年龄或健康关系离职称为"退居三线"。
三郊
[相关解释]
1.犹三乡。 2.古代诸侯的行政区划,大国分为三郊三遂,因以"三郊"指大国诸侯。
1.犹三乡。 2.古代诸侯的行政区划,大国分为三郊三遂,因以"三郊"指大国诸侯。
下路
[相关解释]
1.前方;路边。 2.犹言下江,指长江下游的地方。 3.路为宋﹑金﹑元行政区划名,元定辖区户数在十万以下者为下路。
1.前方;路边。 2.犹言下江,指长江下游的地方。 3.路为宋﹑金﹑元行政区划名,元定辖区户数在十万以下者为下路。
专门人民法院
[相关解释]
1.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不按行政区划设立﹐亦不受理一般刑事案件。1983年9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除明确规定必须设立军事法院外﹐对于其他专门法院的设置﹐不作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
1.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不按行政区划设立﹐亦不受理一般刑事案件。1983年9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除明确规定必须设立军事法院外﹐对于其他专门法院的设置﹐不作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
世界动物地理区划
[相关解释]
整个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动物区系和陆栖动物区系。世界陆栖动物一般分为六个界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热带界、新热带界、大洋洲界。洋动物一般分为五个区北极区、北温带区、热带区、南温带区、南极区。
整个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动物区系和陆栖动物区系。世界陆栖动物一般分为六个界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热带界、新热带界、大洋洲界。洋动物一般分为五个区北极区、北温带区、热带区、南温带区、南极区。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相关解释]
中国陆地动物分属于世界陆栖动物区系的古北界和东洋界。下分七个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中国海洋动物可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它们分属于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北温带海动物区和热带海动物区。
中国陆地动物分属于世界陆栖动物区系的古北界和东洋界。下分七个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中国海洋动物可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它们分属于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北温带海动物区和热带海动物区。
九州
[相关解释]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五印度
[相关解释]
1.即印度。古印度区划为东﹑西﹑南﹑北﹑中五部,故称。此种划分起源甚早,《往世书》中即已有之。
1.即印度。古印度区划为东﹑西﹑南﹑北﹑中五部,故称。此种划分起源甚早,《往世书》中即已有之。
五服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五都
[相关解释]
1.战国齐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汉以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三国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许县为许昌县"裴松之注引《魏略》"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
1.战国齐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汉以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三国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许县为许昌县"裴松之注引《魏略》"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
井牧
[相关解释]
1.谓按土质区划田地,或为井田耕作,或为牧地畜牧,二牧而当一井,以便于授田﹑贡赋。
1.谓按土质区划田地,或为井田耕作,或为牧地畜牧,二牧而当一井,以便于授田﹑贡赋。
井遂
[相关解释]
1.亦作"井隧"。 2.周制九夫为井;五县为遂。井﹑遂为不同的土地区划,因用以代称田地。
1.亦作"井隧"。 2.周制九夫为井;五县为遂。井﹑遂为不同的土地区划,因用以代称田地。
军州
[相关解释]
1.古行政区划的名称。
1.古行政区划的名称。
刺史州
[相关解释]
1.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1.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势力范围
[相关解释]
受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控制的区域。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为了其自身利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将某些国家和地区划入其势力范围,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确保其控制,不允许其他国家和势力的插足。同时,通过相互承认势力范围来瓜分世界。
受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控制的区域。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为了其自身利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将某些国家和地区划入其势力范围,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确保其控制,不允许其他国家和势力的插足。同时,通过相互承认势力范围来瓜分世界。
区划
[相关解释]
1.见"区画"。
1.见"区画"。
区画
[相关解释]
1.亦作"区划"。 2.筹划,安排。 3.区分,划分。
1.亦作"区划"。 2.筹划,安排。 3.区分,划分。
十八路
[相关解释]
1.宋代行政区划。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仁宗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峻南﹑峻北﹑两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广南东﹑广南西。到神宗元丰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1.宋代行政区划。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仁宗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峻南﹑峻北﹑两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广南东﹑广南西。到神宗元丰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县鄙
[相关解释]
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
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
召勐
[相关解释]
1.亦作"召猛"。 2.傣族土司。傣语的音译,意为"一勐之主"。勐,意为地方。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旧时的行政区划单位。
1.亦作"召猛"。 2.傣族土司。傣语的音译,意为"一勐之主"。勐,意为地方。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旧时的行政区划单位。
地理
[相关解释]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地里
[相关解释]
1.两地相距的里程。 2.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 3.指地理之学。 4.区域;区划。
1.两地相距的里程。 2.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 3.指地理之学。 4.区域;区划。
塘沽协定
[相关解释]
19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并经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今属天津)签订卖国的停战协定,将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域。这样,日军在察北、冀东地区可自由出入,以便利其控制华北。这一协定史称《塘沽协定》。
19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并经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今属天津)签订卖国的停战协定,将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域。这样,日军在察北、冀东地区可自由出入,以便利其控制华北。这一协定史称《塘沽协定》。
外路
[相关解释]
1.宋代以后指各地方行政区划。 2.外地。
1.宋代以后指各地方行政区划。 2.外地。
夷服
[相关解释]
1.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1.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夷畿
[相关解释]
1.古九畿之一。国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畿。
1.古九畿之一。国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畿。
州府
[相关解释]
1.州署收藏文书簿籍等的府库。 2.州治。 3.旧时地方行政区划的州和府的合称。
1.州署收藏文书簿籍等的府库。 2.州治。 3.旧时地方行政区划的州和府的合称。
建制
[相关解释]
机关、军队的组织编制和行政区划等制度的总称。
机关、军队的组织编制和行政区划等制度的总称。
政治地理学
[相关解释]
人文地理学分支之一。研究政治现象空间分布的科学。内容包括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以及国际政治关系的格局及其发展变化等,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国际事务等工作提供依据。
人文地理学分支之一。研究政治现象空间分布的科学。内容包括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以及国际政治关系的格局及其发展变化等,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国际事务等工作提供依据。
散州
[相关解释]
1.对直隶州而言。元代地方区划有路﹑府﹑州﹑县四等,一般以路领州﹑领县。州之不隶属于路而直接隶属于中书省者,称直隶州;由路所统属者,称散州。明清时以府所统属的州为散州。
1.对直隶州而言。元代地方区划有路﹑府﹑州﹑县四等,一般以路领州﹑领县。州之不隶属于路而直接隶属于中书省者,称直隶州;由路所统属者,称散州。明清时以府所统属的州为散州。
旅游区
[相关解释]
由若干旅游点以及通过旅游路线连接而成的旅游地域单元。比风景区范围大,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与邻区有显著差异,在区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入一个旅游区。如中国的北京旅游区等。
由若干旅游点以及通过旅游路线连接而成的旅游地域单元。比风景区范围大,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与邻区有显著差异,在区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入一个旅游区。如中国的北京旅游区等。
本道
[相关解释]
1.正道。指本根之道。 2.以道为根本。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4.谓正派﹑本分。
1.正道。指本根之道。 2.以道为根本。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4.谓正派﹑本分。
水达达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部族名,为鞑靼族之一部。不事耕稼,以鱼为食。散处于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兴凯湖以东,包括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东岸地区。以居近水滨,故有此名。 2.元代路(地方行政区划)名。元中叶分开元路置。辖境内居民为水达达部族,故以部族名作为路名。
1.我国古代部族名,为鞑靼族之一部。不事耕稼,以鱼为食。散处于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兴凯湖以东,包括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东岸地区。以居近水滨,故有此名。 2.元代路(地方行政区划)名。元中叶分开元路置。辖境内居民为水达达部族,故以部族名作为路名。
涂长望(1906-1962)
[相关解释]
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北汉口人。曾赴英国留学。历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央大学教授,中央气象局首任局长等职。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开创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首先提出研究中国的长期天气预报应从全世界天气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和海洋环流与温度、降水的关系,更细致地区划了中国气候分区等。著有《中国气候区域》和《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问题》等。
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北汉口人。曾赴英国留学。历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央大学教授,中央气象局首任局长等职。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开创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首先提出研究中国的长期天气预报应从全世界天气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和海洋环流与温度、降水的关系,更细致地区划了中国气候分区等。著有《中国气候区域》和《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问题》等。
版纳
[相关解释]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所属的旧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1960年版纳改为县,如版纳景洪改称景洪县。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所属的旧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1960年版纳改为县,如版纳景洪改称景洪县。
盐监
[相关解释]
1.指产盐的行政地区。宋代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等地设特别行政区划,称为"监"。
1.指产盐的行政地区。宋代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等地设特别行政区划,称为"监"。
移坵换段
[相关解释]
1.改变自己区划的田地界域以图私利。
1.改变自己区划的田地界域以图私利。
经济区划
[相关解释]
根据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特点对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划分,指明各地区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揭示各地区专业化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特征,以及彼此分工协作的关系。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原则是(1)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相结合;(2)地区经济现状与远景发展相结合;(3)地区经济中心与其经济吸引范围相结合;(4)经济区划与国民经济体制相适应;(5)利用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特点对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划分,指明各地区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揭示各地区专业化发展方向和经济结构特征,以及彼此分工协作的关系。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原则是(1)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相结合;(2)地区经济现状与远景发展相结合;(3)地区经济中心与其经济吸引范围相结合;(4)经济区划与国民经济体制相适应;(5)利用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行政区划
[相关解释]
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国防需要、历史传统等因素决定。历代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有其连续性。
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国防需要、历史传统等因素决定。历代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有其连续性。
行省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 2.借指该省官。 3.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明清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
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 2.借指该省官。 3.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明清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
越界
[相关解释]
1.越过境界﹑区划。
1.越过境界﹑区划。
近服
[相关解释]
1.谓靠近王畿之地。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五服。
1.谓靠近王畿之地。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五服。
郡国
[相关解释]
1.郡和国的并称『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1.郡和国的并称『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都图
[相关解释]
1.《宋史.袁燮传》"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此为有"都图"之治◇因以指标明乡村区划﹑四至的地图。
1.《宋史.袁燮传》"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此为有"都图"之治◇因以指标明乡村区划﹑四至的地图。
重路
[相关解释]
1.重要的行政区域。路,宋﹑金﹑元地方行政区划名。
1.重要的行政区域。路,宋﹑金﹑元地方行政区划名。
野民
[相关解释]
1.古代居于"六遂"之民。六遂,周代王城百里外至二百里内的行政区划。
1.古代居于"六遂"之民。六遂,周代王城百里外至二百里内的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