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南京的内容。
带有南京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人泉 [相关解释]
1.泉名。在南京钟山绝顶。相传泉仅容一勺,可供一人饮,故称。然挹之不竭,自古视为胜处。
丁丙(1832-1899) [相关解释]
清代藏书家。字嘉鱼,一字松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其祖父丁国典建八千卷楼藏书,丁丙沿用其祖书室名。藏书总数约二十万卷,不少是宋元刊本和明清精刻。其藏书后为江南图书馆收购,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著有《善本书室藏书志》等。
七君子事件 [相关解释]
1936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多次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和释放政治犯等要求。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七人,史称七君子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极为愤慨,广泛开展营救运动。1937年7月后,国民党政府被迫释放沈钧儒等七人。
万古蟾(1900-1995) [相关解释]
美术片导演。江苏南京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曾留校任教。1926年与兄籁鸣、弟超尘合作,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0年又与兄弟共同创作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1956年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的剪纸片《渔童》、《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曾在国内外获奖。
万籁鸣(1900-1997) [相关解释]
美术片导演。江苏南京人。1919年从影。1926年入长城画片公司,与弟古蟾、超尘合作,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0年又与弟共同创作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建国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执导的《大闹天宫》获百花奖,并多次在国际上获奖。
万超尘(1906- ) [相关解释]
美术片导演。江苏南京人。曾就读于南京美术专科学型上海东方艺术专科学校。1926年与兄古蟾、籁鸣合作,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0年又与兄共同创作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1953年参加制作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执导的木偶片《机智的山羊》、《雕龙记》曾获国际奖。
万里(1916- ) [相关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上林 [相关解释]
1.古宫苑名。秦旧苑,汉初荒废,至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 2.古宫苑名。东汉光武帝时建造。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故城西。东汉永平十五年冬,车骑校猎上林苑,即此。 3.古宫苑名。南朝宋大明三年建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玄武湖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5.指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上林苑 [相关解释]
古宫苑名。有三处一是秦旧苑,汉初荒废,至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二是东汉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故城西;三是南朝宋大明三年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玄武湖北。
下都 [相关解释]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4)北宋都开封,以洛阳
丘逢甲(1864-1912) [相关解释]
诗人。字仙根,号蛰庵、仲阏,别号南武山人、仓海君,台湾苗栗人。光绪年间进士。官工部主事◇回台湾讲学。甲午战争后反对清廷割让台湾,率兵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到广东,参加同盟会反清活动。民国成立后赴南京,为参议院议员。诗富于爱国激情。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东北易帜 [相关解释]
1928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任东三省保安司令,派代表与南京国民政府商谈东北易帜,实现中国统一。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等发表通电,实行易帜,服从国民政府。1929年1月7日,成立了以张学良为主席的东北政务委员会。
东府 [相关解释]
1.东晋﹑南朝都建业时丞相兼领扬州刺史的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内。 2.唐宋时指丞相府。
东晋 [相关解释]
朝代,公元317-420,自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起到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止。建都建康(今南京)。
两京 [相关解释]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周代的镐京和雒邑。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汉﹑唐的长安和洛阳。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宋代的开卦府和河南府。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元代的大都和上都开平。 5.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北京和南京。 6.借指两汉。
两都 [相关解释]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周汉唐指长安和洛阳『班固有《两都赋》。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五代梁以开封府与河南府为东﹑西两都。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金代指上京会宁府城和中都大兴府城。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明代指北京和南京。 5.指汉班固所作《两都赋》。 6.借指汉代。
中华民国 [相关解释]
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称中华民国。此后,政权先后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49年推翻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相关解释]
中国国家档案馆之一。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4年改现名。馆址南京。藏有民国时期中央政权机构及其直属单位档案。
中央日报 [相关解释]
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7年3月创刊于武汉。同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停刊。1928年1月在上海复刊,同年迁南京。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武汉、重庆等地。抗战胜利后迁返南京,1949年4月终刊。同年3月起在台北出版台湾版。
中山陵 [相关解释]
孙中山的陵墓。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坡。建于1926-1929年。1929年6月1日,孙中山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葬于此。陵依山而筑,占地约130公顷,陵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孙中山灵柩安放在祭堂后墓室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衣巷 [相关解释]
诗篇名。唐代刘禹锡作。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是东晋士族名门的聚居区。全文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燕子栖息处的变迁,写出昔日豪门世族的衰落,是唐代咏史怀古诗中的名篇。
乡头 [相关解释]
1.明初南京的乡中役职。
五京 [相关解释]
1.指唐代的中京长安﹑东京洛阳﹑西京凤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 2.指唐时渤海的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渌府。 3.指辽的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4.指金的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
五卅运动 [相关解释]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纱厂日本职员枪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打伤工人十余人,激起全市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遭租界巡捕逮捕。随后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又遭英国巡捕开枪屠杀,死十余人,伤几十人,造成五卅惨案”。中国共产党立即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统一战线,号召全市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工人坚持罢工三个多月,在8月中旬先后复工。全国有数百个城镇、一千七百万人参加了集会、游
五口通商 [相关解释]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通称五口通商。它开创了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开港的先例,中国主权遭到严重损害。
五老会 [相关解释]
1.宋庆历末杜衍王涣等五人告老退居南京(今河南商丘),为诗酒之会,时称"五老会"。
五马渡 [相关解释]
1.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相传为西晋末晋元帝与彭城等五王南渡长江登岸处。
五马渡江 [相关解释]
1.指西晋末司马氏五王南渡长江,于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事。
仪凤 [相关解释]
1.凤凰的别称。语本《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2.晋宫中楼名。 3.指元代管理乐工的机构仪凤司。 4.南京城门名。
余上沅(1897-1970) [相关解释]
戏剧教育家、理论家〓北沙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爱美剧运动。1923年赴美国学习戏剧。1925年回国,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主持戏剧系◇任上海光华、暨南等大学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在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任教。论著有《国剧运动》、《余上沅戏剧论文集》等。
八千卷楼 [相关解释]
1.清杭州丁国典藏书楼名。丁氏因慕其远祖宋丁顗曾藏书八千卷﹐故名。至其孙丙﹐搜罗益富﹐又增建后八千卷楼与兴千卷楼;别辟善本书室以庋藏珍本﹐并据以成《善本书室藏书志》四十卷。丙子立中辑有《八千卷楼书目》。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其书归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收藏。
六院 [相关解释]
1.唐山南道之精兵。 2.宋官署名﹐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之合称。 3.院﹐指行院﹐歌妓集聚之地。明初南京妓院著名者有来宾﹑重译﹑轻烟﹑淡粉﹑梅妍﹑柳翠六院﹐后遂以为妓院的代称。 4.犹六宫。明清时后妃所居之地。皇宫之内廷﹐在三宫的两边﹐有东西六宫﹐东六宫是斋宫﹑景仁宫﹑承干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西六宫是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重华宫。此即旧时民间流传所谓"六院"。
刘国钧(1899-1980) [相关解释]
图书馆学家。字衡如,江苏南京人。曾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先后主持金陵大学图书馆、北平图书馆编纂部等。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著有《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书史简编》等。
刘敦桢(1897-1968) [相关解释]
建筑历史学家。字士能,湖南新宁人。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曾任职于中国营造学社。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南京分室主任。中科院学部委员。著有《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建筑史》等,有《刘敦桢文集》(四卷)。
刘海粟(1896-1994) [相关解释]
画家,美术教育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1912年创办中国第一所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1928年和1933年两度赴欧洲考察。建国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作品有画集《黄山》、《海粟国画》,论著《黄山谈艺录》、《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
劳劳亭 [相关解释]
1.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三国吴筑,为送别之所。
十三行 [相关解释]
1.法帖名。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蓖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明代,意义不详。俗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3.清代天津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
十九路 [相关解释]
1.金沿袭宋制,分境内为若干路。大定末共分中都﹑上京﹑咸平﹑东京﹑北京﹑临潢﹑西京﹑南京﹑河北东﹑河北西﹑山东东﹑山东西﹑大名府﹑河东北﹑河东南﹑京兆府﹑凤翔﹑鄜延﹑庆原﹑临洮二十路。章宗时并临潢路于北京路,是为十九路。参阅《金史.地理志上》。
十六楼 [相关解释]
1.明初南京十四处官伎住的楼与南市﹑北市两楼的合称。
半山亭 [相关解释]
1.亭名。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北半山寺。半山寺原为宋王安石故居,元丰七年舍为寺宇。明代因靠近宫城北安门,划为禁地,寺废。清道光年间再建,同治时重修,并建一亭,即名半山亭。参见"半山"。 2.亭名。在河南内乡县西北汤河半山间。宋张舜民建。金元好问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诗,即其地。
华林园 [相关解释]
1.宫苑名。三国吴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 2.宫苑名。本东汉芳林园,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讳改。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洛阳故城内。有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诸胜。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毁。 3.宫苑名◇赵石虎都邺后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诸胜。北齐武成帝扩建后,华丽似神仙所居,因改名仙都苑。 4.弥勒成道后说法的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名。
南京 [相关解释]
1.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
南京临时参议院 [相关解释]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南京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南京。创建于1902年,初名三江师范学堂,后校名屡经变更,1928年改称中央大学,1949年改现名。设有医学院、国际商学院、法政学院以及哲学、大地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历史学、地球科学等系。
南京市 [相关解释]
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在省境西南部、长江沿岸,京沪、宁铜等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金陵、建康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民国均建都于此。1927年设市。人口2657万(1995年)。化学工业占全国重要地位。特产云锦、板鸭。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莫愁湖、雨花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长江大桥等。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校。
南京长江大桥 [相关解释]
在江苏省南京市下关与浦口之间。跨越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桁架梁桥。上层为公路桥,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十孔,共长1577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公路桥4589米,铁路桥6772米。正桥两端各有一对高达70米的桥头堡。1968年底建成通车,将原津浦、沪宁两铁路连接为京沪铁路。
南唐 [相关解释]
1.五代十国之一。公元937年李昪代吴称帝,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国号唐,史称南唐。曾灭闽﹑楚,极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及湖北东部地区。975年为北宋所灭。共历三主,三十九年。
南曹 [相关解释]
1.唐代吏部的属官。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 2.泛指明代留都南京各部的官员。
南朝 [相关解释]
1.我国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因四朝都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故后人或借指南京。 2.泛称位于南方的南宋﹑南明。
南桁 [相关解释]
1.桥名。即朱雀桁。在南京市南秦淮河上。三国吴名南津桥,因在朱雀门南,也叫朱雀桥。又因在台城南,也叫南桁。
南榜 [相关解释]
1.指明朝留都南京会试所张贴的榜。
南畿 [相关解释]
1.南方边远地区。 2.京城的南郊。 3.犹南都。唐肃宗时指江陵,明代指南京。
南监 [相关解释]
1.明代南京国子监。 2.南监本的省称。
南都 [相关解释]
1.地名。东汉光武帝的故乡在南阳郡,郡治宛在京都洛阳之南,因称宛为南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张衡有《南都赋》﹐李善注引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2.明人称南京为南都。如吴应箕记南京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南陈北李 [相关解释]
1.指明朝李时勉﹑陈敬宗。李为北京国子监祭酒,陈为南京国子祭酒,皆以直节重望,为士林所依归。
南雍 [相关解释]
1.亦作"南廱"。 2.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雍,辟雍,古之大学。明吴节撰有《南廱志》十八卷,后黄佐增损成二十四卷。
南齐 [相关解释]
1.南朝朝代名。公元479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都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现在的四川,北到淮河﹑汉水,史称南齐。公元502年为南朝梁所灭。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相关解释]
1947年5月,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学生举行以反内战、争民主为内容的五四纪念活动。上海学生在上街宣传时遭国民党军警殴打和拘捕。20日,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学生在南京组成请愿团,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遭到镇压,学生一百余人被打伤,二十多人被捕,造成五二⊙案”。血案发生后,在全国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群众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同泰寺 [相关解释]
1.寺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南朝梁所建,梁武帝曾数度舍身于此。
吴京 [相关解释]
1.即今之南京。
吴有训(1897-1977) [相关解释]
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西高安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x射线散射光谱的研究,曾以精湛的实验技术证实康普顿效应。培养了许多中国物理学人才。
吴都 [相关解释]
1.指春秋吴国的都城。在今之江苏苏州。 2.指三国吴的都城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市。
周公馆 [相关解释]
1.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同志作为共产党的代表曾驻在重庆﹑南京等地,其住所当时被称为"周公馆"。
商飙馆 [相关解释]
1.宫观名,南朝齐武帝时建,在金陵(今南京)。
四京 [相关解释]
1.唐代以长安(中京)﹑洛阳(东京)﹑太原(北京)﹑凤翔(西京)为四京。 2.宋代以开封府(东京)﹑河南府(西京)﹑应天府(南京)﹑大名府(北京)为四京。 3.辽代以临潢府(上京)﹑辽阳府(东京)﹑析津府(南京)﹑大同府(西京)为四京。
四望 [相关解释]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 2.指所祭之四方山川及其神灵。 3.眺望四方。 4.山名。在今青海乐都县。 5.山名。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东晋苏峻据石头,温峤筑垒四望矶以逼峻,即此。见《晋书.温峤传》。 6.山名。在今湖北随县。
四铁御史 [相关解释]
1.指明代御史冯恩。冯擢南京御史,因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的奸状,帝怒,下狱论死。比朝审,鋐当主笔,恩不屈,且骂鋐,历数其罪。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参阅《明史.冯恩传》。
天京 [相关解释]
1.谓京都。 2.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
天京保卫战 [相关解释]
太平军保卫都城天京(今南京)的战斗。1862年曾国荃率湘军主力围困天京,李秀成集结大军救援,但未能击破敌人重围。1864年7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同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众寡悬殊,天京失陷。
天发神谶碑 [相关解释]
一名《天玺纪功碑》。三国吴碑刻。公元276年镌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因断为三截,俗称三段碑”。相传为皇象所书。笔意在篆、隶之间,锋棱劲健有威。
天朝田亩制度 [相关解释]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废除封建买卖婚姻。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天津条约 [相关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太平军北伐 [相关解释]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两万人由扬州出师北伐。北伐军经河南渡黄河,进攻山西,一直打到直隶(今河北),进逼天津。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北伐军经过两年血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太平军西征 [相关解释]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胡以晃、赖汉英等率军西征,夺取长江中游各省以巩固天京。西征军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汉口、武昌等地,多次大败湘军。经过将近三年的艰苦斗争,西征军控制了湖北东部和江西、安徽大部地区,发展了革命力量。
太平天国运动 [相关解释]
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攻克永安,建立官制,分封诸王。1853年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并举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发生杨韦事变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受到严重损害¢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并颁布《资政新篇》,取得三河大捷,击溃江南大营,攻取常州和苏州,力量再度振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亡。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十四年,革命
太虚 [相关解释]
①幻想的虚无缥缈的境界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②天空太虚生月晕。③太虚(1889-1947)。僧人、佛教学者。本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十六岁出家。1911年在广州组织僧教育会,次年到南京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于普陀山闭关治学,著《整理僧伽制度论》,主张革新佛教制度。1928年历游法、英、德、美诸国,为中国僧人去欧美宣传佛教之始。1929年与圆瑛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遗著被辑为《太虚大师全书》。
夫子庙 [相关解释]
1.即孔庙。系奉祀孔子的庙宇﹐明清时称文庙。宋欧阳修有《襄州谷城县夫子庙记》。今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清重建﹐其址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南秦淮河北岸。旧为游览之地﹐解放后辟为人民游乐场。
奉系 [相关解释]
1.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奉天(府治今辽宁省沈阳市)籍张作霖为首领。奉系军阀长期盘踞东北﹐并不断率兵进入山海关内与其他军阀混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军阀政府。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宣布加入南京国民党政府。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奉系军阀 [相关解释]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奉天(今辽宁)籍军阀张作霖为首领。在日本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政府。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所部由其子张学良统率,宣布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孙楚楼 [相关解释]
1.古酒楼名。在金陵(今南京)城西◇亦泛指酒楼。
孝陵 [相关解释]
1.明太祖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锺山南面。明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孝陵卫。 2.借指明太祖朱元璋。 3.清世祖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主峰南麓。
学衡派 [相关解释]
文学团体。因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1922年成立于江苏南京。主要成员有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梅光迪、胡先拧⑽忮档取7炊杂冒谆叭〈文言,提倡国粹。
宁绸 [相关解释]
1.丝织品。蚕丝织成,有明显斜纹,绸面平挺,质地结实。织造前预先染色,有素织和花织两类。适于作服装用。因产于南京,故名。
宁铜铁路 [相关解释]
从江苏南京经安徽芜湖到铜陵。南京至芜湖段原称宁芜铁路,1936年通车;芜湖至铜陵段于1971年通车。全长204千米。是联接苏、皖两省南部的铁路干线。
宋应星(1587-?) [相关解释]
明代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人。1615年考中举人。曾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京亳州知州。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为万物之灵”,人能开发利用自然,创造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整理和总结工农业生产经验,以其亲身见闻和实践作主要依据,撰写了《天工开物》。还著有《野议》、《论气》、《谈天》等。
宋教仁(1882-1913) [相关解释]
近代民主革命家∨渔父,湖南桃源人。曾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参加发起同盟会,主持《民报》,并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建南京临时政府,任法制院院长◇又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代理理事长。主张成立政党内阁,反对袁世凯专制。1913年被袁世凯派人刺死于上海。有《宋教仁集》。
小开门 [相关解释]
1.京剧曲牌。以胡琴或笛演奏。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大都用为更衣﹑写信﹑拜贺﹑帝王后妃临朝或出场时的伴奏曲。 2.旧时南京一带迎婚花轿至女家时﹐女宅所索取的开门钱。
少年中国学会 [相关解释]
1919年7月由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总会设北京(1924年迁往南京),南京、成都和法国巴黎设分会。会务活动有出版刊物、讲演、学术讨论等。1925年底,因会员严重分化而停止活动。
巨然 [相关解释]
五代、宋初画家,僧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南唐时住开元寺。入宋,随李后主至汴京。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善于表现江南烟峦气象,喜用大披麻皴法,笔墨清润。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有《秋山问道》等画存世。
建章宫 [相关解释]
1.亦省称"建章"。 2.汉代长安宫殿名。 3.南朝宋时以京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北邸为建章宫。 4.泛指宫阙。
张世杰(?-1279) [相关解释]
南京抗元将领。范阳(今河北涿州)人。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临安失守后,率军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赵fd23N帝,联合当地少数民族部队继续抵抗。兵败后率水师在广东沿海坚持抗元。赵fd23K篮螅又立赵fd25N帝,以fd24I(今广东新会南)为根据地◇与元军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船翻淹死。
张勋(1854-1923) [相关解释]
北洋军阀。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投靠袁世凯。1911年任江南提督,武昌起义后在南京滥杀民众。为表示效忠清室,所部禁止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率兵进入北京,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为段祺瑞击败。病死于天津。
张学良(1901- ) [相关解释]
国民党爱国将领。字汉卿,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1928年张作霖死后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南京国民党政府。曾任国民党政府委员、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6年4月与红军达成联合抗日协议。12月12日与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进行兵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陪蒋飞返南京,被扣押。1946年被解往台湾。
张恨水(1895-1967) [相关解释]
小说家。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曾任报纸编辑、记者。1936年任《南京人报》社社长。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一生创作小说百余部,多用章回体。著名的长篇小说有《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等。
张煌言(1620-1664) [相关解释]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张自忠(1891-1940) [相关解释]
国民党抗日名将。山东临清人。1916年起在冯玉祥部任职。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曾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天津市市长。七七事变后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市市长。平津陷落后去南京。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在临沂大胜日军板垣师团。同年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壮烈殉国。
张謇(1853-1926) [相关解释]
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江苏南通人。清末从事实业,先后创办纱厂、垦牧和轮船公司等,又举办师范学校、博物苑等文化事业。参与发起立宪运动,任江苏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农商总长。袁即将称帝时,辞职回南通,继续办理实业和教育◇病逝。
总长 [相关解释]
1.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各部的长官。亦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政府各部最高长官之名称。
恽代英(1895-1931) [相关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920年在武汉创办利群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思想。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起参加团中央领导工作,创办、主编《中国青年》。曾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在上海被捕,次年在南京被杀害。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
扬剧 [相关解释]
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南京一带和安徽部分地区以及上海。前身是维扬文戏和维扬大班。30年代两者合流,称维扬戏”。50年代初改今称。曲牌体音乐,主要来自扬州清曲和花鼓、香火,包括[满江红]、[剪靛花]等一百余种。剧目有《百岁挂帅》、《鸿雁传书》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