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南子的内容。
带有南子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叶知秋
[相关解释]
语出《太平御览》卷二十四引《淮南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看到一片落叶,便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从个别细微的现象即可推知事物发展的趋势。
语出《太平御览》卷二十四引《淮南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看到一片落叶,便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从个别细微的现象即可推知事物发展的趋势。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相关解释]
1.《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后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后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一定不易
[相关解释]
1.《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鱿胡越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
1.《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鱿胡越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
三亩宅
[相关解释]
1.《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1.《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三人成虎
[相关解释]
1.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1.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三势
[相关解释]
1.古代军事学上的术语。《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气势,谓斗志;地势,谓选择有利之地理条件;因势,谓善伺敌之间隙。
1.古代军事学上的术语。《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气势,谓斗志;地势,谓选择有利之地理条件;因势,谓善伺敌之间隙。
三十六国
[相关解释]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媠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抔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j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媠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抔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j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
三后
[相关解释]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
丝苓
[相关解释]
1.《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高诱注"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因菟丝与茯苓有依附关系,后遂用"丝苓"比喻姻亲。
1.《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高诱注"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因菟丝与茯苓有依附关系,后遂用"丝苓"比喻姻亲。
丝路
[相关解释]
1.《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后因以"丝路"比喻世事无常﹑多变。 2.丝绸之路的省称。
1.《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后因以"丝路"比喻世事无常﹑多变。 2.丝绸之路的省称。
中寿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上寿"。
1.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上寿"。
乌号
[相关解释]
1.《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抜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高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桡下,劲能复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说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于也;号,呼也。于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 2.表示对死者哀悼。 3.称人死亡的敬辞。
1.《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抜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高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桡下,劲能复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说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于也;号,呼也。于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 2.表示对死者哀悼。 3.称人死亡的敬辞。
九方堙
[相关解释]
1.即九方皋。《吕氏春秋.观表》﹑《淮南子.道应训》均作九方堙。堙,亦作歱,见《庄子.徐无鬼》。
1.即九方皋。《吕氏春秋.观表》﹑《淮南子.道应训》均作九方堙。堙,亦作歱,见《庄子.徐无鬼》。
九方皋
[相关解释]
1.亦作"九方皋"。 2.春秋时人,善相马。相传伯乐推荐他为秦穆公外出求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观察马的内神,因得天下良马。伯乐称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淮南子.道应训》﹑《列子.说符》◇用以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1.亦作"九方皋"。 2.春秋时人,善相马。相传伯乐推荐他为秦穆公外出求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观察马的内神,因得天下良马。伯乐称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淮南子.道应训》﹑《列子.说符》◇用以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九贤
[相关解释]
1.九个贤人。指尧舜时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 2.九个贤人。指尧﹑舜﹑禹﹑文王﹑皋陶﹑启﹑契﹑史皇﹑羿等九人。见《淮南子.修务训》。
1.九个贤人。指尧舜时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 2.九个贤人。指尧﹑舜﹑禹﹑文王﹑皋陶﹑启﹑契﹑史皇﹑羿等九人。见《淮南子.修务训》。
亡马
[相关解释]
1.《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铬?'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后以"亡马"比喻因祸得福,祸福相生。
1.《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铬?'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后以"亡马"比喻因祸得福,祸福相生。
倒文
[相关解释]
1.指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 2.因抄刊古书而误倒的文字。如《淮南子.原道训》"游微雾,骛恍忽。"王念孙说"恥忽"应是"忽恥"。
1.指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 2.因抄刊古书而误倒的文字。如《淮南子.原道训》"游微雾,骛恍忽。"王念孙说"恥忽"应是"忽恥"。
倒日
[相关解释]
1.使太阳返行。极言力大而能胜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1.使太阳返行。极言力大而能胜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倚盖
[相关解释]
1.倾斜的伞盖。古代有"天倾西北"的说法(见《淮南子.天文训》),后因以"倚盖"比喻天的形状。
1.倾斜的伞盖。古代有"天倾西北"的说法(见《淮南子.天文训》),后因以"倚盖"比喻天的形状。
公牛
[相关解释]
1.即官牛。 2.复姓。古有公牛哀。见《淮南子.俶真训》。
1.即官牛。 2.复姓。古有公牛哀。见《淮南子.俶真训》。
六月飞霜
[相关解释]
1.喻冤狱﹑冤情。《文选.江淹》"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李善注引《淮南子》"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按﹐今本《淮南子》无此文。《初学记》卷二引作"夏五月,天为之下霜"『王充《论衡.感虚》"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通作"六月飞霜"。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亦省作"六月霜"。
1.喻冤狱﹑冤情。《文选.江淹》"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李善注引《淮南子》"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按﹐今本《淮南子》无此文。《初学记》卷二引作"夏五月,天为之下霜"『王充《论衡.感虚》"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通作"六月飞霜"。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亦省作"六月霜"。
冬箑夏裘
[相关解释]
1.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1.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凿坏以遁
[相关解释]
1.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1.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凿门
[相关解释]
1.谓凿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高诱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
1.谓凿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高诱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
勇虫
[相关解释]
1.指螳螂。《韩诗外传》卷八"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庄子·人间世》﹑《淮南子·人间训》亦有螳臂挡车的记载,后遂称螳螂为勇虫。
1.指螳螂。《韩诗外传》卷八"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庄子·人间世》﹑《淮南子·人间训》亦有螳臂挡车的记载,后遂称螳螂为勇虫。
十五时
[相关解释]
1.《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杅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餵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十二时"。
1.《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杅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餵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十二时"。
南子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卫灵公夫人。也称厘夫人。宋女,子姓,与宋公子朝私通。太子蒯瞶恶之,欲杀南子,未成,出奔◇蒯瞶即位,遂杀南子。
1.春秋时卫灵公夫人。也称厘夫人。宋女,子姓,与宋公子朝私通。太子蒯瞶恶之,欲杀南子,未成,出奔◇蒯瞶即位,遂杀南子。
南航北骑
[相关解释]
1.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1.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县联
[相关解释]
1.指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淮南子.本经训》"夏屋宫驾,县联房植。"高诱注"县联,联受雀头着桷者,一曰辟带也。"按,雀头指屋檐;桷是方的椽子。一说,"县联"为"绵联"之误。
1.指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淮南子.本经训》"夏屋宫驾,县联房植。"高诱注"县联,联受雀头着桷者,一曰辟带也。"按,雀头指屋檐;桷是方的椽子。一说,"县联"为"绵联"之误。
吐珠
[相关解释]
1.据《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载,隋侯见大蛇伤断,用药敷治,后蛇衔大珠来报◇因以"吐珠"喻报恩。
1.据《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载,隋侯见大蛇伤断,用药敷治,后蛇衔大珠来报◇因以"吐珠"喻报恩。
周云
[相关解释]
1.密云,浓云。《淮南子.俶真训》"譬若周云之茏苁,辽巢彭濞而为雨。"高诱注"周云,密雨云也。"一说即朝云。
1.密云,浓云。《淮南子.俶真训》"譬若周云之茏苁,辽巢彭濞而为雨。"高诱注"周云,密雨云也。"一说即朝云。
商歌
[相关解释]
1.悲凉的歌。商声凄凉悲切,故称。《淮南子.道应训》"宁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后以"商歌"比喻自荐求官。
1.悲凉的歌。商声凄凉悲切,故称。《淮南子.道应训》"宁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后以"商歌"比喻自荐求官。
圆方
[相关解释]
1.古代盛菜肴的器具。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语出《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3.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1.古代盛菜肴的器具。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语出《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3.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圆颅方趾
[相关解释]
1.圆头方足。《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后即以"圆颅方趾"指人。
1.圆头方足。《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后即以"圆颅方趾"指人。
地舆
[相关解释]
1.《淮南子.原道训》"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地载万物,故比之以车舆,后因称大地为地舆。 2.地理学的旧名。
1.《淮南子.原道训》"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地载万物,故比之以车舆,后因称大地为地舆。 2.地理学的旧名。
坐驰
[相关解释]
1.谓虽无举动而杂念不息。 2.向往;神往。 3.谓安坐而行教化。《淮南子.览冥训》"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高诱注"言坐行神化,疾于驰传,沈浮冥明,与道合也。"后以指安坐而治。
1.谓虽无举动而杂念不息。 2.向往;神往。 3.谓安坐而行教化。《淮南子.览冥训》"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高诱注"言坐行神化,疾于驰传,沈浮冥明,与道合也。"后以指安坐而治。
塞翁失马
[相关解释]
1.《淮南子.人间训》"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铬?'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铬?'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后因以"塞翁失马"比喻祸福相倚,坏事变成好事。
1.《淮南子.人间训》"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铬?'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铬?'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后因以"塞翁失马"比喻祸福相倚,坏事变成好事。
塞翁失马(塞sài)
[相关解释]
《淮南子·人间训》中说住在边塞的一个老人,家里的马跑到胡人那边去了,别人觉得可惜,老人却说丢了马不一定不是福呀!果然几个月后,那马带着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了◇用塞翁失马”比喻受到损失不一定是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
《淮南子·人间训》中说住在边塞的一个老人,家里的马跑到胡人那边去了,别人觉得可惜,老人却说丢了马不一定不是福呀!果然几个月后,那马带着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了◇用塞翁失马”比喻受到损失不一定是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
壤虫
[相关解释]
1.即衛虫。《淮南子·道应训》"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速,岂不悲哉!"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壤〕又为衛,《淮南·道应》'犹黄雀与壤虫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皆不然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鹄,辙鲋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说,幼虫。见《淮南子》高诱注。
1.即衛虫。《淮南子·道应训》"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速,岂不悲哉!"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壤〕又为衛,《淮南·道应》'犹黄雀与壤虫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皆不然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鹄,辙鲋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说,幼虫。见《淮南子》高诱注。
天厌
[相关解释]
1.《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邢昺疏"厌﹐弃也。"后因以"天厌"谓为上天所厌弃﹑弃绝。
1.《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邢昺疏"厌﹐弃也。"后因以"天厌"谓为上天所厌弃﹑弃绝。
天忌
[相关解释]
1.谓上天所禁忌之事。 2.《淮南子.天文训》"虹﹑蝩﹑彗星者﹐天之忌也。"后称虹曰天忌。
1.谓上天所禁忌之事。 2.《淮南子.天文训》"虹﹑蝩﹑彗星者﹐天之忌也。"后称虹曰天忌。
天盖
[相关解释]
1.天。天圆如车盖覆于地上﹐故称。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以天为盖﹐以地为舆。"
1.天。天圆如车盖覆于地上﹐故称。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以天为盖﹐以地为舆。"
夷羊
[相关解释]
1.古指神兽﹑怪兽。《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韦昭注"夷羊﹐神兽。牧﹐商郊牧野。"《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裴髎集解引晋徐广曰"此事出《周书》及《随巢子》﹐云'夷羊在牧'。牧﹐郊也。夷羊﹐怪物也。"一说﹐土神。《淮南子.本经训》"江河三川,絶而不流,夷羊在牧,飞蛩满野。"高诱注"夷羊,土神。殷之将亡,见于商郊牧野之地。"后亦以比喻乱世中的贤者。 2.复姓。春秋晋国有夷羊五。
1.古指神兽﹑怪兽。《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韦昭注"夷羊﹐神兽。牧﹐商郊牧野。"《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裴髎集解引晋徐广曰"此事出《周书》及《随巢子》﹐云'夷羊在牧'。牧﹐郊也。夷羊﹐怪物也。"一说﹐土神。《淮南子.本经训》"江河三川,絶而不流,夷羊在牧,飞蛩满野。"高诱注"夷羊,土神。殷之将亡,见于商郊牧野之地。"后亦以比喻乱世中的贤者。 2.复姓。春秋晋国有夷羊五。
夷羿
[相关解释]
1.指后羿。夏代有穷之君﹐名羿﹐因居东夷﹐故称。太康无道﹐夏衰﹐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因溺于田猎﹐不修民事﹐为寒浞所杀。事见《左传.襄公四年》。 2.相传羿为尧时善射者。尧时十日并出﹐猛兽为害﹐羿受尧命﹐上射十日﹐下射封豨长蛇﹐为民除害。事见《淮南子.本经训》。
1.指后羿。夏代有穷之君﹐名羿﹐因居东夷﹐故称。太康无道﹐夏衰﹐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因溺于田猎﹐不修民事﹐为寒浞所杀。事见《左传.襄公四年》。 2.相传羿为尧时善射者。尧时十日并出﹐猛兽为害﹐羿受尧命﹐上射十日﹐下射封豨长蛇﹐为民除害。事见《淮南子.本经训》。
娄猪
[相关解释]
1.母猪。比喻淫乱的女子。《左传·定公十四年》"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杜预注"娄猪,求子猪,以喻南子。艾瑕喻宋朝。"南子,卫灵公妃,淫乱,故以喻之。一说谓娄猪为求牡之猪。参阅清王鸣盛《蛾术篇·娄猪》。
1.母猪。比喻淫乱的女子。《左传·定公十四年》"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杜预注"娄猪,求子猪,以喻南子。艾瑕喻宋朝。"南子,卫灵公妃,淫乱,故以喻之。一说谓娄猪为求牡之猪。参阅清王鸣盛《蛾术篇·娄猪》。
宜僚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之勇士,姓熊,居于市南,因号曰市南子。楚白公胜谋作乱,将杀令尹子西。以宜僚勇士,可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既不为利谄,又不为威惕,卒不从命。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遂使白公﹑子西两家之难解。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因以宜僚为除难解纷的代表人物。
1.春秋时楚之勇士,姓熊,居于市南,因号曰市南子。楚白公胜谋作乱,将杀令尹子西。以宜僚勇士,可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既不为利谄,又不为威惕,卒不从命。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遂使白公﹑子西两家之难解。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因以宜僚为除难解纷的代表人物。
宵鱼垂化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并见《淮南子.道应训》◇遂以"宵鱼垂化"为颂扬地方官善于教化之典。
1.《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并见《淮南子.道应训》◇遂以"宵鱼垂化"为颂扬地方官善于教化之典。
寅邱
[相关解释]
1.亦作"寅丘"。 2.大丘。《淮南子.说林训》"寅丘无壑,泉原不溥。"俞樾《诸子平议.淮南内篇四》"寅丘,谓大丘也。《方言》'夤,大也。'《广雅.释诂》同。寅即夤之叚字。言丘虽大而无壑,则泉原不溥也。"一说,有地下水之丘『高诱注"言污小潦水名寅。寅之丘无大壑,故泉流不得溥。"
1.亦作"寅丘"。 2.大丘。《淮南子.说林训》"寅丘无壑,泉原不溥。"俞樾《诸子平议.淮南内篇四》"寅丘,谓大丘也。《方言》'夤,大也。'《广雅.释诂》同。寅即夤之叚字。言丘虽大而无壑,则泉原不溥也。"一说,有地下水之丘『高诱注"言污小潦水名寅。寅之丘无大壑,故泉流不得溥。"
寸阴
[相关解释]
1.短暂的光阴。语出《淮南子.原道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1.短暂的光阴。语出《淮南子.原道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射日
[相关解释]
1.古有羿射日的神话传说。《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后以"射日"借喻攻克顽敌。
1.古有羿射日的神话传说。《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后以"射日"借喻攻克顽敌。
层城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的高城。《文选·张衡》"登阆风之层城兮,构不死而为床。"李善注"《淮南子》曰'昆仑虚有三山,阆风﹑桐版﹑玄圃,层城九重。'禹云'昆仑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昆仑山最高峰之名。 2.泛指仙乡。 3.指京师;王宫。 4.重城;高城。 5.指高山之巅。
1.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的高城。《文选·张衡》"登阆风之层城兮,构不死而为床。"李善注"《淮南子》曰'昆仑虚有三山,阆风﹑桐版﹑玄圃,层城九重。'禹云'昆仑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昆仑山最高峰之名。 2.泛指仙乡。 3.指京师;王宫。 4.重城;高城。 5.指高山之巅。
席不暇暖
[相关解释]
1.亦作"席不暇暖"。 2.谓席子未及坐暖即离去。形容忙于奔走,无时间久留。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1.亦作"席不暇暖"。 2.谓席子未及坐暖即离去。形容忙于奔走,无时间久留。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帽凭
[相关解释]
1.盈满貌。《淮南子.修务训》"且夫身正性善,发愤而成仁,帽凭而为义。"高诱注"帽凭,盈满积思之貌。"一说慷慨貌。
1.盈满貌。《淮南子.修务训》"且夫身正性善,发愤而成仁,帽凭而为义。"高诱注"帽凭,盈满积思之貌。"一说慷慨貌。
平圃
[相关解释]
1.即玄圃。《穆天子传》﹑《淮南子.墬形训》作"县圃"。传说为天神所居。清毕沅以为即甘肃张掖县北之鸡山。 2.平坦的园圃。
1.即玄圃。《穆天子传》﹑《淮南子.墬形训》作"县圃"。传说为天神所居。清毕沅以为即甘肃张掖县北之鸡山。 2.平坦的园圃。
弃其余鱼
[相关解释]
1.《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因以"弃其余鱼"比喻节欲知足。
1.《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因以"弃其余鱼"比喻节欲知足。
弃席
[相关解释]
1.《淮南子.说山训》"文公弃荏席,后霉黑,咎犯辞归。"后因以"弃席"比喻被抛弃的功臣。
1.《淮南子.说山训》"文公弃荏席,后霉黑,咎犯辞归。"后因以"弃席"比喻被抛弃的功臣。
徙薪曲突
[相关解释]
1.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1.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息土
[相关解释]
1.犹息壤。《淮南子.墬形训》"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也。"一说指沃土。
1.犹息壤。《淮南子.墬形训》"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也。"一说指沃土。
悬车
[相关解释]
1.形容险阻。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4.借指七十岁。 5.指隐居不仕。
1.形容险阻。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4.借指七十岁。 5.指隐居不仕。
悬鼗建铎
[相关解释]
1.语本《淮南子.泛论训》"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鼗,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因以"悬鼗建铎"指听取臣民意见。
1.语本《淮南子.泛论训》"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鼗,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因以"悬鼗建铎"指听取臣民意见。
惜寸阴
[相关解释]
1.极言珍惜时间。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1.极言珍惜时间。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扇暍
[相关解释]
1.以扇扇苦热中暑的人。暍,伤暑,中暑。语本《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后因以"扇暍"为颂扬德政之典。
1.以扇扇苦热中暑的人。暍,伤暑,中暑。语本《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后因以"扇暍"为颂扬德政之典。
手足重茧
[相关解释]
1.手足生厚茧。极言劳瘁。语本《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1.手足生厚茧。极言劳瘁。语本《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握灵蛇之珠
[相关解释]
1.相传古时隋侯见一大蛇伤断,即以药敷之◇蛇从江中衔出一大珠报之。因称其珠曰隋珠或蛇珠。见《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以"握灵蛇之珠"喻具有非凡的才华。
1.相传古时隋侯见一大蛇伤断,即以药敷之◇蛇从江中衔出一大珠报之。因称其珠曰隋珠或蛇珠。见《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以"握灵蛇之珠"喻具有非凡的才华。
搀抢
[相关解释]
1.亦作"搀枪"。 2.彗星名。即天搀﹐天抢。《淮南子.俶真训》"古之人处混冥之中……搀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汉刘向《说苑.辨物》"搀抢﹑彗孛﹑旬始﹑枉矢﹑蚩尤之旗,皆五星盈缩之所生也。"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真个是戈挥太白,剑扫搀抢。"古人以搀抢为妖星﹐主兵祸。故引申指凶渠。
1.亦作"搀枪"。 2.彗星名。即天搀﹐天抢。《淮南子.俶真训》"古之人处混冥之中……搀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汉刘向《说苑.辨物》"搀抢﹑彗孛﹑旬始﹑枉矢﹑蚩尤之旗,皆五星盈缩之所生也。"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真个是戈挥太白,剑扫搀抢。"古人以搀抢为妖星﹐主兵祸。故引申指凶渠。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相关解释]
1.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淮南子.兵略训》"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
1.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淮南子.兵略训》"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
日薄虞渊
[相关解释]
1.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1.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昭余祁
[相关解释]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晽晽
[相关解释]
1.求知貌。《淮南子.俶真训》"而知乃始昧昧晽晽﹐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高诱注"晽晽﹐欲所知之貌。"
1.求知貌。《淮南子.俶真训》"而知乃始昧昧晽晽﹐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高诱注"晽晽﹐欲所知之貌。"
木帝
[相关解释]
1.指木星。 2.即伏羲,又名太皥,为管理春天的东方之帝。因其以木德称王,故名"木帝"。唐李商隐《隋宫守岁》诗"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宋邹浩《四柏赋》"及夫时运遄往,木帝无为,骤雨滂沱以涤荡,狂飙奔腾而折摧。"。参阅《吕氏春秋.孟春纪》﹑《淮南子.天文训》。一说,木帝即东方青帝,名"灵威仰"。见隋萧吉《五行大义.论五帝》。
1.指木星。 2.即伏羲,又名太皥,为管理春天的东方之帝。因其以木德称王,故名"木帝"。唐李商隐《隋宫守岁》诗"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宋邹浩《四柏赋》"及夫时运遄往,木帝无为,骤雨滂沱以涤荡,狂飙奔腾而折摧。"。参阅《吕氏春秋.孟春纪》﹑《淮南子.天文训》。一说,木帝即东方青帝,名"灵威仰"。见隋萧吉《五行大义.论五帝》。
朴桷
[相关解释]
1.柞木椽子。《淮南子·精神训》"今高台层榭,人之所丽也,而尧朴桷不斫,素题不枅。"高诱注"朴,采也;桷,椽也。"采,同"棌"。一说,朴为"样"之形误,高注当训"样"为采。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七》"朴桷"。
1.柞木椽子。《淮南子·精神训》"今高台层榭,人之所丽也,而尧朴桷不斫,素题不枅。"高诱注"朴,采也;桷,椽也。"采,同"棌"。一说,朴为"样"之形误,高注当训"样"为采。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七》"朴桷"。
杂家
[相关解释]
1.战国末至汉初折衷和糅合各派学说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亦指此派学者。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 2.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类别。 3.指知识广博﹐对多种学科均有一定研究并能融会贯通的人才。相对于学科专家而言。
1.战国末至汉初折衷和糅合各派学说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亦指此派学者。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 2.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类别。 3.指知识广博﹐对多种学科均有一定研究并能融会贯通的人才。相对于学科专家而言。
杂累
[相关解释]
1.谓成熟。《淮南子.俶真训》﹕"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高诱注﹕"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气﹐故万物杂累﹐言成熟也。"一说﹐"杂累"当作"炊累"﹐犹动升。刘文典集解引孙诒让曰﹕"杂累﹐无成熟之义。杂﹐疑当作炊。《庄子.在宥篇》云﹕'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释文》云﹕'炊本作吹。同。'司马云﹕'炊累﹐犹动升也。'……《淮南书》似即本彼文﹐高训为成熟﹐则与司马﹑郭义异耳。"
1.谓成熟。《淮南子.俶真训》﹕"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高诱注﹕"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气﹐故万物杂累﹐言成熟也。"一说﹐"杂累"当作"炊累"﹐犹动升。刘文典集解引孙诒让曰﹕"杂累﹐无成熟之义。杂﹐疑当作炊。《庄子.在宥篇》云﹕'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释文》云﹕'炊本作吹。同。'司马云﹕'炊累﹐犹动升也。'……《淮南书》似即本彼文﹐高训为成熟﹐则与司马﹑郭义异耳。"
枝拘
[相关解释]
1.附着于枝。《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燕枝拘,言其着树如燕附枝也。"一说,木之曲枝,引申为屈曲。 2.喻拘困。
1.附着于枝。《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燕枝拘,言其着树如燕附枝也。"一说,木之曲枝,引申为屈曲。 2.喻拘困。
柳下借阴
[相关解释]
1.《淮南子.人间训》"武王(周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樾,树荫◇因以"柳下借阴"喻求人庇荫。
1.《淮南子.人间训》"武王(周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樾,树荫◇因以"柳下借阴"喻求人庇荫。
栖粮
[相关解释]
1.《淮南子.缪称训》"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畮首。"谓馀粮存放于田头◇因以"栖粮"称颂丰年盛世。
1.《淮南子.缪称训》"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畮首。"谓馀粮存放于田头◇因以"栖粮"称颂丰年盛世。
棠阴
[相关解释]
1.棠树树荫。 2.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3.《淮南子.览冥训》"日入落棠。"高诱注"落棠,山名,日所入]。"后因以"棠阴"指光阴。
1.棠树树荫。 2.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3.《淮南子.览冥训》"日入落棠。"高诱注"落棠,山名,日所入]。"后因以"棠阴"指光阴。
樾荫
[相关解释]
1.林荫。 2.《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高诱注"武王哀暍者之热,故荫之于樾下。"后因以"樾荫"为荫庇。
1.林荫。 2.《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高诱注"武王哀暍者之热,故荫之于樾下。"后因以"樾荫"为荫庇。
沦肌浃髓
[相关解释]
1.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语本《淮南子.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高诱注"浸,润也;浃,通也。"
1.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语本《淮南子.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高诱注"浸,润也;浃,通也。"
泣岐路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杨朱临歧路而哭泣之事。事出《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1.指战国杨朱临歧路而哭泣之事。事出《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浴日
[相关解释]
1.语本《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昫谷,浴于咸池。"后以"浴日"指太阳初从水面升起。 2.古有羲和浴日的传说。见《山海经.大荒南经》◇以喻功勋巨大。参见"补天浴日"。
1.语本《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昫谷,浴于咸池。"后以"浴日"指太阳初从水面升起。 2.古有羲和浴日的传说。见《山海经.大荒南经》◇以喻功勋巨大。参见"补天浴日"。
淫鱼
[相关解释]
1.鱼名。即鲟鱼,古称鱯鱼。《淮南子.说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高诱注"淫鱼长头﹐身相半﹐长丈余﹐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颔下﹐似鬲狱鱼﹐而鱼无鳞﹐出江中。"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淫鱼乘波听﹐踊跃自浮沈。"《荀子.劝学》"流鱼出听"清王先谦集解"《淮南子.说山训》作淫鱼。高注以为长头﹐口在颔下之鱼﹐与《后汉.马援传》注鱯鱼口在颔下合﹐故《论衡》作鱯鱼。"一说为大鱼。刘家立《淮南集证》引清蒋超伯曰"《尔雅.释诂》'濯'与'淫'并训大也﹐此淫鱼即谓大鱼也。"
1.鱼名。即鲟鱼,古称鱯鱼。《淮南子.说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高诱注"淫鱼长头﹐身相半﹐长丈余﹐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颔下﹐似鬲狱鱼﹐而鱼无鳞﹐出江中。"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淫鱼乘波听﹐踊跃自浮沈。"《荀子.劝学》"流鱼出听"清王先谦集解"《淮南子.说山训》作淫鱼。高注以为长头﹐口在颔下之鱼﹐与《后汉.马援传》注鱯鱼口在颔下合﹐故《论衡》作鱯鱼。"一说为大鱼。刘家立《淮南集证》引清蒋超伯曰"《尔雅.释诂》'濯'与'淫'并训大也﹐此淫鱼即谓大鱼也。"
炼石补天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传说。上古之时,天破地裂,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语本《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1.古代神话传说。上古之时,天破地裂,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语本《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燕雀相贺
[相关解释]
1.《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谓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用作贺人新屋落成之语。
1.《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谓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用作贺人新屋落成之语。
燕霜
[相关解释]
1.《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后以"燕霜"为蒙冤之典。
1.《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后以"燕霜"为蒙冤之典。
牝牡骊黄
[相关解释]
1.古代善相马的伯乐年老,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访求骏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喟然叹息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意思是说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见《列子.说符》。按九方皋,《淮南子.道应训》﹑《吕氏春秋.观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歱"◇
1.古代善相马的伯乐年老,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访求骏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喟然叹息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意思是说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见《列子.说符》。按九方皋,《淮南子.道应训》﹑《吕氏春秋.观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歱"◇
玉瑕
[相关解释]
1.喻微小缺点。语本《淮南子.说林训》"若珠之有飇,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
1.喻微小缺点。语本《淮南子.说林训》"若珠之有飇,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
甑甴
[相关解释]
1.甑带。《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箄甑甴在袇茵之上﹐虽贪者在搏。"高诱注"甴﹐甑带。"参见"甴"。
1.甑带。《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箄甑甴在袇茵之上﹐虽贪者在搏。"高诱注"甴﹐甑带。"参见"甴"。
畟畟
[相关解释]
1.锋利貌。《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毛传"畟畟,犹测测也。"孔颖达疏"以畟畟文连良耜,则是利刃之状,故犹测测以为利之意也。"朱熹集传"畟畟,严利也。"一说,深耕貌。马瑞辰通释"胡承珙曰'《尔雅》深,测也。《说文》测,深所至也。畟畟﹑测测,皆状农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测。'则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测。《尔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状其入地之深。"
1.锋利貌。《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毛传"畟畟,犹测测也。"孔颖达疏"以畟畟文连良耜,则是利刃之状,故犹测测以为利之意也。"朱熹集传"畟畟,严利也。"一说,深耕貌。马瑞辰通释"胡承珙曰'《尔雅》深,测也。《说文》测,深所至也。畟畟﹑测测,皆状农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测。'则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测。《尔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状其入地之深。"
盗金
[相关解释]
1.《淮南子.泛论训》"齐人有盗金者,当市繁之时至掇而走,勒问其故曰'而盗金于市中何也?'对曰'吾不见人,徒见金耳。'"后用为自欺欺人的典实。 2.《汉书.直不疑传》"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后用为无端见疑的典实。
1.《淮南子.泛论训》"齐人有盗金者,当市繁之时至掇而走,勒问其故曰'而盗金于市中何也?'对曰'吾不见人,徒见金耳。'"后用为自欺欺人的典实。 2.《汉书.直不疑传》"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后用为无端见疑的典实。
知时鹤
[相关解释]
1.《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高诱注"鹤夜半而鸣也,以无智谋不能免于鼎俎。"后以"知时鹤"为只知进忠,而不为身谋的典实。
1.《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高诱注"鹤夜半而鸣也,以无智谋不能免于鼎俎。"后以"知时鹤"为只知进忠,而不为身谋的典实。
知非
[相关解释]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2.省悟以往的错误。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2.省悟以往的错误。
神出鬼没
[相关解释]
1.比喻用兵的变化,或隐或现,迅速巧妙而难以捉摸。语出《淮南子.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2.泛指变化神奇,难以捉摸。
1.比喻用兵的变化,或隐或现,迅速巧妙而难以捉摸。语出《淮南子.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2.泛指变化神奇,难以捉摸。
离跂
[相关解释]
1.踮起脚跟。形容用力的样子。《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赤恌蛘壑]﹐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成玄^疏﹕"离跂﹐用力貌也。圣迹为害物之具﹐而儒﹑墨方复攘臂分外﹐用力于桎梏之间﹐执迹封教﹐救当世之弊。"《淮南子.俶真训》﹕"于是万民乃始慲觟离跂﹐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枘于世﹐而错择名利。"一说谓离世独立﹐超出凡俗。参见"利跂"。
1.踮起脚跟。形容用力的样子。《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赤恌蛘壑]﹐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成玄^疏﹕"离跂﹐用力貌也。圣迹为害物之具﹐而儒﹑墨方复攘臂分外﹐用力于桎梏之间﹐执迹封教﹐救当世之弊。"《淮南子.俶真训》﹕"于是万民乃始慲觟离跂﹐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枘于世﹐而错择名利。"一说谓离世独立﹐超出凡俗。参见"利跂"。
秋子
[相关解释]
1.《淮南子.时则训》"九月官候﹐其树槐。"因以指槐实。
1.《淮南子.时则训》"九月官候﹐其树槐。"因以指槐实。
秋液
[相关解释]
1.《周礼.秋官.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淮南子.天文训》"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高诱注"月盛时以﹝方诸﹞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后因以"秋液"指月。
1.《周礼.秋官.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淮南子.天文训》"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高诱注"月盛时以﹝方诸﹞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后因以"秋液"指月。
窃簪之臣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国一善于偷窃者为楚将子发所礼遇◇齐师伐楚﹐子发兵败。善偷者乃行其技﹐递次窃得齐将军之帱帐﹑枕及簪。子发逐一使人归还﹐齐师大骇﹐恐楚人取其头﹐乃还师而去。见《淮南子.道应训》◇用为典实。
1.春秋时﹐楚国一善于偷窃者为楚将子发所礼遇◇齐师伐楚﹐子发兵败。善偷者乃行其技﹐递次窃得齐将军之帱帐﹑枕及簪。子发逐一使人归还﹐齐师大骇﹐恐楚人取其头﹐乃还师而去。见《淮南子.道应训》◇用为典实。
窃药
[相关解释]
1.传说后羿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姮娥盗食之﹐成仙奔月。见《淮南子.览冥训》◇以"窃药"喻求仙。 2.为死亡的婉词。
1.传说后羿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姮娥盗食之﹐成仙奔月。见《淮南子.览冥训》◇以"窃药"喻求仙。 2.为死亡的婉词。
纤阿
[相关解释]
1.古神话中御月运行之女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阳子骖乘,纤阿为御。"司马贞索隐"服虔云'纤阿为月御。或曰美女姣好貌。'又乐产曰'纤阿,山名,有女子处其岩,月历岩度,跃入月中,因名月御也。'"《文选.司马相如》"作孅阿"。《文选.束晳诗之四》"纤阿案晷,星变其躔。"李善注"《淮南子》曰'纤阿,月御也。'"南朝宋谢惠连《前缓声歌》"羲和﹑纤阿去嵯峨,睹物知命,使余转欲悲歌。"一说古之善御者。
1.古神话中御月运行之女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阳子骖乘,纤阿为御。"司马贞索隐"服虔云'纤阿为月御。或曰美女姣好貌。'又乐产曰'纤阿,山名,有女子处其岩,月历岩度,跃入月中,因名月御也。'"《文选.司马相如》"作孅阿"。《文选.束晳诗之四》"纤阿案晷,星变其躔。"李善注"《淮南子》曰'纤阿,月御也。'"南朝宋谢惠连《前缓声歌》"羲和﹑纤阿去嵯峨,睹物知命,使余转欲悲歌。"一说古之善御者。
纵麑
[相关解释]
1.汉刘向《说苑.贵德》"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事又见《韩非子.说林上》﹑《淮南子.人间训》等。麑,幼鹿◇常用为形容仁爱之典。
1.汉刘向《说苑.贵德》"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事又见《韩非子.说林上》﹑《淮南子.人间训》等。麑,幼鹿◇常用为形容仁爱之典。